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时代的开始: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过渡性的、非独立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
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政权的构成: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因此,是一种对工人和社会主义国家有利的新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
文化上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矛盾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矛盾
土改基本完成后: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总路线的提出(一)
52年前:曾有一举过渡的想法
当时估计大概要用 10年,15年或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过渡的准备。
建国后百废待兴的景象总路线的提出(二)
1952年 9月 24日,提出现在就要开始用 10年到 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过渡,而不是等到 10年或者 15年以后。
以巨大财力支持抗美援朝下,国民经济恢复提前完成中国工业生产总值的公私比例年 份 国 营 私 营
1949 43.8% 56.2%
1952.9 67.3% 32.7%
土改后,农村生产关系在悄悄变革:
总路线的提出(三)
1952年 10月,为慎重起见,毛泽东委托刘少奇就此问题征求斯大林的意见。
总路线的提出(四)
1953年 6月 15日,正式提出总路线内容。
1953年 12月,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和准确的表述。
1954年 9月,写入,宪法,。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工 业 化三大改造农 业手 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内容可图示为:
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2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靠自身力量无法推进国家工业化,且始终存在着工人同资产阶级的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3农村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日渐突出,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国家富强 —— 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中国要强大,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经济生活中已居于强大的地位。
土改后,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改造背景
A 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B 土改后,农民积极性高涨,能够也必须积极引导;
C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居领导地位,
可以控制国民经济的脉搏。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途径:互助合作
目标: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原则:自愿互利、国家帮助、典型示范
形式:临时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初级社、
高级社。
国家的帮助,
典型示范循序渐进的步骤,
第一步:临时互助组
第二步:初级农业社
第三步:高级社农民申请入社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几幅清末中国的手工业图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目标:把个体手工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方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步骤和形式:从供销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和平赎买
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企业由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方式上,不是巨额购买,而是用一定年限内企业经营所获利润中的一部分来补偿。
过渡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形式:
高级形式: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骤
第一步: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1953年底以前,在私营工业中: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包销;
在私营商业中: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骤
第二步: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4到 1955年下半年,国家投资入股,生产资料双方共有,由公私方代表共同管理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利润分配,四马分肥,
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资本家红利四马分肥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国家税收,34.5%
职工福利,15%
企业公积金,30%
资本家红利,20.5%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骤
第三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5年冬至 1956年,国家对企业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国家委派人员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按企业资本股份额,
年付原工商业者 5%定息,开始决定付息 7年,后又延长 3年,共计 10年。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毛泽东
1956年,荣毅仁把自己的商业帝国交给国家。
1956年毛泽东参观申新纱厂课堂讨论
1、为什么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象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特在何处?
讨论总结
1、
A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B我国生产力水平低,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C和平改造有利于工商业者发挥他们的专长。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历史上就形成了盟友关系。
2 改造的中国特色体现在:
改造与建设同时并举
改造的和平性
逐步过渡性
对社会制度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工业化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改造工作中的主要缺点
A 改造过急过快。
B 工业化建设的“冒进”问题。
课堂讨论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关系?
讨论总结:
1、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改造和改革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
没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3、改革不是对改造的否定,而是对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讨论总结
4,不能因某些不足否定改造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 。 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经济上: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政治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其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新中国的成就新中国的成就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二是为此后中国一切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