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
第八讲
袁林果
Email: lgyuan@home.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量工程系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2
第七章GPS相对定位原理
?利用GPS进行绝对定位时,定位精度受卫星轨道误
差、钟差及信号传播误差等因素影响,尽管其中的一
些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模型加以消除,但残差仍不可
忽视。实践表明,目前静态绝对定位精度为米级,动
态绝对定位精度仅为10-40 m。
? GPS相对定位也叫差分GPS定位,是目前GPS定位中
精度最高的一种,广泛用于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
量、地球动力学研究和精密导航。
2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3
参考站参考站
.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4
?相对定位是利用两台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基线的
两端,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以确定基线端点在
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相对定位
方法一般可推广到多台接收机安置在若干条基线的端
点,通过同步观测GPS卫星,以确定多条基线向量。
?在两个观测站或多个观测站,同步观测相同卫星的情
况下,卫星的轨道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以及
电离层的折射误差等,对观测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
关性,所以利用这些观测量的不同组合,进行相对定
位,便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弱上述误差的影响,从而
提高相对定位的精度。
?相对定位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模式。
§7.1相对定位方法概述
3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5
?安置在基线端点的接收机固定不动,通过连续观
测,取得充分的多余观测数据,改善定位精度。
?静态相对定位一般均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或测相
伪距)为基本观测量,对中等长度的基线(100-
500km),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0
-8
-10
-9
甚至更好。
?在载波相位观测的数据处理中,为可靠地确定载波
相位整周未知数,静态相对定位一般需要较长的观
测时间(1.0-1.5小时),如何缩短观测时间,是研
究和关心的热点。缩短静态相对定位的观测时间关
键在于快速而可靠地确定整周未知数。
1.静态相对定位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6
?理论和实践表明,在载波相位观测中,
如果整周未知数已经确定,则相对定位
精度不会随观测时间的延长而明显提
高。
? 1985年美国的里蒙迪(Remondi, B.
W.)发展了一种快速相对定位模式,基
本思想是:利用起始基线向量确定初始
整周未知数或称初始化,之后,一台接
收机在参考点(基准站)上固定不动,
并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而另
一台接收机在其周围的观测站上流动,
并在每流动站上静止进行观测确定
4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7
在高精度静态相对定位中,当仅有两台接收机
时,一般应考虑将单独测定的基线向量联结成向量
网(三角网或导线网),以增强几何强度,改善定
位精度。当有多台接收机时,应采用网定位方式,
可检核和控制多种误差对观测量的影响,明显提高
定位精度。
卫星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8
2.动态相对定位
?用一台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固定不动,另一台接收机安
置在运动载体上,两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卫星,以确定
运动点相对基准站的实时位置。
?动态相对定位根据采用的观测量不同,分为以测码伪距为
观测量的动态相对定位和以测相伪距为观测量的动态相对
定位。
?测码伪距动态相对定位,目前实时定位精度为米级。以相
对定位原理为基础的实时差分GPS可有效减弱卫星轨道误
差、钟差、大气折射误差以及SA政策影响,定位精度远
远高于测码伪距动态绝对定位。
5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9
?测相伪距动态相对定位是以预先初始化或动态解算载波相位
整周未知数为基础的一种高精度动态相对定位法,目前在较
小范围内(小于20km),定位精度达1-2cm。
?动态相对定位中,根据数据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实时处理
和后处理。
?数据的实时处理要求在观测过程中实时地获得定位结果,无
需存储观测数据,但在流动站和基准站之间必须实时地传输
观测数据或观测量的修正数据,这种处理方式对运动目标的
导航、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的后处理要求在观测过程结束后,通过数据处理而获得
定位结果。该处理方式可以对观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易于
发现粗差,不需要实时传输数据,但需要存储观测数据。后
处理方式主要应用于基线较长,不需实时获得定位结果的测
量工作。
?由于建立和维持一个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包括无线电信号的
发射和接收设备),不仅技术复杂,而且花费较大,一般除
非必须获得实时定位结果外,均采用观测数据的测后处理方
式。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10
1.基本观测量及其线性组合
假设安置在基线端点的接收机T
i
(i=1,2),对GPS卫星s
j
和
s
k
,于历元t
1
和t
2
进行了同步观测,可以得到如下的载波
相位观测量:?
1
j
(t
1
)、?
1
j
(t
2
)、?
1
k
(t
1
)、?
1
k
(t
2
)、
?
2
j
(t
1
)、?
2
j
(t
2
)、?
2
k
(t
1
)、?
2
k
(t
2
)。若取符号??
j
(t)、
??
i
(t)和δ?
i
j
(t)分别表示不同接收机之间、不同卫星之间
和不同观测历元之间的观测量之差,则有
)()()(
)()()(
)()()(
12
12
ttt
ttt
ttt
j
i
j
i
j
i
j
i
k
ii
jjj
??δ?
???
???
?=
?=?
?=?
§7.2静态相对定位的观测方程
6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11
在上式中,观测量的一般形式为:
目前普遍采用的差分组合形式有三种:
?单差(Single-Difference——SD):在不同观测站,同步观
测相同卫星所得观测量之差。表示为
?双差(Double-Difference——DD):在不同观测站,同步
观测同一组卫星,所得单差之差。符号表示为
)()()(
12
ttt
jjj
??? ?=?
[ ])()()()()()()(
1212
ttttttt
jjkkjkk
??????? +??=???=??
)]()([)()]()([)()(
0
tTtI
c
f
tNttttft
c
f
t
j
ip
j
i
j
i
j
i
j
i
j
i
?+?+??+= δδρ?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12
?三差(Triple-Difference——TD):于不同历元,同步观
测同一组卫星,所得观测量的双差之差。表达式为:
[]
)()()()(
)()()()(
)()()(
11121112
21222122
12
tttt
tttt
ttt
jjkk
jjkk
kkk
????
????
???δ
+???
+??=
?????=??
7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13
?载波相位原始观测量的不同线性组合,都可作为相对定位的
相关观测量
?优点:
?消除或减弱一些具有系统性误差的影响,如卫星轨道误差、
钟差和大气折射误差等。
?减少平差计算中未知数的个数。
?缺点:
?原始独立观测量通过求差将引起差分量之间的相关性。
?平差计算中,差分法将使观测方程数明显减少。
?在一个时间段的观测中,为了组成观测量的差分,通常应选
择一个参考观测站和一颗参考卫星。如果某一历元,对参考
站或参考卫星的观测量无法采用,将使观测量的差分产生困
难。参加观测的接收机数量越多,情况越复杂,此时将不可
避免地损失一些观测数据。
?因此,应用原始观测量的非差分模型,进行高精度定位研
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14
根据单差的定义,可得
若取符号:
则单差方程可写为
)()(
)()(
)()(
)()()(
12
12
0102
12
tTtTT
tItII
tNtNN
tttttt
jjj
p
j
p
j
p
j
jjj
???=??
???=??
?=?
?=? δδ
[] ][)()()()(
12
TI
c
f
Nttftt
c
f
t
j
p
jjjjj
??+??+???+?=? ρρ?
[][][]
[][])()()()(
)()()()()()(
)()()(
1212
01021212
12
tTtT
c
f
tItI
c
f
tNtNttttftt
c
f
ttt
jj
p
j
p
j
jjjj
jjj
???+???+
???+?=
?=?
δδρρ
???
2.单差(SD)观测方程
8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15
?在上式中,卫星钟差的影响已经消除,这是单差模型的优点。
两观测站接收机的相对钟差,对同一历元两站接收机同步观测
量所有单差的影响均为常量。而卫星轨道误差和大气折射误
差,对两站同步观测结果的影响具有相关性,其对单差的影响
明显减弱。
?如果对流层对独立观测量的影响已经根据实测大气资料利用模
型进行了修正;而电离层的影响也利用模型或双频技术进行了
修正,则载波相位观测方程中相应项,只是表示修正后的残差
对相位观测量的影响。这些残差的影响,在组成单差时会进一
步减弱。
T
1
T
2
S
j
1
()
j
tφ 2
()
j
tφ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16
如果忽略残差影响,则单差方程可简化为:
若取
则单差观测方程改写为:
如果以n
i
表示观测站数,以n
j
和n
t
表示所测卫星数和观测历元
数,并取一个观测站作为固定参考点,则单差观测方程总数为(n
i
-
1) n
j
n
t
,而未知参数总数为(n
i
-1) (3+n
j
+n
t
),为了通过数据处理得到
确定的解,必须满足条件:(n
i
-1) n
j
n
t
≥ (n
i
-1) (3+n
j
+n
t
),由于(n
i
-1)
≥ 1,则有n
j
n
t
≥ (3+n
j
+n
t
),即
[]
jjjj
Nttftt
c
f
t ???+?=? )()()()(
12
ρρ?
)()()(
1
t
c
f
ttF
jjj
ρ? +?=?
jjj
Nttft
c
f
tF ???+=? )()()(
2
ρ
1
3
?
+
≥
j
j
t
n
n
n
9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17
?上式表明,必要的历元数只与所测的卫星数有关,与观
测站的数量无关。例如当观测站所测卫星数为4,可得
观测历元数应大于7/3,而历元数为整数,故历元数为
4。即在观测卫星数为4的条件下,在两个或多个测站
上,对同一组4颗卫星至少同步观测4个历元,按单差模
型平差计算时,才能唯一确定全部未知参数。
?综上,独立观测方程数为n
i
n
j
n
t
,单差观测方程比独立观
测方程减少了n
j
n
t
个。例如2个测站,3个历元,同步观
测4颗卫星,则独立观测量方程总数为24,单差观测方
程为12,单差观测方程比独立观测方程减少了12个。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18
将单差观测方程,
应用于两测站、两同步观测卫星,并忽略大气折射残差的影响,
可得双差观测方程:
[]
kjkjk
jkk
Ntttt
c
f
ttt
???+??=
???=??
)()()()(
)()()(
1122
ρρρρ
???
[][][]
[][])()()()(
)()()()()()(
)()()(
1212
01021212
12
tTtT
c
f
tItI
c
f
tNtNttttftt
c
f
ttt
jj
p
j
p
j
jjjj
jjj
???+???+
???+?=
?=?
δδρρ
???
3.双差(DD)观测方程
10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19
上式中
双差模型的优点是消除了接收机钟差的影响。如果取观测站T
1
作
为已知参考点,并取符号
则非线性化双差观测方程:
该式中除了含有观测站T
2
的位置待定参数外,还包含一个与
整周未知数有关的参数。为了方便构成双差观测方程,一般取
一个观测站为参考点,同时取一颗观测卫星为参考卫星。
jkk
NNN ???=??
[])()(
1
)()(
11
ttttF
jkk
??
λ
? ?+??=??
[]
kkk
NtttF ????=?? )()(
1
)(
12
ρρ
λ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20
如果以n
i
表示观测站数,以n
j
和n
t
表示所测卫星数和观测历
元数,则双差观测方程总数为(n
i
-1) (n
j
-1) n
t
。而待定参数总数
为3(n
i
-1)+ (n
i
-1)(n
j
-1),式中第一项为待定点坐标未知数,第二
项为双差模型中出现的整周未知数数量。为了通过数据处理得
到确定的解,必须满足条件:(n
i
-1) (n
j
-1) n
t
≥ 3(n
i
-1)+ (n
i
-1)(n
j
-
1),由于(n
i
-1) ≥ 1,则有(n
j
-1) n
t
≥ n
j
+2,,即
1
2
?
+
≥
j
j
t
n
n
n
T
1
T
2
S
1
S
k
)t(
k
1
φ
)t(
j
2
φ
)(
1
t
j
φ
)t(
k
1
φ
11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21
上式表明:双差观测的必要历元数只与同步观测的卫星数有
关,与观测站的数量无关。当同步观测的卫星数为4,则可算
得观测历元数大于等于2。说明,为了解算观测站的坐标未知
数和载波相位的整周未知数,在由两个或多个观测站同步观测
4颗卫星时,至少必须观测2个历元。双差观测方程的缺点是可
能组成的双差观测方程数将进一步减少。双差观测方程数与独
立观测方程总数相比减少了(n
i
+ n
j
-1) n
t
,与单差相比减少了(n
i
-
1) n
t。
例如2个测站,2个历元,同步观测4颗卫星,则独立观测
量方程总数为16,双差观测方程为6,双差观测方程比独立观
测方程减少了10个,比单差减少2个。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22
根据三差定义和二差观测方程,
可得
仍以观测站T
1
为参考点,取
[]
kjkjk
jkk
Ntttt
f
c
ttt
???+??
???=??
)()()()(
)()()(
1122
ρρρρ
???
[]
)()()()(
1
)()()()(
1
)()()(
11111212
21212222
12
tttt
tttt
ttt
jkjk
jkjk
kkk
ρρρρ
λ
ρρρρ
λ
???δ
+???
+??=
?????=??
[])()()()(
1
)(
11112121
tttttF
jkjkk
ρρρρ
λ
?δδ +??+??=??
4.三差(TD)观测方程
12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23
则非线性三差方程为:
可见出现在方程右端的未知数只有观测站T
2
的坐标,三差
模型的优点是消除了整周未知数的影响,但使观测方程的数量
进一步减少。当观测站数为n
i
,相对某一已知参考点可得未知
参数总量为3(n
i
-1),此外,在组成三差观测方程时,若取一观
测卫星为参考卫星,并取某一历元为参考历元,则三差观测方
程总数为(n
i
-1) (n
j
-1)(n
t
-1)。为确定观测站未知数,必须满足(n
i
-
1) (n
j
-1)(n
t
-1) ≥ 3(n
i
-1),即(n
j
-1)(n
t
-1) ≥ 3,或n
t
≥ (n
j
+2)/(n
j
-1)。
说明为确定未知参数所必需的观测历元数与观测站数无关,只
与同步观测卫星数有关。
[])()()()(
1
12122222
ttttF
jkjk
ρρρρ
λ
δ +??=??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24
?三差观测方程的数量与独立观测量方程相比减少了n
j
n
t
+ (n
i
-1)(n
j
+n
t
-1) ,与单差观测方程相比减少了(n
i
-1)(n
j
+n
t
-1) ,与双差相比
减少了(n
i
-1)(n
j
-1) 。
?当n
i
=2,n
j
=4,n
t
=2时,三差观测方程数比独立观测量减少了13
个,比单差减少了5个,比双差减少了3个。
?注意:由于三差模型使观测方程数目明显减少,对未知参数的
解算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一般认为,实际定位工作中,采用双
差模型较为适宜。
T
1 T
2
t
1
t
2 t
1
t
2
)t(
j
11
φ
)t(
j
12
φ
)t(
j
21
φ
)t(
j
22
φ
)t(
k
11
φ
)t(
k
22
φ
)t(
k
21
φ
)t(
k
21
φ
13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25
?在准动态相对定位中,接收机在观测点上进行观测时是
处于静止状态,定位模式仍属于静态相对定位。准静态
相对定位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并假设相位观测
方程中整周未知数已预先确定,因此同步观测时间可大
大缩短,定位精度接近于经典静态相对定位结果。
?测相伪距观测方程中,整周未知数的数量,只与观测站
数以及同步观测卫星数有关。以双差模型为例,待定参
数总数为3(n
i
-1)+ (n
i
-1)(n
j
-1),整周未知数的总量为(n
i
-
1)(n
j
-1) ,与双差观测方程中待定参数的总量之比为(n
j
-
1)/(n
j
+ 2) 。
5.准动态相对定位模型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26
如果测相伪距观测方程中整周未知数已经确定,不仅大
大减少了待定参数的数量,而且测相伪距观测方程的形
式也与测码伪距观测方程一致。测相伪距观测方程
可改写为
若忽略大气折射残差影响,可得单差观测方程
其中
[ ] )()()()(
~
12
ttctttr
jjj
?+?=? ρρ
)()()(
)(
~
)(
~
)(
~
12
12
tttttt
trtrtr
jjj
δδ ?=?
?=?
[ ] )()()()()()()(
0
tTtItNttttctt
j
ip
j
i
j
i
j
i
j
i
j
i
?+?+??+= λδδρλ?
[ ]
)()()(
~
)()()()()()(
~
0
tNttr
tTtIttttcttr
j
i
j
i
j
i
j
ip
j
i
j
i
j
i
j
i
λλ?
δδρ
+=
?+?+?+=
14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27
此时,单差观测方程数为n
j
n
t
(n
i
-1),待定参数总数(n
i
-
1)(3+n
t
),定位条件为n
t
≥ 3/(n
j
-1)。即当两站同步观测卫
星数为4,即使每一流动站同步观测一个历元,也可获
得唯一定位解。
当采用双差模型,则有
其中
此时,双差观测的历元数与观测卫星数之间关系与单差
模型相同。
[ ])()()()()(
~
1212
tttttr
jjkkk
ρρρρ +??=??
)(
~
)(
~
)(
~
trtrtr
jkk
???=??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28
?在整周未知数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测相伪距差分观测方
程与测码伪距差分观测方程的表达形式完全相同。
?显然,以测相伪距为观测量进行准动态相对定位的关键
是在观测工作之初,首先准确地测定载波相位的整周未
知数,即进行初始化工作,并在观测工作开始后至少保
持对4颗卫星的连续跟踪。
?如果在流动的观测站上,通过短时间的观测,就能可靠
地确定整周未知数,则接收机在流动观测站上移动时,
就不再需要对所测卫星进行连续跟踪,从而使相对定位
更简便、快速。快速、准确地测定载波相位的整周未知
数,是发展高精度快速相对定位的基础。
15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29
?动态相对定位是将一台接收机安设在一个固定站上,另一台接
收机安置在运动载体上,在运动中与固定观测站的接收机进行
同步观测,确定运动载体相对固定观测站(基准站)的瞬时位
置。
?动态相对定位的特点是要实时确定运动点相应每一观测历元的
瞬时位置。
§7.3动态相对定位的观测方程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30
?假设在协议地球参考坐标系中,所测卫星s
j
的瞬时位置
向量为ρ
j
(t),运动点的瞬时位置向量为ρ
i
(t),则于任一
历元t,运动点至所测卫星的几何距离为ρ
i
j
(t)=| ρ
j
(t) - ρ
i
(t)
|。
?动态相对定位与静态相对定位的基本区别是动态观测站
的位置也是时间函数。但动态相对定位与静态相对定位
一样,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弱卫星轨道误差、钟差、大
气折射误差的系统性影响,显著提高定位精度。
?根据采用的伪距观测量的不同,一般分为测码伪距动态
相对定位和测相伪距动态相对定位。
16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31
测码伪距观测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如果将运动点T
i
(t)与固定点T
1
的同步测码伪距观测量求差,可得
单差模型:
若略去大气折射残差的影响,则简化为
)()()()(
~
1
ttcttt
jj
i
j
δρρρ +?=?
)()()()()()(
~
tTtIttcttctt
j
ig
j
i
j
i
j
i
j
i
?+?+?+= δδρρ
)]()([)]()([
)]()([)()()(
~
11
11
tTtTtItI
ttttcttt
jj
ig
j
g
j
i
i
jj
i
j
???+???+
?+?=? δδρρρ
1.测码伪距动态相对定位法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32
若仍以n
i
和n
j
表示包括基准站在内的观测站总数和同步观测卫星
数,则单差方程数为(n
i
-1)n
j
,未知参数总量为4(n
i
-1),求解条件
为(n
i
-1)n
j
≥ 4(n
i
-1),即n
j
≥ 4。
对于观测量的双差,可得观测方程:
类似分析表明,求解条件仍为n
j
≥ 4。
利用测码伪距的不同线性组合(单差或双差)进行动态相对定
位,与动态绝对定位一样,每一历元必须至少同步观测4颗卫星。
[ ])()()()()(
~
11
ttttt
jj
i
kk
i
k
ρρρρρ +??=??
17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33
如果要实时地获得动态定位结果,则在基准
站和运动站之间,必须建立可靠的实时数据
传输系统。根据传输数据性质和数据处理方
式,一般分以下两种:
(1)将基准站上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地传
输给运动的接收机,在运动点上根据收到的
数据,按模型进行处理,实时确定运动点相
对基准站的空间位置。该处理方式理论上较
严密,但实时传输的数据量大,对数据传输
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较严格。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34
(2)根据基准站精确已知坐标,计算该基准站至所测卫星的瞬
时距离,及其与相应的伪距观测值之差,并将差值作为伪距修
正量,实时传输给运动的接收机,改正运动接收机相应的同步
伪距观测量。该处理方式简单,数据传输量小,应用普遍。在
基准站T
1
已知的条件下,可得
若取基准站的伪距测量值与相应计算值之差为
则
)()(
~
)(
111
ttt
jjj
ρρρ ?=?
)()()()()()(
~
11111
tTtIttcttctt
j
g
jjjj
?+?+?+= δδρρ
)()()()()(
1111
tTtIttcttct
j
g
jjj
?+?+?=? δδρ
18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35
在任一运动站T
i
(t)上,站星之间距离与相应伪距观测值之差可类
似的写出:
若取符号:
可得
)()()(
~
)(
)()()(
1
1
tttt
ttt
jjj
i
j
i
jjj
i
ρρρρ
ρρρ
?????=
??+?=?
)()()()(
)()(
~
)(
tTtIttcttc
ttt
j
ig
j
i
j
i
j
i
j
i
j
i
?+?+?=
?=?
δδ
ρρρ
)()()(
)()()(
)()()(
)()()(
1
1
1
1
tTtTtT
tItItI
tttttt
ttt
jj
i
j
i
g
j
g
j
i
j
i
i
jj
i
j
???=??
???=??
?=?
???=??
δδδ
ρρρ
)()()()( tTtIttct
j
ig
j
i
j
??+??+?=?? δρ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36
如果忽略大气折射对不同观测站伪距观测量的不同影响,以及
不同接收机钟差变化,则近似有
如果将基准站T
1
的伪距差作为差分GPS(DGPS)的修正量,则
根据修正后的测码伪距观测量所确定的运动点的实时位置精度
主要取决于:
?运动点离开基准站的距离。
?修正量的精度及其有效作用期。
目前,应用C/A码的定位精度,在距离基准站50-100km的范围
内,可达米级。修正量的更新率可按用户要求而定,取为数秒
钟至数分钟,或更长。
)()(
~
)( ttt
j
i
j
i
j
i
ρρρ ??≈
19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37
?由于测相伪距为观测量的动态相对定位,存在整周未知数的解算
问题,因此在动态相对定位中,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以测码伪距为
观测量的实时定位方法。但以载波相位为观测量的高精度实时动
态相对定位方法(Real Time DGPS—RTDGPS,RTK)的研究与
开发已经得到普遍关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与实时动态绝对定位一样,以测相伪距为观测量,进行实时动态
相对定位的关键仍然是载波相位整周未知数的解算问题。
2.测相伪距动态相对定位法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38
?如果在动态观测开始之初,首先用快速解算整周未知
数的方法,准确确定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整周未知
数,即进行了初始化工作。在接收机载体运动过程
中,保持对所测卫星(至少4颗)的连续跟踪,则根据
运动点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量,可精确确定运动点相
对基准站的瞬时位置。目前该方法在小范围内(小于
20km)得到了普遍应用。上述方法的缺点是在观测过
程中,要保持对所测卫星的连续跟踪,在实践中往往
比较困难,一旦失锁,则需重新进行初始化工作。
?测相伪距动态相对定位法依据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
分为实时处理和测后处理两种。
20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39
假设在同一观测时段,只有两台接收机在一条基线上进行了
同步观测工作。从这一条件出发,根据间接平差原理,讨论载
波相位观测量不同线性组合的平差模型。这些模型易于推广到
多台接收机观测情况。
1.观测方程线性化及平差模型
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若观测站T
i
待定坐标的近似向量为
X
i0
=[X
i0
Y
i0
Z
i0
]
T
,其改正数向量为δX
i
=[δX
i
δY
i
δZ
i
]
T
,则观测站
T
i
至所测卫星s
j
的距离按泰勒级数展开并取其一次微小项,
§7.4静态相对定位的单基线平差模型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40
可得
上式中X
j
(t), Y
j
(t), Z
j
(t)为卫星s
j
于历元t的瞬时坐标。
下面所讲的平差模型是假设所测卫星的瞬时坐标和起始
点坐标已知的情况下。
[][][]{}
21
2
0
2
0
2
00
0
)()()(
)()()()(
i
j
i
j
i
jj
i
i
i
i
j
i
j
i
j
i
j
i
j
i
ZtZYtYXtX
Z
Y
X
tntmtlt
?+?+?=
?
?
?
?
?
?
?
?
?
?
?
?
?
?
?
?
?=
ρ
δ
δ
δ
ρρ
21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41
任取两观测站T
1
和T
2
,并以T
1
为已知起始点,根据载波相位单差模
型
可得单差观测方程线性化形式
取符号
[]
jjjj
Nttftt
c
f
t ???+?=? )()()()(
12
ρρ?
[]
jjj
jjjj
Nttftt
Z
Y
X
tntmtlt
???+?+
?
?
?
?
?
?
?
?
?
?
?
?
?
?
?
?
?=?
)()()(
1
)()()(
1
)(
120
2
2
2
222
ρρ
λ
δ
δ
δ
λ
?
[])()(
1
)()(
120
ttttl
jjjj
ρρ
λ
? ???=?
(1)单差模型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42
相应的误差方程为
若两观测站同步观测卫星数为n
j
,则误差方程组为:
或
)()()()()(
1
)(
2
2
2
222
tlNttf
Z
Y
X
tntmtltv
jjjjjj
?+?+??
?
?
?
?
?
?
?
?
?
?
?
?
?
?
?
?
=?
δ
δ
δ
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1
1
)()()(
.........
)()()(
)()()(
1
)(
...
)(
)(
2
1
2
1
2
2
2
222
2
2
2
2
2
2
1
2
1
2
1
2
2
1
tl
tl
tl
N
N
N
ttf
Z
Y
X
tntmtl
tntmtl
tntmtl
tv
tv
tv
jjjjjj
nnnnnn
δ
δ
δ
λ
)()()()()()(
2
tttttt ltcNbXav +?+?+= δ
22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43
若进一步假设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的历元数为n
t
,则相应
的误差方程组为
相应的法方程式及其解
其中
P为单差观测量的权矩阵。
UNY
UYN
1
0
?
?=?
=+?
PLCBAU
CBAPCBAN
tNXY
T
T
T
)(
)()(
2
=
=
?
?
?
?
?
?
??=? δ
)()()()(2)()( tttttt ltCNBXAV +?+?+= δ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44
两观测站,同步观测卫星s
j
和s
k
,并以s
j
为参考卫星,则
双差观测方程
线性化的形式为
[]
kjkjk
jkk
Ntttt
f
c
ttt
???+??=
???=??
)()()()(
)()()(
1122
ρρρρ
???
[]
kjkjk
kkkk
Ntttt
Z
Y
X
tntmtlt
???+??+
?
?
?
?
?
?
?
?
?
?
?
?
?
?
?
?
????=??
)()()()(
1
)()()(
1
)(
112020
2
2
2
222
ρρρρ
λ
δ
δ
δ
λ
?
(2)双差模型
23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45
上式中
若取符号
则得误差方程式:
若同步观测卫星数为n
j
,则有误差方程组
jkk
jk
jk
jk
k
k
k
NNN
tntn
tmtm
tltl
tn
tm
t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22
22
2
2
2
[])()()()(
1
)()(
120120
ttttttl
jjkkkk
ρρρρ
λ
? +?????=??
)()()()(
1
)(
2
2
2
222
tlN
Z
Y
X
tntmtltv
kkkkkk
??+??+
?
?
?
?
?
?
?
?
?
?
?
?
?
?
?
?
???=
δ
δ
δ
λ
)()()()(
2
tttt lNbXav ??+??+= δ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46
若在基线两端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的历元数为n
t
,
则相应的误差方程组为
[]
[])(...)()(
)(...)()(
)(...)()(
)(...)()(
)(
21
21
21
21
2
nt
nt
nt
nt
ttt
ttt
ttt
ttt
vvvV
lllL
bbbB
aaaA
L
N
X
BAV
=
??????=
=
=
+
?
?
?
?
?
?
??
=
δ
24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47
相应的法方程式及其解可表示为
其中
P为双差观测的权矩阵。
UNY
UYN
1
0
?
?=?
=+?
PLBAU
BAPBAN
NXY
T
T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δ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48
假设于基线两端,同步观测GPS卫星的历元为t
1
、t
2
,则
三差方程线性化形式为
上式中
[]
[])()()()(
1
1
)(
120120
2
2
2
222
tttt
Z
Y
X
nmlt
jjkk
kkkk
δρδρδρδρ
λ
δ
δ
δ
δδδ
λ
?δ
+??+
?
?
?
?
?
?
?
?
?
?
????=??
)()()(
12
ttt
kkk
???δ ?????=??
(3)三差模型
25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49
其中
若取
则得误差方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21
120220
1121
120220
1
20
1
20
1222
1222
1222
2
2
2
tt
tt
tt
tt
t
t
t
t
tntn
tmtm
tltl
tn
tm
tl
jj
jj
kk
kk
j
j
k
k
kk
kk
kk
k
k
k
ρρ
ρρ
ρρ
ρρ
δρ
δρ
δρ
δρ
δ
δ
δ
[])()()()(
1
)()(
120120
ttttttl
jjkkkk
δρδρδρδρ
λ
?δδ +?????=??
[])()()()(
1
)(
2
2
2
222
tl
Z
Y
X
tntmtltv
kkkkk
??+
?
?
?
?
?
?
?
?
?
?
???= δ
δ
δ
δ
δδδ
λ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50
当同步观测卫星数为n
j
,并以某一卫星为参考卫星
时,可得误差方程组为
[]
[])(...)()()(
)()()(
.........
)()()(
)()()(
1
)(
)(...)()()(
)()()(
1
111
1
21
222
2
2
2
2
2
2
1
2
1
2
1
2
21
2
tltltlt
tntmtl
tntmtl
tntmtl
t
tvtvtvt
ttt
j
jjj
j
n
nnn
n
?
???
?
??????=
?
?
?
?
?
?
?
?
?
?
?
?
=
=
+=
δδδ
δδδ
δδδ
δδδ
λ
δ
l
a
v
lXav
26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51
如果两观测站对同一组卫星同步观测历元数为n
t
,并以
某一历元为参考历元,则误差方程组为:
相应法方程组及其解为:
其中P为相应三差观测量的权矩阵。
[]
[]
)(...)()(
)(...)()(
)(...)()(
121
2222
121
121
2
?
?
?
=
=
=
=
+=
nt
T
T
nt
T
nt
ttt
ZYX
ttt
ttt
lllL
X
aaaA
vvvV
LXAV
δδδδ
δ
( ) ( )
()()PLAPAAX
PLAXPAA
TT
TT
1
2
2
0
?
?=
=+
δ
δ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52
?一般,两个观测量之间的相关性分为物理相关和数
学相关。
?例如:两个观测站同步观测同一卫星,所得观测量
在物理上是相关的,而在数学上是不相关的,因此
认为两观测量是相互独立的。这里所说的观测量之
间的相关性一般均指其间的数学相关性,同时假设
独立观测量的误差属于正态分布,数学期望为零,
方差为σ
2
。
2.观测量线性组合的相关性
27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53
由两观测站于历元t同步观测卫星s
j
的观测量之差为
若同一历元同步观测另一卫星,则有
上两式可表示为
以矩阵形式表示
)()(
12
tt
jjj
??? ?=?
)()(
12
tt
kk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00
0011
)(
)(
2
1
2
1
t
t
t
t
t
t
j
j
k
k
j
k
?
?
?
?
?
?
)()()( ttt ?? r=?
(1)单差观测量的相关性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54
如果?(t)的方差阵为D
?
(t),根据方差与协方差传播定律,
可得观测量单差的方差阵
考虑
E(t)为单位矩阵。则
表明两观测站同步观测两不同卫星所组成的单差,其间仍
不相关。该结论可推广到一般情况。
)()()()( tttt
T
rDrD
??
=
?
)()(
2
tt ED σ
?
=
)(2)(
)(
10
01
2)()(
)()()(
2
2
tt
ttt
ttt
T
T
ED
Err
rrD
σ
σ
?
?
=
?
?
?
?
?
?
=
=
?
?
而
28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55
如果在基线两端同步观测n
j
颗卫星,观测历元数为n
t
,则由此组
成单差的方差和协方差阵形式为:
其中,
相应的权矩阵为
?
?
?
?
?
?
?
?
?
?
?
?
=
)(...00
............
0...)(0
0...0)(
2
1
nt
t
t
t
E
E
E
E
ED
2
2)( σ
?
=
?
×
t
ntnntn
jj
EDP
2
1
2
1
σ
??
==
?
??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56
假设在观测站1、2于历元t同步观测卫星i、j、k,并取i为
参考卫星,则有
用矩阵表示为
)()()(
)()()(
ttt
ttt
ikk
ijj
???
???
???=??
???=??
[]
T
kji
k
j
tttt
t
t
t
t
ttt
)()()()(
101
0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
r
其中
(2)双差观测量的相关性
29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57
观测量双差的方差与协方差阵为
表明:不同卫星同步观测量所组成的双差,其间是相关
的。相应的权矩阵为
?
?
?
?
?
?
?
?
=
??
21
12
3
1
2
1
)(
2
σ
?
tP
?
?
?
?
?
?
=
=
=
??
??
???
21
12
2)(
)()(2)(
)()()()(
2
2
σ
σ
?
?
??
t
ttt
tttt
T
T
D
rrD
rDrD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58
当两个观测站同步观测的卫星数为n
j
,则权矩阵的形式为
此时,权矩阵的维数仅取决于同步观测的卫星数。
?
?
?
?
?
?
?
?
?
?
?
?
???
???
???
=
??
??
1...11
............
1...11
1...11
1
2
1
2
)1)(1(
)(
j
j
j
j
nn
n
n
n
n
t
jj
σ
?
P
30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2005-4-15 59
如果同步观测的历元数为n
t
,则相应双差的权矩阵为
一般,不同历元同步观测的卫星数可能不同,因而
上式中相应每一观测历元的双差权阵维数,只与相应历
元观测的卫星数有关。
关于三差观测量相关性的推导与双差类似。
?
?
?
?
?
?
?
?
?
?
?
?
=
??
??
??
??
?×?
)(...00
0.........
0...)(0
0...0)(
2
1
)1()1(
nt
nnnn
t
t
t
t
j
t
j
?
?
?
?
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