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谷鸿喜第 13章 奈瑟菌属
Neisseria
一群革兰染色阴性,常成双排列的球菌
淋病奈瑟菌 N.gonorrhoeae
脑膜炎奈瑟菌 N.meningitidis
干燥奈瑟菌 N.sicca
微黄奈瑟菌 N.subflava
粘液奈瑟菌 N.mucosa
浅黄奈瑟菌 N.flavescens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相似点:
两者 DNA序列 70%同源
差异:
荚膜:有荚膜( 脑 ),分离初期有荚膜( 淋 );
质粒:很少有质粒( 脑 ),有质粒( 淋 );
所致疾病:引起脑膜炎( 脑 ),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淋 )。
两者关系
形态染色
革兰染色阴性,0.6-0.8μ m
肾形、成双排列
脓汁标本中存于中性粒细胞里
慢性淋病常在细胞外
有菌毛,无芽胞和鞭毛,新分离株有荚膜第一节 淋病奈瑟菌
培养
需氧
营养要求高
初代用巧克力色血平板
37℃ 5 -10% CO2
24-48h形成圆形、湿润、光滑、透明或灰白光滑型菌落
继代培养菌落变大且粗糙
生化特性
分解葡萄糖产酸
产生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抗原构造
菌毛( pili)
脂多糖抗原:经常变异
外膜蛋白
PⅠ,主要外膜蛋白
PⅡ,与淋球菌吸附易感细胞有关
抵抗力和耐药性
抵抗力弱,在自然界迅速死亡
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
易产生耐药性致病物质
菌毛
增强细菌与易感细胞的粘附
脂多糖
与人细胞表面糖鞘脂分子结构相似,这使淋球菌可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
IgA1蛋白酶
使细菌粘附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淋球菌粘附
淋病
重要的性传播疾病( STD)之一
传染源:人类是唯一宿主
传播途径:
性传播
间接感染
只能在淋病患者体内生存繁殖
新生儿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所致疾病
免疫性
人类对淋球菌普遍易感
感染后机体可产生特异性 IgM,IgG和分泌型
IgA抗体
但由于淋球菌抗原易变异,反复感染的现象普遍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泌尿生殖道、眼结膜脓性分泌物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巧克力色培养基
快速诊断法
ELISA法、核酸杂交,PCR技术防治原则
取缔娼妓,加强性病知识的教育
婴儿出生时,1%硝酸银滴眼,目前常用红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
对患者应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治疗时加大青霉素用量
采用新型青霉素族抗生素第二节 脑膜炎奈瑟菌
N.meningitidis
G-,0.6-0.8μ m
肾形或豆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
CSF中典型,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无鞭毛和芽胞;新分离株具有荚膜和菌毛。
形态与染色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专性需氧
巧克力色培养基
37℃ 。初分离时需 5-10% CO2
产生 自溶酶
抗原构造及分类
荚膜多糖抗原,分群依据,13个血清群,A,C重要
外膜蛋白,分型依据,20个血清型
脂多糖抗原,主要致病物质
抵抗力
抵抗力弱
室温放置 3h即死亡
致病物质
菌毛:粘附、定植
荚膜:抗吞噬
内毒素
所致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奈瑟菌鼻咽腔繁殖繁殖入血菌 /败血症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蛛网膜暴发型脑膜炎微循环衰竭,内毒素休克,DIC
儿童和成人的脑膜炎症状
症状不是同时发生发热 头痛关节痛呕吐 颈项强直痉挛嗜睡畏光免疫性
体液免疫为主
获得抗体
患流脑、免疫接种、带菌状态、交叉抗原
6个月以内婴儿,母体 IgG通过胎盘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脑脊液、出血淤斑渗出物、血液、鼻咽拭子
保湿保温,床边接种,预温培养基
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选可疑菌落作镜检及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
快速诊断法
可溶性抗原
反向血凝试验,ELISA等防治原则
综合性预防措施
隔离病人、检查带菌者、预防性投药,室内通风
流脑疫苗:
6个月 -2岁接种两次
,间隔 1月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抗原。制备疫苗
青霉素、磺胺大剂量治疗脑膜炎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