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演进与货币职能
一、货币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货币的形态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也不断改变着其形式。
(二)货币形态的演变
1、足值货币
2、表征货币
3、信用货币
4、电子货币
二、货币职能
货币有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4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
段是最主要的两大职能。此外,货币流通如果
越出国界,一国的主权货币还将承担 世界货币
的职能。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货币计量
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反
映产品由不同所有者所生产、所占有,并通过
等价交换实现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生产关系。
二、现代信用货币的计量
现代信用货币按照其流动性的不同,
可划分为 M0,M1,M2等不同的层次,各国
对不同层次货币规定的口径有所不同,
不同层次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和影响不同,对科学分析货币流通状况、
正确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狭义货币,M0,M1
M0 = 流通中现金
M1 = 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
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中国的货币计量,
M0 = 流通中现金
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 + 农村存款
+ 机关团体存款
M2 = M1 + 企业定期存款 + 自酬基本
建设存款 + 个人储蓄存款 + 其他存款
第三节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 的
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 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统一的、定型的货币制 度,促进
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 主义信用事业
的发展。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货币材料的确定
规定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一种货币
制度区别于另一种货币制度的依据。
(二)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
法定含金量。在纸币本位制度下,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
货币单位与价格标准融为一体,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是货
币单位及其划分的等份,如元、角、分。
(三)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
使用,通常用贱金属铸造。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
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
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各国货币制度一般规定辅币限制铸造。辅币
只具有有限法偿力。
(四)发行保证制度
发行保证制度也称发行准备制度,通常以货
币金属作为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 1973年以后,
各国都取消了货币发行保证制度。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它是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货币制度。
二、金银复本位制
1、平行本位制
2、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 Gresham Law):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
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
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
良币排挤出流通。
三、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
2、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
四、纸币本位制
1973年末,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实行不兑
现的纸币本位制。
纸币及其特点: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
能兑现的货币符号。纸币是因流通才有价值,它不
能退出流通,不能兑现,一般也不能超越国界流通。
五、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
(一)一国两制下的地区货币制度
1997年和 1998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华人民
共和国后,出现了人民币、港币、澳元, 一国三
币, 的的特有历史现象。由于这三种货币是在不同
的地区流通,所以不会产生, 格雷欣法则, 效应。
(二)跨国货币制度和欧元
1999年元月 1 日,欧元启动,欧元成为欧共体
十一国唯一的法定货币,各成员国原有的货币可继
续流通到 2002年 6月 30日。欧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
国货币 制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