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30105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业总 学 时:90学时
编写说明
1,动物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动物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通过本门课程讲授和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动物正常机体机能活动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为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
2,本课程是以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用物理学、生物化学为基础;为兽医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普通病、预防兽医学等多门课程奠定基础。
3,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主要讲授健康动物有关组织、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水平上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及其活动规律。使学生掌握健康动物各种生命现象或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了解其产生的机制,通过实验环节来分析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4,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1)严格按照各章节的计划时间执行。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清讲透,本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穿插在有关章节介绍,使学生能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
(2)与兽医临床等密切的章节,讲授理论或实验时,应向学生指明其实践意义,但不涉及具体的方法以免与专业课重复。
(3)授课与实验穿插进行。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对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幻灯,投影和录相,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验课主要以学生操作为主,对于操作复杂的实验可以采取试教,必要时可利用录相说明,以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大纲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发展状况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掌握细胞生理学基本知识,生命的基本特征及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二)教学内容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细胞膜的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生命的基本特征,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自身调节。
(三) 教学要求:
1,了解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2,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掌握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生命的基本特征,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细胞膜的转运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生命的基本特征和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难点: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教学建议:
1.对细胞膜的功能讲清在动物生理学中的意义,重点讲清楚兴奋性和生物电之间的关系及生物电产生的过程和机理。
2.讲清楚生命的基本特征,重点强调兴奋性的概念,介绍新陈代谢、适应性和生殖。
3.举例说明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重点强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简单介绍自身调节的内容。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说明:本章在教科书中是第九章,放在第二章来讲是基于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进行调整的,因为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基础,生理学的每一章几乎都涉及到神经调节问题,如果不先介绍本章内容,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各章节内容。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突触的功能,中枢活动的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调节,条件反射形成的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神经纤维生理,突触传递的结构、机理和特征,中枢兴奋和抑制,感觉器的一般特征,感觉传导功能,感觉的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的感觉机能,内脏痛觉,肌紧张和骨骼肌的牵张反射,各级中枢对骨骼肌活动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和功能,植物性神经末梢兴奋的传递,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条件反射形成及原理和生理意义,动力定型。
(三) 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纤维生理传到冲动的特征
2.掌握突触传递的结构、机理和特征,理解中枢兴奋和抑制
3.了解感觉器的一般特征,感觉传导功能,掌握感觉的投射系统,理解大脑皮层的感觉机能。
4.掌握肌紧张和骨骼肌的牵张反射,了解各级中枢对骨骼肌活动的调节。
5.介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和功能,理解植物性神经末梢兴奋的传递,了解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
6.了解条件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条件反射形成及原理和生理意义,动力定型。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突触传递的结构、机理和特征;感觉传导功能、感觉的投射系统和大脑皮层的感觉机能;肌紧张和骨骼肌的牵张反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和功能,植物性神经末梢兴奋的传递。
难点:突触传递的冲动的过程和机理,感觉的投射系统,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教学建议:
1.重点讲解清楚突触传递的结构、机理和特征,使学生理解中枢兴奋和抑制
2.举例说明条件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弄清条件反射形成及原理和生理意义,动力定型。
3.结合实验课,讲解纤维生理传到冲动的特征。
血液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血液的主要功能,血液凝固机理等,血细胞机能,生理性止血机制以及有关血液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体液与内环境概念,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征,血浆成分与主要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形态、数量、功能及生成调节,白细胞形态、数量、功能、血小板与血液凝固、抗凝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血型。
(三) 教学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功能。
2,了解血细胞的种类、结构特点和功能。
3,深刻理解血液的凝固过程和机制。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教学重点: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血液的特性、组成和机能、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机能及血液凝固的步骤。
教学难点:血液凝固的机理。
教学建议:
1,课堂上亲自演示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2,讲解血细胞的种类、结构特点和功能时,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
3,重点讲解并使理解血液的凝固过程和机制。
血液循环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中各种变化,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二)教学内容心脏生理: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中各种变化;血管生理;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静脉血压,微循环,组织液生成,淋巴液生成与回流;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 教学要求:
1,掌握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微循环,组织液生成,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了解心动周期中各种变化,血管生理,淋巴液生成与回流;。
3,深刻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理特性,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微循环,组织液生成。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教学重点: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微循环,组织液生成教学难点:心肌的生物电现象,组织液生成。
教学建议:
1,结合人体生理现象和特点,用生理学理论解释生理现象。
2,深刻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血压的概念,微循环,组织液生成,心血管活动的调节,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获得动态学习效果,通过实验便于理解和记忆。
呼吸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气体交换和气体运输过程,呼吸运动的调节以及有关概念。
(二)教学内容肺通气原理,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气体交换和运输,包括气体交换原理,肺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呼吸中枢和呼吸节律的维持,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和呼吸的体液性调节。
(三)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肺通气和胸内压的有关概念。
2,牢固掌握气体的运输过程。
3,掌握和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肺内压、胸内压、气体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与运输及呼吸运动的调节。
难点:胸内负压的形成;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和体液性调节。
教学建议:
1,结合人体自身生理特点,介绍肺通气和胸内压的有关概念。
2,讲解气体的运输过程,使学生理解肺通气原理,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气体交换和运输,包括气体交换原理,肺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3,重点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呼吸运动调节的生理机制,课堂上结合实验进行讲授。
消化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特性,咀嚼和吞咽,大肠消化,粪便的形成和排出。掌握胃、肠消化过程,神经体液对胃肠消化吸收的调节以及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
(二)教学内容消化的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胃肠道功能调节,咀嚼和吞咽,胃、小肠和大肠的运动,粪便的形成和排出,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和大肠液的性状、组成及分泌调节,吸收的部位方式、原理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反刍动物胃内消化过程。
(三) 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与吸收的概念与意义。
2,重点掌握胃、胰、肠和肝脏等主要消化腺的分泌与作用。
3,掌握胃和肠的运动方式和作用。
4,重点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胃液分泌及其调节、胃肠运动及调节、小肠的化学性消化作用、胰液、胆汁、小肠液的生成及作用、瘤胃和网胃的消化、营养成份吸收部位、方式及途径。
难点:瘤胃内的环境特点、微生物及其作用、消化过程、嗳气;营养物质在消化管与血液间的交换。
教学建议:
1,举例说明消化与吸收的概念与意义,重点结合人体消化特点进行讲解。
2,重点掌握胃、胰、肠和肝脏等主要消化腺的分泌与作用,结合当前生理学的发展动态,介绍脑肠肽的概念及其进展。
3,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胃和肠的运动方式,以及胃肠运动的调节。
4,讲清楚营养物质吸收的机理。
泌尿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尿的理化性质、成分,肾脏的内分泌功能以及排尿反射。掌握尿生成过程,尿的浓缩和稀释。
(二)教学内容尿的理化性质及组成,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尿的浓缩和稀释过程,排尿极其调节,肾脏的其他功能。
(三) 教学要求:
1,掌握肾脏的结构特点。
2,深刻理解尿液生成过程及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尿的生成及生成的调节、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
难点:尿的生成过程及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教学建议:
1.引入问题,人体如果没有排泄将发生什么情况?
2,回顾并复习肾脏的解剖结构特点。
3,重点深刻理解尿液生成过程及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理,弄清尿液是如何生成的。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能量的来源、能量代谢的确定,明确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呼吸商、氧化价、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等概念,掌握正常体温的维持。
(二)教学内容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动物的体温及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过程,体温恒定的调节,外界温度对体温的影响。
(三) 教学要求:
1,掌握机体能量的来源与测定。
2,重点掌握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3,重点掌握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机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及产热与散热;体温调节。
难点: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及影响代谢率的因素;体温的神经和激素调节。
教学建议:
1,举例说明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2,利用人体生理特点,重点讲解并使学生掌握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机理。
3.体温恒定的意义何在?让同学结合自身自己理解与体会。
肌肉和运动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运动时机体和系统功能的变化,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兴奋的传递及收缩机理。
(二)教学内容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的收缩及原理,运动系统的力学装置,躯体运动类型及疲劳。
(三) 教学要求:
1,深刻理解和掌握骨骼肌的结构和收缩机理。
2,深刻理解和掌握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过程。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骨胳肌的理化特性、骨胳肌收缩的基本特征及收缩机理、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
难点:骨骼肌的收缩机理;神经肌肉间的信息传递。
教学建议:
1,简单掌握骨骼肌的结构,重点使学生理解骨骼肌的收缩和原理。
2,讲清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过程,和以往学过的神经的兴奋传递过程作比较。
第十章 内分泌生理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激素的性质,特点,作用机理,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及作用。
(二)教学内容激素的概念、分类、一般特征,激素作用机理。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下丘脑与垂体的机体联系,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及生理作用,腺垂体,神经垂体所分泌的激素及作用,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3、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对血浆中钙磷的调节,肾上腺皮质及髓质所分泌的激素及生理作用、调节方式,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及调节,其他内分泌腺及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激素的作用机制。
2,重点掌握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与机能联系。
3,了解并掌握甲状腺素、胰岛素、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作用与调节。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激素作用的机制及激素分泌的调节、垂体与下丘脑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及性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
难点:激素作用的机制及激素分泌的调节;垂体和下丘脑的形态结构及联系;神经垂体激素与腺垂体激素机能 。
教学建议:
1,重点介绍并掌握激素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2,对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与机能联系,主要是回顾解剖课程学习的内容。
3,讲解清楚甲状腺素、胰岛素、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作用与调节机制,主要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激素的主要作用。
第十一章 生殖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殖的有关概念,雌雄动物生殖器官的机能及生殖过程。
(二)教学内容生殖器官和副性征,性成熟和体成熟,性季节,睾丸的功能及活动调节,附睾及副性腺的主要功能,精液、卵巢的功能,性周期,附性器官的功能,受精和授精、妊娠、分娩。
(三) 教学要求:
1,了解并掌握初情期、性成熟、体成熟的概念。
2,重点掌握精子和卵子的生成过程。
3,重点掌握生殖过程,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初情期、性成熟、体成熟的概念;影响发情的因素;内分泌系统对生殖的调节;受精和妊娠生理及分娩过程。
难点:发情周期和发情周期的调节;受精过程。
教学建议:
1,主要介绍初情期、性成熟、体成熟的概念,因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还有家畜繁殖学的课程进行详细学习。
2,对精子和卵子的生成过程作重点介绍。
3,对受精过程和分娩机制作简要概述,这里使学生了解其大致过程,主要在后续课中进行学习。
第十二章 泌乳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乳腺的结构,乳腺的发育及调节,乳的分泌和乳的排出。
(二)教学内容乳腺的结构,乳腺的发育及调节,乳汁、乳的生成过程和乳分泌的发动和维持,排乳过程和排乳的神经体液调节。
(三)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乳的分泌与调节。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乳的生成及调节。
难点:乳的生成、乳的分泌过程及乳分泌的调节。
教学建议:
1,介绍乳腺的结构,乳腺的发育及调节,重点介绍初乳与常乳的区别。
2.讲清乳的分泌与调节。
学时分配
序号 各章名称 第三学期
1 绪 论 6
2 神经生理 8
3 血液生理 5
4 血液循环生理 7
5 呼吸生理 4
6 消化生理 7
7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2
8,泌尿生理 5
9 肌肉和运动生理 2
10 内分泌生理 7
11 生殖生理 5
12 泌乳生理 2
主要参考书目:
1.动物生理学 张玉生 柳巨雄 刘娜 主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7
2.动物生理学 陈守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8
3.家畜生理学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8.5
4.生理学 姚泰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
主要编写人员杨焕民 教授李士泽 教授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业总 学 时:90学时
编写说明
1,动物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动物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通过本门课程讲授和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动物正常机体机能活动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为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
2,本课程是以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用物理学、生物化学为基础;为兽医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普通病、预防兽医学等多门课程奠定基础。
3,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主要讲授健康动物有关组织、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水平上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及其活动规律。使学生掌握健康动物各种生命现象或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了解其产生的机制,通过实验环节来分析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4,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1)严格按照各章节的计划时间执行。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清讲透,本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穿插在有关章节介绍,使学生能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
(2)与兽医临床等密切的章节,讲授理论或实验时,应向学生指明其实践意义,但不涉及具体的方法以免与专业课重复。
(3)授课与实验穿插进行。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对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幻灯,投影和录相,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验课主要以学生操作为主,对于操作复杂的实验可以采取试教,必要时可利用录相说明,以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大纲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发展状况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掌握细胞生理学基本知识,生命的基本特征及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二)教学内容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细胞膜的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生命的基本特征,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自身调节。
(三) 教学要求:
1,了解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2,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掌握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生命的基本特征,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细胞膜的转运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生命的基本特征和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难点: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教学建议:
1.对细胞膜的功能讲清在动物生理学中的意义,重点讲清楚兴奋性和生物电之间的关系及生物电产生的过程和机理。
2.讲清楚生命的基本特征,重点强调兴奋性的概念,介绍新陈代谢、适应性和生殖。
3.举例说明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重点强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简单介绍自身调节的内容。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说明:本章在教科书中是第九章,放在第二章来讲是基于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进行调整的,因为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基础,生理学的每一章几乎都涉及到神经调节问题,如果不先介绍本章内容,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各章节内容。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突触的功能,中枢活动的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调节,条件反射形成的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神经纤维生理,突触传递的结构、机理和特征,中枢兴奋和抑制,感觉器的一般特征,感觉传导功能,感觉的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的感觉机能,内脏痛觉,肌紧张和骨骼肌的牵张反射,各级中枢对骨骼肌活动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和功能,植物性神经末梢兴奋的传递,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条件反射形成及原理和生理意义,动力定型。
(三) 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纤维生理传到冲动的特征
2.掌握突触传递的结构、机理和特征,理解中枢兴奋和抑制
3.了解感觉器的一般特征,感觉传导功能,掌握感觉的投射系统,理解大脑皮层的感觉机能。
4.掌握肌紧张和骨骼肌的牵张反射,了解各级中枢对骨骼肌活动的调节。
5.介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和功能,理解植物性神经末梢兴奋的传递,了解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
6.了解条件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条件反射形成及原理和生理意义,动力定型。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突触传递的结构、机理和特征;感觉传导功能、感觉的投射系统和大脑皮层的感觉机能;肌紧张和骨骼肌的牵张反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和功能,植物性神经末梢兴奋的传递。
难点:突触传递的冲动的过程和机理,感觉的投射系统,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教学建议:
1.重点讲解清楚突触传递的结构、机理和特征,使学生理解中枢兴奋和抑制
2.举例说明条件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弄清条件反射形成及原理和生理意义,动力定型。
3.结合实验课,讲解纤维生理传到冲动的特征。
血液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血液的主要功能,血液凝固机理等,血细胞机能,生理性止血机制以及有关血液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体液与内环境概念,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征,血浆成分与主要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形态、数量、功能及生成调节,白细胞形态、数量、功能、血小板与血液凝固、抗凝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血型。
(三) 教学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功能。
2,了解血细胞的种类、结构特点和功能。
3,深刻理解血液的凝固过程和机制。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教学重点: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血液的特性、组成和机能、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机能及血液凝固的步骤。
教学难点:血液凝固的机理。
教学建议:
1,课堂上亲自演示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2,讲解血细胞的种类、结构特点和功能时,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
3,重点讲解并使理解血液的凝固过程和机制。
血液循环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中各种变化,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二)教学内容心脏生理: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中各种变化;血管生理;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静脉血压,微循环,组织液生成,淋巴液生成与回流;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 教学要求:
1,掌握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微循环,组织液生成,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了解心动周期中各种变化,血管生理,淋巴液生成与回流;。
3,深刻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理特性,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微循环,组织液生成。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教学重点: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微循环,组织液生成教学难点:心肌的生物电现象,组织液生成。
教学建议:
1,结合人体生理现象和特点,用生理学理论解释生理现象。
2,深刻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血压的概念,微循环,组织液生成,心血管活动的调节,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获得动态学习效果,通过实验便于理解和记忆。
呼吸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气体交换和气体运输过程,呼吸运动的调节以及有关概念。
(二)教学内容肺通气原理,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气体交换和运输,包括气体交换原理,肺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呼吸中枢和呼吸节律的维持,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和呼吸的体液性调节。
(三)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肺通气和胸内压的有关概念。
2,牢固掌握气体的运输过程。
3,掌握和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肺内压、胸内压、气体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与运输及呼吸运动的调节。
难点:胸内负压的形成;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和体液性调节。
教学建议:
1,结合人体自身生理特点,介绍肺通气和胸内压的有关概念。
2,讲解气体的运输过程,使学生理解肺通气原理,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气体交换和运输,包括气体交换原理,肺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3,重点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呼吸运动调节的生理机制,课堂上结合实验进行讲授。
消化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特性,咀嚼和吞咽,大肠消化,粪便的形成和排出。掌握胃、肠消化过程,神经体液对胃肠消化吸收的调节以及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
(二)教学内容消化的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胃肠道功能调节,咀嚼和吞咽,胃、小肠和大肠的运动,粪便的形成和排出,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和大肠液的性状、组成及分泌调节,吸收的部位方式、原理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反刍动物胃内消化过程。
(三) 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与吸收的概念与意义。
2,重点掌握胃、胰、肠和肝脏等主要消化腺的分泌与作用。
3,掌握胃和肠的运动方式和作用。
4,重点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胃液分泌及其调节、胃肠运动及调节、小肠的化学性消化作用、胰液、胆汁、小肠液的生成及作用、瘤胃和网胃的消化、营养成份吸收部位、方式及途径。
难点:瘤胃内的环境特点、微生物及其作用、消化过程、嗳气;营养物质在消化管与血液间的交换。
教学建议:
1,举例说明消化与吸收的概念与意义,重点结合人体消化特点进行讲解。
2,重点掌握胃、胰、肠和肝脏等主要消化腺的分泌与作用,结合当前生理学的发展动态,介绍脑肠肽的概念及其进展。
3,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胃和肠的运动方式,以及胃肠运动的调节。
4,讲清楚营养物质吸收的机理。
泌尿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尿的理化性质、成分,肾脏的内分泌功能以及排尿反射。掌握尿生成过程,尿的浓缩和稀释。
(二)教学内容尿的理化性质及组成,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尿的浓缩和稀释过程,排尿极其调节,肾脏的其他功能。
(三) 教学要求:
1,掌握肾脏的结构特点。
2,深刻理解尿液生成过程及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尿的生成及生成的调节、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
难点:尿的生成过程及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教学建议:
1.引入问题,人体如果没有排泄将发生什么情况?
2,回顾并复习肾脏的解剖结构特点。
3,重点深刻理解尿液生成过程及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理,弄清尿液是如何生成的。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能量的来源、能量代谢的确定,明确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呼吸商、氧化价、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等概念,掌握正常体温的维持。
(二)教学内容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动物的体温及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过程,体温恒定的调节,外界温度对体温的影响。
(三) 教学要求:
1,掌握机体能量的来源与测定。
2,重点掌握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3,重点掌握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机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及产热与散热;体温调节。
难点: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及影响代谢率的因素;体温的神经和激素调节。
教学建议:
1,举例说明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2,利用人体生理特点,重点讲解并使学生掌握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机理。
3.体温恒定的意义何在?让同学结合自身自己理解与体会。
肌肉和运动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运动时机体和系统功能的变化,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兴奋的传递及收缩机理。
(二)教学内容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的收缩及原理,运动系统的力学装置,躯体运动类型及疲劳。
(三) 教学要求:
1,深刻理解和掌握骨骼肌的结构和收缩机理。
2,深刻理解和掌握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过程。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骨胳肌的理化特性、骨胳肌收缩的基本特征及收缩机理、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
难点:骨骼肌的收缩机理;神经肌肉间的信息传递。
教学建议:
1,简单掌握骨骼肌的结构,重点使学生理解骨骼肌的收缩和原理。
2,讲清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过程,和以往学过的神经的兴奋传递过程作比较。
第十章 内分泌生理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激素的性质,特点,作用机理,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及作用。
(二)教学内容激素的概念、分类、一般特征,激素作用机理。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下丘脑与垂体的机体联系,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及生理作用,腺垂体,神经垂体所分泌的激素及作用,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3、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对血浆中钙磷的调节,肾上腺皮质及髓质所分泌的激素及生理作用、调节方式,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及调节,其他内分泌腺及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激素的作用机制。
2,重点掌握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与机能联系。
3,了解并掌握甲状腺素、胰岛素、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作用与调节。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激素作用的机制及激素分泌的调节、垂体与下丘脑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及性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
难点:激素作用的机制及激素分泌的调节;垂体和下丘脑的形态结构及联系;神经垂体激素与腺垂体激素机能 。
教学建议:
1,重点介绍并掌握激素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2,对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与机能联系,主要是回顾解剖课程学习的内容。
3,讲解清楚甲状腺素、胰岛素、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作用与调节机制,主要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激素的主要作用。
第十一章 生殖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殖的有关概念,雌雄动物生殖器官的机能及生殖过程。
(二)教学内容生殖器官和副性征,性成熟和体成熟,性季节,睾丸的功能及活动调节,附睾及副性腺的主要功能,精液、卵巢的功能,性周期,附性器官的功能,受精和授精、妊娠、分娩。
(三) 教学要求:
1,了解并掌握初情期、性成熟、体成熟的概念。
2,重点掌握精子和卵子的生成过程。
3,重点掌握生殖过程,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初情期、性成熟、体成熟的概念;影响发情的因素;内分泌系统对生殖的调节;受精和妊娠生理及分娩过程。
难点:发情周期和发情周期的调节;受精过程。
教学建议:
1,主要介绍初情期、性成熟、体成熟的概念,因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还有家畜繁殖学的课程进行详细学习。
2,对精子和卵子的生成过程作重点介绍。
3,对受精过程和分娩机制作简要概述,这里使学生了解其大致过程,主要在后续课中进行学习。
第十二章 泌乳生理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乳腺的结构,乳腺的发育及调节,乳的分泌和乳的排出。
(二)教学内容乳腺的结构,乳腺的发育及调节,乳汁、乳的生成过程和乳分泌的发动和维持,排乳过程和排乳的神经体液调节。
(三)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乳的分泌与调节。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乳的生成及调节。
难点:乳的生成、乳的分泌过程及乳分泌的调节。
教学建议:
1,介绍乳腺的结构,乳腺的发育及调节,重点介绍初乳与常乳的区别。
2.讲清乳的分泌与调节。
学时分配
序号 各章名称 第三学期
1 绪 论 6
2 神经生理 8
3 血液生理 5
4 血液循环生理 7
5 呼吸生理 4
6 消化生理 7
7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2
8,泌尿生理 5
9 肌肉和运动生理 2
10 内分泌生理 7
11 生殖生理 5
12 泌乳生理 2
主要参考书目:
1.动物生理学 张玉生 柳巨雄 刘娜 主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7
2.动物生理学 陈守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8
3.家畜生理学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8.5
4.生理学 姚泰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
主要编写人员杨焕民 教授李士泽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