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G16010 FCG
水利水电工程 初步设计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范本
[平原地区]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7年7月
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
主 编 单 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 编 单 位:
主 要 编 写 人 员:
软 件 开 发 单 位:
软 件 编 写 人 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 月
目 次
1. 前 言 4
2. 编制依据 4
3. 工程概况 4
4. 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状况 6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及专题设置 6
边界条件 7
环境调查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8
应提交的主要成果 20
组织分工及进度安排 20
经费预算 21
附件一:项目建议书批文 22
附件二:委托书 22
附件三:地方保护局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文件 22
附录A 23
1 前 言
1.1 任务由来
提示:主要叙述工程性质、工程前期工作情况和任务由来。
(工程性质和工程规划过程) 。根据(86)国环字第00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需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 环境影响报告书。据此, 委托(下达) 开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见附件)。根据评价工作程序要求,编制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
1.2 工作程序
接受评价任务后,对工程进行实地查勘,走访当地环保、水利、农业、卫生防疫、计委、……等部门,收集环境现状资料,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特征分析,确定评价因子、评价范围、深度和费用,并征求建设单位和环保部门及部分专家的意见,编制本工作大纲后按程序报审。
2 编 制 依 据
2.1 项目建议书批文
(项目建议书批文名称及文号) 。
2.2 评价委托书(或其它文件)
(评价委托书名称或上级下达计划) 。
2.3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资料
(1) 可行性研究报告;
(2) 专题报告。
2.4 有关法规
(1) (86)国环字00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 国家环保局(88)环建字第117号文“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若干意见”;
(3) 有关省环委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或暂行规定)。
3 工 程 概 况
3.1 流域规划简况
提示:介绍流域名称、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域开发规划、开发利用现状等。附
流域开发规划示意图。
3.2 工程开发任务
提示:平原区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任务主要有:防洪、除涝、发电、灌溉、供水、
航运等。
3.3 工程内容
3.3.1 河道工程
提示:介绍河道开挖长度、河道断面形状和尺寸,如河底高程、河底宽、边坡、堤
高等。附河道断面示意图。
3.3.2 枢纽工程
提示:介绍枢纽布置、建筑物主要尺寸和各枢纽的作用。附枢纽布置示意图。
3.3.3 配套建筑物
提示:介绍有关的配套建筑物如涵闸、抽排水站、桥梁等。
3.4 工程占地及移民
提示:介绍工程挖压涉及地区、挖压耕地面积、拆迁民房、工厂和其它设施数量、移民数量及安置规划。
3.5 工程控制运用
提示:介绍工程控制运用特点和调度原则。
3.6 施工规划安排
3.6.1 实施计划
提示:介绍施工年限及进度安排。
3.6.2 施工方式
提示:介绍施工机械名称、数量及民工数量。
3.7 工程量、投资及效益
工程需完成土方 万m3,石方 万m3,混凝土 万m3,总投资 亿元( 年水平)。工程经济效益费用比为 ,经济净现值 亿元( 年水平)。
提示:附工程特性表。
4 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状况
4.1 自然环境
提示:叙述工程所涉及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环境地质、气象、水文、泥沙、污染源、水质、生物等环境状况和特征。
4.2 社会环境
提示: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经济、人群健康和景观文物等。
其中社会经济:
(1) 人口状况;
(2) 土地及土地利用;
(3) 工农业总产值及其构成;
(4) 农、林、牧、副、渔布局及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包括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历史变化情况;
(5) 工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
(6) 交通、邮电通讯、文化教育等状况。
人群健康:
(1) 区域内居民生活卫生条件;
(2) 区域内地方性疾病、虫媒传染病、介水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等的
种类、主要传染途径、发病率等。
5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及专题设置
5.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提示:根据工程功能、特性,结合工程影响地区的环境特点,初步分析工程施工和
运行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平原区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
影响一般有:
(1) 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2) 对水环境的影响;
(3)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4) 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5) 对陆生生物的影响;
(6)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7) 对群众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8) 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9) 对景观与文物的影响;
(10)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因子可参阅SDJ302—88第3.0.5条。
5.2 因子筛选及专题设置
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有 、 、 。根据各因子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拟对 、 、 等 个环境因子设专题进行研究。
6 边 界 条 件
6.1 评价范围
提示:叙述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的评价范围,并作定量说明。评价范围的确定应考虑:
(1) 污染源排污种类、数量和方式;
(2) 工程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水文、气象条件等;
(3) 工程建设对该环境因子的影响区域。
6.2 评价重点
提示:指出整个评价工作的重点和所列各专题的评价重点。
6.3 评价标准
提示:平原区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标准一般有:
(1) GB3838—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2) GB574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 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4)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5) GB4284—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6) 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7) GB3095—8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8) GB11339—89 城市港口及江河两岸区域环境噪声标准①;
(9) GB3097—82 海水水质标准。
应分别列出有关环境因子所采用的标准和执行标准中的级别(或类别)。
6.4 评价水平年
提示:现状水平年的确定一般为便于收集近年来资料年份。预测水平年一般可按工
程运行后3~5年确定。预测水平年应尽可能与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相一致,
但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进行环评时工程的开工和完成时间有时尚不
明确,因此预测水平年的选择,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
6.5 环境保护目标
提示:根据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特点,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平原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
境保护目标通常有:
(1) 提高区域内的防洪除涝标准;
(2) 水质保护;
(3) 湖泊或近海水域水生生物保护;
(4) 保持或提高移民和拆迁群众的生活水平;
(5) 施工期环境保护(如弃土和污泥处置、施工区噪声、大气、废水、人群健康等)。
7 环境调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7.1 环境调查
7.1.1 调查原则
以向有关部门收集现有资料、成果为主(包括监测、统计资料、总结、科研成果等),不足部分进行补充测试,对影响大而广的环境问题作重点调查研究。
7.1.2 调查内容
调查的内容有:气象、水文、泥沙、污染源、水质、地貌、土壤、陆生生物、水生生物以及人口、土地、工业、农业、矿产、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移民安置、景观文物等;其中 、 、 、 应作详细调查,其它要素以满足需要为准。
根据各因子特点和已建工程的可比性选择类比工程,初拟 、 、
、 为类比工程。
7.1.3 调查范围
提示:环境状况的调查范围应根据各环境因子的可能影响范围分别加以确定。
7.2 主要环境因子评价内容
7.2.1 水环境
7.2.1.1 调 查
(1) 范 围
包括流域内的主要河流、直接或间接向流域内河流排污的城镇和企业。
(2) 污染源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排污单位名称、位置、纳污水体、产品、产值、用水量、排污量(污废水量、污染物量)、污染事故、治理现状(设施、投资及运行情况)、治理计划、企业发展规划;主要城镇人口及增长率、生活用水量、生活排污量及排污去向;流域内近年来农药、化肥种类和施用量。
(3) 水质调查
收集流域内主要河流 、 、 、 近年来地面水质监测资料、水质评价报告和调查报告等,收集流域内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和有关报告。
7.2.1.2 监 测
(1) 污染源监测
提示:污染源监测内容及技术要求根据国家环保局发《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暂行技术要求(废水部分)》确定。
根据初步查勘所收集的资料,需对流域内的主要排污企业且又缺乏资料的 、 、 家工厂进行污染源监测。
1) 监测项目
根据《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暂行技术要求(废水部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结合排污特点,确定污染源监测内容为以下 项: 、 、
、 。
2) 监测频次
工厂满负荷生产时每天监测 次,连续监测 天。
(2) 地面水水质监测
1) 断面布设
根据水质资料情况,按控制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原则布设断面,本次共设 个监测断面,其中干流有 、 、 、 断面; 河上有 、 、 、 、断面; 河上有 、 、 、 断面。具体位置见图 。
2) 监测项目
按GB3838—88中规定的项目并根据污染源排污情况及已有水质监测资料的监测项目,确定此次监测以下 项: 、 、 、 。
3) 监测频次
丰、平、枯水期各监测 、 、 次,即 年 月(丰)、 年 月(平)和 年 月(枯)。
(3) 地下水监测
1) 断面布设
根据流域地下水观测井网布置,结合地面水监测断面位置,共布设 个断: 、 、 ,分别在河两岸 km范围内布设 口井,共 眼井。观测井布置见图 。
2) 监测项目、时间
结合地面水监测项目,确定以下 项: 、 、 、 。
丰、平、枯水期各监测 、 、 次,即 年 月(丰)、
年 月(平) 年 月(枯)。
7.2.1.3 现状评价
(1) 污染源评价
1) 评价方法
污染源评价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
某污染源(j)某污染物(i)的等标污染负荷:
Pij=CijQj/C0i=qij/C0i (1)
式中:Cij—j污染源i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
C0i—j污染物评价标准,mg/L;
Qj—j污染源废水排放量,t/a;
qij—j污染源i污染物排放量,t/a;
某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 Pj= (2)
某区域等标污染负荷 Pk= (3)
等标污染负荷比 Ki=Pi/Pk,Kj=Pj/Pk (4)
按Ki,Kj值进行排序,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达80%以上的即为主要污染物或污染源。
2) 评价标准
污染源评价按GB8978—1996进行。
3) 评价结果
确定主要污染物及主要污染源,毒性大的污染企业及污染物量,说明目前污水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污染源评价主要调查区域内化肥、农药的种类和施用量。
(2) 水质评价
1) 单项指标评价
① 评价方法
水质单项指标评价采用污染指数法。
污染危害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评价指数:
Ii=Ci/Csi (5)
污染危害程度随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评价指数:
Ii= (6)
对溶解氧(DO): Cimax=468/(31.6+T) (7)
具有最高和最低允许限度的参数的评价指数:
Ii=(Ci-si)/(Csimax-si) (8)
或 Ii=(Ci-si)/(Csimin-si) (9)
式中: Ci (( 某污染物实测浓度,mg/l;
Csi (( 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Cimax (( 某污染物浓度最大值,mg/l;
Csimax或min (( 评价标准的最高或最低值;
si (( 评价标准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平均值;
Ii (( 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T (( 温度,℃。
② 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区内自然环境的特点、污染源的排污特点及水域功能要求,确定《 标准》为评价标准,其中 河执行 类标准; 河执行 类标准; 河执行 类标准。
2) 综合评价
① 评价内容
根据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特点、水质现状及水域功能,选定 、 、 、 等 项作为综合评价参数。
② 评价方法
把某断面各单项指标评分值进行算术平均,其式为:
P= (10)
式中:Ii (( 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P(( 某断面的水质综合指标。
对年均值水质、非汛期和汛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河流的水质状况。
7.2.1.4 预测评价
(1) 污染源预测
1) 预测内容
包括预测水平年城市发展规划、工矿企业职工人数、产值、污水量及污染物量、污水治理削减量等。
2) 预测方法
① 工业污水量
Q=Q0(1-a)T(1+r)T (11)
式中:Q、Q0 (( 分别为预测水平年和现状水平年工业废水排放量,t;
a (( 技术进步引起的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年均递减率;
r (( 工业产值年增长率;
T (( 预测年限,a。
②工业污水污染物量
W=W0(1-b)T(1+r)T (12)
式中:W、W0 (( 分别为预测水平年和现状水平年某污染物排放量,t;
b (( 万元产值某污染物排放量年均递减率;
r、T (( 意义同上。
③ 生活污水量
Q生=q(p(10-3 (13)
式中:Q生 (( 生活污水量,m3/d;
q (( 预测水平年生活用水定额,L/(d(人);
p (( 预测水平年人口数,人。
④ 生活污水污染物量
W生=Q(R (14)
式中:W生 (( 生活污水中某污染物量,t/d;
Q (( 生活污水量,m3/d;
R (( 污染物排放标准,t/m3。
⑤ 允许负荷量
WB=86.4[Ca(Qp+q)-C0Qpe-K1] (15)
式中:WB (( 某河段BOD允许负荷量,kg/d;
Ca (( 水源保护区所规定的水质标准,mg/L;
QP (( 枯水流量,m3/s;
q (( 污水流量,m3/s;
C0 (( 上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U (( 断面平均流速,km/d;
X (( 上、下断面间距离,km;
K1 (( 自净系数,1/d。
⑥ 削减量和削减率计算
W削 =86.4C污(q-WB (16)
H削 = (17)
式中:W削 (( 某污染物削减量,kg/d;
H削 (( 某污染物削减率。
(2) 地面水预测
1) 预测因子
根据现状水质污染情况,预测因子选为 、 、 、 、 项。
2) 预测模型
① 持久性污染物
持久性污染物采用完全混合模型:
C =(CpQp+ChQh)/(Qp+Qh) (18)
式中: C (( 污染物混合浓度,mg/L;
Cp ((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Qp (( 废水排放量,m3/s;
Ch ((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Qh (( 河流流量,m3/s。
② 非持久性污染物
提示:平原河道上一般都有水闸控制,水质预测时,一般应考虑开闸和关闸二种运用情
况。开闸期,可采用S—P模型;关闸期,可采用完全混合水质模型。
开闸期,采用S—P模型:
C =C0exp(-k1)
O =Os-(Qs-Oo)exp(-k2)+
[exp(-k1)-exp(-k2)] (19)
D =D0exp(-k2)-
[exp(-k1)-exp(-k2)]
式中:C (( 预测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C0 (( 初始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C0 =(CpQp+ChQh)/(Qp+Qh) (20)
O (( 预测点溶解氧浓度,mg/L;
O0 (( 初始断面溶解氧浓度,mg/L;
OS (( 某温度时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D (( 预测点亏氧浓度,mg/L;
D0 (( 初始断面亏氧浓度,mg/L;
D0 =(CpQp+ChQh)/(Qp+Qh) (21)
K1 (( 耗氧系数,l/d;
K2 (( 复氧系数,l/d;
X (( 预测点至初始断面距离,m;
U (( X方向河流平均流速,m/s。
关闸期,采用完全混合水质模型:
(22)
式中: Me (( 时段末河段内污染物总量;
M0 (( 时段初河段内污染物总量;
M (( 时段内河段平均污染物总量;
(t (( 计算时段;
( (( 时段内平均流入河段内污染物总量速率;
(( (( 时段内平均流出河段污染物总量速率;
K (( 污染物衰减率。
3) 结果表述
预测结果以污染物沿程变化曲线表示,对现状评价中提出的评价断面预测出具体数值,以便与现状结论对照。
(3) 地下水预测
地下水采用相关关系分析。根据现有河水位与地下水水位相关关系,分析工程建成后河水与地下水的互补关系,定性分析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7.2.2 土 壤
7.2.2.1 现状调查与监测
(1) 调 查
提示:调查内容包括:
(1) 自然环境特征调查;
(2) 土壤及其特性调查;
(3) 农业生产及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4) 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分布面积及侵蚀模数等;
(5) 土壤退化表现情况(包括沼泽化、潜育化、盐碱化、酸化等);
(6) 土壤环境背景值收集;
(7) 土壤污染源调查。
(2) 监 测
1) 监测点布设
本次土壤监测布置以下 个监测点: 、 、 、 。具体位置见图 。
2) 监测项目
提示:一般由现有污染源和工程新增污染源中选择主要污染因子作为监测项目。此外,
对土壤有污染影响的常规项目也应进行监测。
pH、Cu、Cd、Pb、Zn、F、Hg、有机氯农药、有机质、N、P等。
3) 采样要求
提示:土壤取样,对于一般样点可取表层(0cm~20cm)或底层(20cm~40cm)两层。
如果需要考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时,则应设土壤剖面,并按发生的
层次分层采样,每一层样品的重量一般取1000g。
7.2.2.2 现状评价
(1) 评价因子
提示:土壤的评价因子,一般是根据现有污染物和拟建工程将要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按 毒性大小与排放量多少进行筛选确定,筛选方法通常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比法。
(2) 评价标准
提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一般是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作为基本依据。如果评价区范围
不大,又无背景值资料时,可以使用未受污染又与评价区的土壤环境条件相似地区的土壤现状质量若干点平均值作为对比标准。
(3) 评价方法
提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通常采用单因子评价法,有以土壤中污染物实测值与评
价标准值之比的单因子指数法和单因子分级评价法。
采用单因子评价分级评价模式,其表达式为:
K+ Si,k ( Ci,j ( Si,k+1,k=0,1,…,m-1
Pi,j = (23)
m+ Ci,j ( Si,m
式中: i (( 评价因子(评价因子序号i =1……n)
j (( 土壤样点号(j =1,2……);
k ((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级别(k=0,1,2…,m-1,m);
Ci,j (( 第j样点的第i评价因子实测浓度;
Ci,k (( 第i评价因子的k级评价标准;
Si,0 ((Si,0 =0。
7.2.2.3 预测评价
(1) 预测内容
提示:对土壤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有:
(1) 工程兴建后由于防洪除涝标准和水文地质条件改变而导致土地资源数量
和质量的变化;
(2) 工程兴建后人群移动,如迁建用地、改造低产田等活动对土壤和土地资
源的影响,以及移民安置区土地承载容量变化。
(3) 工程兴建后土壤侵蚀的改变以及土壤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淤积数量的变化;
(4) 土壤物质对水质的影响。
(2) 预测方法
提示:对土壤沼泽化、潜育化、土壤盐碱化的影响预测可采用成因分析法;对土壤
流失、土壤营养物质流失的预测可采用SDJ302—88中所列的数学模型法;
对有关因子的预测可采用类比分析法。
7.2.3 生 物
7.2.3.1 现状调查与监测
(1) 调 查
调查区域内植被类型、植物区系、分布规律;区域内野生动物区系组成、种类、生态习性、分布范围、数量增减等;珍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态条件、经济学术价值(包括保护级别)等;调查水域内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群、现存量、优势种、经济价值等;水域内鱼类区系组成、优势种类、分布、生活习性、年产量、饵料来源、产卵场分布位置、生态条件等。
(2) 监 测
提示:当水质和生物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必须进行现场监测。
1) 监测断面
生物监测共布设 个断面: 、 、 、 、 。具体位置见图 。
2) 监测内容
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和高等水生植物。
7.2.3.2 评 价
(1) 现状评价
现状评价主要采用描述法。根据调查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描述出区域内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现存量和分布特性。
(2) 预测评价
1) 预测内容
提示:平原区水利水电工程对生物的影响主要包括:
(1) 陆生植物:对植物分布、植物覆盖率、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
(2) 陆生动物:对动物种群、珍稀动物和重要经济物种、动物栖息地环境、动物与
其栖息环境相互关系的影响;
(3) 水生生物:对栖息环境、水生生物的影响。
2) 预测方法
预测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或类比法。类比工程为 。预测施工期和运行期对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7.2.4 人群健康
7.2.4.1 现状调查
调查影响区居民生活卫生条件;地方性疾病、虫媒、介水、自然疫源传染病的种类、传染途径、发病率及流行强度、收集病媒昆虫的种群、密度、生态习性等有关资料;收集地方政府和卫生防疫部门有关防疫措施及规划资料。
7.2.4.2 现状评价
根据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后,描述出该地区地方性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病的机理。
7.2.4.3 预测评价
提示:预测方法有类比法、生态习性分析、放养试验法、专家预测法、信访法和模
糊数学预测法等。
预测施工期施工人员中可能发生的流行性疾病,以及工程建成后因状况改变而可能引起的某些疾病的流行、发展和演变等。
7.2.5 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7.2.5.1 调查范围和内容
(1) 范 围
提示: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环境调查范围应包括:工程影响区、移民安置区和工程受益区。
(2) 内 容
调查了解区域人口状况、收集历年人口统计资料,了解当地政府实行计划生育的有关政策及执行情况;土地及土地利用;区域内历年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及其构成、农村经济收益统计资料、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及财产情况、地区经济规划资料;农、林、牧、副、渔布局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包括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历史变化情况;工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交通、邮电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水资源利用及农村能源利用情况。
7.2.5.2 现状评价
根据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描述 地区、 地区、 地区群众生产与生活环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对移民安置区进行环境容量分析。
7.2.5.3 预测评价
预测施工期和工程运行期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土地挖压、房屋拆迁和对生产基础设施的影响;工程运行期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工程受益区为群众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改善、工程目标的实现等;在工程影响区和移民安置区主要为环境容量的变化。
7.2.6 施工期环境
7.2.6.1 调查内容
调查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机械数量、型号及噪声值、施工废水排放量、工区位置及卫生设施等。
7.2.6.2 预测评价
提示: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水质、大气、噪声、废碴和人群健康等。
(1) 水 质
预测施工机械排污和生活排污对水质的影响。
(2) 大 气
预测施工区混凝土拌和、机动车辆运输、施工机械运行排放的废气及固体颗粒物(粉尘和飘尘)对大气的影响。
(3) 噪 声
预测工程施工时机械设备运行、机动车辆行驶、砂石与混凝土拌和系统产生的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4) 废 碴
预测施工时带来的生产废碴和生活垃圾包括废料、废油、残碴等对环境的影响。
(5) 人群健康
预测施工期常见的痢疾、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7.3 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
提示:平原区水利水电工程涉及的环境保护主要为水环境、移民安置和施工期等方面。
为使环境效益与工程效益得到同步发挥,对工程兴建中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环境保护措施研究,提出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同时进行保护措施的投资估算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保护措施初拟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
(2) 。
……
综合评价
提示: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是从总体上评价拟建工程各种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状况,以便为比较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矩阵分析法、环境质量指标法和其它方法。这里列出一种表格法。
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用表1 进行综合评价,并描述所在地的环境现状,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及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最终从环境角度对工程的可行性提出评价结论。
表1 环 境 影 响 综 合 评 价 表
自 然 环 境
社 会 环 境
水
文
水
环
境
环境地质
土
壤
泥沙淤积
生
物
气
候
人群健康
景
观
文物古迹
挖压拆迁
防
洪
除
涝
灌
溉
供
水
发
电
环境状况
影响
无措施
效应
有措施
评价结论
8 应提交的主要成果
本次评价工作最终应提交的成果有:
(1) 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章节设置及附件见附录A);
(2) 影响评价。
……
9 组织分工及进度安排
9.1 组织分工
本项工作由 委托 负责, 、 、
等单位配合进行,专题分工见表2 。
评价单位负责人:
技 术 负 责 人:
项 目 负 责 人:
表2 专 题 分 工 表
项 目
负 责 单 位
负 责 人
9.2 进度安排
本项工作于 完成,各项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10 经 费 预 算
参照国家环保局、财政部、国家物价局颁发的“关于颁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的原则和方法(试行)》”及 省环境监测收费标准,预算本次评价经费。
10.1 收费标准
提示:主要列出工日费、差旅费、租车费、分析费、电算费、技术合同管理费、项
目管理费、不可预见费、税金等。
10.2 评价费用
根据以上标准和实际工作量计得总评价经费为 万元,各分项费用如下:
调 查 监 测 万元;
评价与报告编写 万元;
管 理 费 万元;
杂 项 费 万元;
审 查 费 万元;
附经费预费表(见表3):
表3 环评经费预算费
项 目
取费工日或内容
费 用 (元)
调查与监测
评价与报告编写
管 理 费
杂 项 费
审 查 费
合 计
附件一:项目建议书批文
附件二:委托书
(评价单位):
(委托缘由),经研究,委托你单位开展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望
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规定,于 年 月前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委托单位)
年 月 日
附件三:地方保护局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文件
关于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
(评价单位):
(执行标准的原因), 河段水质评价标准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类水质标准; 河段执行 类水质标准。
环境保护局
年 月 日
附录A 环境影响报告书章节设置及附件
根据SDJ302—88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环保局的有关要求,报告书按以下格式进行编写。
1 综 述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评价范围、标准
1.4 环境保护目标
1.5 环评过程及协作单位
1.6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开发任务
2.2 工程规模及内容
2.3 工程拆迁及安置规划
2.4 施工规划
2.5 工程量、投资及效益
3 环境状况
3.1 自然环境
(气象、水文泥沙、地质地貌、土壤、生物、污染源、水质等)
3.2 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等)
3.3 环境状况分析
4 工程对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1 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4.2 对水环境的影响
4.3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4.4 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4.5 对陆生生物的影响
4.6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4.7 对群众生产与生活环境的影响
4.8 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4.9 对景观与文物的影响
4.10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5 环境监测和管理
5.1 环境监测
5.2 环境管理
6 环境保护措施及投资
7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8 综合评价
提示:工程兴建对环境的主要有利或不利影响,综合评价结论及建议。
附件:
附件一:《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
附件二:评价大纲审查意见
附件三:评价大纲批复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