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通过历史的纵向探讨,结合若干相关案例,阐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这一基本观点,引导学生建立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立场,为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和政治体制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目的本章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
一、人民民主专政
1、确立的历史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性质相同。 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
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对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作用、职能相同。 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历史使命相同。 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3、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
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从概念表述上看,人们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
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形成的历史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从 1953年 7月到 1954年 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除少数暂不进行选举的地区外,
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为 214798个,
进行选举的人口共为 571434511人;登记选民总数为 323809684人,占 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 97,18%;参加投票的有 278093100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
85,88%。
1953年 5月,第一次全国普选北京市人民群众迎接新中国第一次普选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人大代表入场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出席证毛泽东在写选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主席台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三权分立的比较
—— 关于西方的三权分立:
立法:
行政:
司法:
——关于中国的人大会
人大会对政府的监督:一府两院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依法提出质询案,广东省质询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3年 3月至今 )
委员长:吴邦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8年 3月 — 2003年 3月 )
委员长:李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3年 3月 — 1998年 3月 )
委员长:乔石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8年 4月 — 1993年 3月 )
委员长:万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3年 6月 — 1988年 4月 )
委员长:彭真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78年 3月 —1983年 6月 )
委员长:叶剑英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75年 1月 —1978年 3月 )
委员长:朱德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65年 1月 —1975年 1月 )
委员长:朱德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59年 4月 —1965年 1月 )
委员长:朱德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54年 9月 —1959年 4月 )
委员长:刘少奇刘少奇 朱德 叶剑英 彭真万里 乔石 李鹏 吴邦国
人民对代表的监督:
陈景润:两届人大代表申纪兰:十届人大代表姚立法:中国自主申请作人大代表第一人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选民领取选民证监票人打开投票箱政治参与和民主生活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1)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是历史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命委员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九三学社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建国会
(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个民主党派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女代表,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这是真正体现民族平等,引导各民族走向共同繁荣的政策。
我国的五个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由: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
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项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提出的历史
1956年八大:“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的法制”。
1996年: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思想。
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阐述其含义。
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正是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2、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小 结以上分别从历史过程和基本内容两个方面来揭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涵义。概括来说,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已经在中国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政治体制仍有进行改革的必要。
第三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民主政治一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2)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 3)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 4)必须坚持三条标准:
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改革具体的政治制度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
自由和人权超级女声引发的大众思考:
何谓民主?
直接民主:
小国寡民,足以方便地认识他人;
有敦厚的社会风尚;
经济异常发达。
间接民主民主遵循的原则:
主权在民原则:人民当家作主;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在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协商的原则;
程序化的原则。
邓小平: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要实现全中国人民广泛的自由、民主和人权。
今天中国所焕发出来的巨大活力,是中国人民拥有广泛自由、
民主的生动写照。,—— 摘自江泽民 1999
年 10月 23日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若干基本结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主的理念,
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汇聚民众的旗帜,在建设时期永不懈怠的追求。
是否科学地建设和正确地实行社会主义民主,
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思考与讨论
1、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进程。
2、从中西比较角度,正确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模式的民主水平。
3、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参考资料:关于人大的质询案
课后习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