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学院,邓贤明社 会 学 原 理
2007.12
第十章 社会制度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制度的含义和特征;了解社会制度的构成和类型;理解制度的功能及其变迁;
联系社会转型,掌握经济、政治、教育领域的制度及其改革。
重点难点,社会制度的含义;社会制度的改革;
社会制度的功能;制度化。
内容拓展,制度化的含义,我国的制度化问题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时数,3~4学时。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三、社会制度的特征四、社会制度的类型五、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六、社会改革与社会制度思考题教学内容一、社会制度的含义社会制度一词来源于英语 social institution,包含三方面含义:机构、组织;习俗、风俗;创立规则。
社会制度常常具有三个层次的意义:作为意识形态或政治学的专门术语,指社会的根本制度;特定领域中具有特定价值取向的行为模式、规则与习惯;日常工作中的规章制度。社会制度主要是从第二层次上考察。
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关于社会组的定义(制度是为了满足社会有机体的功能需要);经济学对组的理解(制度对人类行为的约束,集体行动对个体行动的控制)。
本书定义,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套持续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从制度空间来说,社会制度主要是以现代民族国家为依托实体;从制度内涵来说,是指一个社会比较具体的规范体系。
社会学所讨论的社会制度的特征:( 1)与社会制度有关的各种结构与组织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一种有内在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社会单位。( 2)
社会制度不是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和规范,它所涉及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性,适合于某一社会领域的不同组织。( 3)社会制度不是整个社会形态,而是构成整个社会形态的某一部分。
( 4)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们对社会生活都有一定的功能。( 5)社会制度就是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社会活动的规则体现。( 6)社会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现实条件下的产物。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
1.社会价值观
2.社会规范体系
( 1)习俗。特征:可重复性、历史性,有效性,
自发性,弱约束性。
( 2)规则(明确规定的行为准则,外部约束性)。
( 3)道德规范或宗教(带有明显、强烈的价值倾向)。
( 4)法律。
3.权威与地位结构权威与权力的区别权威通常是社会制度的化身,是社会制度存在的重要基石。
与权威紧密联系的就是一组地位结构以及与之匹配的角色和角色集。角色关系、地位结构是社会制度的实际承载体。
4.社会设施与机构(组织系统与设施系统)
5、策略系统。法国社会学者布迪厄就特别强调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模糊性和紧迫性。社会行动并不是一个固守规则的过程,而是要通过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感觉(“实践感”)来展开,也就是一个随机运用策略的过程。
6、知识系统。制度运行时必须依赖由各种可言传的知识与“默会的知识”所构成的知识系统。
三、社会制度的特征
1.可重复性 —— 体现了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
使人类行为具有可预见性。
2.集体性约束 —— 制度总是社会性的,带有普遍意义。
3.社会制度的自我维护特性 —— 历史惯性。
4.普遍性
5.变异性和相对稳定性。
四、社会制度的类型
1.从历史过程来看,有本原的社会制度和派生的社会制度。
2.从人类活动领域看,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教育制度、文化制度、宗教制度和家庭制度等。
3.从确立过程看,有自然形成的社会制度和有计划建立的社会制度。
4.从发挥作用的方式看,有无形的社会制度(非正式的社会制度)和有形的社会制度(正式的社会制度)。
五、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1.社会制度的功能从社会层次讲,社会制度具有维持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整合、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效益的可能性;从个体层次讲,社会制度为人类行为提供服务,具有消除不确定性、建立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提供激励的可能性。
2.考察社会制度功能的角度从社会制度的功能耦合网的角度考察。
从社会制度潜功能的角度考察。潜功能可转化为显功能;潜功能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制度的功能问题。
3、具体的功能分析要点:一、区分社会制度产生的原因和客观后果,将分析重点放在客观后果上。
二、辩识社会制度之客观后果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制度功能从动机与后果的关系看,可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
4.功能变迁与制度创新制度功能变迁发生的原因: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关系格局发生变化,或制度环境出现重大调整;制度内部出现了创新活动。
制度环境,是指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根本性制度。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诺斯的制度创新理论(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
5、制度化制度化既包括制度本身的演变过程,也包括制度对社会成员活动的影响,是指社会制度逐渐合理化和有效化,以及社会成员的活动逐渐固定化和模式化的过程。因此,制度化的过程,一方面是社会规范体系化、条理化、正规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社会规范内在化、被社会成员所接受的过程。制度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制度化的标准:( 1)概念是否明确;( 2)
规范是否普遍;( 3)结构是否合理。
六、社会改革与社会制度
1、制度改革的内在动因:
社会需要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僵化,社会制度的有限性,社会制度的冲突。
2、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经济改革的关键问题是产权问题,即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经济制度的内涵:分工是经济制度的前提条件;
产权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市场和计划是经济制度的调节方式;契约是经济制度的保障手段。
3、政治制度与社会转型。
政治制度的内容:权力产生的规则,行使权利的规则,各群体在权力体系中的位置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社会公共秩序的制定与维护,对违背政治共同体利益的确认及其制裁,对外关系的原则与方式等。
发展中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种政权形式:威权主义政权
( authoritarianism);集权主义政权
( totalitarianism);民主政权。
4、教育制度与社会转型教育制度的功能:促进人的社会化功能,
传播文化的功能,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功能,扩大民族文化遗产的功能,筛选功能,革新功能等。
转型期教育制度的重要问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制度的规模与结构,各个层次教育的衔接,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思考题
1.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制度改革?
3.制度化的含义是什么?怎样看待我国的制度化制度?
4、你对素质教育的前景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5、如何看待当前高等教育的规模与结构问题?
6.为什么我国经济制度改革要坚持市场取向?
主讲邓贤明 老师谢谢各位同学
THE END
visionClub
工艺美术组工艺美术组服装设计组服装设计组工艺美术组工艺美术组服装设计组服装设计组
December15
2007
2007.12
第十章 社会制度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制度的含义和特征;了解社会制度的构成和类型;理解制度的功能及其变迁;
联系社会转型,掌握经济、政治、教育领域的制度及其改革。
重点难点,社会制度的含义;社会制度的改革;
社会制度的功能;制度化。
内容拓展,制度化的含义,我国的制度化问题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时数,3~4学时。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三、社会制度的特征四、社会制度的类型五、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六、社会改革与社会制度思考题教学内容一、社会制度的含义社会制度一词来源于英语 social institution,包含三方面含义:机构、组织;习俗、风俗;创立规则。
社会制度常常具有三个层次的意义:作为意识形态或政治学的专门术语,指社会的根本制度;特定领域中具有特定价值取向的行为模式、规则与习惯;日常工作中的规章制度。社会制度主要是从第二层次上考察。
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关于社会组的定义(制度是为了满足社会有机体的功能需要);经济学对组的理解(制度对人类行为的约束,集体行动对个体行动的控制)。
本书定义,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套持续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从制度空间来说,社会制度主要是以现代民族国家为依托实体;从制度内涵来说,是指一个社会比较具体的规范体系。
社会学所讨论的社会制度的特征:( 1)与社会制度有关的各种结构与组织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一种有内在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社会单位。( 2)
社会制度不是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和规范,它所涉及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性,适合于某一社会领域的不同组织。( 3)社会制度不是整个社会形态,而是构成整个社会形态的某一部分。
( 4)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们对社会生活都有一定的功能。( 5)社会制度就是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社会活动的规则体现。( 6)社会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现实条件下的产物。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
1.社会价值观
2.社会规范体系
( 1)习俗。特征:可重复性、历史性,有效性,
自发性,弱约束性。
( 2)规则(明确规定的行为准则,外部约束性)。
( 3)道德规范或宗教(带有明显、强烈的价值倾向)。
( 4)法律。
3.权威与地位结构权威与权力的区别权威通常是社会制度的化身,是社会制度存在的重要基石。
与权威紧密联系的就是一组地位结构以及与之匹配的角色和角色集。角色关系、地位结构是社会制度的实际承载体。
4.社会设施与机构(组织系统与设施系统)
5、策略系统。法国社会学者布迪厄就特别强调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模糊性和紧迫性。社会行动并不是一个固守规则的过程,而是要通过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感觉(“实践感”)来展开,也就是一个随机运用策略的过程。
6、知识系统。制度运行时必须依赖由各种可言传的知识与“默会的知识”所构成的知识系统。
三、社会制度的特征
1.可重复性 —— 体现了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
使人类行为具有可预见性。
2.集体性约束 —— 制度总是社会性的,带有普遍意义。
3.社会制度的自我维护特性 —— 历史惯性。
4.普遍性
5.变异性和相对稳定性。
四、社会制度的类型
1.从历史过程来看,有本原的社会制度和派生的社会制度。
2.从人类活动领域看,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教育制度、文化制度、宗教制度和家庭制度等。
3.从确立过程看,有自然形成的社会制度和有计划建立的社会制度。
4.从发挥作用的方式看,有无形的社会制度(非正式的社会制度)和有形的社会制度(正式的社会制度)。
五、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1.社会制度的功能从社会层次讲,社会制度具有维持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整合、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效益的可能性;从个体层次讲,社会制度为人类行为提供服务,具有消除不确定性、建立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提供激励的可能性。
2.考察社会制度功能的角度从社会制度的功能耦合网的角度考察。
从社会制度潜功能的角度考察。潜功能可转化为显功能;潜功能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制度的功能问题。
3、具体的功能分析要点:一、区分社会制度产生的原因和客观后果,将分析重点放在客观后果上。
二、辩识社会制度之客观后果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制度功能从动机与后果的关系看,可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
4.功能变迁与制度创新制度功能变迁发生的原因: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关系格局发生变化,或制度环境出现重大调整;制度内部出现了创新活动。
制度环境,是指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根本性制度。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诺斯的制度创新理论(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
5、制度化制度化既包括制度本身的演变过程,也包括制度对社会成员活动的影响,是指社会制度逐渐合理化和有效化,以及社会成员的活动逐渐固定化和模式化的过程。因此,制度化的过程,一方面是社会规范体系化、条理化、正规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社会规范内在化、被社会成员所接受的过程。制度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制度化的标准:( 1)概念是否明确;( 2)
规范是否普遍;( 3)结构是否合理。
六、社会改革与社会制度
1、制度改革的内在动因:
社会需要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僵化,社会制度的有限性,社会制度的冲突。
2、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经济改革的关键问题是产权问题,即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经济制度的内涵:分工是经济制度的前提条件;
产权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市场和计划是经济制度的调节方式;契约是经济制度的保障手段。
3、政治制度与社会转型。
政治制度的内容:权力产生的规则,行使权利的规则,各群体在权力体系中的位置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社会公共秩序的制定与维护,对违背政治共同体利益的确认及其制裁,对外关系的原则与方式等。
发展中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种政权形式:威权主义政权
( authoritarianism);集权主义政权
( totalitarianism);民主政权。
4、教育制度与社会转型教育制度的功能:促进人的社会化功能,
传播文化的功能,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功能,扩大民族文化遗产的功能,筛选功能,革新功能等。
转型期教育制度的重要问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制度的规模与结构,各个层次教育的衔接,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思考题
1.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制度改革?
3.制度化的含义是什么?怎样看待我国的制度化制度?
4、你对素质教育的前景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5、如何看待当前高等教育的规模与结构问题?
6.为什么我国经济制度改革要坚持市场取向?
主讲邓贤明 老师谢谢各位同学
THE END
visionClub
工艺美术组工艺美术组服装设计组服装设计组工艺美术组工艺美术组服装设计组服装设计组
December15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