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内力、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截面法。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轴向拉压正应力公式、胡克定律、强度条件,掌握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拉压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弄清材料力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教学内容 截面法、内力、应力 轴力、 轴力图 正应力、应力集中的概念 轴向拉(压)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泊松比 ⑥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⑦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⑧拉压杆件系统的超静定问题 ⑨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二、重点难点 1、内力和截面法,轴力和轴力图。 2、 应力的概念,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压时的变形。 3、 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4、 轴向拉压的强度计算。 5、 应力集中的概念,拉、压静不定问题。 三、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法结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建议学时 12.5 学时 五、讲课提纲 1、轴向拉伸(压缩)的概念 受力特点:作用于杆件上外力合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 变形特点:构件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 2、内力 、 截面法 2.1内力的概念 内力是构件因受外力而变形,其内部各部分之间因相对位移改变而引起的附加内力。 众所周知,即使不受外力作用,物体的各质点之间依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力,材料力学的内力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上述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是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因外力引起的附加的相互作用力,即“附加内力”。它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达到某一限度时就会引起构件破坏,因而它与构件强度是密切相关的。 2.2截面法 截面法四部曲: 截(切开)、取(取分离体)、代(代替)、平(平衡) 3、轴力、 轴力图 3.1轴向拉压时的内力—— 轴力 轴力——垂直于横截面、通过截面形心的内力。 轴力的符号规则——轴力背离截面时为正,指向截面为负。 3.2轴力图 形象表示横截面上轴力沿杆轴线变化规律的图形。 4、正应力、应力集中的概念 4.1应力的概念: 定义:内力在截面上的分布集度。 数学表示:  应力的三要素:截面、点、方向 应力分量;  正应力的代数符号规定: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应力的单位: Pa(N/m2) 4.2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应力计算公式:  公式的适用范围: (1)外力作用线必须与杆轴线重合,否则横截面上应力将不是均匀分布; (2) 距外力作用点较远部分正确,外力作用点附近应力分布复杂,由于加载方式的不同,只会使作用点附近不大的范围内受到影响(圣维南原理)。因此,只要作用于杆端合力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除力作用处外,仍可用该公式计算。 (3) 必须是等截面直杆,否则横截面上应力将不是均匀分布,当截面变化较缓慢时,可近似用该公式计算。 4.3应力集中的概念、圣维南原理: 局部应力——截面突变处某些局部小范围内的应力。 应力集中——在截面突变处出现局部应力剧增现象。 应力集中对于塑性、脆性材料的强度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脆性材料对局部应力的敏感性很强,而局部应力对塑性材料的强度影响很小。 圣维南原理——外力作用在杆端的方式不同,只会使杆端距离不大于横向尺寸的范围内应力分布受到影响。 5、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6、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泊松比 6.1纵向变形: 绝对变形  相对变形(线应变)  拉伸为“+”,压缩为“-” 6.2横向变形及泊松比: 绝对变形 横向尺寸  相对变形(横向应变)  拉伸为“-”,压缩为“+” 柏松比(横向变形系数) 实验表明:在弹性范围内  是反映材料性质的常数,由实验确定,一般在-1——0.5之间。 6.3胡克定律: 在弹性范围内:  即   胡克定律 E——弹性模量(Pa) 将  和  代入得  胡 克定律的另一形式 —抗拉(压)刚度,反映杆件抵抗拉伸(压缩)变形的能力,其它条件相同。 7、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7.1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试件: 圆截面:   矩形截面: =11.3 =5.65 —工作段长度(标距) —直径 —横截面积  低碳钢拉伸时变形发展的四个阶段: (1)弹性阶段(oa) 应力特征值:比例极限—材料应力应变成正比的最大应力值(服从虎克定律) 弹性极限—材料只出现弹性变形的应力极限值 成比 (比例系数) E为与材料有关的比例常数,随材料不同而异。当时,,由此说明表明材料的刚性的大小;说明几何意义。 (2)屈服阶段(bc)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应变增加很快,但应力仅在一微小范围波动,这种应力基本不变,应变不断增加,从而明显地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流动)。 现象:磨光试件表面出现与轴线成45(倾角条纹——滑移线,是由于材料晶格发生相对滑移所造成。 材料产生显著塑性变形,影响构件正常使用,应避免出现。 应力特征值:屈服极限——衡量材料强度的重要指标  (3)强化阶段(cd) 强化现象:材料恢复抵抗变形的能力,要使应变增加,必须增大应力值。曲线表现为上升阶段。 应力特征性:强度极限——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冷作硬化——材料预拉到强化阶段,使之发生塑性变形,然后卸载,当再次加载时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提高、塑性降低的现象。 工程上常用冷作硬化来提高某些材料在弹性范围内的承载能力,如建筑构件中的钢筋、起重机的钢缆绳等,一般都要作预拉处理。 (4)颈缩阶段(df) 在某一局部范围内,A (急剧)、( ,用A计算的( , 试件被拉断。 7.2塑性变形的两个指标: 延伸率(伸长率): 材料分类 截面收缩率:  A1——颈缩处的最小面积 7.3其它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6Mn钢也有明显的四个阶段;H62(黄铜)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另三阶段较明显;T10A(高碳钢)没有屈服和颈缩阶段,只有弹性和强化阶段。铸铁拉伸时是一微弯曲线,没有明显的直线部分,拉断前无屈服现象,拉断时变形很小是典型的脆性材料。 对于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的材料,常以产生0.2%的塑性变形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称条件屈服极限,用表示。 7.4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压缩时曲线,在屈服阶段以前与拉伸时相同,都与拉伸时相同,当达到后,试件出现显著的塑性变形,越压越短,横截面增大,试件端部由于与压头之间摩擦的影响,横向变形受到阻碍,被压成鼓形。得不到压缩时的强度极限。因此,钢材的力学性质主要时用拉伸试验来确定。 铸铁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与塑性材料相反脆性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质与拉伸时有较大差别。 铸铁在压缩时无论是强度极限还是伸长率都比拉伸时;曲线中直线部分很短;大致沿45(的斜面发生剪切错动而破坏,说明铸铁的抗剪能力比抗压差。 7.5木材的力学性质: 木材的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质与低碳钢等一般材料不同的特性。其顺木纹方向的强度要比垂直木纹方向的高得多,是各向异性材料,而且其抗拉强度高于抗压强度。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力学性质特点: 当应力不超过一定限度(不同材料其限度不同)时,成正比; 塑性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比脆性材料高,宜作受拉构件;表示其强度特征的是和,而是杆件强度设计的依据; 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极限远大于其抗拉强度极限,宜作受压构件;唯一表示强度特征的是,它也是杆件强度设计的依据。 7.6温度和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 在室温下塑性材料的塑性指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地增大(个别材料也会有相反的现象)。与此相反,衡量材料强度的指标则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蠕变——在高温和定值静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变形将随着时间而不断地慢慢增加,此现象称蠕变。 松弛——在变形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材料随时间而发展的蠕变变形(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将部分地代替其初始的弹性变形,从而使材料中的应力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应力松弛。 8、轴向拉压时的强度计算 8.1极限应力、安全系数、许用应力: 极限应力 材料破坏时的应力称为极限应力。  安全系数、许用应力  构件工作时允许达到的最大应力值称许用应力。许用应力应低于极限应力。 (1)从安全考虑,构件需要有一定的强度储备; (2)构件的实际工作情况与设计时所设想的条件难以完全一致,有许多实际不利因素无法预计。  —安全系数(大于1的数),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1)材料的均匀程度; (2)载荷估计的准确性; (3)计算方法方面的简化和近似程度; (4)构件的加工工艺、工作条件、使用年限和重要性等。 8.2强度条件: 为了保证构件有足够的强度,杆内最大工作应力不得超过材料在拉压时的许用应力,即  它可解决工程上的三类强度问题: 强度校核 设计截面 确定许可载荷 9、拉伸和压缩静不定问题 9.1静不定问题的解法: 基本思路:静力学关系,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 解超静定问题,除列出平衡方程外,还要通过研究变形和内力的关系建立足够数量的补充方程,为此要找出变形的协调条件,即保持结构连续所必须满足的变形几何条件,在通过变形的物理条件(内力与变形的关系)就可以列出所需要的补充方程。 9.2装配应力: 杆件制成后,其尺寸有微小误差是难免的,这种误差使静定结构的几何形状发生微小改变,而不会引起内力。但对超静定结构,这种误差就会使杆件在承受载荷前产生较大的内力。 由于加工误差,强行装配而引起的内力称为装配内力,与之相应的应力叫装配应力。计算装配应力的关键在于根据结构的变形几何关系建立补充方程。这类超静定问题的变形几何关系中一定有一项与尺寸误差(有关。 9.3温度应力: 热胀冷缩是金属材料的通性,在静定结构中杆件可以自由变形,温度均匀变化所产生的伸缩,不会在杆内引起内力。但在超静定结构中,杆件的伸缩受到部分或全部约束,温度变化将会引起内力,和它相应的应力称为温度应力。 10、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剪切变形的受力特点:作用在杆件两个侧面上且于轴线垂直的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 变形特点是:两个力之间的截面沿剪切面相对错动。构件只有一个剪切面的情况称为单剪切,有两个剪切面时称为双剪切。 可能被剪断的截面称为剪切面。 剪应力、挤压应力的计算     []                 式中 V :剪切面上的剪力,它与P的关系由平衡方程确定。 A:剪切面面积(不一定是横截面的面积,且与外载荷平行) =[] P:挤压面上的挤压力 : 挤压面面积(与外载荷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