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业增长与效益管理
农业增长的含义与度量
影响农业增长的因素分析
农业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农业经济效益管理第一节 农业增长的含义与度量
农业增长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农产品的持续增加,是扩大农产品供给的基本来源 。 它意味着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增长 。
第一节 农业增长的含义与度量
农业增长与农业发展
一般认为,农业发展 的含义比 农业增长更为广泛和丰富,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是,农业增长 仅指农产品产出量的增加,而 农业发展 除包含农产品产出量增加外,还包含农业生产结构的演进、农业技术变革及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等内容。
第一节 农业增长的含义与度量
农业增长 是 农业发展 的最重要标志和基本前提,没有农业增长,农业发展就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而难以进行;农业发展为农业增长创造新的条件,没有农业发展,农业增长则缺乏必要的机制而受到阻碍。只有以农业发展为目标,使农业增长符合农业发展的要求,把二者统一起来,农业经济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第一节 农业增长的含义与度量
农业增长 是可以度量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增长既表现为实物形态的农业产品的增加,也表现为价值形态的农业产品的扩大,因而农业增长可以用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两种指标度量。但是,要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增长的总体动态,就需要使用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的价值指标。
第一节 农业增长的含义与度量
测量农业增长的综合性总量指标,主要有农业总产值、农业净产值和农业增加值。
农业总产值 是指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所生产的全部农产品的价值,是反映农业生产活动总规模和总成果的总量指标。
第一节 农业增长的含义与度量
农业净产值 是指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反映农业生产净成果水平的总量指标。它等于农业总产值减去物质资料消耗的转移价值。
第一节 农业增长的含义与度量
农业增加值 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农业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生产经营或劳务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价值形态看,它是在该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
所有农业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的农业生产中新增加的价值之和。计算方法是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农业产出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减去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第一节 农业增长的含义与度量
用总量指标表现一定时期的农业增长,
可以用两种形式:一是用绝对数,即农业增长量;二是用相对数,即农业增长速度,又称农业增长率。前者表明农业增长的水平,后者表明农业增长的程度。
为了反映较长时期的平均农业增长速度,
通常还要采用年平均农业增长率。
第一节 农业增长的含义与度量
Y=Y1-Yo
Y’=(Y1-Yo)/Yo100%
y=n Yn/Yo-1
Y为农业产出水平;下标 1,0分别代表计划期和基期;
Y’为农业增长率;
y为年平均农业增长率;
n为计算时期的年份数 。
第二节 影响农业增长的因 素 分 析
一、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一 )
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生产资料,即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
一、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性 分 析
(一)农业生产要素
1.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2.农业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一、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性 分 析
(二 ) 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生产效率表现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资料效率 (特别是其中的土地生产率 )。
农业增长不仅取决于劳动、土地和资金的投入量,还取决于单位劳动、土地和资金投入量的产出率即农业生产效率。
一、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性 分 析
1.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其创造的财富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通常可用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农业劳动生产率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成正经,而同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反比。
一、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性 分 析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可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意味着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或劳动量的减少,因而它同农业增长成正比。
一、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性 分 析
2.
农业生产资料效率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具体表现为土地生产率、农业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单位农产品物资消耗系数等。
一、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性 分 析
农业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用同样多的生产资料所生产的农产品数量增多,因此它的提高同农业增长成正比。农业生产资料效率,通常可用单位土地面积农产品产量和单位农产品生产基金占用量来综合反映。单位土地面积农产品产量提高或单位农产品生产基金占用量下降,说明农业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达到一定速度的农业增长率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减少了,有利于农业增长。
一、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性 分 析
(三 ) 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能够推动劳动手段现代化,扩大农业生产资料规模并提高其效能,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完善生产过程中劳动组织形式,从而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增长。
一、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性 分 析
(四 ) 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能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自然力,如土地、水、生物、
能量等。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它的赋存状况、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制约着农业生产扩大的规模和农业增长速度,影响着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化,促进或限制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性 分 析
(五 ) 社会因素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然要受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社会因素的间接影响。生产关系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结构、人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等。
二、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量 分 析
把直接影响农业增长的因素归纳为两类综合因素,一类 是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因素,包括土地投入因素、劳动力投入因素和资金投入因素; 另一类 是农业科技进步因素 。
二、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量 分 析
根据农业增长与上述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Y=AtF(K,L,C)
式中:
Y为农业产出量;
K,L,C分别为资金,劳动力和土地投入量;
At为随时间 t变化的农业科技进步 。
二、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量 分 析
对上式两边对时间 t求导数,经推导后得出如下可供
Y’=A’+αK ’+βL ’+γC ’
式中,Y’为农业增长率;
A’为农业科技进步 (增长 )率;
K’,L’,C’分别为资金、劳动力、土地要素投入增长率; α 为资金产出弹性系数,即资金投入增长 1%使农业增长的百分比,
αK ’为资金要素投入增长对农业增长的贡献;
β 和 γ 则分别为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和土地产出弹性系数,且 α+β+γ=1 。
二、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量 分 析
测算上式中的各因素,步骤
1.确定农业增长率 (Y)、资金投入增长率 (K)、
劳动力投入增长率 (L)和土地投入增长率 (C)。
2.确定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的产出弹性系数。
3.确定农业科技进步 (增长 )率 。 在以上步骤测算的基础上,
A’=Y’-αK ’-βL ’-γC ’
二、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 定 量 分 析
进一步用下列各式可得各项因素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增加的贡献率 (Ek)
Ek=αK ’/Y’× 100%
农业劳动力投入增加的贡献率 (El)
El=βL ’/Y’× 100%
耕地投入增加的贡献率 (Ec)
Ec=γC ’/Y’× 100%
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Ea)
Ea=A’/Y’× 100%
我国各时期不同因素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
括号内数字为各因素投入增加的贡献率; α =0.55,β =0.20,γ =0.25
时期
1
2
3
4
5
6
7
8
9
农业产值增长率 Y’
5.17
1.28
2.62
3.32
3.71
7.75
4.75
7.38
5.47
农业物质费用增长率 (K’)及贡献率 (EK)
5.75( 61.17)
2.41( 103.55)
3.41( 71.58)
4.27( 70.74)
4.83( 71.60)
9.04( 64.15)
5.99( 69.29)
9.16( 68.27)
5.90( 56.53)
农业劳动力增长率 (L)及贡献率 (EL)
2.20( 8.51)
2.00( 31.25)
3.65( 27.86)
1.29( 7.77)
0.76( 4.10)
0.95( 2.45)
1.02( 4.29)
-0.72( -1.95)
0.28( 0.98)
耕地增长率 (C)
及贡献率 (EC)
1.03( 4.98)
-0.96 ( -0.24 )
-0.16 ( -1.53 )
0.81( 6.10)
-0.35 ( -2.36 )
-0.50 ( -1.61 )
-0.25 ( -1.32 )
-0.17 ( -0.58 )
-0.61 ( -2.66 )
农业科技进步率 (A)
及贡献率 (EA)
1.31( 25.34)
-0.21( -17.27)
0.05( 1.91)
0.51( 15.36)
0.99( 26.28)
2.72( 35.10)
1.32( 27.79)
2.53( 34.15)
2.59( 45.16)
第三节 农业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一,
农业增长 方式通常是指农业增长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或使用方式。
它可以大致地为 粗放型增长 和 集约型增长 两种类型。
一、农业增长方式的类型
农业增长方式具有不同的具体特征
1.从农业增长依靠的主要因素来看,粗放型农业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生产资料来实现的,
在农业增长的因素中占第一位的是劳动、土地和资金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耕地面积的扩大,而不是通过改变农业生产的技术基础去增长,
属于,外延型,农业增长。维持这种农业增长方式,
需要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土地等物质资源和资金,
要求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不断增加。
一、农业增长方式的类型
集约型农业增长 主要是依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资料效率来实现的,在农业增长因素中占第一位的是生产效率。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采用新技术,增加科技含量,
改变农业生产技术基础去增长,属于,内涵型,农业增长。维持这种农业增长方式,需要以农业科技进步为前提,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质量。
一、农业增长方式的类型
2.从农业增长的 主要目标 来看,粗放型农业增长是以追求农产品的数量增加为主要目标。这种增长方式,把农业产值大小作为评价农业增长的主要尺度,强调数量高于其他要求,属于
,数量型,农业增长。集约型农业增长是以改善农产品质量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这种增长方式,不是简单地要求农产品数量增加,而更注重于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属于,质量效益型,农业增长。
一、农业增长方式的类型
3.从农业增长的 主要途径 来看,粗放型农业增长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速度加快而引起的。
这种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高投入、扩大投资规模、建设新项目的途径加快速度,促进农业增长,属于,速度型,农业增长。集约型农业增长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善而引起的。这种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的途径,
促进农业增长,属于,结构型,农业增长。
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的农业正处在由以外延型、
数量型、速度型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向以内涵型、质量效益型、
结构型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型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过渡阶段。
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其逐渐实现 。
1.加速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增长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说,
就是要依靠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产的增加、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农产品质量的改善、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离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农业增长方式将无法转变。
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2.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只有合理的生产结构,
才能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有效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增长的效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总体上要着眼于世界农业科技加速发展的趋势和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适应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根据高产优质高效的原则,在稳定发展粮、棉、油等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牧、渔业,进行农工贸的多种经营,拓宽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3.强化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强化管理,是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永恒主题,也是农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越高,对管理的要求就越迫切、越严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强化管理的重点是通过协调和控制措施,保证生产诸环节组织上的连续性、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农业内部各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核心内容是科学组织生产和经营,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最终目的是以较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效率。
第四节 农业经济效益管理
一、农业经济效益的内涵与特征
农业经济效益 是指农业劳动者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之间的比较。劳动消耗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包括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占用,二者可以概括为农业生产的,投入,;有用劳动成果可以概括为,产出,,
因而农业经济效益可以简称为农业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较。
一、农业经济效益的内涵与特征
农业经济效益有 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绝对数形式,表现为农业经济效益量或效益额,即农业产出量大于投入量的差额;另一种是 相对数形式,表现为农业经济效益率,即农业经济效益量与投入量的比率 。
一、农业经济效益的内涵与特征
农业经济效益量 =农业产出量 -农业投入
农业经济效益率 =农业经济效益量 /农业投入量一、农业经济效益的内涵与特征
经济效益特征
1.农业经济效益是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
农业经济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农业生产是个大系统,
它是由农业生产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组合而成的综合系统。农业生产力是由农业生态功能、
技术功能和经济功能结合而成的整体功能。这三个系统的三种功能虽然分别产生农业生态效益、农业技术效益和农业经济效益,但农业生态效益和技术效益最终都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人们在评价农业经济效益时,不仅要看到农业经济功能给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要看到农业生态功能和技术功能的作用,对农业综合经济功能作出全面的评价。
一、农业经济效益的内涵与特征
2.农业经济效益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特殊的依赖性。农业生态系统在农业综合效益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对农业经济效益有着特殊的作用。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结合。
农业再生产就是由人们的劳动参与的生态循环过程。
一、农业经济效益的内涵与特征
3.农业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农业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的产业。
首先,农业生产活动,不仅给农业直接投资者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还给其他单位和其他部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个层次的指标:
(1) 考核整个农业行业宏观经济效益的指标;
(2) 考核农业内部各部门中观经济效益的指标;
(3) 考核基层农业企业和农户微观经济效益的指标。
二、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管理内容来看,农业经济效益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 考核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的经济效益指标;
(2) 考核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指标;
(3) 考核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指标;
(4) 考核满足需要的经济效益指标。
二、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指标:
1,农业劳动生产率 。 指农业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平均每人创造的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 。 它综合反映农业生产活动中,
活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表明农业劳动者生产农产品的效率 。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总产值 (或增加值 )/农业劳动者年平均人数 (元 /人 )
二、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2,土地生产率 。 指单位面积农业用地所创造的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或者指单位面积耕地所生产的农产品产量或产值 。 它综合反映农业生产活动中土地或耕地占用的经济效益,表明土地或耕地的生产效率 。
土地生产率 =农业总产值 (或增加值 )/农业用地面积 (元 /公顷 )
二、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3.农业生产物质消耗率 。 指生产每百元农业净产值或增加值中物质消耗所占比重 。 它综合反映农业生产活动中物化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表明农业生产的物质消耗水平 。
农业生产物质消耗率 =农业生产物质消耗总额 /农业净产值 (或增加值 )× 100%
二、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4.农业投资效果系数 。 指单位农业投资额所增加的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 。 它反映全社会用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利用的经济效益 。
农业投资效果系数 =周期农业总产值 (或增加值 )增加额 /一定时期内农业投资额二、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5.农业资金产出率 。 指单位农业资金所提供的农业净产值或纯收益 。 它综合反映全部农业资金 (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占用的经济效益 。
农业资金净产值 (或纯收益 )率 =农业净产值 (或纯收入 )/(农业固定资产年平均净值
+农业流动资金年平均占用额 )× 100%
二、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6.农业投资回收期 。 指一定时期农业投资总额与投资所形成的年利税总额之比,
它综合反映农业资金投放的经济效益 。
农业投资回收期 (年 )=农业投资总额 /农业年平均利润和税金总额二、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7.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 。 指全国平均每一人口占有的主要农产品的数量 。
它反映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状况,表明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 。
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 =主要农产品产量 /年平均人口总数 (公斤 /人 )
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1.搞好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农业是受众多自然因素影响的产生,其经济效益的高低与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并且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一方面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提高各类农业用地的质量,为农业持续稳定增产提供保证;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气候,
减少自然灾害和提高抗灾能力,从而减少或者消除灾害损失,这又意味着从反面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2.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科学技术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渗透到农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实体性因素中去的生产力因素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科学知识增加,生产经营能力增强,劳动资料性能提高,劳动对象的品质和性能优化,必然带来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
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3.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其不断合理化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结构是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一方面能合理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使各种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保持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