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一节 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的需求一、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和派生需求
(一)生产要素的类型
1.土地 —— 地租
2.劳动 —— 工资
3.资本 —— 利息
4.企业家职能 —— 企业利润
(二)从全社会来看,成本、收入和价值的关系产品成本 =要素收入 =产品价值
(三)派生需求 ——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反映了或根源于人们对产品本身的需求。
二、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厂商对单个可变要素的需求
(一)边际产品价值 (VMP) 与边际要素成本 (MFC)
1.下表是产品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情况下,其他要素不变只有劳动可变的一家企业的成本、收益和利润情况。
表 11.1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成本和利润
( 1)
劳动量
L
( 2)
产量
Q
( 3)
价格
P
( 4)
总收益
TR
( 5)
工资率
W
( 6)
可变成本
VC
( 7)
固定成本
FC
( 8)
总成本
TC
( 9)
总利润
Л
( 10)
边际物质产品
MPP
( 11)
边际产品价值
VMP
1 4 3 12 5 5 5 10 2 4 12
2 10 3 30 5 10 5 15 15 6 18
3 15 3 45 5 15 5 20 25 5 15
4 18 3 54 5 20 5 25 29 3 9
5* 20 3 60 5 25 5 30 30* 2 6
9 21 3 63 5 30 5 35 28 1 3
注:数字右边角有 *号表示实现最大利润的雇佣量与利润量
2.变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 Q=F( L)
总收益 TR=P× Q=P× F( L)
总成本 TC=FC+WL
总利润 л=TR- TC=P× F( L)- FC- WL
3.新概念
( 1)边际产品价值 VMP,是指劳动每增加投入 1个单位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 MPPL)
的销售值。 VMP=P× MPPL 。 但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VMP=MPP× MR。
( 2) 边际要素成本( MFC),是指可变要素每增加 1个单位引起的总成本( TC) 的变化,
即 MFC=△ TC/△ L。 注意 MFC与 MC的区别是前者的自变量是产量 Q,后者的自变量是可变要素如劳动 L。
( 二)利润极大化的条件
1.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条件 MC=MR=P
2.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要素投入量的条件
VMP=MFC=W
(三)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W
W3
W2
W1
L4 L3 L2 L1
VAP
VMP
a
b
c
d
L1 L2 L3
W3
W2
W1
D
C
A
B
图 11.1 完全竞争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 VMP曲线与需求曲线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是指买进一单位该要素所需付出的价格与厂商愿意购买该要素数量之间的关系。该曲线可以用 VMP曲线之递减阶段位于 VAP
曲线最高点下面的那部分 VMP曲线来表示 。
其证明过程如下:
( 1)求解极大值的条件是,MR=MC=VMC=MFC=W( P)
( 2) 对于给定任一工资率 =W2,则厂商实现最大利润所雇佣的劳动为 L2。
( 3) 当工资率 =W2时,均衡雇佣量不可能是 L4。
( 4) 任何给定的工资率 Wh都必须低于相应的平均产出 VAP以及 VAP的最高点。
(四)完全竞争行业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1.行业对某种可变要素的需求量不能够像加总消费者在同一价格下对某商品需求量而得到该商品的市场需求的办法一样,通过将所有企业对该要素需求量在同一价格下加总的办法得到。
原因,( 1)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在收入一定时,完全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 2)厂商对某要素的需求量除了受该要素的价格影响外,还要受与该要素的 VMP之值的影响,而 VMP=MPP× P,即还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该产品的销售价格。 详情见下图。
图 11.2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单个厂商和整个行业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W1
W2
0 L
1 L2 L3
r
t
d1
d′ d
W1
W2
0
R
T
Dm
L1* L2*L3*
T′
当工资率从 W1下降到 W2时,厂商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从 d1平行下滑到 d′,
从而导致了行业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从 RT′转动到了 RT。
为什么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从 d1平行下滑到 d′了呢?
这是因为当劳动要素的价格(工资率)从 W1下降到 W2时,假定产品的价格 P
不变,必然导致厂商增加劳动的雇佣量以增加利润。由于所有的厂商都增加劳动的雇佣量必然导致产出的产品供应量的增加,从而导致销价格的下降。这表现为厂商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的 VMP向左边移动。这又是因为 VMP=MPP× P,P下降时,必然导致 VMP的减少,从而导致 d1平行下滑到 d′。 在工资率为 W2时,厂商的均衡雇佣量为 L2而不是 L3,将 r和 t连接起来的直线即为厂商对该要素(劳动)
的需求曲线,将该需求曲线累加即为行业的需求曲线。
三、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
1,在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从而导致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就只能用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MPP来表示而不再用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VMP表示了,其中
MRP=△ TR/△ L。
2.由于 MRP=△ TR/△ L,MPP=△ Q/△ L,MR=△ TR/△ Q
所以 MRP= △ TR/△ L= (△ Q/△ L)× (△ TR/△ Q) =MPP× MR。
3.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可变要素雇佣量的决定条件是 MRP=W。
( 1)
L
( 2)
Q
( 3)
P
( 4)
TR
( 5)
MRP
( 6)
MR
( 7)
MPP
( 8)
MRP
( 9)
W
1 4 7 28 28 7 4 28 5
2 10 6 60 32 32/6 6 32 5
3 15 5 75 15 3 5 15 5
4 18 4 72 -3 -1 3 -3 5
5 20 3 60 -12 -6 2 -12 5
6 21 2 42 -18 -18 1 -8 5
表 11.2 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表
4.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厂商对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可以用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 MRP) 曲线来表示。
W1
W2
W3
A
B
C
0 L1 L2 L3
图 11.3 非完全竞争厂商的 MRP曲线与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5.完全竞争市场和非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对可变要素需求量的比较
P P
P P WP=AR
=MR
d
A
B
Q
AR
MR
A
B C
MRP=MPP
× MR VMP=MPP× P
L1 L2产量 产量 劳动0 0 0
(a)完竟品需求线 (b)非完竟品需求线 (c)完竟与非完竟市场对劳动的需求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 1)就就业量而论,完竟市场大于非完竟市场,即 L2> L1。
( 2) 非完竟市场存在剥削当雇佣量为 L1时,最后雇佣工人的工资率 W=雇主的收益 BL1,但该工人带来的产品价值为 AL1,雇主剥削了工人 AB数量的价值。
雇主能够剥削工人的原因是 AR( =P) 与 MR的差别,即 AB=P-MR。 如果是在完竟市场下,雇主雇佣 L2的劳动数量,雇佣最后一个工人的工资率为 W,但工人给雇主带来的产品的售价为 CL2( MPP× P),从而不存在剥削。
四、两种要素变动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一)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两种要素可以变动)
1.工资率下降导致的三种效应
( 1)替代效应:在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用价格较低的劳动替代资本,导致
MPP的减少进而导致 VMP1向左边移动。
( 2)产出效应:在总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工资率下降导致厂商使用更多的劳动和资本,从而导致产量增加,表现为 VMP曲线向右移动。
( 3)利润极大化效应:替代效应和产出效应都假定总成本不变,当工资率下降时,厂商为了赚得更大的利润,有可能增加总成本以买进更多的劳动和资本扩大产量,表现为 VMP曲线向右边移动。
2.工资率的三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劳动的 VMP曲线向右移动为 VMP2。
因而与 W2相对应的劳动量为 VMP2上的一点 d2。
3.将 d1和 d2等类似的点连接起来即为两种要素都变动情况下的劳动的需求曲线。
(见图 11.5)
(二)非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两种要素可以变动)
如图 11.6所示,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同样存在替代、产出和利润极大化三种效应,所以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类似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下的情况,即是连接 d1和 d2的曲线。
(三)多种要素可以变动情况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假定厂商生产某商品需要三种要素,其价格分别为 PA,PB,PC而且产品价格
PX已知。厂商赚取最大利润的要素投入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PA/MPPA=PB/MPPB=PC/MPPC=MCX=PX
W1
W2
d1
d2
L1 L2L1’
VMP1 VMP
2VMP1`
W1
W2
d1
d2
D
L1 L2L1’
MRP1 MRP
2
图 11.5 完全竞争两要素可变下劳动的需求。
图 11.6 非完全竞争 两要素可变下劳动的需求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要素价格的决定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
1.均衡分析前提假定要素市场全部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也为完全竞争时需求线为 VMP,产品市场为非完全竞争时,需求线为 MRP; 要素的均衡价格和供给量如下图 11.7所示。
2.均衡结果
( 1)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于要素的供给曲线与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相交点。
当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时,需求线为 VMP,当产品市场为非完全竞争时,需求线为 MRP,相应的交点也不一样。
( 2)由此决定的要素的价格(工资率)等于相应就业量的边际生产力。
3.边际生产力决定论任何要素的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当供求达于均衡时,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将这两条称做是收入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W2
W1
S
L1 L2
DR=∑VMP
DR′=∑MRP
W2
W1
L1 L2
MFC
MFC
VMP=MPP× P
MRP=MPP× MR
(a)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下行业的要素均衡
(b)要素市场非完全竞争下厂商的要素均衡二、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生产要素市场是非完全竞争除了假定要素供给是完全竞争以外,生产要素独家购买情况下的要素市场均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与厂商购买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
MFC是不同的两条曲线,并且厂商的 MFC曲线位于要素的供给曲线 S的上面,而且给供给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上升的曲线。
表 11.3 要素供给表和厂商成本表
( 1)
要素价格
( 2)
要素供给量
( 3)
要素总成本
( 4)
MFC
1
2
3
4
5
6
7
8
0
1
2
3
4
5
6
7
2
6
12
20
30
42
56
2
4
6
8
10
12
14
要素数量
MFC
S
MFC
图 11.8 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和独家买主的 MFC曲线
MFC
W
W1
0
A
B
C
E
SMFC
MRP
R1 R2 R3
图 11.9 独家买主条件下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在上图中,由劳动的供给曲线决定的工资率为 BR1,但此时最后一单位劳动给资本家带来的产品价值为 AR1,所以由于垄断的存在导致对工人的剥削为 AB。
但是当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时,MRP即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工资率为 CR2等于雇佣量为 OR2时的 MRP的数值,从而没有剥削存在。
注意:
1.在这里 MRP不再是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由于独家垄断原因),或者存在垄断的要素市场下,不存在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这类似于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不是厂商的产品供给曲线。
2.此时 MRP曲线表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率根据已经决定的雇佣量由劳动的供给曲线决定。
3.如果将 MRP换成 VMP,考察的问题就是把产品市场包含垄断因素变成了完全竞争,结论一样。( 1)独家购买量仍由 MFC曲线与 VMP交点决定;( 2)工资率由 S曲线与劳动供应量的数量关系决定;( 3)剥削值等于 VMP减去工资率的余额;( 4) S与 VMP交点代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情况下和劳动市场也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工资率和均衡雇佣量。
(一)生产要素的类型
1.土地 —— 地租
2.劳动 —— 工资
3.资本 —— 利息
4.企业家职能 —— 企业利润
(二)从全社会来看,成本、收入和价值的关系产品成本 =要素收入 =产品价值
(三)派生需求 ——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反映了或根源于人们对产品本身的需求。
二、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厂商对单个可变要素的需求
(一)边际产品价值 (VMP) 与边际要素成本 (MFC)
1.下表是产品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情况下,其他要素不变只有劳动可变的一家企业的成本、收益和利润情况。
表 11.1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成本和利润
( 1)
劳动量
L
( 2)
产量
Q
( 3)
价格
P
( 4)
总收益
TR
( 5)
工资率
W
( 6)
可变成本
VC
( 7)
固定成本
FC
( 8)
总成本
TC
( 9)
总利润
Л
( 10)
边际物质产品
MPP
( 11)
边际产品价值
VMP
1 4 3 12 5 5 5 10 2 4 12
2 10 3 30 5 10 5 15 15 6 18
3 15 3 45 5 15 5 20 25 5 15
4 18 3 54 5 20 5 25 29 3 9
5* 20 3 60 5 25 5 30 30* 2 6
9 21 3 63 5 30 5 35 28 1 3
注:数字右边角有 *号表示实现最大利润的雇佣量与利润量
2.变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 Q=F( L)
总收益 TR=P× Q=P× F( L)
总成本 TC=FC+WL
总利润 л=TR- TC=P× F( L)- FC- WL
3.新概念
( 1)边际产品价值 VMP,是指劳动每增加投入 1个单位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 MPPL)
的销售值。 VMP=P× MPPL 。 但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VMP=MPP× MR。
( 2) 边际要素成本( MFC),是指可变要素每增加 1个单位引起的总成本( TC) 的变化,
即 MFC=△ TC/△ L。 注意 MFC与 MC的区别是前者的自变量是产量 Q,后者的自变量是可变要素如劳动 L。
( 二)利润极大化的条件
1.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条件 MC=MR=P
2.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要素投入量的条件
VMP=MFC=W
(三)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W
W3
W2
W1
L4 L3 L2 L1
VAP
VMP
a
b
c
d
L1 L2 L3
W3
W2
W1
D
C
A
B
图 11.1 完全竞争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 VMP曲线与需求曲线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是指买进一单位该要素所需付出的价格与厂商愿意购买该要素数量之间的关系。该曲线可以用 VMP曲线之递减阶段位于 VAP
曲线最高点下面的那部分 VMP曲线来表示 。
其证明过程如下:
( 1)求解极大值的条件是,MR=MC=VMC=MFC=W( P)
( 2) 对于给定任一工资率 =W2,则厂商实现最大利润所雇佣的劳动为 L2。
( 3) 当工资率 =W2时,均衡雇佣量不可能是 L4。
( 4) 任何给定的工资率 Wh都必须低于相应的平均产出 VAP以及 VAP的最高点。
(四)完全竞争行业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1.行业对某种可变要素的需求量不能够像加总消费者在同一价格下对某商品需求量而得到该商品的市场需求的办法一样,通过将所有企业对该要素需求量在同一价格下加总的办法得到。
原因,( 1)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在收入一定时,完全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 2)厂商对某要素的需求量除了受该要素的价格影响外,还要受与该要素的 VMP之值的影响,而 VMP=MPP× P,即还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该产品的销售价格。 详情见下图。
图 11.2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单个厂商和整个行业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W1
W2
0 L
1 L2 L3
r
t
d1
d′ d
W1
W2
0
R
T
Dm
L1* L2*L3*
T′
当工资率从 W1下降到 W2时,厂商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从 d1平行下滑到 d′,
从而导致了行业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从 RT′转动到了 RT。
为什么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从 d1平行下滑到 d′了呢?
这是因为当劳动要素的价格(工资率)从 W1下降到 W2时,假定产品的价格 P
不变,必然导致厂商增加劳动的雇佣量以增加利润。由于所有的厂商都增加劳动的雇佣量必然导致产出的产品供应量的增加,从而导致销价格的下降。这表现为厂商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的 VMP向左边移动。这又是因为 VMP=MPP× P,P下降时,必然导致 VMP的减少,从而导致 d1平行下滑到 d′。 在工资率为 W2时,厂商的均衡雇佣量为 L2而不是 L3,将 r和 t连接起来的直线即为厂商对该要素(劳动)
的需求曲线,将该需求曲线累加即为行业的需求曲线。
三、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
1,在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从而导致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就只能用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MPP来表示而不再用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VMP表示了,其中
MRP=△ TR/△ L。
2.由于 MRP=△ TR/△ L,MPP=△ Q/△ L,MR=△ TR/△ Q
所以 MRP= △ TR/△ L= (△ Q/△ L)× (△ TR/△ Q) =MPP× MR。
3.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可变要素雇佣量的决定条件是 MRP=W。
( 1)
L
( 2)
Q
( 3)
P
( 4)
TR
( 5)
MRP
( 6)
MR
( 7)
MPP
( 8)
MRP
( 9)
W
1 4 7 28 28 7 4 28 5
2 10 6 60 32 32/6 6 32 5
3 15 5 75 15 3 5 15 5
4 18 4 72 -3 -1 3 -3 5
5 20 3 60 -12 -6 2 -12 5
6 21 2 42 -18 -18 1 -8 5
表 11.2 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表
4.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厂商对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可以用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 MRP) 曲线来表示。
W1
W2
W3
A
B
C
0 L1 L2 L3
图 11.3 非完全竞争厂商的 MRP曲线与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5.完全竞争市场和非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对可变要素需求量的比较
P P
P P WP=AR
=MR
d
A
B
Q
AR
MR
A
B C
MRP=MPP
× MR VMP=MPP× P
L1 L2产量 产量 劳动0 0 0
(a)完竟品需求线 (b)非完竟品需求线 (c)完竟与非完竟市场对劳动的需求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 1)就就业量而论,完竟市场大于非完竟市场,即 L2> L1。
( 2) 非完竟市场存在剥削当雇佣量为 L1时,最后雇佣工人的工资率 W=雇主的收益 BL1,但该工人带来的产品价值为 AL1,雇主剥削了工人 AB数量的价值。
雇主能够剥削工人的原因是 AR( =P) 与 MR的差别,即 AB=P-MR。 如果是在完竟市场下,雇主雇佣 L2的劳动数量,雇佣最后一个工人的工资率为 W,但工人给雇主带来的产品的售价为 CL2( MPP× P),从而不存在剥削。
四、两种要素变动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一)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两种要素可以变动)
1.工资率下降导致的三种效应
( 1)替代效应:在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用价格较低的劳动替代资本,导致
MPP的减少进而导致 VMP1向左边移动。
( 2)产出效应:在总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工资率下降导致厂商使用更多的劳动和资本,从而导致产量增加,表现为 VMP曲线向右移动。
( 3)利润极大化效应:替代效应和产出效应都假定总成本不变,当工资率下降时,厂商为了赚得更大的利润,有可能增加总成本以买进更多的劳动和资本扩大产量,表现为 VMP曲线向右边移动。
2.工资率的三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劳动的 VMP曲线向右移动为 VMP2。
因而与 W2相对应的劳动量为 VMP2上的一点 d2。
3.将 d1和 d2等类似的点连接起来即为两种要素都变动情况下的劳动的需求曲线。
(见图 11.5)
(二)非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两种要素可以变动)
如图 11.6所示,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同样存在替代、产出和利润极大化三种效应,所以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类似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下的情况,即是连接 d1和 d2的曲线。
(三)多种要素可以变动情况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假定厂商生产某商品需要三种要素,其价格分别为 PA,PB,PC而且产品价格
PX已知。厂商赚取最大利润的要素投入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PA/MPPA=PB/MPPB=PC/MPPC=MCX=PX
W1
W2
d1
d2
L1 L2L1’
VMP1 VMP
2VMP1`
W1
W2
d1
d2
D
L1 L2L1’
MRP1 MRP
2
图 11.5 完全竞争两要素可变下劳动的需求。
图 11.6 非完全竞争 两要素可变下劳动的需求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要素价格的决定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
1.均衡分析前提假定要素市场全部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也为完全竞争时需求线为 VMP,产品市场为非完全竞争时,需求线为 MRP; 要素的均衡价格和供给量如下图 11.7所示。
2.均衡结果
( 1)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于要素的供给曲线与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相交点。
当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时,需求线为 VMP,当产品市场为非完全竞争时,需求线为 MRP,相应的交点也不一样。
( 2)由此决定的要素的价格(工资率)等于相应就业量的边际生产力。
3.边际生产力决定论任何要素的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当供求达于均衡时,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将这两条称做是收入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W2
W1
S
L1 L2
DR=∑VMP
DR′=∑MRP
W2
W1
L1 L2
MFC
MFC
VMP=MPP× P
MRP=MPP× MR
(a)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下行业的要素均衡
(b)要素市场非完全竞争下厂商的要素均衡二、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生产要素市场是非完全竞争除了假定要素供给是完全竞争以外,生产要素独家购买情况下的要素市场均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与厂商购买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
MFC是不同的两条曲线,并且厂商的 MFC曲线位于要素的供给曲线 S的上面,而且给供给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上升的曲线。
表 11.3 要素供给表和厂商成本表
( 1)
要素价格
( 2)
要素供给量
( 3)
要素总成本
( 4)
MFC
1
2
3
4
5
6
7
8
0
1
2
3
4
5
6
7
2
6
12
20
30
42
56
2
4
6
8
10
12
14
要素数量
MFC
S
MFC
图 11.8 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和独家买主的 MFC曲线
MFC
W
W1
0
A
B
C
E
SMFC
MRP
R1 R2 R3
图 11.9 独家买主条件下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在上图中,由劳动的供给曲线决定的工资率为 BR1,但此时最后一单位劳动给资本家带来的产品价值为 AR1,所以由于垄断的存在导致对工人的剥削为 AB。
但是当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时,MRP即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工资率为 CR2等于雇佣量为 OR2时的 MRP的数值,从而没有剥削存在。
注意:
1.在这里 MRP不再是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由于独家垄断原因),或者存在垄断的要素市场下,不存在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这类似于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不是厂商的产品供给曲线。
2.此时 MRP曲线表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率根据已经决定的雇佣量由劳动的供给曲线决定。
3.如果将 MRP换成 VMP,考察的问题就是把产品市场包含垄断因素变成了完全竞争,结论一样。( 1)独家购买量仍由 MFC曲线与 VMP交点决定;( 2)工资率由 S曲线与劳动供应量的数量关系决定;( 3)剥削值等于 VMP减去工资率的余额;( 4) S与 VMP交点代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情况下和劳动市场也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工资率和均衡雇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