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六)?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24分) 丹? 之? 亚 常? 卍? 受? 严? 邻? 巡? 希? 幽? 胡 怡? 攻? 书? 民 煎 者? 茁? 贰? 郊? 望? 平? 术 二、多项选择题。(12分) ? 1、.下列句子中,“及”用引申义的是(???? )。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故不能推车而及。 2.下列形声字中,形符在左下角的是(????????? )。 ? ??A.裁?? B.疆?? C.榖?? D.窥 ? 3.下列各句“表”字用的是本义的是(??????? )。 ?? ?A.虢,虞之表也。?? B.表裘不入公门。?? C.或援誓以表心。 ?? ?D.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 ? 4.下列句子中,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 )。 A.????? 王抑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B.?????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C.????? 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 D.?????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之未能,请轻之。 ? 5. 下列句子中,“发”是引申义的是(?????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 B.射者正己而后发。 ???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D.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E.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6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做宾语的是(???? )。 ??? A.? 许子奚为不自织? ? ??B.? 子归,何以报我? ??? C.?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E.????? ?吾子与子路孰贤? 三、比较下列句子,说明上古汉语否定句宾语前置的条件。(10分) 1.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史记·孔子世家》) 2.旁无介绍,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见也。(袁枚《徐灵胎先生传》) 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国之将乱也?以其不嗜贤也。(王符《潜夫论》) 5.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6.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 四、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15分) 五、为下列一首诗划出平仄,说明该诗是否是律诗,为什么?如果是律诗,有拗救要指出。(共15分) ? ???????????????? 离? 离 ?原? 上? 草? ,? 一? 岁? 一? 枯? 荣? 。 ???????????????? 野? 火? 烧? 不? 尽? ,? 春? 风? 吹? 又? 生? 。 ???????????????? 远? 芳? 侵? 古? 道? ,? 晴? 翠? 接? 荒? 城? 。 ???????????????? 又? 送? 王? 孙? 去? ,? 萋? 萋? 满? 别? 情? 。 ? 六、标点并翻译下面两段文章。(24分) ??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①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①焦:皱折。 ???????????????????????????????????????????????????? 《战国策?魏策四》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详也所谓不详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详也《说苑·君道》 ? ? ? 附参考答案: 一? 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24分) 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 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邻(邑部)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艹部)? 贰(贝部) 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 按:繁体字“邻”与“邻”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邻”字在阜部,“邻”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邻”字,只收“邻”字,在邑部。 二、多项选择题:(12分,每小题2分)。 1.BC?? 2.ABC? ?3.BD? ?4.BCD ??5.ACE??? 6.ABD 三、比较下列句子,说明上古汉语否定句宾语前置的条件(10分)。 1.否定句。2.代词。3.代词要放在动词前面,副词之后。 四、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15分) 1.“于”字被动句式 将介词“于”放在动词的后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如《孙子兵法·行军篇》:“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擒于人”即被他人擒获。 2.“为”字被动句式 将介词“为”放在动词的前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有时“为”后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韩非子·五蠹》:“而身为宋国笑。”“为宋国笑”即被宋国人耻笑,出现主动者“宋国”;又《战国策·燕策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戮没”即被杀戮,“为”后没有出现主动者。 3.“为……所”被动句式 “为”字被动句式的动词前加“所”字构成。主动者置于“为”与“所”之间,有时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汉书·霍光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为江充所败”即被江充败坏,“为”与“所”之间出现了主动者“江充”;又《张中丞传后叙》:“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为所杀”即被杀害,“为”与“所”之间没有出现主动者。 4.“见”字被动句式 将“见”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式,不能引进主动者。如《韩非子·说难》:“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见疑”即被怀疑。 5.“见……于”被动句式 是“见”字被动句与“于”字被动句的结合,“见”放在动词前表被动含义,“于”放在动词后引入主动者。如《史记·楚世家》:“必见欺于张仪。”“见欺”即被欺骗,又用“于”引入主动者“张仪”,“见欺于张仪”即被张仪欺骗。 6.“被”字被动句式 将“被”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也可由“被”直接引进主动者。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谤”即被毁谤,“被”不引入主动者;又蔡邕《被收时表》:“臣被尚书召问。”“被尚书召问”即被尚书召去问话,“被”引入主动者“尚书”。 五、为下列一首诗划出平仄,说明该诗是否是律诗,为什么?如果是律诗,有拗救要指出。(15分) ? ???????????????? 离? 离? 原? 上? 草? ,? 一? 岁? 一? 枯? 荣? 。 ?????????????? ??— ?— ?—? │? │??? ??│ ?│ ?│ ?— ?— ???????????????? 野? 火? 烧? 不? 尽 ,?? 春? 风? 吹? 又? 生? 。?????? ???????????????? │ ?│ ?— ?│ ?│?? ???— ?— ?— ?│ ?— ???????????????? 远? 芳? 侵? 古? 道? ,? 晴? 翠? 接? 荒? 城? 。??????? ???????????????? │? — ?— ?│ ?│??? ??— ?│ ?│ ?— ?— ???????????????? 又? 送? 王? 孙? 去? ,? 萋? 萋? 满? 别? 情? 。 ??????????????? ?│ ?│? — ?— ?│?? ???— ?— ?│ ?│ ?— 是律诗,因为符合律诗的平仄格式;“不”拗,“吹”救 六、加标点并翻译下面两段文章。(24分)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 ??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说以后,从路途中返了回来,衣服的皱折没拉平,头上的灰尘没洗去,就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看见一个人,正驾着马车向北走。他告诉我说:‘我要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幺要向北走?’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即使好,但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费用多。’我说:‘即使费用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我说:‘这几种条件越好,就会离楚国越远。’现在您的一举一动都想成就称王天下的大业,您的一举一动都想得到天下的信任,依仗您强大的国家和精锐的军队去攻打邯郸,以便扩大地盘抬高声誉。您的举动越频繁,就离称王天下的目标越远,就像要去楚国而向北走一样。“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详也。所谓不详,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详也?”《说苑·君道》 译文: 齐景公出外打猎,上山的时候见到了老虎,下沼泽的时候见到了蛇。回来后,召见晏子并询问他说:“今天我出外打猎,上山的时候见到了老虎,下沼泽的时候见到了蛇,这大概是(人们)所说的不吉祥的(征兆)吧?” 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吉祥的(征兆),这些征兆不在您说的情况中。国家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是第一种不吉祥的(征兆);知道有贤能的人却不用,是第二种不吉祥的(征兆);任用了却不信任人家,是第三种不吉祥的(征兆)。(人们)所说的不吉祥的(征兆),是像这样一些情况。今天您上山看见老虎,山是老虎的窝,下沼泽看见蛇,沼泽是蛇的洞穴。到了虎窝看见老虎,到了蛇穴看见蛇,为什么是不吉祥的(征兆)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