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30年代的诗歌
一,现实主义派诗

1,殷夫的诗歌:
? ( 1909—— 1931),
原名徐伯庭,笔名
白莽、任夫、沙洛
等,浙江象山人。
? 鲁迅在为殷夫的诗集《孩儿塔》作序时,称其
诗为“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
末的萌芽”,是“别一世界”(即无产阶级新
世界)的诗。
?,血字,
?,别了,哥哥》
① 从工人群众的劳动和斗争生活中提炼诗的语言
和形象, 节奏明快有力, 刚健之中透露出清新
之美 。
②恢复了政治抒情诗中情抒情主人公的“自我”
形象,且这一“自我”在中国新诗“自我”抒
情形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中国诗歌会诗人群
? 1932年 9月, 在, 左联, 的领导下,, 中国
诗歌会, 在上海成立, 它是一个群众性的诗
歌团体
? 发起人有穆木天, 杨骚, 任钧, 蒲风等 。
? 在, 缘起, 和, 发刊诗, 中阐明了自己的创
作主张, 并以, 新诗歌, 作为机关刊物, 随
后广州, 北京及日本的东京都成立了分会,
并先后出版诗刊, 吸引了一批诗人
? 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有组织,
有明确理论纲领的革命诗歌团体 。
创作主张
( 1), 捉住现实,,即诗歌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创作表达反帝反封建思想的
作品;
( 2), 大众歌调,,即提倡诗歌大众化, 要求
诗的表现形式应大众化, 民族化, 使诗普及到
群众中去 。
主要内容:
① 写农民的苦难与反抗斗争 。 ( 蒲风:, 茫茫
夜,,, 六月流火, ; 王亚平:, 农村的夏
天,,, 十二月的风, ;
② 写反帝抗日 。 ( 穆木天:, 守堤者,,, 流
亡者之歌, 等 )
特点:
①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
社会主题。
②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③ 语言通俗, 体式自由 。
3、臧克家的前期诗作
? ( 1905,10—— 2003、
12),山东诸城县臧家
庄人;
① 在诗作中为苦闷, 彷徨
中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与
,新月派,, 现代派,
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都
不同的人生态度 。
②描写了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为新诗反映农村
生活开拓了新的天地。
③内容广泛
A,反映农村破产和农民的苦难生活, 如, 老
马,,, 难民,
B,表现自我人生体验到的, 永久性真理, 如
,生活,,, 希望,
C,表现反帝情绪, 如, 罪恶的黑手,
D,通过自我抒情为时代, 历史摄影, 如, 自己
的写照,,, 运河, 。
特点:
? ① 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炼,
整齐, 讲究诗的节奏, 韵
律, 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
社会现实 。
? ② 擅长比喻, 把感情和倾
向性凝聚, 隐蔽在诗的形
象里, 化思想, 概念为具
体形象 。
③ 重视炼字炼句,
尤重动词 。
④ 诗风质朴凝炼,
含蓄深沉 。
《老马》: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 装车(实写) 扬鞭出发(虚实结合)
? 老马(农民),倔强、坚忍、悲愤、无望
? 主人(统治者):贪婪、残忍、凶狠、无情
? 作者,同情、不平、愤怒、诅咒
二、现代诗派
1,产生过程
? 现代诗派得名于《现代》杂志。 1932年 5月,
施蛰存受现代书局的委托,创办了纯文艺刊
物《现代》,致力广泛介绍文学的世界新潮
并偏重于现代主义创作理论的倡导,同时大
量发表诗作。
? 戴望舒、施蛰存、卞之琳和何其芳为这一诗
派的代表人物。
2.诗歌主张
? 其一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
代的情绪”;
? 其二是“现代的词藻”,指的是能表达“现
代人”情绪的词语;
? 其三是“现代的诗形”,指的是现代口语式
自由体诗。
3.基本特征
①诗作内容:多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现代诗派以
诗歌作为痛苦灵魂解脱、净化的途径,表达的
是“浊世的哀音”。
② 从诗的体式上看:
A,审美原则:朦胧美
B,表现方法:多意象的组合, 非逻辑的观念联
络;
C形式体制:散文化的自由体 。
三、戴望舒( 1905—— 1950)
? 原名戴梦鸥,笔名有江思、
郎芳、常娥、戴月等,浙
江杭县(今杭州市)人 。
? 戴早年的诗作,多写爱情
的苦闷和个人的忧愁,并
塑造了两类抒情形象:苦
闷的孤独者,飘忽愁怨的
少女。
?, 雨巷, 系其初期的代表作 。 该诗采用
象征主义方法, 标志着诗人从早年浪漫
主义的感伤抒情向现代派诗的过渡 。
? 以《雨巷》为代表,戴望舒早期的诗歌
多用传统意象,注重诗的结构的匀称和
音乐性,呈现出呼应新月诗风的特点。
? 作为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
戴望舒的诗歌艺术历程大体
可分为二个阶段,可以概括
为“雨巷”与“记忆”时期、
“残损”时期。
? 前一阶段的诗绪较为低沉,
境界较狭小, 第二阶段的诗
风则趋向明朗, 诗境较阔大 。
?, 雨巷, 系其初期的代表作 。 该诗
采用象征主义方法, 标志着诗人从
早年浪漫主义的感伤抒情向现代派
诗的过渡 。
? 以《雨巷》为代表,戴望舒早期的
诗歌多用传统意象,注重诗的结构
的匀称和音乐性,呈现出呼应新月
诗风的特点。
?,雨巷》在低沉而优
美的调子里,抒发了
诗人浓重的失望和彷
徨的情绪。诗作一开
始就描绘了一幅梅雨
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
图景。
?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富于浓重的象征色彩
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
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而寂寥
的“雨巷”,那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
没有阳光。而抒情主人公,也可以理解
为诗人自己,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彷徨
的孤独者。
? 把, 雨巷, 理解为当时的黑暗社会现
实, 把, 丁香姑娘, 理解为理想, 联
系, 雨巷, 创作的时间, 对诗的这种
理解应该说是有依据的 。
1、运用象征主义的方法,创造象征性的意
象。
? 诗中那撑着油纸伞的抒情
主人公, 那寂寥悠长雨巷,
那象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
香一般忧愁的姑娘, 并非
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
而是充满着象征意味的抒
情意象 。
2、借鉴古典诗歌传统,创造朦胧的意境美。
?,雨巷》明显地体现了
诗人受古典诗词艺术陶
治的痕迹,李商隐的
《代赠》诗中就有过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
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
? 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的
愁心的象征
3、和谐悠扬的音乐美
? 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
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全诗共七节,
首节和末节重复言唱,首尾呼应,
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
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
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 。
① 以日常生活意象入诗,
代替传统浪漫意象
② 以诗情自然流动的口
语韵律, 代替匀称的
音乐美 。
A在, 寂寞而又悠长的雨巷,, 一个, 丁香一样,
的姑娘, 打着油纸伞在彷徨, 她 静静地走来,
又静静地远了, 远了, 一直, 走尽这雨巷, —
— 外在语义层 。
B由外在形象, 人们可联想起爱情追求中所感到
的迷茫与惆怅 。
C继续联想到追求真理, 追求理想的道路的寂寞
与悠长, 感到理想破灭后的迷茫, 惆怅 。
? 从戴开始, 中国的象
征派诗终于结束了简
单模仿外国的稚幼阶
段, 不仅找到了民族
传统的, 根,, 而且
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
发展道路 。
四,,汉园三诗人, 的诗作:
?,汉园三诗人”是因《汉园集》而得名。《汉
园集》是 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3位青年诗
人的诗作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
广田的《行云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如
果说“新月派”与现代派诗人主要是从西方汲
取艺术养料,则《汉园集》诗人堪称是西方文
学与中国文学结合后的“新生代”。
1、卞之琳
? 1910年生,江苏海门人。
前期诗作,内容多写下
层社会生活,如《酸梅
汤》、《叫卖》、《几
个人》,并探索宇宙与
人生哲理如《断章》、
《鱼化石》,也写过爱
情如《无题》。
? 卞曾用, 小处敏感, 大
处茫然, 来概括当时的
自己, 意即:, 茫然,
于时代风云,, 敏感,
于诗歌艺术 。
? 卞曾被人们称为, 最醉
心于新诗技巧与形式底
试验, 的艺术家 。
2、何其芳
? ( 1912- 1977),
四川万县人,1929
年开始发表作品 。
《汉园集》,《燕
泥集》
? 诗中冷艳的色彩, 感
伤的情调和精致的艺
术, 同时交汇着东,
西方诗歌的影响 。
? 前期抒情诗的特点是:以象征手法和华美多姿
的文字, 融化晚唐五代诗词的意境, 唱着忧郁
缠绵的爱情, 梦和对美的追求, 如, 预言,,
,爱情,,, 慨叹,,, 花环,
? 抗战前, 何已开始转变美学追求, 到了 40年代,
其诗作则以歌唱群众, 青春, 自我的变化为特
色 。 其中,,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生活
是多么广阔, 等代表作品, 显示出热情明朗,
乐观向上的昂扬基调 。
3、李广田
? 1906—— 1968,山东邹平人。
? 诗集主要有, 地之子,,, 窗, 等, 其诗风是
浑厚朴实 。
?
【参考书目】
1,陆耀东,, 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 。
2,孙玉石,, 中国现代诗歌艺术,, 人民文
学出版社, 1992年 。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中国诗歌会 现代诗派
2,简评 30年代两大派别的诗歌竞存局面 。
3、结合具体的诗歌评析,论述戴望舒二三
十年代诗歌观念与诗艺诗风的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