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温里剂
凡以温里药为主组成,具
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
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
为温里剂。
概念
适应证



1.素体阳虚,寒从中生
2.外寒直中三阴,深入
脏腑
3.表寒治疗不当,寒邪
乘虚入里
4.失治、误治或服寒药
太过
症见:但寒
不热, 喜暖
倦卧, 口淡
不渴, 小便
清冷, 舌淡
苔白, 脉沉
迟或细等
1.注意寒证所在部位、脏腑
2.辨别寒热之真假,真热假寒者忌用
3.阴寒太盛,病药格拒者,少加反佐
使用注意事项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分 类
第一节 温中祛寒
理中丸, 伤寒论,
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欲按,
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
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
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
乱吐泻以及胸痹。
主治
中虚有寒,不通运化,升降失常,
清浊相干。病机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病机
干姜三两 (15g) 君 温中祛寒
人参三两 (15g) 臣 补益中气
白术三两 (15g) 佐 燥湿健脾
炙甘草三两 (15g) 佐使 燥湿健脾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功用
理中丸, 伤寒论,
小建中汤, 伤寒论,
饴糖一升 (50g) 君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芍药六两 (30g) 缓急止痛
桂枝三两 (15g)

温阳祛寒
炙甘草二两 (10g) 佐使 甘温益气,调和诸药
生姜三两 (15g) ① 升腾中焦生发之气
②调和阴阳大枣十二枚 (4枚 ) 佐使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功用
主治
虚劳里急证。腹中时
痛,喜温欲按,舌淡
苔白,脉细弦;或虚
劳而心中悸动,虚烦
不宁,面色无华,或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理中丸, 伤寒论,
小建中汤, 伤寒论,
吴茱萸汤, 伤寒论,
阳明、厥阴、少阴三经虚寒,浊
阴上逆病机
虚寒呕吐 。 食欲欲呕, 畏寒喜热,
或胃脘痛, 吞酸嘈杂;或厥阴头
痛, 口呕吐涎沫;或少阳吐利,
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 。
主治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治法
吴茱萸一升 (15g) 君 温脏降逆
生姜六两 (30g) 臣 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人参三两 (15g) 佐 补脾益气
大枣十二枚 (4枚 ) 使 益气补脾,调和诸药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功用
第二节 回阳救逆
四逆汤, 伤寒论,
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倦卧,
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
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
病误汗亡阳。
寒邪深入少阴
至肾阳衰微
主治
病机 肾寒不能温脾
而为脾肾阳虚
肾阳虚致心阳
不足形成心肾
两虚
阳气内衰,阴
寒独盛,故厥
逆吐利乃作
附子一枚 (25g) 君 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干姜一两半 (15g) 臣 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炙甘草二两 (10g) 佐使 补脾胃,调诸药,
缓姜附燥烈辛散之
性,解附子毒
回阳救逆功用
第三节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治法
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口不渴,
或腰、股、腿、足疼痛,舌淡苔白,
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主治
血虚
受寒病机
血弱不充养四肢
寒阻阳气不得温
煦四末
寒滞
血凝
当归三两 (15g) 补血和血

桂枝三两 (15g) 温通血脉
白芍三两 (15g) 养血和营臣
细辛三两 (15g) 温经散寒臣
和当归补益营血,和桂枝内和气血
甘草二两 (10g) 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佐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用
通草二两 (10g)
大枣二十五枚 (8枚 )
通畅经脉

益气健脾养血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黄芪三两 (15g) 益气君
桂枝三两 (15g) 散风寒而温经通痹
芍药三两 (15g) 养血和营


生姜六两 (15g) 疏散风邪
大枣十二枚 (4枚 ) 养血益气
资黄芪、芍药之功,伍生姜和营卫调诸药
益气温经,和血通脉功用
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主治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法
阴疽 。 温肿无头, 皮色不变, 痠痛
无热, 口中不渴, 舌淡苔白, 脉沉
细或迟细 。 或贴骨疽, 脱疽, 流注,
痰核, 鹤膝风等属于寒证者 。
主治
病机 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阴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
姜炭五分 (3g) 温中益脾,破阴通阳臣
熟地一两 (50g)
鹿角胶三钱 (10g)
滋补阴血,填精益髓君
补肾助阳,强壮筋骨
二药合用,养血助阳
肉桂一钱 (5g) 入营血温通血脉
麻黄五分 (3g)
宣通经络,引阳气,
开寒凝

白芥子二钱 (10g) 祛寒痰湿滞,可达皮
里肉外
生甘草一钱 (5g) 解毒而合诸药使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