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变形和耐久性
§ 7.1 概述
设计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时,必须使其满足下列各项预
定的功能要求:
(1)安全性,即结构构件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
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以及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
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2)适用性,即在正常使用时,结构构件具有良好的工作
性能,不出现过大的变形和过宽的裂缝。
(3)耐久性,即在正常的维护下,结构构件具有足够的耐
久性能,不发生锈蚀和风化现象。
安全、适用和耐久,是结构可靠的标志,总称为结构
的可靠性 。
对于使用上需要控制变形和裂缝的结构构件,除了要
进行临近破坏阶段的承载力计算以外,还要 进行正常使用
情况下的变形和裂缝验算 。
因为,过大的变形会造成房屋内粉刷层剥落、填充墙
和隔断墙 开裂 及屋面积水等后果;在多层精密仪表车间
中,过大的楼面变形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水池、油
罐等结构开裂会引起 渗漏 现象;过大的裂缝会影响到结构
的耐久性;过大的变形和裂缝也将使用户在 心理上产生不
安全感 。
此外,混凝土结构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复合人工材
料,由于结构本身组成成分及承载受力特点,在周围环境
中水及侵蚀性介质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将出
现 裂缝, 破碎, 酥裂, 磨 损, 溶蚀 等现象,钢筋将锈蚀, 脆
化, 疲劳, 应力腐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作用将
逐渐减弱,即出现耐久性问题 。耐久性问题开始时表现为对
结构构件外观和使用功能的影响,到一定阶段上可能引发承
载力方面的问题,使结构构件出现突然的破坏。
图 7-1为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例子。
进行结构构件设计时,既要保证它们不超过承载能
力极限状态,又要保证它们不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为此,要求对它们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
⑴ 所有结构构件均应进行承载力 (包括压屈失稳 )计
算;在必要时尚应进行结构的倾覆和滑移验算 。
处于地震区的结构 尚应进行结构构件抗震的承载
力验算。
⑵ 对某些直接承受吊车的构件应进行疲劳强度验
算。
⑶ 对使用上需要控制变形值的结构构件应进行变形
验算 。
⑷ 根据裂缝控制等级的要求应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
裂缝控制情况进行验算。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着结构的
两个不同的工作阶段, 因而要采用不同的荷载效应代表值
和荷载效应组合进行验算与计算 。
此外、在荷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混凝土的徐变等
特性、裂缝和变形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
因此在讨论裂缝和变形的荷载效应组合时 应该区分荷
载效应的 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
对构件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时,应该根据不
同要求 分别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
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进行验算 以保证变形、裂缝、应力
等计算值不超过相应的规定限值。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一般验算公式为
S≤C ( 7-1)
式中 S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值;
C—— 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
裂缝宽度和应力限值。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为
Q i k
n
i cikQGKd
SSSS ?
?
???
21
?( 7-2)
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为
式中 SGk—— 水久荷载标准位的效应;
SQ1k —— 在从本组合中起控制作用的一个可变荷载标准值
的效应;
SQik—— 第 i个可变行核标准位的效应;
ψci—— 第 i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其值不应大于 1。按
附表 12采用。
Ψqi—— 第 i个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按附表 12采用。
( 7-3)
Q i k
n
i qiGKd
SSS ?
?
??
1
?
§ 7.2 裂缝宽度验算
裂缝按其形成的原因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 荷载引起
的裂缝 ;另一类是由 变形因素 (非荷载 )引起的裂缝,如
由材料收缩、温度变化、混凝上碳化 (钢筋锈蚀膨胀 )以
及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引起的裂缝,工程实践中结构
物的裂缝属于变形因素为主引起的约占 80%,属于荷载
为主引起的的占 20%。 非荷载引起的裂缝十分复杂,目
前主要是通过构造措施 (如加强配筋、设变形缝等 )进行
控制 。本节所讨论的为 荷载引起的正截面裂缝验算 。
7.2.1 验算公式
根据正常使用阶段对结构构件裂缝的不同要求,将
裂缝的控制等级分为三级:
正常使用阶段 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裂缝控制
等级属一级;
正常使用阶段 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裂缝控制
等级属二级;
正常使用阶段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属
三级。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在正
常使用阶段常带裂缝工作,因此,其裂缝控制等级属于三
级 。若要使 结构构件的裂缝达到一级或二级要求,必须对
其施加预应力,将结构构件做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在一般环境情况下,只要将钢
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宽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结
构构件内的钢筋并不会锈蚀,对结构构件的耐久性也不会
构成威胁 。因此,裂缝宽度的验算可以按下面的公式进行
ωmax ≤ωlim (7-4)
式中 ωmax—— 按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
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 ;
ωlim——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建筑工程结构构件的最大
裂缝宽度限值见附表 3-2,公路桥涵工程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
宽度限值见附表 10-15。
因此,裂缝宽度的验算主要是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
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 ωmax的计算。 ωmax得后,按
公式 (7-4)即可判定是否超出限值。
7.2.2 ωmax的计算方法
1.建筑工程规范关于 ωmax的计算方法
规范采用平均裂缝宽度乘以扩大系数的方法确定最大裂
缝宽度。
(1)平均裂缝宽度 ωm
在裂缝出现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裂缝基本稳定的阶段。
因此,对于一根特定的构件,其平均裂缝间距 lcr 可以用统
计方法,根据试验资料求得相应地也存在一个平均裂缝宽
度 ωm。
现仍以轴心受拉构件为例来建立平均裂缝宽度 ωm的计算
公式。
如图 7-2a所示,在轴向力 Nk作用下,平均裂缝间距 lcr 之
间的各截面应力 (应变 )不同,相应的钢筋应力 (应变 )也发生
变化,在裂缝截面混凝土最大 (图 7-2c);中间截面由于粘结
应力使混凝土应变恢复到最大值 (图 7-2b)。
根据裂缝开展的粘结一滑移理论,认为裂缝宽度是由于钢
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引起裂缝处混凝土回缩而产生的
。因此,平均裂缝宽度 ωm,应等于平均裂缝间距 lcr 之间沿
钢筋水平位置处钢筋和混凝土总伸长之差,即
dlcrl csm ? ?? 0 )( ???
为计算方便,现将曲线应变分布简化为竖标为平均应变 ε sm
和 ε cm的直线分布,如图 7-2(c)(d)所示,于是
( 7-5)
试验得知 ε sm/ε cm=0.15,故 α c=1-ε sm/ε cm=1-0.15=0.85
,令 σ sm=ψσsk。则式 (7-5)为
( 7-6)
上式不仅适用于轴心受拉构件,也同样适用于受弯、偏心
受拉和偏心受压构件。式中 Es为钢筋弹性摸量。但是,应
该指出的是按式 (7-6)计算的 ωm,是指构件表面的裂缝宽度
,在钢筋位置处由于钢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使得截面上各
点的裂缝宽度并非如图 7-2(a)所示处处相等。现再将 lcr,σsk
,ψ的计算分述如下:
①平均裂缝间距 lcr的计算
理论分析表明,裂缝间距主要取决于 有效配筋率 ρte,
钢筋直径 d及其表面形状 。此外 还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c有
关 。
有效配筋率 ρte是指按有较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 Atc计算
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即
ρte =As/Atc (7-7)
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 Atc按下列规定取用;
对轴心受拉构件,Atc取构件截面面积;
对受弯、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取
Ate= 0.5bh+ (bf-b)hf (7-8)
式中 b—— 矩形截面宽度,T形和工字形截面腹板厚度;
h—— 截面高度;
bf,hf—— 分别为受拉翼缘的宽度和高度。
对于矩形 T形、倒 T形及工字形截面,Ate的取用见 图
7-3(a),(b),(c),(d)所示的阴影面积。
试验表明,有效配筋率 ρ te愈高,钢筋直径 d愈小,则裂
缝愈密,其宽度愈小。 随着混凝土保护层 c的增大,外表混
凝土比靠近钢筋的内部混凝土所受约束要小。因此,当构件
出现第一批 (条 )裂缝后,保护层大的与保护层小的相比,只
有在离开裂缝截面较远的地方,外表混凝土的拉应力才能增
大到其抗拉强度,才可能出现第二批 (条 )裂缝,其间距 lcr将
相应增大 。
根据试验结果,平均裂缝间距可按下列半理论半经验公式
计算
)08.09.1(
te
eq
cr
d
cl
?
? ??
( 7-9)
式中 β —— 系数,对轴心受拉构件取 β=1.1,对受弯、偏心受压构
件取 1.0,对偏心受拉构件取 β=1.05;
c—— 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 mm,
当 c< 20时,取 c=20;当 c> 65时,取 c=65;
deq—— 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
ni为受拉区第 i种纵向钢筋根数,di为受拉区第 i种钢筋的公称直径 ;
ν—— 纵向受拉钢筋相对粘结特征系数,对变形钢筋取 ν=1.0;
对光面钢筋取 ν=0.7。
?
??
iii
ii
eq dn
dnd
?
2
②裂缝截面钢筋应力 бsk的计算
在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下构件裂缝截面处纵问受拉
钢筋的应力 бsk,根据使用阶段 (Ⅱ 阶段 )的应力状态 (图 7-4)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A.轴心受拉 (图 7-4a)
B.偏心受拉 (图 7-4b)
C.受弯 (图 7-4c)
s
k
sk A
N?? ( 7-10a)
)( '0
'
ss
k
sk ahA
eN
???
( 7-10b)
( 7-10c)
087.0 hA
M
s
k
sk ??
D.偏心受压 (图 7-4d)
( 7-10d)
( 7-10e)
( 7-10f)
( 7-10g)
当 l0/h≤14时,可取 η=1.0。
以上式中符号说明见下页:
As—— 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 As
取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对偏心受拉构件,As取受拉较
大边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对受弯构件和偏心受压构件 As
取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e’—— 轴向拉力作用点至受压区或受拉较小边纵向钢
筋合力点的距离;
e—— 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z——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区合力点之间的距
离,且 z≤0.87h0;
ηs—— 使用阶段的偏心距增大系数;
ys—— 截面重心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对
矩形截面 y =h/ 2-as;
γ f’—— 受压翼缘面积与腹板有效面积之比值,
③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的计算
系数 Ψ为裂缝之间钢筋的平均应变 (或平均应力 )与裂
缝截面钢筋应变 (或应力 )之比,即
Ψ= σsm/σsk = εsm/εsk
系数 Ψ愈小,裂缝之间的混凝土协助钢筋抗拉作用愈强;
当系数 Ψ=1,即 σsm=σsk时,裂缝截面之间的钢筋应力等于
裂缝截面的钢筋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应力完全
退化,混凝土不再协 助钢筋抗拉。 因此,系数 Ψ的物理意
义是,反映裂缝之间混凝土协助钢筋抗拉工作的程度。
,规范, 规定,该系数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Ψ= 1.1- 0.65ftk/(ρteσ sk) (7-11)
式中 ftk——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按附表 1-1采用。
为避免过高估计混凝土协助钢筋抗拉的作用,当按式
(7-11)算得的 Ψ<时,取 Ψ=0.2;当 Ψ=1.0时,取 Ψ=1.0.对直
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Ψ=1.0。
(2)最大裂缝宽度 ωmax
由于混凝土的非匀质性及其随机性,裂缝并非均匀分
布,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因此,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作用
下,其短期最大裂缝宽度应等于平均裂缝宽度 ω m乘以荷载
短期效应裂缝扩大系数 τ s。根据可靠概率为 95%的要求,
该系数可由实测裂缝宽度分布直方图的统计分析求得:对
于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τ s=1.9;对于受弯和偏心受
压构件已 τ s=1.66。 此外,最大裂缝宽度 ω max尚应考虑在
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作用下,由于受拉区混凝土应力松弛和
滑移徐变裂缝间受拉钢筋平均应变还将继续增长;同时混
凝土收缩,也使裂缝宽度有所增大。 因此,短期最大裂缝
宽 度 还需乘以荷载长期效应裂缝扩大系数 τ l。对各种受力
构件,,规范, 均取 τ l=0.9× 1.66≈ 1.5.这样,最大裂缝宽
度为
ω max = τ sτ lω m
将式 (7-6)和式 (7-9)代人上式可得
)9.1(m a x
te
eq
s
sk
cls
dc
E ??
?????? ?? ( 7-12)
令 α cr =τ sτ lα cβ
即可得到用于各种受力构件正截面最大裂缝宽度的统一的计
算公式
)08.09.1(m a x
te
eq
s
sk
cr
dc
E ??
???? ??
( 7-13)
)08.09.1(m a x
te
eq
s
sk
cr
dc
E ??
???? ??
)08.09.1(m a x
te
eq
s
sk
cr
dc
E ??
???? ??
式中 αcr——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利用式 (7-12)和前述数据
可算得:
对轴心受拉构件 αcr=2.7;
对偏心受拉构件 αcr= 2.4;
对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 αcr= 2.1。
在计算最大裂缝宽度时,按式 (7-7)算得的 ρte< 0.01时
,,规范, 规定应取 ρte=0.01.这一规定是基于目前对低配
筋构件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尚不充分的缘故。
对 e0/ h0< 0.55的偏心受压构件,可不作裂缝宽度验
算。
按式 (7-13)算得的最大裂缝宽度 ωmax不应超过附表 3-2
中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 ωlim。
在验算裂缝宽度时,构件的材料、截面尺寸及配筋、
按荷载标准效应组合计算的钢筋应力,即 式 (7-13)中的 Ψ,
Es,σ sk,ρ te均为已知,而 c值按构造一般变化很小,故
ω max主要取决于 d,ν这两个参数 。因此,当计算得出 ω max
> ω lim时,宜选择较细直径的变形钢筋,以增大钢筋与混凝
土接触的表面积,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但钢筋直
径的选择也要考虑施工方便 。
如采用上述措施不能满足要求时也可增加钢筋截面面积
As,加大有效配筋率 ρte,从而减小钢筋应力 σsk和裂缝间距 lcr
,达到符合式 (7-4)的要求。改变截面形式和尺寸,提高混凝
土强度等级,效果甚差,一般不宜采用 。
式 (7-13)是计算在纵向受拉钢筋水平处的最大裂缝
宽度,而在结构试验或质量检验时,通常只能观察构件
外表面的裂缝宽度,后者比前者约大 τb倍。该倍数可按
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τ b= 1+1.5as/ h0
式中 as一从受拉钢筋截面重心到构件近边缘的距离。
§ 7.3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变形验算主要指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因此,本节对受
弯构件的挠度验算方法进行介绍。
7.3.1验算公式
进行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时,要求满足下面的条件
af,max≤ af,lim (7-20)
式中 af,max—— 受弯构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
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挠度最大值;
af,lim——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建筑工程受弯构件的挠
度限值见附表 3-1;公路桥涵工程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为:梁
式桥主梁的最大挠度处为 l/ 600,梁式桥主梁的悬臂端为 l1
/ 300,此处,l为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径,l1为悬臂长度。
因此,受弯构件挠度验算主要计算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
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挠度最大值 af,max,待 af,max
求得后,按公式 (7-20)即可知其挠度是否符合限值规定。
7.3.2 af,max计算方法
1.建筑工程受弯构件 af,max的计算方法
⑴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挠度的特点
承受均布荷载 gk+ qk的简支弹性梁,其跨中挠度为
式中 EI—— 匀质弹性材料梁的抗弯刚度。
当梁的材料、截面和跨度一定时,挠度与弯矩呈线性关
系,如图 7-5中的虚线所示。
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与弯矩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
为梁的截面刚度不仅随弯矩变化 (图 7-5b),而且随荷载
持续作用的时间变化 (图 7-6),因此不能用 EI这个常量来
表示 。通常用 Bs表示钢筋混凝土梁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
作用下的截面抗弯刚度简称短期刚度 ;而用 B表示荷载长
期效应组合影响的截面抗弯刚度,简称长期刚度。
由于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可采用平截面假定,
故在变形计算中可以直接引用材料力学中的计算公式。
唯一不同的是,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变刚度不再是
常量 EI而是变量 B。 例如。承受均有荷载 gk+ qk的钢筋
混凝上简支梁:其跨中挠度
( 7-21)
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计算问题实质上
是如何确定其抗弯刚度的问题。
(2)短期刚度 Bs的计算
截面曲率与其刚度有关。从几何关系分析曲率是由构
件截面受拉区伸长、受压区缩短形成的。显然截面拉、压
变形愈大,其曲率也愈大。如果知道截面受拉区和受压区
的应变值则能求得其曲率,再根据相应的弯矩与曲率的关
系。即可确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刚度。
由材料力学可知匀质弹性材料梁的弯矩 M和曲率上的
关系为
式中,r为截面曲率半径; 1/ r即为截面曲率。刚度 EI也就是 M-1/ r上
曲线的斜率 (图 7-6)。

( 7-22)
( 7-23a)
试验表明,钢筋混凝土适筋梁 M-1/ r曲线的斜率随弯
矩增大而减小 (N-6)。 如果把实测的抗弯刚度 (即实测 M-1/
r)曲线的科率 )与按换算截面惯性矩 I。和混凝土弹性模量
Ec求得的抗弯刚度 EcI0相比较,则可知即使在未开裂之前
的第 I阶段,由于混凝土在受拉区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塑性
实际抗弯刚度已经较 EcI。为低,在混凝土未裂之前通常可
偏安全地取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短期刚度为
Bs = 0.85EcI0 ( 7-23b)
构件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由于裂缝截面受拉区混凝土
逐步退出工作,截面抗弯刚度比第 1阶段的明显下降。钢
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一般允许带裂缝工作,因此其变形刚度
计算就以第 Ⅱ 阶段的应力应变状态为根据。
现以图 7-7所示的适筋构件纯弯段为分析对象。
在荷载标准效应组合作用下,该区段内裂缝基本稳定
裂缝分布实际上并不十分均匀但可理想化为如图 7-8所示均
匀分布状态其间距 lcr可视为平均裂缝间距。
裂缝出现后受压混凝土和受拉
钢筋的应变沿构件长度方向的
分布是不均匀的 (图 7-7)中和轴
呈波浪状,曲率分布出是不均
匀的,裂缝截面曲率最大,裂
缝中间截面曲率最小 。为简化
计算,截面上的应变中和轴位
置、曲率均采用平均值。若以
裂缝平均间距 lcr为一单元 (图 7-
8),根据平截面假定其受拉钢
筋伸长 △ s为
△ s= εsmlcr
受压边缘混凝土缩短 △ c为
△ c= ε smlcr
由图 7-8可知由于三角形 oab与三角形 o’a’b’相似,利用几
何关系即可得出

而曲率 1/ r,与弯矩 Mk和刚度 B。有如下关系
将式 (7-24)代人式 (7-25)并整理得
式中 εsm—— 裂缝截面之间钢筋的平均应变;
ε cm—— 裂缝截面之间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平均应变。
( 7-24)
( 7-25)
( 7-26)
由前述可知。 ε sm的计算公式
而 ε cm则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ζ—— 确定受压边缘混凝土平均应变的抵抗矩系数,它
综合反映受压区混凝土塑性应力图形完整性、内
力臂系数及裂缝间混凝土应变不均匀性等因素的
影响,故又称综合影响系数。
将式 (7-27)和 (7一 28)代人式 (7一 26)得
( 7-27)
( 7-28)
( 7-29)
以 Esh0As同乘分子和分母。并取 α E=Es/Ec,ρ =As/bh0,同
时近似地取 η =0.87,即得
通过常见截面受弯构件实测结果的分析,可取
从而可得矩形 T形、倒 T形、工字形截面受弯构件短期刚度
的公式
( 7-30)
( 7-31)
式中,ψ 按式 (7-11)计算,ρ 为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γ f
为 T形、工字形截面受压翼缘面积与腹板有效面积之比,
计算公式为
( 7-32)
bf’,hf’分别为截面受压翼缘的宽度和高度,当 hf’> 0.2h0
时,取 hf’=0.2h0。
(3)长期刚度 B的计算
如前所述,当构件在持续荷载作用下,其挠度将随时
间而不断缓慢增长。这也可理解为构件的抗弯刚度将随时
间而不断缓慢降低。这一过程往往持续数年之久,主要原
因是截面受压区混凝土的徐变 。此外,还由于裂缝之间受
拉混凝土的应力松弛,以及受拉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滑移
徐变使裂缝之间的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从而引起受
拉钢筋在裂缝之间的应变不断增长 。
,规范, 关于变形验算的条件,如前所述,要求在荷
载标准效应作用下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后的构件挠度
不超过规定的允许挠度值 。亦即,应用长期刚度来计算构
件的挠度,按, 规范, 规 定,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可按下
式计算
s
kq
k B
MM
MB
??? )1(?
( 7-33)
式中,M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算得,Mq按荷载效应准永久
组合算得。在效应标准组合中荷载取标准值,在效应准永
久组合中恒荷载取标准值,活荷载取标准值乘以准永久值
系数 q。活荷载的标准值和准永久值系数 ψq可从附表 12中查
得。
根据试验结果,对于荷载长期作用下的挠度增大系数
θ 成规范, 建议按下式计算
θ= 2.0-0.4ρ’/ρ (7-34)
式中,ρ(ρ=As/bh0)和 ρ’(ρ’=A’s/bh0)别为纵向受拉和受压钢筋
的配筋率,当 ρ’/ρ时,取 ρ’/ρ=1; 由于受压钢筋能阻碍受压
区混凝土的徐变,因而可以减小长期挠度,上式的 ρ’/ρ项
反映了受压钢筋的这一有利影响 。此外,根据国内试验结
果。翼缘在受拉区的 T形截面的 θ值比配筋率相同的矩形截
面的为大;故, 规范, 规定,对翼缘在受拉区的 T形截面
,θ应在式 (7-34)的基础上增大 20%。
(4)受弯构件挠度的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的抗弯刚度随弯矩增大而减
小。因此,即使对于等截面梁,由于各截面的弯矩并不相
同,故其抗弯刚度都不相等。例如,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
梁,当中间部分开裂后,其抗弯刚度分布情况如图 7-9a所
示。按照这样的变刚度来计算梁的挠度显然是十分繁琐的

在实用计算中,考虑到支座附近弯矩较小区段虽然刚
度较大,但它对全梁变形的影响不大,故一般取同号弯矩
区段内弯矩最大截面的抗弯刚度作为该区段的抗弯刚度 。
对于简支梁即取最大正弯矩截面接式 (7-33)计算的截面刚
度,并以此作为全梁的抗弯刚度 (图 7-9b)。对于带悬挑的
简支梁、连续梁或框架梁,则取最大正弯矩截面和最小负
弯矩截面的刚度,分别作为相应弯矩区段的刚度。这就是
挠度计算中通称的, 最小刚度原则,,据此可很方便地确
定构件的刚度分布。例如,受均布荷载作用带悬挑的等截
面简支梁其弯矩如图 7-10a所示,而截面刚度分布如图 7-
10b所示。
构件刚度分布图确定后,即可按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钢筋
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
受弯构件挠度除弯曲变形外,还受剪切变形的影响。一般
情况下,这种剪切变形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但是,对于
受荷较大的工字形 T形截面等薄腹构件,则应酌情考虑。
按荷载效应短期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效应影响的长期刚度
B计算所得的长期挠度 af,max,应不大于, 规范, 规定的允许挠
度 af,lim,亦即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式 (7-20)的要求。
当该要求不能满足时,从短期及长期刚度公式 (7-31),(7-
33)可知,最有效的措施是增加截面高度 ;当设计上构件截面
尺寸不能加大时,可考虑增加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或提高混
凝土强度等级;对某些构件还可以充分利用纵向受压钢筋对长
期刚度的有利影响,在构件受压区配置一定数量的受压钢筋。
此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也是提高受弯构件刚度的有效措
施。
§ 7.4 耐久性设计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 指在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在预
计的使用时期内,在指定的工作环境中保证结构满足
既定的功能要求 。 所谓正常维护,是指不因耐久性问
题而需花过高维修费用 。预计设计使用时间,也称设
计使用寿命,例如保证使用 50年,100年等,这可根据
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或业主需要而定。指定的工作环境
,是指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环境及工业生产形成的环境
等。
耐久性设计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主要考虑以
下几个方面,(1)环境分类,针对不同环境,采取不同
的措施; (2)耐久性等级或结构寿命分等 ; (3)耐久性计
算对设计寿命或既存结构的寿命作出预计 ; (4)保证耐
久性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要求等。
7.4.1 结构工作环境分类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结构工作的环境有密
切关系 。同一结构在强腐蚀环境中要比在一般
大气环境中使用寿命短。工作环境分类可使设
计者针对不同的环境种类采用相应的对策。如
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混凝土一味增大混凝土保
护层是很不经济的,效果也不好,还不如采取
防护涂层覆面,并规定定期重涂的年限。目前
一些地区和国家对耐久性设计均对工作环境分
类。
,规范, 中,提出把结构工作环境分为五
大类,见表 7-1。
环境类别 条 件
一 室内正常环境

a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b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三 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
四 海水环境
五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表 7-1 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环境类别
7.4.2 结构耐久性等级
耐久性设计的目标是要保证结构的使用年限,
也称为设计使用寿命。目前还很难说有了一个统一
的规定。 我国设计标准的设计基准期为 50年,它与
设计使用寿命不完全相同 。设计使用寿命和结构的
重要性有关,重要的建筑当然设计寿命要长一些 。
此外,设计寿命与经济发达状况有关,与结构工作
性质有关,也与结构使用材料有一定关系。设计使
用寿命应更能为社会或业主接受。
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把设计使用年限等
级分为四级 (表 7-2)。
此外,当业主对设计使用年限有更高要求时,设计上应
予以考虑。
7.4.3对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影响结构耐久性的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混凝土的质量 。控
制水灰比,减小渗透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增加混凝
土的密实性,以及控制混凝土中氯离子和碱的含量等,对于
混凝土的耐久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环境
类别
最大
水灰

最小水
泥用量
(kg/m
3
)
最低混凝
土强度等

最大氯离
子含量
(%)
最大
碱含量
(kg/m
3
)
一 0.65 225 C20 1.0 不限制
二 a 0.60 250 C25 0.3 3.0
b 0.55 275 C30 0.2 3.0
三 0.50 300 C30 0.1 3.0
耐久性对混凝土质量的主要要求是:
一类、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的结构
混凝土应符合表 7-3的规定。
表 7-3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注,1.氯离子含量系指其占水泥用量的百分率;
2.预应力构件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 0.06%,
最 小水泥用量为 300kg/ m;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应
按 表中规定提高两个等级;
3.素混凝土构件的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少于表中数值减
25kg/ m;
4.当混凝土中加人活性掺和料或能提高耐久性的外加
剂时,可适当降低最小水泥用量;
5,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处于一类和二类环境中的最
低混凝上强度等级可降低一个等级;
6.当使用非碱活性骨料时,对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可不
作限制。
2.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年的结构混凝土应符
合下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预应
力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40;
(2)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 0.06%;
(3)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
中的最大碱含量为 3.0kg/ m;
(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附表 7-1的规定增加 40%;当
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
(5)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维护。
3.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年的混凝土结
构,应采取专门有效措施。
4.严寒及寒冷地区的潮湿环境中,结构混凝土应满足抗冻
要求,混凝土抗冻等级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5.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有
关标准的要求。
6.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
层带助钢筋;对预应力钢筋、锚具及连接器,应采取专门防护
措施。
7.四类和五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其耐久性要求应符合
有关标准的规定。
8.对临时性混凝土结构,可不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除了根据环境类别和使用年限对混凝
土的质量提出要求以外,还通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构造措施
进行控制。此外,还要求对结构进行合理使用及定期的检查与
维护。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