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2)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2 引言
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梁,如房屋的梁与火车的轮轴。本章主要研究外力作用在同一平面,变形也在同一平面的梁。实际上,这也是最常见的情况。
三种静定梁
固定铰 简支梁 可动铰(链杆)
固定端 悬臂梁
集中载荷 分布载荷 集中力偶
外伸梁
§5-2 剪应弯矩方程与剪应力弯矩图一、剪力与弯矩
研究梁的内力,仍使用截面法,由取出段的平衡,可知除了存在剪力,还存在弯矩。
,“+”符号:
使保留段顺时针转 使保留段内凹
,“-”符号:
二、剪力弯矩方程与剪力弯矩图
剪力、弯矩与坐标X间的解析关系式,即

称为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表示剪力与弯矩沿梁轴变化的另一重要方法为图示法,图示曲线称为剪力、弯矩图。
例1:
1.求支反力


校核(为保证正确,要求校核)
2.建立,方程(截面法)
AB段:

BC段:

也可以只建一个坐标系,
BC段:

3.画图
图 图例2:(分布截荷,注意力系简化条件)
1.支反力

2,,方程
AB:

BC:

3.画,图
第10单元
刚架:由刚性接头连接杆件所组成的结构。
铰链:传力,不传力矩
刚性接头,传力又传力矩
刚架中、,可能同时存在
内力符号
 (拉正压负)  (使研究对象顺时针转为正)
 (不规定正负,画在受压一侧)
有教材将竖杆看作横杆延伸部分的作图,但对于上图的三竖杆刚架将出现十、一号规定的自相矛盾。因此不规定正负号,画在受压一侧。具体画时,自行规定正向,但不标出正负号,如下图,左、右两观察者得出的弯矩正负号不同,图会画在同一侧。土木类教材将弯矩图画在受拉侧,如孙训芳“材料力学”。
例:
M方程
AB:
BC:
DC:
在没有集中力偶处,刚性接头两端弯矩相等,图在同一侧。
例:平面曲杆:轴线为平面曲线,N、Q、M
M:画在受压一侧(列Q、M方程时,采用曲线坐标,一般用极坐标)
直线段:
圆弧段:
(1.可去掉右边一段,代之以反力和反力偶,2.弧坐标)
例:(双杠的力学模型)支座设于何处,最大?
分析:在载荷运动中,梁有两危险截面,即支座处和中点,最大弯矩随长度X变化,规律相反。
,等强”,使两种危险情形的最大弯矩相等,实现最大弯矩为最小
1.P位于梁中点(弯矩用红线)

2.P位于梁端点

3.等强:

即外伸部分为中间部分的1/4,本问题为等强原则的推广。
§5-3 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积)分关系
(本节研究载荷集度、剪力、弯矩三者的关系,及其在绘制剪力、弯矩图中的应用)
微段的平衡:
坐标系向左为正,载荷q(x),向上为正。
函数在一点的展开的泰勒公式:


一、微(积)分关系

略去二阶微量,得
 (5.1)
 (5.2)
:
 (5.3)
上述三个关系式的力学意义:微段的平衡
几何意义(为用于作Q、M图,将仔细研究)。
(上面的推导是对均布载荷而言。集中载荷在力学上是高度集中的分布力的抽象,在数学上代表一个奇异点。在这点,函数值发生跳跃)
如图:当,,保持常值,变为集中力图的跳跃,下面就一般情形研究此问题:
对于集中力情形,

略去高阶微量
 (几何意义:P向上,Q图向上跳跃)
 (连续)
集中力偶情形: 连续
 (顺时针,图向上跳跃)
从数学上看,剪力、弯矩图就是函数的图象,因此可以利用函数的各种性质,包括微分和积分性质,总结出画剪力弯矩图的快捷方法。

几何意义(用来绘制剪力弯矩图)
正向规定:轴→,P,q(由剪力、弯矩方程绘图时,不必加此限制。由微积分关系画图,如正向规定不同,某些量会改变符号)
Q图:斜率=q,q=常数:直线
P点跳,(P上指,Q图上跳)
(任意截面)图左边面积+集中力(含支反力)
斜率=q 斜率=Q
图:斜率=Q
点跳(顺时针,上跳)
,极值(或拐点)
凹凸性:(比喻:雨落伞凸面)
(任意截面)图左边面积+集中力偶(含支反力偶)
第十单元
例:利用、、的微分关系绘制、图
1.分段、段值














2.利用微分关系连线



水平
斜上

斜下

在绘图中,计算端值是较费时的,这可以利用积分关系解决。
极值点,补算
例:利用微分积分关系绘制剪力弯矩图。
1.求支反力
2.Q图(从零开始)
A点:向上跳(支反力向上)
AB:水平
B点:下跳,水平
C点:连续
D点:上跳,(校核:回到零点)
3.M图
A点:0
AB:直线斜上
B点:Q图左边面积
BC:直线斜下
C点:Q图左边面积,外力偶顺时针,上跳
CD:直线斜下
D点:Q图左边面积+外力偶=0
校核:回到零点例:
Q图:
A:上跳
AB:水平
B:连续
BC:直线斜下
C:左载荷图(负)面积下跳
CD:水平
D:上跳回零
(回零校核很重要)
M图:(从零开始)
A:上跳
AB:斜上直线
B:左图面积
E:Q图零点,M图极值
BC:曲线,(,“顶肚皮”)
C:左边面积
CD:斜下直线
D:图左边面积,回零点作校核例:梁间铰,Q:连续,M:=0
1.求反支力
,
(注意必须折开,先分析BD段)
2.Q图
A:上跳
AB:水平
B:连续(无须考虑铰)
BC:斜下
C:(载荷图段面积)=0,连续 BC:
C:下跳
CD:斜上 CD:
D:载荷图左边面积 D:回到0
下跳到零
3.M图:
A:下跳
B:-+Q图左边面积等于零(不须考虑铰,但该出等于零可作校核)
思考:为什么画剪力、弯矩图时不须考虑中间铰答:求约束反力时已利用了中间铰条件,中间铰处M=0可作校核。
例:三角形分布载荷的剪力、弯矩图
1.载荷图(题中为工程载荷图,此处数学坐标形式)
(将载荷图用数学坐标形式表示,有助于利用微积分关系画剪力弯矩图)
两点式:

2.剪力图
A点:上跳
C点:+负面积
AC:(由载荷图)
下跳
CB:()
B点:上跳到0,校核
3.弯矩图:
抛物线面积(1);
(2)。
例(P159,5.5a):剪力、弯矩图的反问题,已知Q、M图,求q图
 
(1)利用剪力图画集中力和分布力
A点:上跳,代表向上集中力
图斜率,代表向下均布载荷
(2)利用弯矩图画集中力偶A点和B点均下跳
代表此两点都作用有逆时针力偶
(3)受约束的静定梁形式不是唯一的,见图示两例。
微积分关系也用于作刚架的剪力、弯矩图。——刚架可看作分段的梁。
第11单元
内力及内力图小结
融汇贯通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内力图画法.
内力(广义)、、、(轴力、扭矩、剪力、弯矩)
1.力学:平衡关系
理力:刚体的平衡,求约束反力(外力)
材力:构件一部分的平衡,求内力(截面法)
(将构件另一部分看作约束,与理力求约束反力的相同)
刚体平衡:代数方程
微段的平衡:微分关系式
取研究对象后:由刚化原理、可应用刚体的平衡方程
(从这个角度认识问题,就不必再一一归纳:在变形体力学中,力的可传性原理适用吗?力系是否可简化等等问题)
2.(从)数学(角度):内力函数及其图象
(1)内力符号
(a)N、T、Q与坐标无关,需标正负号。
(b)与坐标相关(凹凸性暗含了坐标上指还是下指),标正负号,画在受压侧,物理属性与坐标无关。
(2)作图
a.利用内力函数(Q、M方程,T、N方程)
b.
c.刚架——看作分段的梁
3.工程(意义)内力分布规律的形象化对比剪流、电力线、磁力线
课堂练习
第12单元
§5-4 弯曲正应力
引言
,一点失效”概念,求,
Q——,M——(主要应力,见图)
对称弯曲:梁至少有一个纵向对称面,外力作用在此面内,变形对称于纵向对称面。
对称纯弯曲:(矩形截面梁的纯弯,从简单到复杂分析方法,应力分布未知,内力静不定问题)
几(变形关系→应变分布规律)·物(应力分布规律)·静力学(应力大小)
一、几何方面
1.外部变形(观测)
(1)纵向线(成同心圆弧,靠顶面缩短,底部伸长)
(2)横向线(仍为直线,相对转动,与纵线正交)
(3)纵横线变形比(实验量测符合泊松比)
(利用上面观测的现象,对内部变形作假设)
2.内部变形(假设)
(1)平面假设(从(1)和(2),横截面变形后保持平面,与梁轴正交,截面间相对转动。)
(2)单向受力假设(从(3),纵向纤维仅受正应力,无横向挤压应力。此条假设是从几何假设到物理假设)
重要推论:既然弯曲时,一侧纵向纤维伸长,一侧缩短,总有一个面既不伸长,也不缩短。
中性层,中性轴(横截面与中性层交线)
中性层 中性轴
3.正应变公式(平面假设的数学描述)
任取梁-微段,变形前,变形后。

 (a)
((a)式代表了梁中纵坐标为的任一“纤维”的正应变,它是平面假设的数学描述)
二、物理方面
由胡克定律与(a)式(利用了单向受力假设)
 (条件,即线弹性) (b)
1.式(b)表明:横截面正应力沿高度线性变化,沿宽度不变
2,(1)未知,(2)中性轴位置未知,无法计算。它们由静力学方程解决
三、静力学方面
(1)

(中性轴过形心)
均质薄板的重心,即板中面形心,,为板厚。
(2)

令对z轴的惯性矩
,EI:截面弯曲刚度 (5-4)
上式即用曲率表示的弯曲变形公式,代(5-4)到(b)
 (5-5)
此即弯曲正应力一般公式。
四、最大弯曲正应力(令5-5中)

抗弯截面模量。
 
矩形  
圆形(空心)  
(,d、D分别为管的内外径)
型刚的,查教材表P310-313,附录F。
附录A 极惯性矩与惯性矩(P291)(截面的几何性质)
杆件中的应力和变形,不仅与外力相关,而且与截面的几何性质相关,我们已学过
(圆) (圆),,等等
我们还将遇到一些新的表征截面几何性质的量,为方便以后的研究,下面从纯几何的角度集中研究这个问题。
§A-1 静矩与形心
回顾数学与理力中的重心计算公式(以坐标为例)

对于均质薄板,重心与形心(几何中心)重合
 (1)
 (2)
定义静矩(一次矩)
 (3)
代入(1)和(2)

通过截面形心的坐标称为形心轴,截面对面的静矩为零。(自学P293,例1)
§A-2 极惯性矩
 (P2294,自学)
§A-3 轴惯性矩
,分别称为对轴与轴的惯性矩
1.对形心轴的惯性矩
积分,三角形,矩形见P296-297


对圆:
2.平行移轴定理
对任意轴的惯性矩的计算,除了直接积分外,还可以利用平行移轴定理。

i)对比理力相应公式(刚体转动惯量的平行移轴定理)

ii)对两任意轴,平行移轴定理是否成立?

不成立,不是形心轴,推导的中间项不为零。
组合公式:
根据面积积分等于它各部分面积积分之和的原理,我们得出组合公式

静矩,
形心 (,形心坐标)
负面积法:上述公式中,取整体减孔洞

第13单元
§5-5 矩形与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剪应力
已经研究了纯弯梁的正应力,现在研究横力弯曲,由剪力Q引起的剪应力。
问题:剪应力是否沿横截面分布?如果均布,由剪应力互等,上表面剪应力为零将导致截面剪应力为零,矛盾。
历史(提出此方法),D.J.Jourawski(1821-1891),俄国铁路工程师,枕木开裂,材力分析法。Saint Venant精确解,特殊情形。
一、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剪应力
(考虑仅增加平衡方程中高阶微量)
1.假定
//侧边(剪应力互等)
沿均布
2.平衡(截取微段)(沿高度变化,难以直接研究,利用剪应力互等,沿水平面不变,且与有平衡关系)




3.分布
的形心


代入上式

(为平均剪应力1.5倍)
由于剪应力存在,平面假设不精确成立,矛盾解法。时,相当精确。
二、对称薄壁梁的弯曲剪应力
1.尺寸参数
(截面中心线,壁厚)
2.分布
(1)中心线(互等)
(2)沿厚度均布(因薄)
2.的大小
(思路:与求矩形截面剪应力一样,从开口处截取一微段,直接求横截面剪应力困难,利用剪应力互等,转化为求纵向截面剪应力。微段,任意长)




4.剪流(利用剪流概念,可形象定的方向)
工字形截面
(1)腹板剪应力方向取单元块,在图示剪力下,为正。

单元块纵向剪应力向前横截面剪应力向右。
(2)上述判别麻烦,可由剪流比拟得到形象直观的简单判别。在腹板上剪流方向与同,其余依它定。比较闭口薄壁杆扭转——一条永远循环的恒定河,q(s)形成的“河”——沙漠河,开始有水渗出,河水渐多,过中性轴后渗漏,直至水消失。
翼缘

腹板


点剪应力为点的2倍,点剪应力最大。
闭口薄壁梁,根据对称性,A端的剪应力为0,可以取一半分析,见A点取出微体,长,,。
对工字梁,由于腹板存在,和得出腹板剪流为翼缘2倍的结论。
三、弯曲正应力与弯曲剪应力比较
P1142例5-11,自学
实心细长梁,弯曲剪应力较正应力小得多,可忽略,薄壁截面梁,弯曲剪应力通常不能忽略。
§5-6 梁的强度条件一、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等截面直梁,
:许用拉应力 :许用压应力。
二、弯曲剪应力强度条件

等截面直梁:
非薄壁截面细长梁,通常只需按弯曲正应力条件分析,对薄壁截面或非薄壁但弯矩小,剪力大的梁(短粗梁,集中载荷作用在端点附近的梁),还应考虑弯曲剪应力条件。
例(P144):,,,试校核强度。一、画弯矩图,截面D,B为危险截面,见上图,a,b为危险点。
截面D: 
截面B,

可先比较截面D上中与截面B上中的大小。
(校核三点。)
例(P145):P=20kN,,,,选工字钢解:(1)
(2)
(查表,见p293,注意单位)
#22a
(3)校核
P146 例5-14
矩形截面应力叠加 圆截面先将弯矩合成
 
第14单元
§5-7 梁的合理强度设计

 (a)

设计梁的主要依据是弯曲正应力强度,也就是尽可能降低式(a)的数值。梁的合理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正应力为主导因素)
一、梁的合理受力(降低最大弯矩)
(1)合理置支座(从设计方案考虑)
双杠,等强,


汽车主梁,后轮位置设计,
(2)分散载荷(从使用方案考虑)
图:
(3)加配重(特殊措施)
二人过桥,1人可作配重
2.合理设计截面形状(增大抗弯截面模量)
,通常,保持面积不变,增大时,同时也使增大,这时要看哪个是主导因素
(1)总是为正。保持面积不变,使材料远离中性层,并利用等强概念,
a.塑性材料
上、下对称 抗弯更好,抗扭差
b.脆性材料
调整下翼缘尺寸,使,但是截面太高太薄也不行,可能剪应力破坏或失稳。
(2)削去远离中性轴的小部分面积
 (1)部分
 (2)部分


当增加时,单调下降,但先增加后下降。

 或
当,有极大值

提高5.35%,可见削去远离中性轴的小部分材料,梁的刚度总是减小,强度却可能增加。
3.变截面梁和等强度梁(式在各处为常量)
各截面等强
 



,(从剪应力考虑)
由于变截面梁并不节省材料,且加工麻烦,因此采用阶梯梁(加工方便)。
1和2处等强例1:某机器减震弹簧片,交变载荷下易断,加厚效果更差,弹簧片截面为矩形,半径,求压平后。

合理截面设计,减薄加宽(保持不变)。
例2:铸铁工字形截面梁,跨中腹板钻孔,求圆孔位置的合理方案。
位置(2)最好,中性轴下移,拉应力减小。
四川大足县佛雕,邱少云烈士雕塑手持冲锋枪,手臂易断。大佛手托宝塔披袈裟。烈士手持枪加斗篷,利用配重,解决了强度问题。
伽利略是材料力学创始人,但在梁弯曲应力上的错误。
§5-9 弯拉(压)组合与截面核心一、弯拉(压)组合的应力由叠加原理


适用范围:横向位移与横向高度相比可忽略。
二、偏心压缩与截面核心

中性轴正应力为零:

例5-17:压缩载荷沿轴线,中性轴在无穷远,弯矩(无穷远趋于压缩载荷),中性轴过形心。
当偏心压力位于第一象限时,(杆内横截面)角点C的正应力为

令上式等于0得(坐标换为)

图象见上右图,当载荷位置从1移动到2时,中性轴绕C点旋转。
例18和19,应用强度条件,截面设计可能要经多次修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