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马佳毓第 17章 弧菌属
Vibrio
菌体短小,弯曲成 弧形,革兰阴性 菌
广布于自然界,水 表面最多
氧化酶试验阳性
有 单鞭毛与人类感染有关的主要弧菌弧菌 人类疾病霍乱弧菌 O1和 O139 血清群 霍乱,可造成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非 O1和非 O139霍乱弧菌血清群霍乱样腹泻,一般腹泻,偶尔,肠道外感染副溶血性弧菌 胃肠炎,肠道外感染其他:拟态弧菌、创伤弧菌、霍利斯弧菌、河弧菌不常见第一节 霍乱弧菌
V.cholerae
形态与染色
G-
弧形 或逗点状
周身菌毛,有荚膜,无芽胞
单鞭毛,运动活泼
直接染色镜检,可见排列如,鱼群,状 ;
悬滴观察,可见穿梭运动
培养
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耐碱不耐酸
喜 pH8.0-9.0碱性环境
pH8.4碱性蛋白胨水(选择培养基)
生化反应
发酵甘露醇及蔗糖,缓慢发酵乳糖
霍乱红反应阳性,不同生物型生化反应不同抗原结构与分型
O抗原 特异性高分 155个血清群耐热
H抗原 无特异性,弧菌属所共有不耐热 H抗体无保护作用
O1血清群古典生物型
Classical biotype
El Tor生物型
El Torbiotype
6次霍乱大流行西奈半岛 El Tor地区发现第 7次霍乱大流行
O139群,1992年印度分离,流行于南亚和东南亚
致病物质
鞭毛,菌毛 及其他毒力因子
靠鞭毛运动,穿过粘液层
粘附于肠壁上皮细胞刷状缘的微绒毛上
霍乱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 cholera toxin)
强烈的致泻作用
为聚合蛋白,由 1个 A亚单位和 5个 B亚单位以共价键结合
A1为毒性部分,A2为连接部分
B是结合部分,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膜受体(神经节苷脂 GMI)
结合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人类是唯一易感者
摄入 108-1010个细菌可造成感染,引起霍乱
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
经食物传播
经生活接触传播
经苍蝇传播霍乱:
一种残忍的瘟疫霍乱
剧烈的喷射状呕吐
休克、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腹泻物呈米泔水样
不治疗,死亡率达 60%
免疫性
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很少再感染
血流中抗毒素、抗菌抗体、局部 sIgA
微生物学检查法
对 首例病人应快速准确诊断,并及时报告,迅速采取防治措施,扑灭疫情。
直接镜检:
取米泔水样粪便作悬滴法检查
G-弧菌
分离培养:
pH8.0-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琼脂平板。
镜检、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肠毒素
快速诊断:荧光菌球检查法,SPA协同凝集试验
尽早隔离治疗
及时检出病人
治疗时适当补液和纠酸
应用抗生素缩短排菌期,减少霍乱毒素
切断传播途径
对粪便及呕吐物处理,防污染
保护易感人群
皮下接种死菌苗
口服减毒活疫苗保护率可达 82--近 100%
防治原则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V,parahemolyticus
形态染色
G-
一端有单鞭毛
培养
嗜盐
3.5-4.5% NaCl最适
营养要求不高致病性
致病机制不清
溶血毒素
绝大多数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能产生
使人或家兔的红细胞溶解
该毒素也具有肠道毒性
耐热相关溶血素
所致疾病,食物中毒
夏秋季多发,病程短,恢复快
腹痛、腹泻,呕吐及发热
水便、血便
免疫性,
病后免疫力不强
可重复感染血水样便
微生物检查法
分离培养,SS琼脂平板、嗜盐菌选择平板
嗜盐性试验、生化反应、诊断血清
快速诊断:探针杂交,PCR
治疗
抗菌药
如庆大霉素或复方 SMZ等
严重病例需输液和补充电解质消化道传播细菌感染的预防
正确洗手
个人卫生习惯
对污染的处理
饭前便后要洗手
生吃瓜果要洗烫
病人粪便要消毒
患了腹泻要快治早报
消灭苍蝇蟑螂要彻底
不喝生水
不吃腐烂变质食物
不吃不洁瓜果蔬菜
不随地大小便
蒸煮
晾晒
擦拭
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