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总 学 时:30学时教学时数:课堂教学26学时、实验课4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园林植物遗传学》是园林育种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与园林植物育种有关的遗传基础知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园林植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
2、地位和任务:《园林植物遗传学》是园林育种科学中一门基础理论科学。它在园林系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园林植物育种学打基础的课程。
3、总体要求:通过对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而且要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使之成为改造生物的有力武器。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先修课程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后续课是育种学。
5、修订的依据:本大纲根据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及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进行编写。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目的:明确园林植物遗传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发展简史及其作用。
2、教学内容: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优良品种及其在园林事业中的意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内容、研究对象及育种目标,国内外园林植物育种事业的发展。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内容、研究对象及育种目标
4、教学重点与难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内容、研究对象及育种目标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教学目的:学习染色体分裂的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在了解细胞一般构造的同时重点掌握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数目及染色体的结构模型;有丝分裂的生物学过程及遗传学意义,减数分裂的遗传过程及遗传意义;减数分裂的突出特点与有丝分裂的区别;雌雄配子的形成及受精过程;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及其与低等植物生活周期的不同之处。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
4、教学重点与难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
5、实验与实践内容:植物有丝分裂;植物减数分裂;植物的永久制片。
6、自学指导: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1、教学目的:学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2、教学内容: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直接证据;两种核酸的分布,DNA与三联体密码的翻译;DNA与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的概念及基因作用的调控,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遗传工程。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及基因的调控模型。
4、教学重点与难点: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模型。
5、实验与实践内容:用孚尔根核反应染色法来鉴定DNA的存在。
6、自学指导:
第四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的:掌握分离规律的理论及应用;掌握独立分配规律的理论及应用;掌握连锁遗传规律及应用;学习细胞质遗传的理论及应用。
2、教学内容:有关性状的概念,分离规律的遗传试验、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及关系,分离规律的各种验证方法;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分离规律存在的条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验证;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配子、基因型及表现型的计算;基因相互作用的六种表现及解释;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性状连锁的遗传表现、解释及连锁遗传的验证;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交换值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基因定位及连锁遗传图;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性别决定与性连锁。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遗传表现及分子基础;其它细胞质颗粒的遗传,植物雄性不育的区别及遗传特点,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质核型不育系的应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分离规律及其解释。掌握独立分配规律及其应用、熟练掌握配子、基因型及表现型的计算。掌握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交换值及其应用。掌握细胞质遗传的原因及雄性不育的应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遗传因子分离假说及验证方法、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及关系。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配子、基因型及表现型的计算。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三点测定。雄性不育的种类及其应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五章 数量性状遗传
1、教学目的:学习数量性状遗传规律及应用。
2、教学内容: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概念,数量性状的特征及在遗传中的表现,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广义遗传力及狭义遗传力的定义及估算方法及遗传率在遗传与育种中的应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数量性状的概念及遗传率的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数量性状的概念及特征、狭义遗传力的估算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六章 遗传物质的变异
教学目的:学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知识,学习基因突变及应用。
教学内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根源及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结构变异的定义、类别及其遗传学效应;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染色体组及整倍性变异;非整倍体的定义、形成、及其非整倍体的应用。基因突变的概念、频率、时期及部位,基因突变的一般的特征及复等位基因;基因突变与性状的表现;基因突变的鉴定;基因突变的诱发。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种类及遗传学效应。掌握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整倍体、非整倍体的来源及应用。掌握基因突变的特征及鉴定。
4、教学重点与难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遗传学效应;染色体组的概念及非整倍体的应用;基因突变的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5、实验与实践内容:植物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
6、自学指导: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课周 数
理论课时 数
实验课时 数
总课时数
一
绪 论
2
2
二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4
4
8
三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2
2
四
遗传的基本规律
12
12
五
数量性状遗传
2
2
六
遗传物质的变异
4
4
合计
26
4
30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目 的
学时
周次
1
有丝分裂及根尖压片技术
学习根尖压片技术
2
2
减数分裂及花粉母细胞涂抹制片技术
学习花粉细胞涂抹制片技术
2
实习内容与安排序号
实 习 名 称
实 习 内 容
实践教学目的
学时
周次
四、主要参考书目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张明菊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遗传学》第三版 朱军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五、主要编写人员
杜吉到 张文慧 董雅茹
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总 学 时:30学时教学时数:课堂教学26学时、实验课4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园林植物遗传学》是园林育种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与园林植物育种有关的遗传基础知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园林植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
2、地位和任务:《园林植物遗传学》是园林育种科学中一门基础理论科学。它在园林系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园林植物育种学打基础的课程。
3、总体要求:通过对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而且要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使之成为改造生物的有力武器。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先修课程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后续课是育种学。
5、修订的依据:本大纲根据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及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进行编写。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目的:明确园林植物遗传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发展简史及其作用。
2、教学内容: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优良品种及其在园林事业中的意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内容、研究对象及育种目标,国内外园林植物育种事业的发展。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内容、研究对象及育种目标
4、教学重点与难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内容、研究对象及育种目标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教学目的:学习染色体分裂的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在了解细胞一般构造的同时重点掌握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数目及染色体的结构模型;有丝分裂的生物学过程及遗传学意义,减数分裂的遗传过程及遗传意义;减数分裂的突出特点与有丝分裂的区别;雌雄配子的形成及受精过程;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及其与低等植物生活周期的不同之处。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
4、教学重点与难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
5、实验与实践内容:植物有丝分裂;植物减数分裂;植物的永久制片。
6、自学指导: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1、教学目的:学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2、教学内容: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直接证据;两种核酸的分布,DNA与三联体密码的翻译;DNA与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的概念及基因作用的调控,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遗传工程。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及基因的调控模型。
4、教学重点与难点: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模型。
5、实验与实践内容:用孚尔根核反应染色法来鉴定DNA的存在。
6、自学指导:
第四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的:掌握分离规律的理论及应用;掌握独立分配规律的理论及应用;掌握连锁遗传规律及应用;学习细胞质遗传的理论及应用。
2、教学内容:有关性状的概念,分离规律的遗传试验、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及关系,分离规律的各种验证方法;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分离规律存在的条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验证;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配子、基因型及表现型的计算;基因相互作用的六种表现及解释;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性状连锁的遗传表现、解释及连锁遗传的验证;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交换值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基因定位及连锁遗传图;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性别决定与性连锁。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遗传表现及分子基础;其它细胞质颗粒的遗传,植物雄性不育的区别及遗传特点,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质核型不育系的应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分离规律及其解释。掌握独立分配规律及其应用、熟练掌握配子、基因型及表现型的计算。掌握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交换值及其应用。掌握细胞质遗传的原因及雄性不育的应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遗传因子分离假说及验证方法、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及关系。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配子、基因型及表现型的计算。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三点测定。雄性不育的种类及其应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五章 数量性状遗传
1、教学目的:学习数量性状遗传规律及应用。
2、教学内容: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概念,数量性状的特征及在遗传中的表现,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广义遗传力及狭义遗传力的定义及估算方法及遗传率在遗传与育种中的应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数量性状的概念及遗传率的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数量性状的概念及特征、狭义遗传力的估算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六章 遗传物质的变异
教学目的:学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知识,学习基因突变及应用。
教学内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根源及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结构变异的定义、类别及其遗传学效应;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染色体组及整倍性变异;非整倍体的定义、形成、及其非整倍体的应用。基因突变的概念、频率、时期及部位,基因突变的一般的特征及复等位基因;基因突变与性状的表现;基因突变的鉴定;基因突变的诱发。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种类及遗传学效应。掌握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整倍体、非整倍体的来源及应用。掌握基因突变的特征及鉴定。
4、教学重点与难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遗传学效应;染色体组的概念及非整倍体的应用;基因突变的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5、实验与实践内容:植物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
6、自学指导: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课周 数
理论课时 数
实验课时 数
总课时数
一
绪 论
2
2
二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4
4
8
三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2
2
四
遗传的基本规律
12
12
五
数量性状遗传
2
2
六
遗传物质的变异
4
4
合计
26
4
30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目 的
学时
周次
1
有丝分裂及根尖压片技术
学习根尖压片技术
2
2
减数分裂及花粉母细胞涂抹制片技术
学习花粉细胞涂抹制片技术
2
实习内容与安排序号
实 习 名 称
实 习 内 容
实践教学目的
学时
周次
四、主要参考书目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张明菊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遗传学》第三版 朱军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五、主要编写人员
杜吉到 张文慧 董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