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 容 提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针政策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
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004年 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胡锦涛同志提出:“从当前来看,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在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四个重要着力点 。
2005年 2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概念,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总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其次,是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从国际来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从国内来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社会不和谐的方面: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增加
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
社会成员分化和流动日趋激烈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因素在不断增多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1)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实践意义
( 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跳动社会个方面的积极性,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减少小康社会的目标;
( 3)促进社会和谐是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的重要条件,
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五)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七)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一)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二)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
(三)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
(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四)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
(三)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
(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五)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七)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保障国家稳定安全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一)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二)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三)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思考题:
1、怎样坚持深化改革,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体制保证?
2、当前存在哪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3、到 2020年,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