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角色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地位与角色
地位:LINTON:个人在某时某一体系中所占的位置,即个人在社会里所占据的社会空间。
注意
A:地位一词与日常的地位概念的意义不一样,日常用语中的地位与社会阶层有关,带有价值判断的味道,通常是有地位的有身份的人主要是社会上层的人,下层人似乎没有身份地位。
在社会学里,地位身份不局限于个人在社会阶层所处的位置,所以父亲、子女、教师、学生等,都有他们的地位和身份。
B地位的多样性:身份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因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民族背景、宗教信仰和职业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每个人都占有一个以上的地位身份:而这些身份的可能的组合方式可以揭示出一个社会的结构的许多特征。
例:许多社会中,男性律师较女性律师多,黑人青年的失业率比白人青年的失业率高。
C 一个身份可能使你更容易取得其它身份:所以有些人有比别人更多的身份,银行行长会被邀请作为商会的主席、公司董事会成员等。因为他的职业身份十分有力,年龄太小或太老的人常常有较少的身份。
2、角色
※定义: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社会细胞。
掌握这个定义要从以下方面
①:它是社会对在一个群体内或社会中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所期待的行为。
②:是一个地位或身份所要求的规范总和。
理解角色从以下几方面:(1)角色与地位的关系:角色是地位的外在表现,或动态表现,地位是角色的内在依据或静态描述。
在其位、谋其政,社会地位即在其位,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角色扮演即谋其政。
(2)角色与社会期望:角色是社会对相应地位的人的行为相应的规范要求,因此任何一种社会角色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所期待的行为模式。
对结构严密的社会交往来说,社会有个“剧本”,它全面地规定了各种成员要扮演的角色。学习一个角色就要了解对一个相应地位所期待和要求的行为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和扮演与我们身份地位有关的角色。
二、地位和角色的多重性
每一个地位都有多种角色,每一个人都同时承担许多角色
1、地位丛 个人所有的地位的总和为地位丛。
2、角色丛 个人处于某一位置所拥有的角色总和被称为角色丛。
角色丛包括两种情况:1)多种角色集中在一人身上或一人承担多种角色,2)另一种情况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如角色伴侣。
三、社会角色的类型,吴,P86
从不同角度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以下不同类型
(1)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途径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先赋角色又叫归属角色,指人们与生俱来或在其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获得的角色,
它又分为两种类型:
①先天性的先赋角色,例:人生下来就有性别之分,归属于某一民族或种族,如果是个男孩,他基本上就要按男孩的角色发展自己。
②制度性先赋角色:这主要指的是古代奴隶,封建制度下很多职业和阶层是不可随意改变的,
自致角色又叫成就角色,指人们在后天的活动中经过自学或努力而获得的角色,例:科学家、教授、司机等。
(2)根据角色规范是否明确,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规定性角色: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比较严格而明确规定的角色。例:行政人员、司法人员、财会等人员的行为一般有十分明确的规范制约,如果扮演成功可以受到表彰,否则遭制裁或惩罚。
开放性角色: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没有严格而明确的规定,角色扮演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待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它也有制约,但这种制约是非强制性的,主要受习俗、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制约。
例:朋友、亲戚、夫妻关系等。
(3)根据角色所追求的目标,分为功利性和表现性
功利性:以实际利益为目标的角色。这种角色行为是计算成本,注重效益的,其行为的价值在于利益的取得。例:企业家、商业管理人员等。
表现性角色:不以经济上的报酬和效益为直接目的,而以个人表现为满足的社会角色。
例:各级党政干部、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学者、教授等。
(4)根据角色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期待,将社会角色划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
正式:符合一定的社会期待的角色。
非正式角色:偏离或违返一定的社会期待的角色,或出现新的社会地位而发展了一种新的角色,但这类新角色在一定时间内还未被社会接受和承认。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什么是角色扮演?就是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规范去活动时,就是角色扮演。
一、社会角色的确定。
对个人讲,是回答“我是谁”who am I ,在回答的过程中,就确定了自己的实际地位、与别人的关系,从而充当起某种角色。
二、社会角色的表现
角色的表现是要借助于许多道具、通过个人行为举止进行的。
1、道具
2、个人衣着、仪表、言谈举止
*服装
*行为
*台前与台后的角色表演。
一般来说,较好的角色表现都有台前与台后的区别。
台前表现:指人们正在充当当时他所担当的角色的表演。
台后表现:指人们离开充当当时他所担当的角色的表演的平台。
三、角色的扮演过程
一般来说,角色的扮演常常经历三个阶段:
1、角色期待,也叫角色期望,即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的期待和要求。
角色期待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它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2、 角色领悟:又叫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其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角色期待是一种社会观念,一种外在的力量,角色领悟是个人观念,是角色扮演的内在力量,人们在扮演某一社会角色时,不仅要受制于其外在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内在力量即角色领悟,由于人们的各方面条件不一样,对同一角色的理解会有差别。
对同一角色,角色期待一般是相同的,但角色领悟不同,正是如此,才形成了社会千差万别的角色扮演。
3、角色实践,又叫角色行为,是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或活动,是角色领悟的发展,角色领悟是一种个人观念,角色实践则是个人的社会行为。
角色差距:多数情况下,由于人的行为受认识的指导,因此领悟与实践是一致的,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二者也存在差距,叫角色差距。
例:教师这个角色,应当是为人师表,当好园丁,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等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谓师德,就是教师所受的道德的规范。但现实中,不乏教书不认真,辱骂学生等行为的教师。
综上,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后者与前者经常不能保持一致,会发生偏差,社会学就把这种偏差叫“角色差距”。
第四节 角色失调
什么是角色失调:人们的角色扮演过程中,不仅出现角色差距,而且遇到障碍和矛盾,甚至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角色冲突。
什么是角色冲突?在角色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它有两类:(1)角色间的冲突:指的是同一个人担任的两个以上角色,这两个角色扮演之间的矛盾。例如忠孝不能两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是由于人一方面是社会的人,同时又是物质人,作为社会人,他可以占有两个以上的社会空间即地位,但作为物质人,他不能同时占有两处以上的空间。当一个人如同时在不同地点扮演两个地点的角色时,就会感到“分身无术”,从而出现角色间冲突。
(2)角色内冲突:同一角色的内在规范的矛盾引起的冲突。
例:教师在评分时,要遵守公正原则,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社会学称这种态度为普遍取向;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独特的个人,要因材施教,这叫特殊取向。而无论是从定义上还是从实践中,这两者都是相互矛盾的。比方说,某生学习十分刻苦,已经全力以赴,可是考下来还是不及格,老师平时对该生十分了解,知道他基础差,经济困难,学习已尽力,如果让他不及格对他打击大,如果放他一马,让他及格,也许会给他一点鼓励,可能会继续努力发奋,但这样做,虽然符合第二个取向,却与第一个取向即公正原则相违背,这时这位教师就处于两难的处境,由于这种冲突是由同一角色产生的,故称为角色内冲突。
中国的忠孝之间,朋友的义气与职责之间。
二、角色紧张、角色不清、角色中断
1、角色紧张
个人在其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中所引起的在时间和精力上的紧张,称之为角色紧张。
在现代生活中,此类角色紧张常常发生,在生活、工作、学习上出现精力和时间分配的问题。
角色不清: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是十分清楚,对该角色没有明确的形为规范。
导致角色不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一个社会处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剧烈变迁时,会出现一些新的位置,从而出现新的角色,或原来的角色由于社会环境变化其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社会上对此并未承认,或还没有一个标准。从而也就产生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指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
三、解决角色扮演失调的办法
1、社会本身潜在的解决办法。
2、角色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