毛泽东的决策思想
人文学院 陈安丽
教学目的:
1、对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科学体系能有一个较为完整
的了解
2、着重掌握毛泽东在决策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

3、通过解析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
法成功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决策范例,使同学
们认识到党的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
和国家的兴衰,进而深刻领悟: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事
业成败的关键。
教学重点,
贯串于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教学难点:
决策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引论
每个人都希望有所作为,都追求成功、渴望
成功,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决策的正确。
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或实现一个目标,
在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条件,借
助一定方法,从提出的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一
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抉择
的过程。简而言之,决策就是制定路线、方针、
政策、策略、办法等等。
● 决策与路线、方针、政策、策略等的关系:
◢路线是指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
途径或基本准则。路线又可分为基本路线和具体路线。
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就是基本路线。这个, 总,
路线的, 总, 字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意义。从时间
上来讲,它是指具有长久的意义,即事物全过程都适
用的意义;从空间上来讲,它是指具有普遍的意义,
即事物各个方面、各个层面都要服从于它的意义。建
国以后有过,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的社会
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 等提法。具体路线是指就解决某一方面或某
一具体问题所要遵循的途径或准则。
◢ 方针是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根据
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策略是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
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原则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方法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程序、门
路等。
相互关系:决策是为实现目的而制定路线、方针、
政策、策略等的过程,而路线、方针、政策、策略等
都是决策的结果。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
决议, 指出: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其重
要内容之一就是关于政策和策略。毛泽东关于政策
和策略的论述,都属决策。毛泽东在领导党和中国
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面对错综复
杂的斗争和风云变幻的形势,以其超常的才能、丰
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见识作出了许多蔚为奇观和具有
深远历史影响的重大决策,显示出他非凡的决策艺
术,闪烁着毛泽东决策思想的光辉。
毛泽东的决策思想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
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时代特征的体现,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决策思想的继承
和创造性发展。其丰富的内容,构成了
毛泽东决策思想的完整的科学体系,体
现了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特点,成为了党
和国家决策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科学体系
(一)毛泽东决策的思想路线
——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
毛泽东决策的哲学基础。它的灵魂和核心就是毛泽东
倡导的, 实事求是, 。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正
确决策的最根本的思想路线。
1937年,毛泽东在, 实践论,,, 矛盾论, 这
两篇哲学著作中,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批判地吸取了我国朴素唯物
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借鉴了当代哲学家的
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把马克思主
义的哲学思想推向新的境界。
1,毛泽东特别强调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 明确指出: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
观点 。, (,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第 284页 )
2,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出发的,离开实践的认识
是不可能的。基于这一认识论的原理,毛泽东强调任何
决策都要以实践为依据。
3,1941年,毛泽东在, 改造我们的学习, 中对, 实事
求是, 作了科学的解释,并号召全党要有目的地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
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为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
略问题,而去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用以指导
决策实践,
(二)毛泽东决策的客观依据
—— 中国国情
1.民主革命时期:
①经济上 —— 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为主导,垄断的官僚
资本主义经济与式微的民族工商业经济并存。
②政治上 ——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专制独裁
统治建立,对内无民主自由,对外无民族独立。
③文化上 —— 实行所谓的, 党化教育,,, 三民主义教育, 。
④社会性质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社会阶级结构 —— 两头小中间大。
⑥社会矛盾 ——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
民大众的矛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①经济上 —— 居领导地位的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
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②政治上 —— 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建立。
③文化上 ——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④社会性质 —— 新民主主义社会。
⑤社会矛盾 ——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
阶级的矛盾
3.一九五六年, 一化三改, 完成后:
我国是一个大国, 人口多, 底子薄, 经济文化落后, 生产力不发
达, 也很不平衡 。
我国的主要矛盾:
① 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三)毛泽东决策的出发点
——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完全
彻底地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因此,毛泽东自始至终把, 一切
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他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指出:, 为什么
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第 857页)
不同阶级的政党都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为不同
阶级服务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为资
产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则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全人
类的利益、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因为, 他们没有任何同
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强调和坚持整个
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第 264页) 所以共产党领导的, 无产
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
立的运动。,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第 262页) 同时无产阶级还意识到, 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
后解放自己。, 毛泽东正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
观点和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经验,明确提出:, 全心全
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
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
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
发点。, (,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第 1094~
1095页)
毛泽东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就包含着这么三个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2,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
团的利益出发。
3,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
(四)毛泽东决策的立足点
—— 独立自 主,自力更生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
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不仅是旧世界的
掘墓人,而且是新世界的创造者;人民的解放是人民
自己的事情,人民也有力量,有智慧解放自己。毛泽
东就是依据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确立的党的
决策方针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
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毛泽东决策
思想的根本立足点。
1,因为各国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直接活动
舞台在本国。
2,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尤其需要主要依
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维护国家主权
和民族尊严,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锐利武器。
(五)毛泽东决策的着眼点
——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
党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只有把
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共同奋斗,
才能完成。因此,正确处理阶级关系,团结一切
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党
的任务而奋斗,是毛泽东决策的根本着眼点。
大联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策
略原则。列宁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毛泽
东在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开始革命尝试的时
候,总结古今中外社会革命的历史经验,分
析社会革命的客观需要,得出了一个科学结
论 —— 民众大联合。
1.历史上的运动不论是哪一种,无不是出
于一些人的联合。较大的运动必有较大的联合。
最大的运动必有最大的联合。这种联合,于有
一种改革或一种反抗的时候最为显著。
2.只有民众大联合才能战胜贵族和资本家
的大联合。强权者的联合、贵族的联合、资本
家的联合到了极点,因而国家也坏到了极点。
人类苦到了极点,社会也黑暗到了极点。于是
就有了改革,有了反抗,就有了民众的大联合。
3.民众的大联合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
因为一国的民众总比一国的贵族、资本家及其
他强权者要多得多。
中国共产党人是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党的
事业,党确定的各项任务,都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团
结全体人民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就是团结全体人民为
谋取共同利益而奋斗。党的决策目标是为人民利益而
奋斗,而实现任务的根本方法是民众大联合,人民大
团结。所以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党的事业
而奋斗,是毛泽东决策的根本着眼点。
(六)毛泽东决策的根本方法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34年,毛泽东在, 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
作方法, 中明确提出了方法问题:, 我们不但要提出
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
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
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
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第 139页)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找
到了一种决策方法,这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方法。
1.从群众中来
①广泛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根据
群众的意愿决策。
②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作出体现民意、符合实际的决策。
2.到群众中去
①把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② 检验和丰富决策 。
(七)毛泽东决策的指导原则
—— 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

党的决策,既包括长远目标和现阶段任务的战略
决策,又包括为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的策略决策
和战术决策。为了保证决策的政治方向的正确,就要
有原则的坚定性,为了保证我们在错综复杂千变万化
的情况下能够用自己的策略武器打击敌人,战胜困难,
就要有策略的灵活性。毛泽东的决策之所以高明,就
在于他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原则的坚定
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善于根据不同时
间、地点、条件,制定灵活机动的战术和策略实现战
略目标。
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是毛泽东在
长期革命实践中提出的重要决策思想。
1,原则的坚定性,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策略
和进行斗争时,必须牢记党的最终目的,不忘无产阶
级的根本利益,坚持革命原则。
2,策略的灵活性,就是在坚持革命原则的前提下,
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
式,战胜敌人和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3,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八)毛泽东决策的指导方针
——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方针的主旨在于:团结一
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革命和
建设事业服务。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就是从全体人民出发,
对各方面的利益问题统筹兼顾,根据当时当地的情
况作出适当安排,使所有的人各得其所。毛泽东强
调:, 这是一个战略方针。, (, 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 人

出版社 1977年版 第 340页)
在 1957年 1月 27日,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和在 1957年2月 27日,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
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这一方针的科学含义和全部内
容作了较为完整的表述:
1.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
作计划、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
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2.要从实际出发对各方面的问题作出适当安排。
3.不是由政府包办一切,而应当指导社会团体和各地群众去做。
据此可以界说: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就是从全体人民出发,对
各方面的利益问题统筹兼顾,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作出适当安排,
使所有的人各得其所。
毛泽东的,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方针的核
心,是从全国人口出发的统筹兼顾,也就是说,我
们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都要从整个国家这个全
局出发。这种认识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就是全局
观念,即顾全大局,自觉地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
益的思想意识。
毛泽东决策的思想路线、客观依据、
出发点、立足点、着眼点、根本方法、
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构成了毛泽东决
策思想的科学体系,而贯串其间的是一
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
点;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
本方法。
毛泽东的决策思想为决策这门学
科增添了炫目的光彩。
二、决策与领导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了人类的决策活动。从
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人类
决策的历史。而决策作为一门学科,则正式诞生于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决策学,就是以决策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
阐述决策的基本规律,为决策活动提供理论、原则、
方法和步骤的科学。
(一)决策是一门科学
第一,决策是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以及实
现方针、目标的原则和方法所作的决定,它具有智
能性、目标性、预测性、选择性、时变性、社会性、
实践性等特点。
第二,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决策客体的调查
研究,把握其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方针,
排斥任何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三,决策作为整个组织管理活动的重要阶段,
不仅为科学的管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指向目标,而
且也为控制管理活动提供了有效手段。从这个意义
上讲,决策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在现代
社会,决策贯穿于一切领导和管理活动的始终,并
直接影响组织和管理的绩效。
第四,根据决策的不同性质和特征划分决策类型。
根据决策构成因素把握决策要素,是决策科学化的重
要内容。
第五,在决策过程中,遵循反映决策规律的各项
决策原则,严格按科学的程序决策,充分发挥决策系
统的各个组织的作用,是决策行为科学化、规范化的
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
由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和决策信息组成的统一整
体,就是决策系统。其中决策主体居主导地位,决策
客体是决策主体施加影响的对象,决策信息是决策主
体与决策客体联系的纽带。狭义的决策系统是单指决
策中枢系统。广义的决策系统是由决策中枢系统、决
策信息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决策执行系统、决策监
督系统等构成的决策体系,它是决策科学化的组织保
证。
据此可知,决策是一门科学。它必须建
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
运用科学方法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决定。
决策的本质及其哲学意义,乃是在主观
与客观、理论与实践这个矛盾对立统一体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主观或理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
对未来实践的驾驭能力,即恩格斯所说的, 意志自
由, 的能力。
恩格斯说:, 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
识来作出决定的 能力。,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三卷 人
民出版社 1995年版 第 455页)
(二)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
1,什么是领导
2,什么是领导者
3,领导与决策的关系
领导的职责在于制定战略、拟定规划、确定
政策、组织管理、使用干部。用毛泽东的话来说:
,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
干部两件事。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等,
都属于 ‘ 出主意 ’ 一类。使这一切主意见之实行,
必须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属于 ‘ 用干部 ’ 一
类。, (,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第 527页)
? 毛泽东在这里讲的, 出主意,,, 用干部,,就是
决策。他还指出:, 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
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
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
(,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第 802页), 了解
情况, 就是决策前的调查研究;, 掌握政策, 就是
决策。这说明领导工作与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从这
个意义上说,没有决策就没有领导,决策是
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
(三)决策的重要性
决策的正确或错误与事业的发展或挫折、成功或
失败紧密相连。国家的决策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个
人的决策关系到个人的成败得失。纵观历史,横览现实,
一项重大决策的正确或错误,必然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
巨大的正效应或负效应。
对决策的重要性,毛泽东作了最形象的概括。
他说:,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第 1298页)如何理解:
其一,党的领导过程,就是制定和执行决策的过
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就是决策。
其二,正确的决策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条件。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这三
者是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其三,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决策的失误是
最大的失误。影响决策成败的因素各不相同,其具体表
现也不相同:
1,在管理效能上:
管理效能 =目标方向 × 工作效率 。
2,在管理制度上:
制定规范就是建立合理而有效的组织机构和各种全局性的
管理法, 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
3.在用人之道上:
用人决策同样举足轻重,成败攸关。现代领导者的用人之
道,无疑应当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
三、范例解析
【 统一战线 】 ——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成功决策
之一
(一)理论依据: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原则
(二)现实依据:中国国情
第一,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 两头小中间大, 。
第二,中国革命的基本态势是敌强我弱。
第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
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
这一中国国情决定了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三)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毛泽东指出:, 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
不能胜利。, (,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第 645页) 他
还强调道:, 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
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
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
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 毛
泽东选集, 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第 645页)
据此,党为无产阶级制定了, 统一战线中的独
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 的方针。
2.对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
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
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等。
② 抗日战争时期
制定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
③解放战争时期
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 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 废除封
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
权。,,废除一切寺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
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
实行的土地分配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 乡村中
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
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
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
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
归各人所有。,
3.对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他们一般地能够参加和拥护革命,是革命的很好的同盟
者,,故必须争取和保护之。,
4.对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对资产阶级实行 既联合又斗争 的政策。
① 对大资产阶级实行 既联合又斗争 的政策
对大资产阶级的 既联合又斗争 有着这样的特点,联
合,是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性质的暂时合作;斗
争,包括和平的与非和平的,政治的与军事的。
② 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 既联合又斗争 的政策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 既联合又斗争 有着这样的特点:
联合,是把它作为革命力量的长期合作;斗争,
主要是批评教育,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中国
革命的实际,在充分认识中国社会各阶
级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出了
相应的不同决策,正是这些正确决策,
为无产阶级赢得了最广泛的同盟军,以
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力量,战胜了强大
而凶残的敌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决策的
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的成败。
四、案例分析
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体育团队、一个政
党或一个国家,要生存,要取胜,要发展,都有
一个如何决策的问题。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
系到这些个人和群体的生存与发展。一个人可因
自己决策的正确而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抱
负;一个企业可因一项决策正确而使其产品打入
并占领国际市场;一个统治集团可因重大决策失
误而失去它所掌握的政权;一个国家可因决策的
正确而兴旺发达,亦可因决策失误而停滞衰落。
【 个案一 】
70年代初,埃及在尼罗河上建了阿斯旺水坝,它一方面给埃及人民带来
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了农田,另一方面却破坏了尼罗河流域
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一系列始料不及的恶果。由于尼罗河的泥沙和有机质沉积
到水库底部,尼罗河两岸的, 绿洲, 失去了肥源,土壤日趋盐渍化、贫瘠化;
由于尼罗河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平原从向海中伸展变为朝陆地退缩,工
厂、港口、国防事业等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险;由于缺乏来自大陆上的盐分和有
机物,盛产沙丁鱼的渔场毁于一旦;由于大坝阻隔,尼罗河下游奔流不息的活
水变成了相对静止的, 湖泊,,为血吸虫和蚊蝇的繁殖提供了生存条件,致使
水库一带居民的血吸虫发病率达 80%,有时甚至达到 100%。这一切,使得埃
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试析:建造阿斯旺水坝这一决策失误的原因?
【 个案二 】
80年代初,我国有关领导部门召开了, 宝钢工程调整
讨论会, 。宝山钢铁厂是一个年产 671万吨钢,650万吨铁,
422万吨钢材,124万吨钢坯,总投资达 200多亿元的联合
企业。这样巨大规模的企业的建设与调整,不仅关系到我国
国民经济发展的平衡,而且有国际影响。
我国科技人员经过回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筹建宝钢
的原意,并不是建立现在这样的巨型钢铁联合企业,而是建
立宝山钢铁厂。因上海虽有 400万吨的炼钢能力,但要从远
离上海的本溪等地调铁炼钢,每年多耗 120万吨焦。为解决
这一矛盾,所以决定在宝山建立一个炼铁厂,为上海炼钢工
业就近提供铁水。
由于经验不足和急于求成,片面追求在 1985年达到年产
6000万吨钢的高指标,片面强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因而放弃
了兴建宝山炼铁厂的方案,代之以全套引进,从国外购买一个
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的做法。对这样重大项目的决策,事先
并没有经过详细的科学论证就匆匆上马,从谈判到签订合同只
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这就造成了全套引进,贪大求全和错选厂
址三个失误的决策。与国内其他钢铁联合企业相比,宝钢平均
每吨设备费要贵一倍多,其中焦化设备竟高出 12倍以上。在实
施方案的过程中,现行管理体制 —— 条条与块块分离,破坏了
现代企业的, 群落性,,即一个企业应与所在地区的相关企业
进行有机的组合与协调。这样不仅背离了当初促进上海钢铁工
业的目标,反而带来了严重的浪费,影响了上海经济发展的结
构和平衡。决策的严重失误,使宝钢成为一个投资大、成本高、
耗汇多、偿还能力低的企业。幸而及时发现问题之后,我国的
软科学工作者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周密的
调查研究,得出了两点关于调整宝钢工程的目标性意见,使宝钢
建设走上了科学决策的道路。这两点是:
1,根据损益值的估算,结合宏观经济现状与发展考虑,宝钢一
期工程应以, 缓中求活, 为好。二期从长计议,重新作进一步的
,可行性分析, 。
2,宝钢一期工程应该与上海钢铁工业组成有机, 群落, 。宝钢
一期工程要搞活,必须与上海钢铁工业的挖潜、革新、改造、节
能、改善环境污染紧密结合。若以宝钢的铁水直接供给上海炼钢,
那就可节省能源,为上海经济建设服务,节省焦炭,为城市煤气
化贡献力量,而且还能节省宝钢的一部分基本建设投资。同时,
对改善上海城市的环境污染也有利。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才是最好的途径。
试析:在宝钢工程建设的, 转危为安, 中科学决策的作用?
参考书目,
1.,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2.,论政策, (同上)
3.,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 (同上)
4.,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人民出
版社 1991年版)
5.,不要四面出击, (, 毛泽东著作选读, 下册 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6.,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 (同上)
7.,毛泽东决策思想研究, 肖浩辉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8.,决策学引论, 姜圣阶 张顺江 毕全忠 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9.,决策科学 —— 从最优到满意, 贺仲雄 王伟 著 重庆出版社 1988年

10.,领导决策实例分析,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11.,领导哲学, 克里斯托弗 ·霍金森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