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信用及其形式、信用工具和利息率决定理论 第一节 信用
一、信用与信用的产生
在社会学中,信用被用来作为评价人的一个道德标准。
Credit,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
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
为。这种借贷活动可以采取商品形式,也可以采取货币形
式。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以偿还和付息为条
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商品
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
生了。
二、信用的形式
(一)高利贷信用
(二)商业信用
(三)银行信用
(四)国家信用
(五)消费信用
(六)国际信用
(一)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
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它适应小生产
者广泛存在的经济社会需要。 高利贷信用的
作用,
1、高利贷信用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
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2、高利贷信用的高利盘剥破坏和阻碍了生
产力的发展。
3、高利贷信用既是新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催
化因素之一,又是新的生产方式的破坏因素之
一,
资本主义经济需要新的信用形式为其服务。
(二)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厂商在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
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
础。
商业信用的主体主要是厂商;商业信用的客体是
商品资本;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商业信用有较大的局限: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
商资本数量的限制;商业信用还受到商品流转方向
的限制。
因此商业信用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
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债务人
是厂商、政府、家庭和其他机构,而债权人是银行和货
币资本所有者及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银行信用的客体
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在商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
不同。
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可以在更
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银行信用成为现代
信用的主要形式。
尽管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但商业信用依
然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四)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信用
形式。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直接相关,国家信用
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国家信用所筹集的资金
主要用于政府各项支出。
利用国家信用要防止三个 问题发生:防止造成收入
再分配的不公平;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防止国债收入
使用不当,造成财政更加困难陷入循环发债的不利局面。
(五)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主要有两种
方式,
一是赊销
二是消费贷款。
消费信用是一种刺激消费需求的方式,也是一种促
进生产发展的手段。
(六)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它本质上是资本输出
的一种方式。
1,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用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
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方式。
2、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提供的信用,分出
口信贷和进口信贷。
( 1)出口信贷是出口方银行提供贷款,解决卖方资
金周转需要。可分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卖方信贷 — 是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贷款。
买方信贷 — 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
行提供贷款 。
( 2)进口信贷通常指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解
决买方资金需要,支持本国进口商购买所需要
的商品和技术。
3、政府间信用
政府间信用是指由财政部出面借款的行为,
其特点是金额不大、利率较低、期限较长,通
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三、信用工具
(一)概述
信用工具的演变:口头信用 — 挂帐信用 — 书面信
用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并准确记载借贷双方的权利
和义务,明确偿还日期和偿还额,经过一定的法定程
序,能有效约束双方行为的书面信用凭证。票据经过
背书后可以转让。常见的流通票据有汇票、本票、支
票。
其他可转让流通的信用工具:股票、债券等,
(二)短期信用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是指一年期以下的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支票、
信用证等。
1、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
证。
( 1)商业本票:又叫期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承诺在一
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 2)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
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汇票必须
经过承兑才有效。
商业票据经过背书可以转让流通。经过背书的票据可以充当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商业票据的持有人还可以用未到期的票
据向银行办理贴现。
2、银行票据
( 1)银行本票:由银行签发,也由银行付款的票据,可以代
替现金流通。
( 2)银行汇票:是银行开出的汇款凭证。
3、支票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
帐户中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支票种类:即期支票、定期支票、记名支票、不记名支
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保付支票等
4、信用证
( 1)商业信用证: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能力并
保证支付的信用凭证。
( 2)旅行信用证:是银行发给客户,用于支取现金的凭证。
5、旅行支票
(三)长期信用工具
又称公共有价证券,是具有一定面额,代表财产所有权或债权,并能定期取得一定收入的凭证。
(四)不定期信用工具
是指银行券。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早期的银
行券是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
银行券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支付日期;票面额是固定的整
数;信用基础比较稳固;流通面广。
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1、银行券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是由银行通过
票据贴现等信用方式发行的;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
中产生的,是国家强制发行的。
2、银行券是为了代替流通中的商业票据,为适应商品交易的需要
而发行的;纸币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
3、典型的银行券可以兑现,纸币不能兑现。
现代信用货币都是以银行券的形式出现的,由银行发行,
并且不能兑现
四、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一)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三)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
(四)调节经济结构。
第二节 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息的含义及其来源
(一)利息的含义:利息是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
(二)利息的来源:利息来源于剩余产品或利润的一部
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二、利息率及其计算
利息率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利息率 = 利息额 /借贷资金额 × 100%
利率可分: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利率计算可分:单利法、复利法
三、利率的种类
1、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公定利率
2、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4、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5、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四、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金供求关系
3、预期通货膨胀率
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5、国际收支状况
五、利率的作用
宏观上 1、积累资金
2 调节信贷规模
3、调节国民经济结构
4、平衡国际收支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使用货币政策影响利率水平,实现调
节经济的目标。
微观上 1、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2、影响个人投资和消费
3、租金计算基础
第三节 利率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储蓄投资理论
The saving-investment theory
庞巴维克的, 时间偏好论, 。
古典学派认为利率是由实际领域的投资和储蓄这两个因
素决定的,投资代表资金的需求,储蓄代表资金的供给,
,供给能自创需求,,所以决定利率的关键在储蓄。储蓄多
少要取决于人们的, 时间偏好, 程度。
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喜欢流动性比较高的货币,所
以这一理论又称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古典学派的理论前提即市场经济会自动
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是不现实的。认为利率由货币的供
求关系决定,而不是由投资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利
息是人们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在货币
供给相对确定的情况下,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受货币需
求的影响
三,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
IS-LM模型由希克斯首先提出,由汉森加以发展而成。
由于这个模型既考虑了储蓄投资,又考虑了货币供求,
还考虑了收入的作用,所以它是一个一般均衡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决定的利率是均衡利率。
IS-LM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理论。
五、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利率
期限结构理论要研究的是长短期利率存在差异的原因。
1、预期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利率期限结构差异是由人们对未来利
率的预期差异造成的,
2、市场分割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种期限的证券市场是彼此分割、相互
独立的。利率是由各个市场的投融资者的偏好决定的。
3、流动性报酬理论
该理论认为,长期证券比短期证券有更多的风险,其
流动性较差,必须给予流动性报酬作为补偿,从而使长
期证券的利率大于短期证券的利率。
信用及其形式、信用工具和利息率决定理论 第一节 信用
一、信用与信用的产生
在社会学中,信用被用来作为评价人的一个道德标准。
Credit,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
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
为。这种借贷活动可以采取商品形式,也可以采取货币形
式。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以偿还和付息为条
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商品
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
生了。
二、信用的形式
(一)高利贷信用
(二)商业信用
(三)银行信用
(四)国家信用
(五)消费信用
(六)国际信用
(一)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
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它适应小生产
者广泛存在的经济社会需要。 高利贷信用的
作用,
1、高利贷信用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
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2、高利贷信用的高利盘剥破坏和阻碍了生
产力的发展。
3、高利贷信用既是新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催
化因素之一,又是新的生产方式的破坏因素之
一,
资本主义经济需要新的信用形式为其服务。
(二)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厂商在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
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
础。
商业信用的主体主要是厂商;商业信用的客体是
商品资本;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商业信用有较大的局限: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
商资本数量的限制;商业信用还受到商品流转方向
的限制。
因此商业信用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
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债务人
是厂商、政府、家庭和其他机构,而债权人是银行和货
币资本所有者及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银行信用的客体
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在商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
不同。
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可以在更
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银行信用成为现代
信用的主要形式。
尽管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但商业信用依
然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四)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信用
形式。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直接相关,国家信用
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国家信用所筹集的资金
主要用于政府各项支出。
利用国家信用要防止三个 问题发生:防止造成收入
再分配的不公平;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防止国债收入
使用不当,造成财政更加困难陷入循环发债的不利局面。
(五)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主要有两种
方式,
一是赊销
二是消费贷款。
消费信用是一种刺激消费需求的方式,也是一种促
进生产发展的手段。
(六)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它本质上是资本输出
的一种方式。
1,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用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
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方式。
2、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提供的信用,分出
口信贷和进口信贷。
( 1)出口信贷是出口方银行提供贷款,解决卖方资
金周转需要。可分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卖方信贷 — 是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贷款。
买方信贷 — 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
行提供贷款 。
( 2)进口信贷通常指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解
决买方资金需要,支持本国进口商购买所需要
的商品和技术。
3、政府间信用
政府间信用是指由财政部出面借款的行为,
其特点是金额不大、利率较低、期限较长,通
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三、信用工具
(一)概述
信用工具的演变:口头信用 — 挂帐信用 — 书面信
用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并准确记载借贷双方的权利
和义务,明确偿还日期和偿还额,经过一定的法定程
序,能有效约束双方行为的书面信用凭证。票据经过
背书后可以转让。常见的流通票据有汇票、本票、支
票。
其他可转让流通的信用工具:股票、债券等,
(二)短期信用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是指一年期以下的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支票、
信用证等。
1、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
证。
( 1)商业本票:又叫期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承诺在一
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 2)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
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汇票必须
经过承兑才有效。
商业票据经过背书可以转让流通。经过背书的票据可以充当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商业票据的持有人还可以用未到期的票
据向银行办理贴现。
2、银行票据
( 1)银行本票:由银行签发,也由银行付款的票据,可以代
替现金流通。
( 2)银行汇票:是银行开出的汇款凭证。
3、支票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
帐户中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支票种类:即期支票、定期支票、记名支票、不记名支
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保付支票等
4、信用证
( 1)商业信用证: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能力并
保证支付的信用凭证。
( 2)旅行信用证:是银行发给客户,用于支取现金的凭证。
5、旅行支票
(三)长期信用工具
又称公共有价证券,是具有一定面额,代表财产所有权或债权,并能定期取得一定收入的凭证。
(四)不定期信用工具
是指银行券。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早期的银
行券是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
银行券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支付日期;票面额是固定的整
数;信用基础比较稳固;流通面广。
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1、银行券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是由银行通过
票据贴现等信用方式发行的;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
中产生的,是国家强制发行的。
2、银行券是为了代替流通中的商业票据,为适应商品交易的需要
而发行的;纸币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
3、典型的银行券可以兑现,纸币不能兑现。
现代信用货币都是以银行券的形式出现的,由银行发行,
并且不能兑现
四、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一)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三)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
(四)调节经济结构。
第二节 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息的含义及其来源
(一)利息的含义:利息是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
(二)利息的来源:利息来源于剩余产品或利润的一部
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二、利息率及其计算
利息率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利息率 = 利息额 /借贷资金额 × 100%
利率可分: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利率计算可分:单利法、复利法
三、利率的种类
1、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公定利率
2、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4、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5、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四、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金供求关系
3、预期通货膨胀率
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5、国际收支状况
五、利率的作用
宏观上 1、积累资金
2 调节信贷规模
3、调节国民经济结构
4、平衡国际收支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使用货币政策影响利率水平,实现调
节经济的目标。
微观上 1、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2、影响个人投资和消费
3、租金计算基础
第三节 利率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储蓄投资理论
The saving-investment theory
庞巴维克的, 时间偏好论, 。
古典学派认为利率是由实际领域的投资和储蓄这两个因
素决定的,投资代表资金的需求,储蓄代表资金的供给,
,供给能自创需求,,所以决定利率的关键在储蓄。储蓄多
少要取决于人们的, 时间偏好, 程度。
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喜欢流动性比较高的货币,所
以这一理论又称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古典学派的理论前提即市场经济会自动
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是不现实的。认为利率由货币的供
求关系决定,而不是由投资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利
息是人们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在货币
供给相对确定的情况下,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受货币需
求的影响
三,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
IS-LM模型由希克斯首先提出,由汉森加以发展而成。
由于这个模型既考虑了储蓄投资,又考虑了货币供求,
还考虑了收入的作用,所以它是一个一般均衡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决定的利率是均衡利率。
IS-LM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理论。
五、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利率
期限结构理论要研究的是长短期利率存在差异的原因。
1、预期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利率期限结构差异是由人们对未来利
率的预期差异造成的,
2、市场分割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种期限的证券市场是彼此分割、相互
独立的。利率是由各个市场的投融资者的偏好决定的。
3、流动性报酬理论
该理论认为,长期证券比短期证券有更多的风险,其
流动性较差,必须给予流动性报酬作为补偿,从而使长
期证券的利率大于短期证券的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