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30112
适用专业:兽医医学专业总 学 时:54学时
一、编写说明
1、修订依据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动物兽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家畜病理生理学基本要求而编写的。新改编的家畜病理生理学第二版内容更新较多,而从学生的培养目的和专业教学计划正体系统来考虑,凡与其他学科内容重复又不突出的即删去,同时增加了前沿学科的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内容。因此,新编写的教学大纲增加了学生自学和进一步阅读参考书目和文献的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是从认证开始,然后推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在教学内容中,安排了一定量的动物实验和观察临床病畜,来分析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机制及治疗原则等,去揭示和解释临床上多种病的共同的和个别的病理生理规律。本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因此,编写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经常复习与本门课程有关的知识,如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家畜疾病的概念,家畜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家畜在疾病过程中其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和这些变化的发生发展机理,从而揭示家畜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兽医临床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2、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近年来发展甚快,国际病理生理学会的成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学术活动的频繁交流,已将这门学科推向医学研究的前沿。动物病理生理学工作者在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因而动物病理生理学工作者认为在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不论学制是四年或五年,都应将这门课程列为必修课。第二版家畜病理生理学即根据这种要求进行修订。
第二版内容更新较多,为了使教材少而精,不过分强调本门学科的系统性,而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整体系统来考虑,凡与其他教科书内容重复又不突出的即删去,同时增加了前沿学科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内容。本书是由农业部委托编写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使用教材之一。
3、教学目的与要求家畜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复杂的机能,代谢发生的各种变化。是一门重要的兽医专业基础理论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兽医临床诊断的应用学科。因此,通过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们能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病畜,来分析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机制、治疗原则等,去揭示和解释临床上多种病的共同的和个别的病理生理学规律。
其目的都在于能使临床分析,防治疾病获得更确切的理论依据。
本书共分四篇,二十三章。第一篇为疾病论;第二篇为物质与体液代谢障碍;第三篇为主要病理过程的病理生理;第四篇为主要器官衰竭的病理生理。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研究家畜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家畜在疾病过程中其机体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和这些变化的发生发展机制,从而揭示家畜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兽医临床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4、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家畜病理生理学属于兽医基础理论的范畴,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又是一门联系兽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性课程。因此,它与各学科之间有着极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为了研究患病动物机体的代谢变化及其发生的机理,必须运用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因此,病理生理学与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分子化学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学科的每一重大发展都有力地推动着病理生理学的发展。因此,学好各门基础课,掌握各门基础课的进展情况及实验室技术,是学好病理生理学的必要基础。
家畜病理生理学与兽医各学科的关系,一方面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为临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兽医临床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临床科学的不断发展亦促进病理生理学向纵深发展,例如近年来由于兽医免疫病理学的研究进展,证明仔猪痢疾疫苗经口服可有效地刺激消化道粘膜抗体生成细胞的活性,消化道特异性抗体生成增多,以及产前免疫母猪,可使初乳中抗体效价提高,从而为兽医临床对仔猪痢疾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所以,家畜病理生理学只有紧紧围绕为临床服务的宗旨,才能更有价值。因此,家畜病理生理学与兽医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大纲内容
第一篇 疾病论
从第一章到第七章,重点讲述动物疾病的概念,外界环境致病因素,寄生物与宿主关系,遗传与疾病,免疫病理,应激与疾病,自由基与疾病。
动物疾病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疾病概念及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疾病发生基本机理,疾病的结局。
(二)教学内容
1、疾病的概念
2、疾病的发生原因
3、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4、动物疾病的经过和结局。
(三)教学要求
1、结合临床病例,加深理解疾病的概念。
2、结合临床病例,加深理解疾病的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3、结合临床病例,了解掌握疾病的结局。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动物疾病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动物疾病的概念;疾病的原因,特别是化学性致病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并能举例说明化学性致病因素与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动物患病的机理;动物疾病的经过和结局,并能举例说明动物疾病不完全康复,如心瓣膜闭锁不全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能举例说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难点:据一些常见的病例,如急性胃肠炎(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来具体说明动物疾病的概念,即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外界环境致病因素(病原)而引起动物机体一系列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过程。从而加深对动物疾病概念的理解。
教学建议:利用多媒体病例的展示,加深学生对疾病概念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理解。
外界环境致病因素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营养性致病因素引起动物疾病发生的机理,从而在临床上,饲养管理等方面引起重视,尽量减少外界环境致病因素,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二)教学内容
物理性致病因素(包括季节、温度、气压、电流、辐射等);化学性致病因素(生物性、化学性、环境污染物、农药等);生物性致病因素(细菌、病毒、支原体等);营养性致病因素(维生素缺乏、矿物质缺乏等)。
(三)教学要求
1、结合临床病例,加深理解引起疾病的理化因素。
2、结合临床病例,加深理解引起疾病的生物性致病因素。
3、结合临床病例,加深理解引起疾病的营养性致病因素。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化学性致病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动物疾病的机理。
难点:举例说明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动物患病的机理。
教学建议:利用多媒体病例的展示,加深学生对引起疾病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理解。
寄生物与宿主关系
本章以同学自学为主,复习相关的家畜传染病学等有关知识。重点掌握细菌---宿主关系,病毒---宿主关系,寄生虫---宿主关系。
遗传与疾病
(一)教学目的:
掌握遗传性疾病的分类及其发生机理。
(二)教学内容:
1、遗传的基础。
2、遗传性疾病。
(三)教学要求
1、本章以同学自学为主,复习相关的遗传、传染病等有关知识。
2、结合临床病例,讲解遗传性疾病的概念及相关机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了解遗传性疾病的概念,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染色体病的发病原因,机理及预防原则。
难点:遗传性疾病的机理。
教学建议:利用多媒体病例的展示,加深学生对遗传性疾病的理解。
免疫病理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与疾病的关系,各种免疫性疾病的分类及其发生机理。
(二)教学内容:
1、四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机理。
2、自身免疫疾病的分类及其发生机理。
3、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及其发生机理。
(三)教学要求:
本章以同学自学为主,复习相关的免疫学等有相关的知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掌握四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机理,提高动物自身的免疫能力,减少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难点:免疫与疾病的关系。
教学建议:利用多媒体病例的展示,加深学生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理解。
应激与疾病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应激的概念,应激时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胃溃疡发生机理,应激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应激的概念。
2、应激反应的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3、应激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性即应激综合症的类型及发生机理。
(三)教学要求:
1、复习生理学有关神经内分泌、丘脑—垂体—皮质系统的知识,加深理解应激发生机理。
2、结合图表,讲解应激的概念及应激发生相关机理。
3、应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防制措施。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掌握应激原,应激的概念。应激时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
难点:应激发生机理: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变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变化,其他激素分泌变化。
应激时机体的变化:应激时代谢变化,应激时血液的变化,应激时循环系统变化,肾上腺和消化道(胃溃疡)的病变。免疫功能的改变。
教学建议
1、复习生理学相关的丘脑—垂体—皮质系统的功能。
2、利用多媒体图表的展示,加深学生对应激发生机理的理解。
3、结合临床病例,讲解应激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性及应激综合症的防治原则。
自由基和疾病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自由基的基本概念,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自由基概念
2、自由基与疾病
(三)教学要求:
本章以学生自学为主。了解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
难点:掌握自由基的概念及分子结构。
物质及体液代谢障碍
本篇从第八章至第十二章,重点讲述三大物质与重要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代谢障碍,水和电解质平衡障碍,水肿以及酸碱平衡障碍。
物质代谢障碍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的发生机理及对动物机体的影响。从而在临床上要注意饲养管理,使动物体内环境保持恒定和供应必要的水、氧和营养物质。
(二)教学内容:
1、糖代谢障碍,
2、脂肪代谢障碍,
3、蛋白质代谢障碍。
(三)教学要求:
1、本章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复习有关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
2、掌握疾病时物质代谢变化的规律,阐明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掌握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的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化方面有关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知识。
钙、磷及微量元素代谢障碍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们掌握钙磷代谢障碍,微量元素代谢障碍将引起动物患软骨病,代谢性骨病等。微量元素如铁、铜、硒等代谢障碍,而引起相应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动物饲养管理方面,重视钙磷的合理比例,微量元素的合理补充,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
1、钙磷代谢障碍。
2、微量元素代谢障碍(包括铁、铜、钴、硒、碘、锌、锰、氟、钼等微量元素)。
(三)教学要求
1、本章以学生自学为主,复习有关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相关知识,掌握钙、磷正常代谢及微量元素对动物机体的重要性。
2、结合临床病例,讲解减少动物疾病,如骨软病、白肌病、贫血等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掌握钙磷代谢障碍,微量元素代谢障碍引起动物疾病的机理。
水和电解质平衡障碍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脱水和水中毒的发生机理,脱水的类型和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掌握高钾血症、低钾血症发生的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脱水的概念,三型脱水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以及三型脱水治疗的原则。
2、水中毒概念。
3、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三)教学要求
1、结合临床病例,了解脱水的概念,三型脱水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以及三型脱水治疗的原则。
2、结合图表所示,掌握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脱水、水中毒、高钾血症、低钾血症概念;三型脱水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影响;高钾血症、低钾血症发生的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难点:三型脱水发生机理;高钾血症、低钾血症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反射途径、钾离子对肌膜电位的影响。
第十一章 水 肿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水肿的机理,水肿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水肿的概念。
2、水肿的发生机理。
3、几种常见的水肿及其发生机理。
4、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三)教学要求
1、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正常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机理,肾小管重吸收机理,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调节水、钠的机理。
2、结合图表所示,讲解水肿发生的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心性水肿、肝性水肿等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发生机理;心性水肿、肝性水肿的发生机理。
难点:水肿发生机理;心性水肿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各类水肿的发生机理。
第十二章 酸碱平衡障碍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酸、碱中毒的病理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代谢性酸中毒概念、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2、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概念、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3、各型酸碱平衡障碍的特点及治疗原则。
(三)教学要求复习有关生理学知识,如缓冲系统、呼吸系统、肾脏的调节对机体内酸碱平衡调节的途径。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概念;代谢性酸中毒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影响;四型酸碱平衡障碍的各自特点及治疗原则。
难点:四型酸碱平衡障碍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各类酸碱平衡障碍的发生机理。
主要病理过程的病理生理
从第十三章至第十九章,重点讲述以机能变化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其中炎症为病理生理中最主要的一章。
第十三章 缺 氧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缺氧的类型、特点,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体的机能变化。
(二)教学内容
1、缺氧的类型及特点。
2、缺氧对机体机能和代谢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要求复习有关知识,如氧分压、氧容量、氧含量、血氧饱和度、氧解离曲线、红细胞内MHb还原系统等。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缺氧的概念、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各种类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等张性低血氧症时,一氧化碳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时动物尸体剖检时特点。
难点: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等张性低氧血症的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各类酸碱平衡障碍的发生机理。通过家兔缺氧实验了解动物不同类型缺氧特征。
第十四章 发 热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发热的原因、机理、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发热概念。
2、发热发生机理、发热发展经过。
3、发热时机能和代谢变化 。
(三)教学要求复习相关生理学知识,如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引起机体发热的反射途径。
根据发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的改变特点;发热的经过: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的特点,针对具体疾病和发热病情作具体分析,对一般的发热不急于解热,而过高的发热应及时解热。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发热概念;发热的发生机理;发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改变。
难点:发热的发生机理中的内生致热源的来源、作用的部位及内生致热源的作用方式。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发热的发生机理。
第十五章 炎 症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各种疾病的基础炎症。只有正确认识炎症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基本理论,才能对各种炎症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教学内容
1、炎症概念。
2、炎症的原因。
3、炎症过程的基本病理变化。
4、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5、炎症的生物学意义。
(三)教学要求
1、复习有关的生理学、组织学相关知识。
2、利用所学到的炎症发生机理去了解治疗炎症性疾病的原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炎症、炎症介质、白细胞浸润等概念;炎症介质的种类及其作用;炎症过程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性、渗出性、增生性变化的发病机理;炎灶中的细胞的种类及其机能;炎灶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杀菌机理;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生物学意义及在临床上治疗炎症性疾病的一般原则。
难点:变质性、渗出性、增生性变化的发病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炎症的发生机理。复制动物炎症的模型,以探讨炎症的病理变化。
第十六章 肿 瘤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肿瘤发生的原因,细胞癌变的机理,肿瘤免疫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1、肿瘤概念、肿瘤病因子。
2、细胞癌变机理。
3、肿瘤免疫学。
(三)教学要求本章以学生自学为主。(与《病理解剖学》中“肿瘤”一致)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结合临床病例和眼观标本了解动物常见肿瘤的病理变化特点。
第十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DIC对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的影响与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
2、DIC的病因和发生机理。
3、DIC的分期和后果。
4、DIC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三)教学要求
1、复习生理学相关知识,特别是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相互关系。
2、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各期的主要特点,诊断和防治原则。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生机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及每期的特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出血的机理;急性DIC引起休克的机理;DIC引起栓塞的机理,引起溶血的机理。
难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理。
第十八章 休 克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机体发生休克时的一系列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休克概念。
2、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3、休克的发生机理。
4、各型休克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三)教学要求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如微循环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休克概念、休克肺、透明膜;休克的发生机理;休克肺的发生机理;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机理;休克的防治原则。
难点:休克时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凝血期的发生发展过程;休克肺的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掌握休克的发生机理。复制动物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其发生机理和临床表现及治疗的方法。
第十九章 黄 疸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黄疸类型及各型黄疸的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1、黄疸的概念。
2、各型黄疸的发生机理及特点。
3、各型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三)教学要求复习生理学相关知识,如胆色素的正确代谢、胆红素定性实验。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黄疸的概念;黄疸的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
难点:肝性黄疸及肝后性黄疸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掌握各型黄疸的发生机理。
主要器官衰竭的病理生理
从第二十章至第二十三章重点讲述各系统器官的机能病理变化。
第二十章 心机能不全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心机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心机能不全时对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二)教学内容
1、心机能不全的原因、发生机制。
2、心机能不全时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
(三)教学要求复习有关的生理学知识,特别是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的机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心机能不全概念,心力衰竭概念;心机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心机能不全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难点:心机能不全的机制,特别是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而引起的心机能不全;心力衰竭时引起以体循环充血为主的症候群的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心机能不全的发生机理。
第二十一章 呼吸机能不全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呼吸机能不全的发生机理;呼吸机能不全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二)教学内容呼吸机能不全的原因及发病机理;呼吸机能不全时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机能不全的概念。
(三)教学要求复习生理学、解剖学及组织学方面相关的知识,如肺泡的组织结构,气体与肺泡的交换机理,血液中H+浓度和PCO2对呼吸中枢的影响等。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呼吸机能不全概念;呼吸机能不全的原因及发病机理;呼吸困难的类型。
难点:肺换气障碍引起的呼吸机能不全的机理;肺泡的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的呼吸机能不全的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呼吸机能不全的发生机理。复制动物呼吸机能不全的模型,从而探讨其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第二十二章 肝机能不全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肝机能不全的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肝机能不全的概念、原因及机理。
2、肝机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
3、肝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生机理。
(三)教学要求复习生理生化的有关知识,特别是神经传递介质的传导途径。
消化机能障碍时对机体的影响:
营养不良;
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障碍;
自体中毒。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肝机能不全,肝性脑病的概念; 肝机能不全的病因及机理; 肝机能不全时各种酶活性的改变,凝血障碍的变化。
难点,肝机能不全时酶活性的改变;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肝机能不全的发生机理。
第二十三章 肾机能不全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肾机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急、慢性肾机能不全的原因、机理和对机体的影响。
2、尿毒症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三)教学要求
1、复习肾脏的正常组织结构及功能。
2、正常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肾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肾机能不全,急性肾机能不全,慢性肾机能不全,尿毒症的概念;急性肾机能不全的发病机理;急性肾机能不全时的机能代谢变化;慢性肾机能不全时机能代谢变化。
难点,急性肾机能不全的发病机理; 慢性肾机能不全时机能代谢的变化。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肾机能不全的发生机理。
附,多器官衰竭
本章为增加了前沿学科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内容,根据学时情况,可为学生自学内容,或作为专题讲述内容。
(一)教学目的多器官衰竭是近二十年来在创伤、败血症、休克中研究的一个热点。鉴于动物医学工作者还未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这方面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仅在为人类医学服务的疾病模型做了大量工作,故以附录形式介绍,以开拓学生思路,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常见的严重感染,危及动物致死的机理和防治措施。
(二)教学内容病因、发生机理、衡量多器官衰竭常用指标:
浆中GPT升高:衡量肝衰竭指标之一;
肺系数:即肺湿重g * 100/体重g 衡量肺衰竭的指标之一。
血浆肌酐升高:衡量肾衰竭指标之一。
其中
包括
章次
各章名称
总学时
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
1
2
3
4
5
6
7
8
9
动物疾病概念
外界环境致病因素寄生物与宿主关系
遗传与疾病
免疫病理
应激与疾病
自由基与疾病
物质代谢障碍
钙磷及微量元素代谢障碍
2
1
1
自学
2
2
自学
自学
自学
2
1
1
0
2
2
0
0
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水和电解质平衡障碍
水 肿
酸碱平衡障碍
缺 氧
发 热
炎 症
肿 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休 克
黄 疸
心机能不全
呼吸机能不全
肝机能不全
肾机能不全
总 计
4
2
4
2
2
9
自学
2
7
2
2
4
2
4
54
4
2
2
2
2
6
0
2
4
2
2
2
2
4
44
2
3
3
2
10
三、学时分配
四、主 要 参 考 书
1、家畜病理生理学(第一版) 南京农学院主编 1983.6 农业出版社
2、家畜病理生理学(第二版) 陈万芳主编 1996.1 中国农业出版社
3、家畜病理生理学 王水琴等主编 1998.1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4、家畜病理学(上册) 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 1985.6 农业出版社
五、主 要 编 写 人 员
任风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孙 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课程编号:B1030112
适用专业:兽医医学专业总 学 时:54学时
一、编写说明
1、修订依据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动物兽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家畜病理生理学基本要求而编写的。新改编的家畜病理生理学第二版内容更新较多,而从学生的培养目的和专业教学计划正体系统来考虑,凡与其他学科内容重复又不突出的即删去,同时增加了前沿学科的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内容。因此,新编写的教学大纲增加了学生自学和进一步阅读参考书目和文献的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是从认证开始,然后推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在教学内容中,安排了一定量的动物实验和观察临床病畜,来分析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机制及治疗原则等,去揭示和解释临床上多种病的共同的和个别的病理生理规律。本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因此,编写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经常复习与本门课程有关的知识,如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家畜疾病的概念,家畜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家畜在疾病过程中其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和这些变化的发生发展机理,从而揭示家畜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兽医临床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2、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近年来发展甚快,国际病理生理学会的成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学术活动的频繁交流,已将这门学科推向医学研究的前沿。动物病理生理学工作者在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因而动物病理生理学工作者认为在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不论学制是四年或五年,都应将这门课程列为必修课。第二版家畜病理生理学即根据这种要求进行修订。
第二版内容更新较多,为了使教材少而精,不过分强调本门学科的系统性,而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整体系统来考虑,凡与其他教科书内容重复又不突出的即删去,同时增加了前沿学科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内容。本书是由农业部委托编写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使用教材之一。
3、教学目的与要求家畜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复杂的机能,代谢发生的各种变化。是一门重要的兽医专业基础理论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兽医临床诊断的应用学科。因此,通过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们能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病畜,来分析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机制、治疗原则等,去揭示和解释临床上多种病的共同的和个别的病理生理学规律。
其目的都在于能使临床分析,防治疾病获得更确切的理论依据。
本书共分四篇,二十三章。第一篇为疾病论;第二篇为物质与体液代谢障碍;第三篇为主要病理过程的病理生理;第四篇为主要器官衰竭的病理生理。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研究家畜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家畜在疾病过程中其机体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和这些变化的发生发展机制,从而揭示家畜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兽医临床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4、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家畜病理生理学属于兽医基础理论的范畴,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又是一门联系兽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性课程。因此,它与各学科之间有着极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为了研究患病动物机体的代谢变化及其发生的机理,必须运用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因此,病理生理学与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分子化学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学科的每一重大发展都有力地推动着病理生理学的发展。因此,学好各门基础课,掌握各门基础课的进展情况及实验室技术,是学好病理生理学的必要基础。
家畜病理生理学与兽医各学科的关系,一方面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为临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兽医临床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临床科学的不断发展亦促进病理生理学向纵深发展,例如近年来由于兽医免疫病理学的研究进展,证明仔猪痢疾疫苗经口服可有效地刺激消化道粘膜抗体生成细胞的活性,消化道特异性抗体生成增多,以及产前免疫母猪,可使初乳中抗体效价提高,从而为兽医临床对仔猪痢疾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所以,家畜病理生理学只有紧紧围绕为临床服务的宗旨,才能更有价值。因此,家畜病理生理学与兽医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大纲内容
第一篇 疾病论
从第一章到第七章,重点讲述动物疾病的概念,外界环境致病因素,寄生物与宿主关系,遗传与疾病,免疫病理,应激与疾病,自由基与疾病。
动物疾病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疾病概念及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疾病发生基本机理,疾病的结局。
(二)教学内容
1、疾病的概念
2、疾病的发生原因
3、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4、动物疾病的经过和结局。
(三)教学要求
1、结合临床病例,加深理解疾病的概念。
2、结合临床病例,加深理解疾病的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3、结合临床病例,了解掌握疾病的结局。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动物疾病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动物疾病的概念;疾病的原因,特别是化学性致病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并能举例说明化学性致病因素与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动物患病的机理;动物疾病的经过和结局,并能举例说明动物疾病不完全康复,如心瓣膜闭锁不全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能举例说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难点:据一些常见的病例,如急性胃肠炎(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来具体说明动物疾病的概念,即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外界环境致病因素(病原)而引起动物机体一系列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过程。从而加深对动物疾病概念的理解。
教学建议:利用多媒体病例的展示,加深学生对疾病概念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理解。
外界环境致病因素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营养性致病因素引起动物疾病发生的机理,从而在临床上,饲养管理等方面引起重视,尽量减少外界环境致病因素,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二)教学内容
物理性致病因素(包括季节、温度、气压、电流、辐射等);化学性致病因素(生物性、化学性、环境污染物、农药等);生物性致病因素(细菌、病毒、支原体等);营养性致病因素(维生素缺乏、矿物质缺乏等)。
(三)教学要求
1、结合临床病例,加深理解引起疾病的理化因素。
2、结合临床病例,加深理解引起疾病的生物性致病因素。
3、结合临床病例,加深理解引起疾病的营养性致病因素。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化学性致病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动物疾病的机理。
难点:举例说明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动物患病的机理。
教学建议:利用多媒体病例的展示,加深学生对引起疾病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理解。
寄生物与宿主关系
本章以同学自学为主,复习相关的家畜传染病学等有关知识。重点掌握细菌---宿主关系,病毒---宿主关系,寄生虫---宿主关系。
遗传与疾病
(一)教学目的:
掌握遗传性疾病的分类及其发生机理。
(二)教学内容:
1、遗传的基础。
2、遗传性疾病。
(三)教学要求
1、本章以同学自学为主,复习相关的遗传、传染病等有关知识。
2、结合临床病例,讲解遗传性疾病的概念及相关机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了解遗传性疾病的概念,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染色体病的发病原因,机理及预防原则。
难点:遗传性疾病的机理。
教学建议:利用多媒体病例的展示,加深学生对遗传性疾病的理解。
免疫病理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与疾病的关系,各种免疫性疾病的分类及其发生机理。
(二)教学内容:
1、四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机理。
2、自身免疫疾病的分类及其发生机理。
3、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及其发生机理。
(三)教学要求:
本章以同学自学为主,复习相关的免疫学等有相关的知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掌握四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机理,提高动物自身的免疫能力,减少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难点:免疫与疾病的关系。
教学建议:利用多媒体病例的展示,加深学生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理解。
应激与疾病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应激的概念,应激时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胃溃疡发生机理,应激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应激的概念。
2、应激反应的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3、应激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性即应激综合症的类型及发生机理。
(三)教学要求:
1、复习生理学有关神经内分泌、丘脑—垂体—皮质系统的知识,加深理解应激发生机理。
2、结合图表,讲解应激的概念及应激发生相关机理。
3、应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防制措施。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掌握应激原,应激的概念。应激时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
难点:应激发生机理: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变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变化,其他激素分泌变化。
应激时机体的变化:应激时代谢变化,应激时血液的变化,应激时循环系统变化,肾上腺和消化道(胃溃疡)的病变。免疫功能的改变。
教学建议
1、复习生理学相关的丘脑—垂体—皮质系统的功能。
2、利用多媒体图表的展示,加深学生对应激发生机理的理解。
3、结合临床病例,讲解应激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性及应激综合症的防治原则。
自由基和疾病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自由基的基本概念,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自由基概念
2、自由基与疾病
(三)教学要求:
本章以学生自学为主。了解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
难点:掌握自由基的概念及分子结构。
物质及体液代谢障碍
本篇从第八章至第十二章,重点讲述三大物质与重要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代谢障碍,水和电解质平衡障碍,水肿以及酸碱平衡障碍。
物质代谢障碍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的发生机理及对动物机体的影响。从而在临床上要注意饲养管理,使动物体内环境保持恒定和供应必要的水、氧和营养物质。
(二)教学内容:
1、糖代谢障碍,
2、脂肪代谢障碍,
3、蛋白质代谢障碍。
(三)教学要求:
1、本章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复习有关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
2、掌握疾病时物质代谢变化的规律,阐明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掌握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的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化方面有关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知识。
钙、磷及微量元素代谢障碍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们掌握钙磷代谢障碍,微量元素代谢障碍将引起动物患软骨病,代谢性骨病等。微量元素如铁、铜、硒等代谢障碍,而引起相应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动物饲养管理方面,重视钙磷的合理比例,微量元素的合理补充,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
1、钙磷代谢障碍。
2、微量元素代谢障碍(包括铁、铜、钴、硒、碘、锌、锰、氟、钼等微量元素)。
(三)教学要求
1、本章以学生自学为主,复习有关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相关知识,掌握钙、磷正常代谢及微量元素对动物机体的重要性。
2、结合临床病例,讲解减少动物疾病,如骨软病、白肌病、贫血等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掌握钙磷代谢障碍,微量元素代谢障碍引起动物疾病的机理。
水和电解质平衡障碍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脱水和水中毒的发生机理,脱水的类型和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掌握高钾血症、低钾血症发生的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脱水的概念,三型脱水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以及三型脱水治疗的原则。
2、水中毒概念。
3、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三)教学要求
1、结合临床病例,了解脱水的概念,三型脱水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以及三型脱水治疗的原则。
2、结合图表所示,掌握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脱水、水中毒、高钾血症、低钾血症概念;三型脱水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影响;高钾血症、低钾血症发生的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难点:三型脱水发生机理;高钾血症、低钾血症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反射途径、钾离子对肌膜电位的影响。
第十一章 水 肿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水肿的机理,水肿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水肿的概念。
2、水肿的发生机理。
3、几种常见的水肿及其发生机理。
4、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三)教学要求
1、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正常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机理,肾小管重吸收机理,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调节水、钠的机理。
2、结合图表所示,讲解水肿发生的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心性水肿、肝性水肿等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发生机理;心性水肿、肝性水肿的发生机理。
难点:水肿发生机理;心性水肿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各类水肿的发生机理。
第十二章 酸碱平衡障碍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酸、碱中毒的病理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代谢性酸中毒概念、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2、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概念、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3、各型酸碱平衡障碍的特点及治疗原则。
(三)教学要求复习有关生理学知识,如缓冲系统、呼吸系统、肾脏的调节对机体内酸碱平衡调节的途径。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概念;代谢性酸中毒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影响;四型酸碱平衡障碍的各自特点及治疗原则。
难点:四型酸碱平衡障碍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各类酸碱平衡障碍的发生机理。
主要病理过程的病理生理
从第十三章至第十九章,重点讲述以机能变化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其中炎症为病理生理中最主要的一章。
第十三章 缺 氧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缺氧的类型、特点,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体的机能变化。
(二)教学内容
1、缺氧的类型及特点。
2、缺氧对机体机能和代谢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要求复习有关知识,如氧分压、氧容量、氧含量、血氧饱和度、氧解离曲线、红细胞内MHb还原系统等。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缺氧的概念、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各种类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等张性低血氧症时,一氧化碳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时动物尸体剖检时特点。
难点: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等张性低氧血症的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各类酸碱平衡障碍的发生机理。通过家兔缺氧实验了解动物不同类型缺氧特征。
第十四章 发 热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发热的原因、机理、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发热概念。
2、发热发生机理、发热发展经过。
3、发热时机能和代谢变化 。
(三)教学要求复习相关生理学知识,如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引起机体发热的反射途径。
根据发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的改变特点;发热的经过: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的特点,针对具体疾病和发热病情作具体分析,对一般的发热不急于解热,而过高的发热应及时解热。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发热概念;发热的发生机理;发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改变。
难点:发热的发生机理中的内生致热源的来源、作用的部位及内生致热源的作用方式。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发热的发生机理。
第十五章 炎 症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各种疾病的基础炎症。只有正确认识炎症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基本理论,才能对各种炎症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教学内容
1、炎症概念。
2、炎症的原因。
3、炎症过程的基本病理变化。
4、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5、炎症的生物学意义。
(三)教学要求
1、复习有关的生理学、组织学相关知识。
2、利用所学到的炎症发生机理去了解治疗炎症性疾病的原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炎症、炎症介质、白细胞浸润等概念;炎症介质的种类及其作用;炎症过程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性、渗出性、增生性变化的发病机理;炎灶中的细胞的种类及其机能;炎灶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杀菌机理;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生物学意义及在临床上治疗炎症性疾病的一般原则。
难点:变质性、渗出性、增生性变化的发病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炎症的发生机理。复制动物炎症的模型,以探讨炎症的病理变化。
第十六章 肿 瘤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肿瘤发生的原因,细胞癌变的机理,肿瘤免疫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1、肿瘤概念、肿瘤病因子。
2、细胞癌变机理。
3、肿瘤免疫学。
(三)教学要求本章以学生自学为主。(与《病理解剖学》中“肿瘤”一致)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结合临床病例和眼观标本了解动物常见肿瘤的病理变化特点。
第十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DIC对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的影响与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
2、DIC的病因和发生机理。
3、DIC的分期和后果。
4、DIC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三)教学要求
1、复习生理学相关知识,特别是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相互关系。
2、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各期的主要特点,诊断和防治原则。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生机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及每期的特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出血的机理;急性DIC引起休克的机理;DIC引起栓塞的机理,引起溶血的机理。
难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理。
第十八章 休 克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机体发生休克时的一系列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休克概念。
2、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3、休克的发生机理。
4、各型休克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三)教学要求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如微循环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休克概念、休克肺、透明膜;休克的发生机理;休克肺的发生机理;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机理;休克的防治原则。
难点:休克时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凝血期的发生发展过程;休克肺的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掌握休克的发生机理。复制动物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其发生机理和临床表现及治疗的方法。
第十九章 黄 疸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黄疸类型及各型黄疸的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1、黄疸的概念。
2、各型黄疸的发生机理及特点。
3、各型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三)教学要求复习生理学相关知识,如胆色素的正确代谢、胆红素定性实验。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黄疸的概念;黄疸的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
难点:肝性黄疸及肝后性黄疸发生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掌握各型黄疸的发生机理。
主要器官衰竭的病理生理
从第二十章至第二十三章重点讲述各系统器官的机能病理变化。
第二十章 心机能不全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心机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心机能不全时对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二)教学内容
1、心机能不全的原因、发生机制。
2、心机能不全时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
(三)教学要求复习有关的生理学知识,特别是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的机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心机能不全概念,心力衰竭概念;心机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心机能不全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难点:心机能不全的机制,特别是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而引起的心机能不全;心力衰竭时引起以体循环充血为主的症候群的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心机能不全的发生机理。
第二十一章 呼吸机能不全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呼吸机能不全的发生机理;呼吸机能不全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二)教学内容呼吸机能不全的原因及发病机理;呼吸机能不全时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机能不全的概念。
(三)教学要求复习生理学、解剖学及组织学方面相关的知识,如肺泡的组织结构,气体与肺泡的交换机理,血液中H+浓度和PCO2对呼吸中枢的影响等。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呼吸机能不全概念;呼吸机能不全的原因及发病机理;呼吸困难的类型。
难点:肺换气障碍引起的呼吸机能不全的机理;肺泡的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的呼吸机能不全的机理。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呼吸机能不全的发生机理。复制动物呼吸机能不全的模型,从而探讨其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第二十二章 肝机能不全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肝机能不全的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肝机能不全的概念、原因及机理。
2、肝机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
3、肝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生机理。
(三)教学要求复习生理生化的有关知识,特别是神经传递介质的传导途径。
消化机能障碍时对机体的影响:
营养不良;
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障碍;
自体中毒。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肝机能不全,肝性脑病的概念; 肝机能不全的病因及机理; 肝机能不全时各种酶活性的改变,凝血障碍的变化。
难点,肝机能不全时酶活性的改变;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肝机能不全的发生机理。
第二十三章 肾机能不全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肾机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急、慢性肾机能不全的原因、机理和对机体的影响。
2、尿毒症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三)教学要求
1、复习肾脏的正常组织结构及功能。
2、正常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肾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肾机能不全,急性肾机能不全,慢性肾机能不全,尿毒症的概念;急性肾机能不全的发病机理;急性肾机能不全时的机能代谢变化;慢性肾机能不全时机能代谢变化。
难点,急性肾机能不全的发病机理; 慢性肾机能不全时机能代谢的变化。
教学建议: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相关图表讲解肾机能不全的发生机理。
附,多器官衰竭
本章为增加了前沿学科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内容,根据学时情况,可为学生自学内容,或作为专题讲述内容。
(一)教学目的多器官衰竭是近二十年来在创伤、败血症、休克中研究的一个热点。鉴于动物医学工作者还未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这方面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仅在为人类医学服务的疾病模型做了大量工作,故以附录形式介绍,以开拓学生思路,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常见的严重感染,危及动物致死的机理和防治措施。
(二)教学内容病因、发生机理、衡量多器官衰竭常用指标:
浆中GPT升高:衡量肝衰竭指标之一;
肺系数:即肺湿重g * 100/体重g 衡量肺衰竭的指标之一。
血浆肌酐升高:衡量肾衰竭指标之一。
其中
包括
章次
各章名称
总学时
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
1
2
3
4
5
6
7
8
9
动物疾病概念
外界环境致病因素寄生物与宿主关系
遗传与疾病
免疫病理
应激与疾病
自由基与疾病
物质代谢障碍
钙磷及微量元素代谢障碍
2
1
1
自学
2
2
自学
自学
自学
2
1
1
0
2
2
0
0
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水和电解质平衡障碍
水 肿
酸碱平衡障碍
缺 氧
发 热
炎 症
肿 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休 克
黄 疸
心机能不全
呼吸机能不全
肝机能不全
肾机能不全
总 计
4
2
4
2
2
9
自学
2
7
2
2
4
2
4
54
4
2
2
2
2
6
0
2
4
2
2
2
2
4
44
2
3
3
2
10
三、学时分配
四、主 要 参 考 书
1、家畜病理生理学(第一版) 南京农学院主编 1983.6 农业出版社
2、家畜病理生理学(第二版) 陈万芳主编 1996.1 中国农业出版社
3、家畜病理生理学 王水琴等主编 1998.1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4、家畜病理学(上册) 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 1985.6 农业出版社
五、主 要 编 写 人 员
任风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孙 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