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2014212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50、实习1周
一、编写说明课程简介:
土壤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土壤的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土壤分类体系及我们国家主要土壤类型。对于我们国家主要土壤类型,详细介绍了其分布规律、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剖面形态、基本理化性质、亚类的划分及其特征和利用改良。
地位和任务:
土壤地理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限定选修课程,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掌握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土壤怎样进行分类,我们国家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从而对我们国家的土壤资源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总体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土壤的成土因素、成土过程、我国现行土壤分类体系及我们国家主要土壤类型。对于我们国家土壤类型,重点学习地带性土壤和一些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剖面形态、基本理化性质、亚类的划分及其特征和利用改良。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土壤地理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限定选修课程,要求先期开设的课程有地质学基础、土壤学。这门课程也为土地资源及土地评价、土壤改良学、农业环境保护学等后续课程打好了基础。
修订的依据:
依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地理学教学计划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修订。
二、教学大纲内容
绪论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土壤发生学、土壤分类学及土壤地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了解土壤与土地的关系、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内容。
2、教学内容:
(1)中国土壤幻灯片;(2)土壤发生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3) 土壤分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4) 土壤地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5)土壤与土地的关系;(6)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土壤发生学、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的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土壤发生学、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的概念。
5、实验与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观看中国土壤幻灯片。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土壤发生学、土壤分类学及土壤地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了解土壤与土地的关系、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内容。自学时间0.5小时。
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土壤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发生层的形成。
2、教学内容:
(1)成土因素学说的建立;(2)气候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3) 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4) 母质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5) 地形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6) 时间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7)内动力地质作用对土壤发生的影响;(8) 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发展的影响;(9)土壤的形成过程;(10)土壤发生层的表示符号;(11)土壤剖面形态与土壤景观。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和基本成土过程。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土壤的成土因素和土壤成土过程。
教学的难点是土壤的基本成土过程。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土壤形成的因素和基本成土过程。自学时间4小时。
第二章土壤分类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壤分类的概念、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体系、世界主要土壤分类体系;了解土壤分类的发展史及土壤分类的应用。
2、教学内容:
(1)土壤分类的概念与发展历史;(2)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体系;(3)世界主要土壤分类体系;(4)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及其与其他土壤分类系统的对比;(5)土壤分类的应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体系。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体系。
教学难点是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体系。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土壤分类的概念、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体系。自学时间1.5小时。
第三章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了解中国的气候、地势与地貌、成土母质、植被类型的概况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2、教学内容:
(1)气候因素;(2)地势与地貌;(3)成土母质;(4)植被因素;(5)人类活动;(6)中国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中国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中国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5、实验与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观看中国土壤幻灯片。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中国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了解中国的气候、地势与地貌、成土母质、植被类型的概况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自学时间1.5小时。
第四章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白浆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2、教学内容:
(1) 棕色针叶林土;(2)暗棕壤;(3) 白浆土。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白浆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暗棕壤和白浆土。
5、实验与实践内容:野外观察暗棕壤的成土条件和土壤剖面。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白浆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自学时间1.5小时。
第五章棕壤与褐土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棕壤与褐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2、教学内容:
(1) 棕壤;(2) 褐土。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棕壤与褐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棕壤与褐土。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棕壤与褐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自学时间1小时。
第六章黄棕壤与黄褐土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2、教学内容:
(1) 黄棕壤;(2)黄褐土。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黄棕壤。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自学时间1小时。
第七章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及燥红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2、教学内容:
(1) 红壤;(2) 黄壤;(3)赤红壤;(4)砖红壤;(5)燥红土。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及燥红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及燥红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自学时间2小时。
第八章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2、教学内容:
(1) 黑土;(2) 黑钙土;(3) 栗钙土。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5、实验与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野外观察黑土、黑钙土的成土条件和土壤剖面。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自学时间2小时。
第九章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2、教学内容:
(1) 棕钙土;(2) 灰钙土;(3) 荒漠土壤;(4) 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的开发利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棕钙土与荒漠土壤。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自学时间2小时。
第十章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2、教学内容:
(1) 潮土;(2) 草甸土;(3) 砂姜黑土;(4) 沼泽土与泥炭土。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潮土、草甸土、沼泽土与泥炭土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自学时间3小时。
第十一章盐碱土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盐碱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2、教学内容:
(1)盐土; (2) 碱土;(3)盐碱土的改良利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盐碱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盐土、碱土。
5、实验与实践内容:野外观察盐土、碱土的成土条件和土壤剖面。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盐碱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自学时间2小时。
第十二章初育土壤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初育土壤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2、教学内容:
(1)冲积土;(2)风沙土;(3)黄绵土;(4)石灰土;(5)紫色土;(6)磷质土;(7)火山灰土;(8)石质土;(9)粗骨土。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初育土壤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风沙土、黄绵土。
5、实验与实践内容:
野外观察风沙土的成土条件和土壤剖面。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初育土壤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自学时间3小时。
第十三章山地土壤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山地土壤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2、教学内容:
(1)山地土壤的特点;(2)中国主要山地土壤类型;(3)山地土壤的开发利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山地土壤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山地土壤的特点。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山地土壤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自学时间2小时。
第十四章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2、教学内容:
(1) 水稻土;(2) 灌淤土;(3) 菜园土。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水稻土。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学习、掌握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的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性质及其利用改良。自学时间2小时。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课周 数
理论课时 数
实验课时 数
总课时数
绪论
3
3
一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7
7
二
土壤分类
3
3
三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
3
3
四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3
3
五
棕壤与褐土
2
2
六
黄棕壤与黄褐土
2
2
七
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4
4
八
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3
3
九
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
2
2
十
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
4
4
十一
盐碱土
2
2
十二
初育土壤
6
6
十三
山地土壤
3
3
十四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3
3
合 计
50
50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目 的
学时
周次
实习内容与安排序号
实 习 名 称
实 习 内 容
实践教学目的
学时
周次
1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看中国土壤幻灯片
了解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
2
2
暗棕壤
野外观察暗棕壤
了解暗棕壤成土条件及剖面特征
2
3
黑土
野外观察黑土
了解成土条件及剖面特征
2
4
黑钙土
野外观察黑钙土
了解黑钙土成土条件及剖面特征
2
5
盐土
野外观察盐土
了解盐土成土条件及剖面特征
2
6
碱土
野外观察碱土
了解碱土成土条件及剖面特征
2
7
风沙土
野外观察风沙土
了解风沙土成土条件及剖面特征
2
8
草甸土
野外观察草甸土
了解草甸土成土条件及剖面特征
2
9
土壤剖面的挖掘与描述
土壤剖面的挖掘与描述
学习土壤剖面的挖掘与描述
6
四、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土壤地理学》张凤荣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参考书目:《中国土壤》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 中国农业出版社
,黑龙江土壤》黑龙江土壤普查办公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土壤学》朱祖祥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土壤学》林成谷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五、主要编写人员
辛刚、张兴梅、蔡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