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14210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5
总 学 时:40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30,实验学时数10,实习1周
一、编写说明课程简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变化和发展历史及古生物变化的一门科学。其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基本知识和地壳的物质组成,重点讲述有关矿物、岩石的基本原理以及野外手测标本的鉴定;第二部分是介绍各种地质作用,重点是各种动力所形成的主要地貌和沉积物特点以及水文地质基础知识;最后一部分简单介绍我国地壳发展历史和我国地貌概况,其中重点是第四纪地质和地貌。
地位和任务:地质学基础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地球的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对地壳物质组成和地貌影响,我国的地壳发展历史和我国地貌概况,尤其是第四纪地质。
总体要求: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和能够识别组成壳主要矿物和岩石,掌握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清楚地壳发展历史,尤其我国第四纪地质和地貌。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地质学基础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土壤学土、土壤地理学、土地资源及土地评价等后续课程打好了基础。
修订的依据:依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地质学基础教学计划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修订。
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地质学与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地质学基础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内容: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2)地质学与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3)地质学基础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地质学研究的对象,了解地质学研究方法、地质学与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及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地质学研究的对象。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地质学研究的对象,了解地质学研究方法、地质学与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及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自学时间0.5小时。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地球的一般特征、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地表分带及地壳与地质作用。
2、教学内容:
(1)地球的一般特征;(2)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地表分带;(3)地壳与地质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地壳与地质作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地壳与地质作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了解地球的一般特征、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地表分带,掌握地壳与地质作用。自学时间1小时。
第二章 矿物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矿物的概念、化学成分、形态及物理性质和分类,认识常见矿物。
2、教学内容:
(1)矿物的概念;(2)矿物的化学成分;(3)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4)矿物的分类及常见矿物;(5)粘土矿物。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矿物的概念、化学成分、形态及物理性质和分类,认识常见矿物。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难点是认识常见矿物和粘土矿物构造与性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实验内容:常见矿物描述鉴定。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矿物的概念、化学成分、形态及物理性质和分类,认识常见矿物。自学时间2小时。
第三章 岩石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和主要特征,能够辨别认识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教学内容: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和主要特征,能够辨别认识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难点是认识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5、实验与实践内容:
实验内容:常见岩石描述鉴定。
实践内容:野外岩性实习。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和主要特征,能够辨别认识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自学时间2小时。
第四章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形。了解地质构造与土壤农业的关系。
2、教学内容:
(1)地壳运动;(2)地质构造;(3)构造地形;(4)地质构造与土壤农业的关系。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形。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形。
5、实验与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地质构造实习。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形。自学时间2小时。
第五章 风化作用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及主要矿物和岩石的风化。
2、教学内容:
(1)风化作用的类型;(2)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3)主要矿物和岩石的风化。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及主要矿物和岩石的风化。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及主要矿物和岩石的风化。自学时间1小时。
第六章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2、教学内容:
(1)地表流水的一般概念;(2)片状流水的地质作用;(3)沟谷流水的地质作用;(4)河流的侵蚀作用;(5)河流的沉积作用;(6)河成阶地;(7)流水作用与地面发育;(8)在表流水与土壤及农业生产的关系。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片状流水、沟谷流水、河流的地质作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沟谷流水、河流的地质作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自学时间3小时。
第七章 风的地质作用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风的地质作用。
2、教学内容:
(1)风的地质作用;(2)风成黄土及其黄土状岩石。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风的地质作用和风成黄土的性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难点是风成黄土与黄土状岩石区别。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风的地质作用和风成黄土的性质。自学时间1小时。
第八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冰川的地质作用。
2、教学内容:
(1)冰川的概念;(2)冰川的刨蚀作用及冰蚀地形;(3)冰川的搬运和沉积作用;(4)研究冰川的意义。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冰川的刨蚀作用及冰蚀地形和冰川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冰蚀地形和冰川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野外观察黑土、黑钙土的成土条件和土壤剖面。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冰川的地质作用。自学时间1小时。
第九章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
2、教学内容:
(1)湖沼的地质作用;(2)海洋的地质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海洋的地质作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自学时间1小时。
第十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2、教学内容:
(1)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2)地下水的类型及其主要特性;(3)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及岩溶地貌;(4)我国水文地质分区概况;(5)地下水的农业利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地下水的类型及其主要特性及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及岩溶地貌。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地下水的类型及其主要特性和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及岩溶地貌。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自学时间2小时。
第十一章 地质发展简史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地质发展简史。
2、教学内容:
(1)地层及其地质年代的确定;(2)地质年表;(3)我国地质历史概述;(4)我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地层及其地质年代的确定、地质年表、我国地质历史概述。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难点是地层及其地质年代的确定。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地质发展简史。自学时间1小时。
第十二章 第四纪地质概述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主要特征、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我国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历史。
2、教学内容:
(1)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主要特征;(2)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3)我国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历史。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初育土壤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主要特征、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主要特征、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我国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历史。自学时间2小时。
第十三章 我国地貌概述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地貌形成的基本规律、地貌分类及我国地貌区划概述。
2、教学内容:
(1)地貌形成的基本规律;(2)地貌分类;(3)我国地貌区划概述;(4)地貌研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地貌形成的基本规律、地貌分类及我国地貌区划概述。
4、教学重点与难点: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地貌形成的基本规律、地貌分类及我国地貌区划概述。自学时间1小时。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课周 数
理论课时 数
实验课时 数
总课时数
绪论
1
1
一
地球的基本知识
1.5
1.5
二
矿物
3
6
9
三
岩石
2
4
6
四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
2
2
五
风化作用
2
2
六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4
4
七
风的地质作用
1.5
1.5
八
冰川的地质作用
1.5
1.5
九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
1.5
1.5
十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3
3
十一
地质发展简史
2
2
十二
第四纪地质概述
3
3
十三
我国地貌概述
2
2
合 计
30
10
40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目 的
学时
周次
1
常见矿物描述鉴定(一)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
3
2
常见矿物描述鉴定(二)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
3
常见岩石描述鉴定(一)
观察认识常见岩石
2
常见岩石描述鉴定(二)
观察认识常见岩石
2
实习内容与安排序号
实 习 名 称
实 习 内 容
实践教学目的
学时
周次
1
岩性实习
短途实习:岩石岩性
野外了解岩石岩性
1天
2
构造实习
短途实习:地质构造
野外了解地质构造
1天
3
野外地质综合实习
实习地区岩性、地质演化历史、矿床,野外采集地质标本。
了解实习地区岩性、地质演化历史、矿床;学习野外采集地质标本
3天
四、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地质基础》华南农为院主编参考书目:《地质学基础》宋春青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质学基础》邱光锡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地质学原理》张宝政等编著 地质出版社五、主要编写人员辛刚、张兴梅、蔡德利
《地质学基础实习》大纲一、编写说明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实习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实习开课学期,
实习时间:1周二、实习大纲内容
1、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岩石岩性;地质构造;地质演化历史、矿床及野外采集地质标本。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2、实习内容:
(1) 岩性实习;(2) 构造实习;(3) 野外地质综合实习。
3、实习基本要求:能够认识常见的矿物、岩石,了解地质构造、地质演化历史和矿床,掌握野外采集地质标本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地质构造。难点是岩石岩性。
实习内容与安排序号
实 习 名 称
实 习 内 容
实践教学目的
学时
周次
1
岩性实习
短途实习:岩石岩性
野外了解岩石岩性
1天
2
构造实习
短途实习:地质构造
野外了解地质构造
1天
3
野外地质综合实习
实习地区岩性、地质演化历史、矿床,野外采集地质标本。
了解实习地区岩性、地质演化历史、矿床;学习野外采集地质标本
3天
三、主要编写人员辛刚、张兴梅、蔡德利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5
总 学 时:40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30,实验学时数10,实习1周
一、编写说明课程简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变化和发展历史及古生物变化的一门科学。其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基本知识和地壳的物质组成,重点讲述有关矿物、岩石的基本原理以及野外手测标本的鉴定;第二部分是介绍各种地质作用,重点是各种动力所形成的主要地貌和沉积物特点以及水文地质基础知识;最后一部分简单介绍我国地壳发展历史和我国地貌概况,其中重点是第四纪地质和地貌。
地位和任务:地质学基础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地球的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对地壳物质组成和地貌影响,我国的地壳发展历史和我国地貌概况,尤其是第四纪地质。
总体要求: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和能够识别组成壳主要矿物和岩石,掌握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清楚地壳发展历史,尤其我国第四纪地质和地貌。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地质学基础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土壤学土、土壤地理学、土地资源及土地评价等后续课程打好了基础。
修订的依据:依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地质学基础教学计划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修订。
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地质学与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地质学基础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内容: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2)地质学与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3)地质学基础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地质学研究的对象,了解地质学研究方法、地质学与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及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地质学研究的对象。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地质学研究的对象,了解地质学研究方法、地质学与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及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自学时间0.5小时。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地球的一般特征、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地表分带及地壳与地质作用。
2、教学内容:
(1)地球的一般特征;(2)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地表分带;(3)地壳与地质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地壳与地质作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地壳与地质作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了解地球的一般特征、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地表分带,掌握地壳与地质作用。自学时间1小时。
第二章 矿物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矿物的概念、化学成分、形态及物理性质和分类,认识常见矿物。
2、教学内容:
(1)矿物的概念;(2)矿物的化学成分;(3)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4)矿物的分类及常见矿物;(5)粘土矿物。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矿物的概念、化学成分、形态及物理性质和分类,认识常见矿物。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难点是认识常见矿物和粘土矿物构造与性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实验内容:常见矿物描述鉴定。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矿物的概念、化学成分、形态及物理性质和分类,认识常见矿物。自学时间2小时。
第三章 岩石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和主要特征,能够辨别认识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教学内容: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和主要特征,能够辨别认识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难点是认识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5、实验与实践内容:
实验内容:常见岩石描述鉴定。
实践内容:野外岩性实习。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和主要特征,能够辨别认识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自学时间2小时。
第四章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形。了解地质构造与土壤农业的关系。
2、教学内容:
(1)地壳运动;(2)地质构造;(3)构造地形;(4)地质构造与土壤农业的关系。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形。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形。
5、实验与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地质构造实习。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形。自学时间2小时。
第五章 风化作用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及主要矿物和岩石的风化。
2、教学内容:
(1)风化作用的类型;(2)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3)主要矿物和岩石的风化。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及主要矿物和岩石的风化。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及主要矿物和岩石的风化。自学时间1小时。
第六章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2、教学内容:
(1)地表流水的一般概念;(2)片状流水的地质作用;(3)沟谷流水的地质作用;(4)河流的侵蚀作用;(5)河流的沉积作用;(6)河成阶地;(7)流水作用与地面发育;(8)在表流水与土壤及农业生产的关系。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片状流水、沟谷流水、河流的地质作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沟谷流水、河流的地质作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自学时间3小时。
第七章 风的地质作用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风的地质作用。
2、教学内容:
(1)风的地质作用;(2)风成黄土及其黄土状岩石。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风的地质作用和风成黄土的性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难点是风成黄土与黄土状岩石区别。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风的地质作用和风成黄土的性质。自学时间1小时。
第八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冰川的地质作用。
2、教学内容:
(1)冰川的概念;(2)冰川的刨蚀作用及冰蚀地形;(3)冰川的搬运和沉积作用;(4)研究冰川的意义。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冰川的刨蚀作用及冰蚀地形和冰川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冰蚀地形和冰川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野外观察黑土、黑钙土的成土条件和土壤剖面。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冰川的地质作用。自学时间1小时。
第九章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
2、教学内容:
(1)湖沼的地质作用;(2)海洋的地质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海洋的地质作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自学时间1小时。
第十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2、教学内容:
(1)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2)地下水的类型及其主要特性;(3)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及岩溶地貌;(4)我国水文地质分区概况;(5)地下水的农业利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地下水的类型及其主要特性及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及岩溶地貌。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地下水的类型及其主要特性和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及岩溶地貌。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自学时间2小时。
第十一章 地质发展简史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地质发展简史。
2、教学内容:
(1)地层及其地质年代的确定;(2)地质年表;(3)我国地质历史概述;(4)我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地层及其地质年代的确定、地质年表、我国地质历史概述。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难点是地层及其地质年代的确定。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地质发展简史。自学时间1小时。
第十二章 第四纪地质概述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主要特征、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我国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历史。
2、教学内容:
(1)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主要特征;(2)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3)我国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历史。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初育土壤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主要特征、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主要特征、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我国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历史。自学时间2小时。
第十三章 我国地貌概述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地貌形成的基本规律、地貌分类及我国地貌区划概述。
2、教学内容:
(1)地貌形成的基本规律;(2)地貌分类;(3)我国地貌区划概述;(4)地貌研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地貌形成的基本规律、地貌分类及我国地貌区划概述。
4、教学重点与难点: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地貌形成的基本规律、地貌分类及我国地貌区划概述。自学时间1小时。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课周 数
理论课时 数
实验课时 数
总课时数
绪论
1
1
一
地球的基本知识
1.5
1.5
二
矿物
3
6
9
三
岩石
2
4
6
四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
2
2
五
风化作用
2
2
六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4
4
七
风的地质作用
1.5
1.5
八
冰川的地质作用
1.5
1.5
九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
1.5
1.5
十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3
3
十一
地质发展简史
2
2
十二
第四纪地质概述
3
3
十三
我国地貌概述
2
2
合 计
30
10
40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目 的
学时
周次
1
常见矿物描述鉴定(一)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
3
2
常见矿物描述鉴定(二)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
3
常见岩石描述鉴定(一)
观察认识常见岩石
2
常见岩石描述鉴定(二)
观察认识常见岩石
2
实习内容与安排序号
实 习 名 称
实 习 内 容
实践教学目的
学时
周次
1
岩性实习
短途实习:岩石岩性
野外了解岩石岩性
1天
2
构造实习
短途实习:地质构造
野外了解地质构造
1天
3
野外地质综合实习
实习地区岩性、地质演化历史、矿床,野外采集地质标本。
了解实习地区岩性、地质演化历史、矿床;学习野外采集地质标本
3天
四、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地质基础》华南农为院主编参考书目:《地质学基础》宋春青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质学基础》邱光锡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地质学原理》张宝政等编著 地质出版社五、主要编写人员辛刚、张兴梅、蔡德利
《地质学基础实习》大纲一、编写说明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实习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实习开课学期,
实习时间:1周二、实习大纲内容
1、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岩石岩性;地质构造;地质演化历史、矿床及野外采集地质标本。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2、实习内容:
(1) 岩性实习;(2) 构造实习;(3) 野外地质综合实习。
3、实习基本要求:能够认识常见的矿物、岩石,了解地质构造、地质演化历史和矿床,掌握野外采集地质标本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地质构造。难点是岩石岩性。
实习内容与安排序号
实 习 名 称
实 习 内 容
实践教学目的
学时
周次
1
岩性实习
短途实习:岩石岩性
野外了解岩石岩性
1天
2
构造实习
短途实习:地质构造
野外了解地质构造
1天
3
野外地质综合实习
实习地区岩性、地质演化历史、矿床,野外采集地质标本。
了解实习地区岩性、地质演化历史、矿床;学习野外采集地质标本
3天
三、主要编写人员辛刚、张兴梅、蔡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