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工业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模式
?第三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一,工业化的含义
1.狭义的工业化
? 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
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
占统治地位的过程。
? 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
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
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
转变,它使一个国家
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
现代的工业国。
2,广义的工业化
? 是指发展或现代化 。
? 就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
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
程,是指伴随着经济增
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
政治体制、法律文化甚
至观念习俗等方面的变
革,它涉及经济、政治
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第一节 工业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
3 工业化,既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4.工业化与产业革命、技术革命的关系
? 产业革命是以手工技
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
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生
产的机器大工业,它
既是生产力的一次革
命,又是生产关系的
一次巨大变革。
? 产业革命的开始,是
工业化过程的起点。
? 产业革命并不等于工
业化。
? 技术革命,指的是世界
性的生产技术领域内的
重大变革或质的飞跃。
? 技术革命推动了工业化
的进程。
? 工业化促进了技术革命。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工业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
二、工业化的衡量指标
霍夫曼比例 =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 /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
1,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
2,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 。
3,工业自身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 包括工业生产的机
械化, 电气化和自动化 。
4,农业的工业化水平 。
5,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
6,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
比较全面地衡量工业化程度,需要综合考察以下互相
联系的六个方面: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模式
所谓工业化模式,实际上就是谋求发展、实现工业化或现代化的途径。
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
1.它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市场竞争机制是要素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3.借助于奴隶贸易等形式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4.工业化进程一般采取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再到
交通运输和其他产业部门的顺序。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二、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1)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私有制。
(2)排斥市场机制,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模式
(1)结构混同。
(2)过分集权。
(3)缺乏监督。
(4)没有法制。
经济体制方面的特征:
政治体制方
面的特征: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三、混合型工业化模式
? 采用资本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两种模式的
不同特色,混合而成,实际上是前两大对立模式相
结合而形成的各种中间发展形式,其中多数可称之
为某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 其特点是几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基本是自由经济制
度,但受政府计划的调节,传统因素特别是军队在
稳定经济与社会秩序中具有重要作用。
? 主要代表有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印度模式和埃及
模式等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模式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东亚工业化模式
?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与亚洲,四小龙”
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及其运行方式,尤其指亚
洲“四小龙”等发展中国家 (地区 )的发展模式。
? 东亚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
方面:
? (1)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 (2)较强的政府干预。
? (3)发展资金主要依靠内部积累。
? (4)重视科技和教育。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模式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 1.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 2.以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 3.在经济体制的建构上,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为目标。
? 4.在政治体制的建构上,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
? 5.中国式的社会现代化,是在人的现代化基础上
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模式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一、平衡增长理论
? 所谓平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
部门中,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同时、全面地进行
大规模投资,通过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的全面发展,来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工
业化或经济发展。
? 平衡增长可分为三种类型: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和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第三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一)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主张对各工业部门同时、按照同一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此
克服经济中存在的不可分性,使整个工业按同一速度全面增长,
达到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主张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但按不同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
使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按不同比率全面发展,实现工业化。
? 以各部门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大小作为确定
其投资比率的依据。
?主张依据各产业部门产品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确定对各
产业部门不同的投资比率和增长比率,通过部门间不同比率
的增长,以克服瓶颈;
?一旦经济发展中的瓶颈被消除,就应当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按
一定比例平衡增长。
(二)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三)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
? 不平衡增长理论研究的重点不是如何全面投资,而
是如何集中投资于某些部门,使投资用于最佳用途
上。
? 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希曼。
? 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
源优先发展一部分 联系效应大的 产业,用优先发展
的产业创造的资本推动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带动
全部产业的发展。
? 局限性:这种理论过于看重产业之间的联系效应,
忽视了各部门之间的互补性,低估了产业或部门间
的不平衡增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第三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关系
? 两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阶段
来考虑增长问题,两者实际上是互相补充、相
辅相成的。
?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宜于采取不平衡增长
战略 ; 当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平衡增长
战略又势在必行。
? 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手段。
第三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 1、城市化
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
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成长为
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率 )通常以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即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 /总人口
? 2、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和特征,
?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
? 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城镇数目不断增加;
? 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并在总人口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3、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 现代工业的兴起,为城市化提
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和各种社会
条件,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
? 城市化也反过来给工业化以极
大的刺激。
? 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出现城
市化;同样,如果没有城市化,
工业化也难以实现。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起步晚、水平低。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950 1980 1997 2002
发展中国家 16,2 30,6 39,0 41.4
世界平均 28,4 40,0 46,0 47.8
发达国家 51,8 75,0 78,0 77.8*
* 高收入国家
截至 2003年底,全国城镇化率 40.53%。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2.发展不平衡。
国家或地区 1980年 2002年





拉丁美洲 64,0% 76, 2%
亚洲
东亚
南亚
中东
25,2%
21%
22%
48%
____
40.2%
29.6%
62.8%
非洲
北非
南撒哈拉非洲
23,5%
48%
23%
------
------
35%




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委内瑞拉和巴西 82%一 88%
埃塞俄比亚、马拉维,尼泊尔和布隆迪 分别为 15.4%,15.9
%,14.6%、和 9.6
%。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3.过度城市化。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又称之为虚假城市化,是指城市化
水平大大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发
展阶段,表现为没有工业化和没有经济发展的城市
化。
?在 1800— 1980年,工业就业率的增长极为缓慢,
仅仅上升了 3个百分点,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却越
来越快,攀升到原来的 3,44倍。
?当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达到 21%时,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为 340美元,而欧洲大陆城市化水平达
到 21%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高达 650美元。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4.城市首位度畸高。
?城市首位度,也称首位城市指数,是指一个国家 (地
区 )最大城市人口数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之间的比值,
它通常用来反映该国 (地区 )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
中程度。
?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 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
适当;大于 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发展中国家的首位城市大都是这些国家的首都或沿海
城市。第一大城市的人口往往比第二大城市的人口高
3倍~ 9倍,最高达到 12倍一 13倍。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
1.城市贫困化。
2.城市失业。
3.城市环境污染。
4.城市的社会问题。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2004.10.6-.10.10雾
锁北京城,空气质量
甚至降为了五级重度
污染
不同日期同一时间同
一地点拍摄图片对照
五个污染源对有害颗粒的贡献分别是:机动车 40%以上,
扬尘占 20%-30%,能源消耗占 20%,工业污染占 10%,
生活污染在 10%以下。而在扬尘中由于机动车行驶引起的
扬尘污染又占了 30%-40%。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四、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 1.降低人口出生率。
? 2.控制城市规模。
? 3.实施城市分散化计划。
? 4.改变偏重城市的倾向,努力促进农
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五、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城市病和城市短缺问题并存
第十三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根据 2003年六月民政事业统计,全国共有城市居民
最低保障对象 2182.65万人,1— 6月累计支出低保
资金 710357 1万元。 60%以上的低保户每月获
得低保金 100元以下,近 30%的低保户每月获得的
低保金在 101至 200元之间,仅仅 8,4%的低保户
每月获得 200元以上。从全国范围内来看,40%低
保户不能按月领取低保金,约 20%低保户半年才能
领取一次,近 10%的低保户未能足额领到低保金。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贫民阶层的形成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