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运动中的氧供与氧耗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一、需氧量与吸氧量
1,需氧量, 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
的氧量。 **
? 成年人安静 值,250ml/分
? 运动时的变化:
强度大、持续时间短, 总需氧量少 ; 每分
需氧量大。
强度小,持续时间长, 每分需氧量少 ; 总
需氧量大。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2、吸氧量( VO2):在肺换气过程中,由
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
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吸氧量,也称耗
氧量。 ( 以单位时间每分钟计算,故称为
每分吸氧量 。 *
? 成年人安静 值,200~300 ml/分
·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二、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1.最大吸氧量 ( VO2max ) **
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
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
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
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吸氧量。
( 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 )
·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表示方法,
绝对值 ( L/min ) 和相对值 ( ml/kg/min ) 。
成年男子, 绝对值约 3.0~3.5 L/min,
相对值约 50~55 ml/kg/min,
成年女子, 绝对值约 2.0~2.5 L/min,
相对值约 40~45 ml/kg/min,
?应用,VO2max反映机体氧运输系统的工
作能力,是评价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
指标之一。
·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二、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2,影响 VO2max的因素
( 1)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容积
心肌收缩力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 2) 遗传, 最大吸氧量的遗传度为 93.4% 。
·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 3) 年龄, 性别,
?年龄,青春期前男女差异小,12~13岁之后
逐渐差异显著。
?性别,峰值, 女, 13~17岁 ; 男, 18~20岁
?递减速度:女,每年 2.5%
男,每年 2%
老年后,每年 0.8%~0.9%
60岁时减少到最大值的 70%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 4) 训练,可以 提高最大吸氧量 。
?原因:
①增大心肌收缩力量
② 提高 肌肉 氧的摄取 。
第二节 运动后过量氧耗及
影响因素
一、运动后过量氧耗( EPOC)
在运动后恢复期,机体由高水平代谢状态
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
过量氧耗 。 **
第二节 运动后过量氧耗及
影响因素
二、影响因素
1.体温升高的影响
2.儿茶酚胺的影响
3,甲状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影响
4,钙离子的作用
5,磷酸肌酸( CP)的再合成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
一、乳酸阈
(一)乳酸阈与个体乳酸阈
1.乳酸阈: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
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增加,当运动
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
升的开始起点,称为乳酸阈。 **
(要点:临界点, 4 mM/L,最大吸氧量的
60- 80%)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
2.个体乳酸阈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激剧上升
的开始起点并不都是 4 mM/L,其变化范
围大约在 1.4~ 7.5 mM/L之间。因此,此
时的拐点也称为个体乳酸阈 。
3,最大吸氧量利用率 % ( %VO2max)
最大吸氧量实际所利用的百分比称为最大
吸氧量利用率%。
·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
( 二)影响乳酸阈的因素
1.训练水平的影响
系统训练可使乳酸阈有较大提高。
2.运动项目的影响
耐力项目运动员的乳酸阈值及最大吸氧量
利用率%高于短距离非耐力项目运动员。
3.肌纤维类型及酶的活性
慢肌纤维百分组成高的人,其乳酸阈也高。
图 6-6 LT的判断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
4.性别、年龄的影响
? 性别:影响乳酸阈时的吸氧量水平,但不
影响乳酸阈时的最大吸氧量利用率%。
? 年龄:儿童少年乳酸阈与成人无显著差异。
5.环境条件的影响
? 缺氧 → 高原条件下乳酸阈时吸氧量明显低
于平地。
? 高温 (40℃ )条件下进行渐增负荷运动与常
温 (25℃ )相比,乳酸阈时吸氧 量有明显差异。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
二、通气阈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用 通气变化的拐点 来
测定乳酸阈,称为通气阈。
图 6-7 渐增负荷运动中的气体代谢各指标,
心率和 VT的判断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
三、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
1.评定耐力水平
乳酸阈值可预测和评定运动员的运
动能力,以及训练后耐力能力的提高。
2.制定训练强度
3.运动处方的制定
病人恢复健康和中老年人运动处方,
减肥运动处方
第六章 作业
1,试述最大吸氧量的影响因素 。
2,试述运动后过量氧耗产生的机制 。
3,为什么说乳酸阈比最大吸氧量更能客观
地反映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4.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及运动实践,试述
如何利用乳酸阈或通气阈制定成年人健身
运动处方。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与最大吸氧量相比, 乳酸阈更能反映人体有氧
工作能力, 这是因为 ( ) 。
A,它是在有氧情况下测得的;
B,它是在无氧情况下测得的;
C,运动时, 体内代谢都不是在达到最大吸氧量后,
才开始转向无氧代谢的;
D,在有氧代谢结束时, 无氧代谢才开始;
E,它的遗传度高。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一、需氧量与吸氧量
1,需氧量, 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
的氧量。 **
? 成年人安静 值,250ml/分
? 运动时的变化:
强度大、持续时间短, 总需氧量少 ; 每分
需氧量大。
强度小,持续时间长, 每分需氧量少 ; 总
需氧量大。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2、吸氧量( VO2):在肺换气过程中,由
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
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吸氧量,也称耗
氧量。 ( 以单位时间每分钟计算,故称为
每分吸氧量 。 *
? 成年人安静 值,200~300 ml/分
·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二、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1.最大吸氧量 ( VO2max ) **
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
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
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
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吸氧量。
( 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 )
·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表示方法,
绝对值 ( L/min ) 和相对值 ( ml/kg/min ) 。
成年男子, 绝对值约 3.0~3.5 L/min,
相对值约 50~55 ml/kg/min,
成年女子, 绝对值约 2.0~2.5 L/min,
相对值约 40~45 ml/kg/min,
?应用,VO2max反映机体氧运输系统的工
作能力,是评价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
指标之一。
·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二、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2,影响 VO2max的因素
( 1)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容积
心肌收缩力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 2) 遗传, 最大吸氧量的遗传度为 93.4% 。
·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 3) 年龄, 性别,
?年龄,青春期前男女差异小,12~13岁之后
逐渐差异显著。
?性别,峰值, 女, 13~17岁 ; 男, 18~20岁
?递减速度:女,每年 2.5%
男,每年 2%
老年后,每年 0.8%~0.9%
60岁时减少到最大值的 70%
第一节 需氧量与吸氧量
( 4) 训练,可以 提高最大吸氧量 。
?原因:
①增大心肌收缩力量
② 提高 肌肉 氧的摄取 。
第二节 运动后过量氧耗及
影响因素
一、运动后过量氧耗( EPOC)
在运动后恢复期,机体由高水平代谢状态
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
过量氧耗 。 **
第二节 运动后过量氧耗及
影响因素
二、影响因素
1.体温升高的影响
2.儿茶酚胺的影响
3,甲状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影响
4,钙离子的作用
5,磷酸肌酸( CP)的再合成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
一、乳酸阈
(一)乳酸阈与个体乳酸阈
1.乳酸阈: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
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增加,当运动
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
升的开始起点,称为乳酸阈。 **
(要点:临界点, 4 mM/L,最大吸氧量的
60- 80%)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
2.个体乳酸阈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激剧上升
的开始起点并不都是 4 mM/L,其变化范
围大约在 1.4~ 7.5 mM/L之间。因此,此
时的拐点也称为个体乳酸阈 。
3,最大吸氧量利用率 % ( %VO2max)
最大吸氧量实际所利用的百分比称为最大
吸氧量利用率%。
·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
( 二)影响乳酸阈的因素
1.训练水平的影响
系统训练可使乳酸阈有较大提高。
2.运动项目的影响
耐力项目运动员的乳酸阈值及最大吸氧量
利用率%高于短距离非耐力项目运动员。
3.肌纤维类型及酶的活性
慢肌纤维百分组成高的人,其乳酸阈也高。
图 6-6 LT的判断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
4.性别、年龄的影响
? 性别:影响乳酸阈时的吸氧量水平,但不
影响乳酸阈时的最大吸氧量利用率%。
? 年龄:儿童少年乳酸阈与成人无显著差异。
5.环境条件的影响
? 缺氧 → 高原条件下乳酸阈时吸氧量明显低
于平地。
? 高温 (40℃ )条件下进行渐增负荷运动与常
温 (25℃ )相比,乳酸阈时吸氧 量有明显差异。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
二、通气阈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用 通气变化的拐点 来
测定乳酸阈,称为通气阈。
图 6-7 渐增负荷运动中的气体代谢各指标,
心率和 VT的判断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
三、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
1.评定耐力水平
乳酸阈值可预测和评定运动员的运
动能力,以及训练后耐力能力的提高。
2.制定训练强度
3.运动处方的制定
病人恢复健康和中老年人运动处方,
减肥运动处方
第六章 作业
1,试述最大吸氧量的影响因素 。
2,试述运动后过量氧耗产生的机制 。
3,为什么说乳酸阈比最大吸氧量更能客观
地反映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4.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及运动实践,试述
如何利用乳酸阈或通气阈制定成年人健身
运动处方。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与最大吸氧量相比, 乳酸阈更能反映人体有氧
工作能力, 这是因为 ( ) 。
A,它是在有氧情况下测得的;
B,它是在无氧情况下测得的;
C,运动时, 体内代谢都不是在达到最大吸氧量后,
才开始转向无氧代谢的;
D,在有氧代谢结束时, 无氧代谢才开始;
E,它的遗传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