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第 二 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教学目的,
1、通过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讨论而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2、为学生学习后面的革命理论、建设理论、改革理论,以及经济建设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社会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等等做准备的。
第 一 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思想路线:
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政党的思想路线:
一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1930年和 1937年矛盾论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
案例,录 象 1
开创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由于受到各种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从 20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出现了偏离,
并在“文化大革命”中发展到顶点。
所谓“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第 二 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
唯心论和机械论,“左”和“右”的错误思想,
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离,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
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
要全面、发展地看问题
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2、理论联系实际
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
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改造我们的学习
3、实事求是把,实事求是,赋予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
是毛泽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 。
,改造我们的学习,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实事求是”,简言之,
就是从实际出发,探寻事物的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并提。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宣言书。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 2卷,第
279页)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 2卷,第 364页)
解放思想的关键是: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 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
两者的 目标是一致 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创造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 。
两者的 着眼点有所不同,
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事求是着眼于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 它既体现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又体现着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978年破除了对个人崇拜
1992年破除了对计划经济崇拜
2001年破除了对所有制的崇拜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
这一系列重要谈话成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一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 是制定并贯彻执行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 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 三 节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只有解放思想,
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只有实事求是
,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
所谓 精髓,就是贯穿一切的东西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 。
一脉相承:
继承中实现了创造性发展:
( 基本原则和方法 ---解决新问题 )
发展中实现了创造性的继承:
(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 --新境界 )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
从,生产力标准,到,三个有利于,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包括了生产力标准,
而且把发展生产,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 。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面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就是要切实坚持,三个有利于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创新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 。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所谓理论品质,是指一种理论所具有的高度概括的最本质的思想内涵和思维特征 。 用
,与时俱进,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是一个崭新的哲学命题,它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和思维特征 。
所谓与时俱进,是指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u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世界一切事物都是作为一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存在的。
u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历史。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一是在现实中预见未来,以创新理论回答可能出现而尚未出现的问题。
二是及时洞悉可致溃堤的“蚁穴”,以创新理论回答萌芽中的问题。
三是在斗争中完善创新的理论,以创新理论战胜各种错误理论和非理性思潮。
四是在尊重群众的创造性中丰富创新理论,以丰富的创新理论武装群众头脑。
五是在发展的实践中发展创新的理论,以发展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实践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过程,这就决定了创新的理论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过程。
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切体会到,创新,
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本质内涵,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本章小结
思想路线 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
原则和方法,正确的思想路线反映着思维和认识的规律,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是党确定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
小资料:
1、华国锋
一九二一年生,山西交城人。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七六年四月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同年十月,中央政治局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他和叶剑英、李先念等起了重要作用。后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总理。一九八○年九月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一九八一年六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鉴于华国锋在粉碎,***,以后推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政策和口号,一致同意他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
2,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是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进行的一场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粉碎“***”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推行并迟迟不改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一九七七年四月十日,邓小平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应该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党的工作。随后,他多次同党内同志谈话,说明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同年九月十九日,他同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谈话时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一九七八年五月十一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强调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实际上批评了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篇文章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受到华国锋等的压制,但由于邓小平等多数中央领导人的积极领导和支持,讨论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
这场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为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3、十一届三中全会
指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制订了关于加㈤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批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还增选出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十一届三中 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与时俱进 "
是说一种思想理论必须与时代共同进步,即符合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才能保持其生命力。从词义上看,"与时俱进 "源于,易经,
的 "与时消息 "或 "与时偕行 "。从义理上看,与时俱进来源于我国古代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时变思想,即因时而变,根据具体的客观情 况而改变一定的思想和行为。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易传 ·系辞下,) "时 "也是儒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指客观事物的现实状态,认为它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动的,不 是僵死的,所以与 "时 "是密不可分的。韩非子也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进化发展的过程,"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韩非子 ·五蠹,)管子也主张,"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
(,管子 ·正世,)从古代各派思想家的时变思想中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一种认识、一种理论都要因时而变,只 有在 "时 "中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才是唯一正确的致思取向。因此,
"与时俱进 "这一思想既是对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度提炼,
也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点,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 义的哲学范畴。
阅读书目和文章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2.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3.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4.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案例:黄姜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