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涵义和作用一、财务会计报告涵义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总括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产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报告。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一)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分年度、季度、月度报告。
(二)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三)财务状况说明书——是对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和利润实现及其分配等情况的综合说明。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
(一)可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情况。
(二)可供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管理部门了解所属单位经营业绩和政策执行情况。
(三)可供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四)可供财政、税收、银行、审计等部门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第二节 会计报表的种类及要求一、
资产负债表
(一)按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对外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
(二)按报送对象分 流量表及各种附表
对内会计报表——根据企业需要自行设计填制
月度会计报表
季度会计报表
半年度会计报表
年度会计报表
单位会计报表
(四)按编制单位分 汇总会计报表
合并会计报表
(五)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企业报表如下企业会计报表种类表编 号 会计报表名称 编 表 期 报送对象
1 会企01表 资产负债表 中期报告、年度报告 对外
2 会企02表 利润表 中期报告、年度报告 对外
3 会企03表 现金流量表 (至少)年度报告 对外
4 会企01附表1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年度报告 对外
5 会企01附表2 股东权益减值变动表 年度报告 对外
6 会企01表附表3 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中期报告、年度报告 对外
7 会企02表附表1 利润分配表 年度报告 对外
8 会企02表附表2 分部报表(业务分部) 年度报告 对外
9 会企02表附表3 分部报表(地区分部) 年度报告 对外
内部报表 对内二、
(一)数字真实
(二)内容完整
(三)说明清楚
(四)报送及时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报表,其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有账户式和报告式,我国现用的是账户式。
(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包括表首,基本部分和附注三个方面,基本部分格式如表10-3。
表10-3
资 产 负 债 表 会企01表
编制单位,200×年×月×日 单位,元资 产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或股东权益)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
1
2
3
4
5
6
7
8
9
(略)
525 000
25 000
35 000
35 000
10 000
360 000
10 000
85 000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应付股利
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80
(略)
235 000
220 000
525 000
30 000
15 000
120 000
120 000
45 000
25 000
(续表)
资 产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或股东权益)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存货
待摊费用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
债权投资其他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合计长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长期投资合计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净额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合计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递延税项:
递延税款借项
10
11
21
24
31
32
34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50
51
52
53
60
61
(略)
700 000
1 785 000
350 000
120 000
470 000
2 000 000
650 000
1 350 000
1 350 000
120 000
1 470 000
90 000
90 000
其他应付款
预提费用
预计负债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其他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合计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
其他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合计递延税项:
递延税款贷项
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实收资本(或股本)
减,已归还投资
实收资本(或股本)净额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其中:法定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
81
82
83
86
90
100
101
102
103
106
108
110
111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略)
10 000
1 345 000
500 000
500 000
1 845 000
1 500 000
89 000
256 000
125 000
1 970 000
资产总计
67
3 815 0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总计
135
3 815 000
1,资产——按流动性强弱排列。
2,负债——按偿还期长短排列。
3,所有者权益——按永久性程度高低排列。
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填制
(一)根据相关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制,如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固定资产等项目。
(二)根据相关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并或调整后填制,如货币资金、存货等项目。
(三)根据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减去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制,如短期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项目。
(四)根据结算账户有关明细账户期末余额调整填制,如“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期末余额为贷方,调整为预收账款项目,“预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期末余额为贷方,调整为应付账款项目等等。
(五)表内各项目数字、表表之间有关数字必须核对相符。
1,表内合计数相加与总计数相符。
2,各项目之和与合计数相符。
3,资产总计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相符。
4,坏账准备、累计折旧抵减后余额要与有关账户净额相符。
5,各报表之间的对应项目有关金额相符。
(六)编表期内重要项目变动在附注栏内说明。
具体填制项目见教材实例。
第四节 利润表的编制
一、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润(或亏损)情况的报表,其理论依据是“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
(一)利润表的结构有单步式和多步式,我国现用的是多步式。
(二)利润表的内容包括表首,基本部分和补充资料三个方面,基本部分分四个层次,格式如表10-4。
表10-4
利 润 表 会企02表
编制单位,200×年×月 单位,元项 目
行 次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其他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减: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三、营业利润(亏损经“-”号填列)
加: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补贴收入
1
4
5
10
11
14
15
16
18
19
22
12 500 000
8 500 000
550 000
3 450 000
230 000
200 000
1 050 000
1 000 000
1 430 000
3 200 000
(续表)
项 目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行 次
23
25
27
28
39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2 850 000
2 000 000
5 480 000
1 800 000
3 680 000
补充资料
项 目
本年累计数
上年实际数
1,出售、处置部门或被投资单位所得收益
2,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3,会计政策变更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
4,会计估计变更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
5,债务重组损失
6,其他
(略)
(略)
1,主营业务利润。
2,营业利润。
3,利润总额。
4,净利润。
二、利润表的项目填制
(一)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项目根据发生额填制。
(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根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发生额填制。
(三)其他业务利润项目根据“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发生额减去“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制。
(四)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项目均根据相关账户发生额填制。
(五)净利润项目根据本年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填制。
具体填制项目见教材。
第五节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一、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报表,其基本内容包括:
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购买商品支付工资交纳税款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吸收外资发行股票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分配利润借入款项偿还债务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详见表10-5。
表10-5
现 金 流 量 表 会企03表编制单位,200×年度 单位,元项 目
行 次
金 额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税费返还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入小计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入小计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1
3
8
9
10
12
13
18
20
21
22
23
25
28
29
30
31
35
36
37
38
40
1 260 000
70 000
1 330 000
530 000
50 000
420 000
100 000
1 100 000
230 000
450 000
60 000
45 000
555 000
300 000
300 000
255 000
200 000
(续表)
项 目
行 次
金 额
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入小计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补 充 资 料
43
44
45
46
52
53
54
55
56
行 次
200 000
100 000
35 000
135 000
65 000
550 000
金 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其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债务转为资本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现金的期末金额减:现金的期初余额加: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减: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57
58
59
60
61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略)
二、现金流量表的填制方法
(一)直接法——通过现金收入和支出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二)间接法——根据利润表中的净收益调整为现金流量,即以净收益加上未支付的现金支出,(如折旧、摊销等)减去未收到现金的销货应收款等项目,得出实际的现金流量。《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采用直接法报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同时在补充资料用间接法计算现金流量。
三、现金流量表的主要项目填制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现金收入
收回前期销售劳务的应收款项预收款项销货退回
2.收到的税费退回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除上述1、2项收入外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入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现金支出支付前期应付款项预付账款购货退出收回的现金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实际支付本期职工工资奖金、补贴、津贴等及经营人员养老金、保险金及其他支出
6,支付各种税费——本期发生支付及前期发生本期支付的税费及预交税金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除上述4~6项支出外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支出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对外长、短期投资收到的现金
收回长期债权投资本金的现金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投资所收到的现金股利、利息及分回利润收到的现金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出售这些资产取得的现金净收额
4,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购买机器设备、自建工程等支出
5,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权益性和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6,收到和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除上述1~5项其他投资活动支出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投资者投入的现金
2,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各种长、短期借款收到的现金
3,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归还各种借款支出
4,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入和支出——除上述1~3项外的其他筹资支出
具体填表方法说明见教材。
第六节 会计报表附表的编制
一、会计报表附表的种类
会计报表附表一般随年度报表报出。《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附表有:
(一)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属报表
(二)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属报表
(三)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属报表
(四)利润分配表——是利润表的附属报表
(五)分部报表(业务部、地区分部)是利润表的附属报表
二、会计报表附表的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简要说明)
(一)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主要反映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增减变化情况。表内各项目根据相关总分类账户金额填制。格式见教材表10-7。
(二)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主要反映年末股东权益增减变化情况。表内各项目根据所有者权益账户发生额填制。格式见教材表10-8。
(三)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主要反映企业应交增值税情况,表内各项目按“应交税金”账户中有关数字填制。格式见教材表10-9。
(四)利润分配表——主要反映企业利润分配和年末未分配情况,表内各项目根据“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账户有关数字填制。格式见教材表10-10。
(五)分部报表——分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两种,主要反映企业各行业、各地区经营业务情况,表内各项目根据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有关项目的明细资料填制。格式见教材表10-11。
第七节 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
一、会计资料分析的作用
(一)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财务状况分析信息
(二)为企业外部投资者提供策略依据
(三)为社会提供企业财务信息
二、会计资料分析评价指标及其计算分析评价指标
计算公式
分析作用
评价标准(参考)
(一)流动比率
衡量短期偿债能力
2∶1
(二)速动比率

衡量近期偿债能力
1∶1
(三)资产负债率

衡量企业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程度
0.5
(四)产权比率

衡量企业财务结构与债权人投入资本受所有者权益保障程度
一般应小于1
(续表)
分析评价指标
计算公式
分析作用
评价标准(参考)
(五)总资产周转率(次数)

衡量企业资产规模与销售水平之间的配比情况
次数多投资效益好
(六)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

衡量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慢
次数多、速度快、
利用效率高
(七)存货周转率
(次数)
衡量存货周转速度快慢
次数多、速度快、利用效率高
(八)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
衡量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快慢和管理效率
次数多、收回货款速度快
(九)总资产报酬率
衡量企业获利能力
比值高、资产利用效果好、获利能力强
(十)资本收益率
衡量企业获利能力和管理水平
比值高、获利能力强、管理水平高
(十一)销售利润率
衡量企业获利能力
比值高、获利能力强
(十二)销售增长率
衡量企业成长情况和发展能力
(十三)资本积累率
衡量企业年资本积累能力和发展能力
(十四)总资产增长率
衡量企业本年资产积累能力和发展能力
第八节 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和汇总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
(一)报告报送前,应复核报告全部内容,包括报表项目、补充资料、编制说明是否正确、齐全、完整、衔接。
(二)报告审核后,应编页加封,装订成册加盖公章。
(三)股份有限公司、外资企业、部分国有企业报告需经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
(四)报告报送上级主管、财政、开户银行及董事会等有关部门。
(五)报告报送时间,月报于月度终了后6天报出,半年度报告在年度中期60天后报出,年报报告于年度结束后4个月报出。
二、财务报告的审核
审核内容:
(一)审核“报告”种类、份数是否按规定填制。
(二)报告内项目指标填制是否齐全、真实,金额是否相符,项目之间勾稽关系是否相衔接一致。
(三)有关人员是否签章。
(四)有无重大变异项目,报告中有否说明。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汇总汇总财务会计报告是由上级管理部将所属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整理、汇总另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汇总时注意事项:
(一)以所属基层独立核算企业为编报范围
(二)汇总财务会计报告一般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
(三)上级主管部门与所属企业之间的往来款项在汇编时应相互抵销
第十一章 会 计 管 理第一节 会 计 信 息一、会计信息的特征
(一)概念
是通过会计核算记录反映会计主体有关资金运动状况的各种数据资料。
(二)特征
1.具有文字、数字等形式,通过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进行传递。
2.数据量可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左右。
3.可以通过会计处理将分散浩繁的数据原浓缩为综合、系统的信息资料,借助于会计报表供单位内、外部使用。
会计信息的作用
(一)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可据以预测资金运动变化趋势,作出会计决策,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二)可揭示单位经营活动中偏离经营目标的问题,以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趋向平衡。
(三)可协调单位内部和外部各个方面在经营活动的联系,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会计信息的处理
(一)会计信息的收集
会计信息是保证原始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完整、系统、连续的基础,必须科学地组织工作流程,其内容包括:
1.确立收集目的,识别信息需求。
2.确立收集对象、经济活动及其从事经济活动单位和人。
3.制定收集钢领、规定、收集客体的属性及其表述方式。
4.进行实际收集,包括各种可读、可视听的文字、声像的现成资料以及从实际直接调查中所取得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二)会计信息的处理内容
1.加工——对原始资料分类、排序、计算、比较选择等方法进行处理。
2.传递——采用必要的、科学的传递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输送。
3.储存——对已加工的会计信息,编码储存档案或电子计算机内。
4.检索——利用检索工具,从会计信息档案或电子计算机编码中查找所需资料备用。
5.输出——将经过处理的会计信息,编制各类会计报表供单位内部和外部人员使用。
第二节 会 计 预 测
一、会计预测的特点
(一)概念
是以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所取得的信息为基础,运用人们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预计推测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过程。
(二)特点
1.预测的主要依据是已经反映出来的会计资料,是信息的处理和反馈过程。
2.预测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是企业价值管理的一种形式。
3.预测的直接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会计预测分类
探索性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会计信息估计推断未来发展趋势
目的性预测——围绕经营目标根据过去和现在会计信息,寻求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和方案
定性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会计信息,采用逻辑推理方法,对未来发展趋势从本质方面进行估计推断定量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会计信息,采用数字模型和电子计算机运算的方法,对未来发展趋势从数量方面进行估计和推断
长期预测——对5~10年以上的前景进行预测
中期预测——对1~5年以下的前景进行预测
短期预测——对年内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三、会计预测的内容
1,产品成本水平
2,因素变化对成本影响
3,质量成本
4,使用成本
1,产品销量
2,产品价格
3,产品盈利水平
4,各因素变化对利润影响
四、会计预测的程序
(一)确定预测对象和目标
(二)收集与分析资料数据
(三)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四)分析与修正预测值
(五)提出预测报告和建议会计预测程序

五、会计预测的方法
第三节 会 计 决 策
一、会计决策的意义
(一)概念
是指企业单位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运用专门的科学方法从两种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会计决策是会计参与经营决策的过程。
(二)意义
1.有助于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成功。
2.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3.有助于强化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二、会计决策的方法
(一)差量分析法——通过比较各种方案的收入、支出和效益,确定最优方案。
(二)决策表法——采用表格形式,将各种自然状态下不同方案的数据列示出来选择最优方案。
(三)决策树法——将会计决策的各个要点,抉择方案,可能事件和机遇结果,顺序展开列成树枝形图表,然后计算各个方案的期望值,加以比较,找出最优方案。
三、会计决策的程序发现和确认问题

明确决策目标
拟订决策方案

评价决策方案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选择最优方案

试验实证方案

实施决策方案

检查反馈四、会计决策内容
第四节 会 计 控 制一、会计控制的特点
(一)概念
是经济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会计工作,运用会计方法,手段政策,制度,计划、责任和流程等控制手段,对企业经济活动及资金运动进行协调,监督调整的过程。
(二)特点
1.全面性——对企业供、产、销经营全过程及资金投入和退出等方面。
2.及时性——及时控制目标执行,计划指标分解,信息反馈及结果处理等。
3.准确性——控制的指标数据真实正确。
4.群众性——通过控制目标,建立责权利结合群众性的自我控制。
(三)作用——主要是强化会计管理,具体有:
1.有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
2.有助于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3.有助于协调各部门之间关系。
4.有助于查错防弊,纠正违法行为。
二、会计控制的种类
三、会计控制的原则
坚持标准
实事求是
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
专业与群众相结合
坚持例外管理
实行内部牵制制度
四、会计控制的内容
资金投入——控制投入数量、时间、方式渠道,筹资代价等
按时间划分 资金循环和周转——控制供、产、销过程中资金的耗费与收回
资金退出——控制资金退出的数量、时间、方式和去向等
供应部门——控制储备资金定额和采购成本等
生产部门(业务部门)——控制生产费用,降低生产成本等
销售部门——控制销售收入、费用、货款回收等
其他部门——控制监督定额执行,节约支出
五、会计控制的程序
外部标准——国家政策、法律、法令、财经纪律制度及规定
内部标准——企业各种定额,计划,预算等
测算财务指标实行完成数据与控制标准进行对比检查内部情况测定分析实际与标准的差异,其计算公式:
差异数=实际数-标准数

受控处理——实际符合标准应总结经验,探求会计控制
失控处理——实际不符合标准发生差异,应实事求是分析原则,纠正偏差,
如有特殊变化,应修订标准会计控制程序确定标准 对比控制 处理结果
六、会计控制的方法政策控制制度控制预测控制定额控制计划控制责任控制其他控制方法第五节 会 计 分 析
一、会计分析的意义
(一)概念
是以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采用专门方法,从相互联系的各项经济指标中进行分析对比,查明企业经济活动执行情况和结果,客观地评价企业计划完成情况及其原因,肯定成绩,找出差异,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意义
1.督促企业遵纪守法。
2.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二、会计分析的原则
(一)以国家方针政策,法规为评价企业工作的依据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
三、会计分析的种类
四、会计分析的程序
分析前准备——拟订工作计划,了解有关政策、法规,收集准备各种计划,历史核算资料
进行数量对比——对经济指标进行数量对比分析,找出差异,作出评价
分析后处理——核实情况,编写分析报告,提出措施,指导今后工作
五、会计分析的方法
第六节 会 计 检 查
一、会计检查的意义
(一)概念
是会计部门在企业内部所实施的会计职能,是由会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查和稽核。
(二)意义
1.查错防弊——通过会计检查可以发现会计核算中的各种弊端,包括计算错误,书写错误,贪污挪用及各种违法乱纪行为。
2.防护财产——通过会计检查可以发现财物账实不符情况,防护财产不受损失,追查原因,严肃处理。
3.强化监督——通过会计检查,可以加强会计监督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二、会计检查的种类

三、会计检查的程序
四、会计检查的标准
五、会计检查的内容 基本检查事项包括
(一)法规执行情况
(二)计划执行情况
(三)财物保管情况
六、会计检查方法 即查账方法包括
(一)顺查法——按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依次对会计凭证各种账簿,会计报表进行检查
(二)逆查法——按账务处理程序反顺序进行检查,即从会计报表至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进行检查
(三)全查法——对被检查单位在被查期内的会计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四)抽查法——选择抽取某一阶段时期内某一部门账目进行重点检查
(五)其他检查方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询征法、审阅法、核对法等第七节 会 计 电 算 化一、概念是指现代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它是实现会计管理科学化的一种技术方法。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发,1981年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应用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会计电算化”后,继之在1996年财政部颁发《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后,才逐步发展,完善。
二、意义会计电算化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意义在于:
(一)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比手工操作的速度提高几十倍、几百倍,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会计管理。
(二)增强会计数据正确性——通过合法、规范的软件处理,保证了输入数据的正确及时,减少人为差错。
(三)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深层次发展后,日常会计数据处理,信息输送均由计算机自动进行,通过网络向管理系统传递信息和接受传递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由数据处理程序的软、硬件设置,人员配备和管理规程组成,包括:
(一)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对原始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加工转换为会计信息,实现账务,报表,核算电算化。
(二)配备电子计算机系统人员——包括掌握数据输入、操作管理、维护硬件等工作人员,特别是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数据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四、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操作的比较
会 计 电 算 化
会 计 手 工 操 作
相同点
1.遵循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原则相同;
2.遵守的会计政策、会计法律、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相同;
3.执行的会计规则,档案管理,会计人员工作规范相同。
不同点
1,会计核算程序——只需输入会计凭证数据,不需登记各种账簿,直接输出各种会计报表,对账、结账简单。
1,会计核算程序——由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对账、结账复杂。
(续表)
会 计 电 算 化
会 计 手 工 操 作
不同点
2.工作岗位划分简单——只有数据输入、审核及维护等几个岗位。
2.工作岗位划分较细——包括制证、复核、记账、编表及各种项目核算,如材料、工资核算。
3.更正错账——输入数据均通过逻辑校验,输出各类账目一般无错,如有差错,则是会计凭证错误,只需更正凭证。
3.更正错账——采用划线更正、红字更正、补充登记等规定的方法改正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