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第 二 章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思路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第三节 线性阶段理论
第四节 结构变动模型
第五节 新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的
中心问题是要揭示
复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的内在经济联系。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第三节 线性阶段理论
?包括经济成长阶段理论和哈罗德 —多马模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 经济成长阶段,
一书中提出了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
?哈罗德 —多马模型是 20世纪 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
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几乎同时推演出的极为
相似的长期经济增长理论,也是第一个广为流行的
经济增长模型。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一、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特点是:
?( 1)经济处于原始状态。
?( 2)没有现代科学技术,
赖以生存的产业以农业为
主。
?( 3)社会结构僵化,阻
碍经济变革。
?( 4)整个社会生产力低
下,人均收入仅能够维持
生存。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一) 内容
1.传统社会阶段。
旧中国的各个朝代、欧
洲中世纪的各个国家都
是传统社会阶段的代表。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特点是:
?( 1)新的科学技术正在应
用于农业和工业。
?( 2)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
?( 3)交通运输状况得到很
大改进 。
?( 4)商业范围扩大。
?( 5)新的生产方法开始出
现。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2,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一个过渡阶段,社会发展所需
的各种条件正在逐步形成。
中世纪处于崩溃的西欧,
今天的大多数贫穷国家
也处于这一阶段。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3.起飞阶段 —— 最关键的阶段
?( 1) 起飞,在工业化初期的较
短时间内实现基本经济和生产方
法上的剧烈转变,是突破不发达
经济的停滞状态,摆脱贫困境地,
向增长发达过渡的重要转折点。
?( 2) 起飞到来的重要条件:
?农业和工业采用现代的组织技
术与方法。
?经济中的净投资上升,达到国
民收入的 10%。
?建立起了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
的主导部门,带动了辅助部门的
发展。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派生部门
指具有革新创造性
的部门或者具有利
用新的未开发资源
的可能性的部门,
主导部门一般增长
很快并能够极大地
带动其他部门的发
展 。
指直接适应
主导部门的
发展,或作
为主导部门
发展的条件
而得到迅速
发展的部门。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指由于总收
入、人口和
工业生产的
增长而得到
稳定增长的
部门。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战后出现的主导部门情况
序 号 主导部门 备 注
1 食品、饮料、烟草、水泥、
砖瓦等
“起飞”准备阶段
2 非耐用消费者生产,纺织,起飞”阶段
3 重工业、制造业综合体系,
钢铁、煤炭、电力、机械
4 汽车工业综合体
5 生活质量部门综合体,服务
业、城市、城郊建筑业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 3)起飞阶段的特点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农业中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
移 。
?人均产值大幅度提高。
( 4)发展中国家促进起飞所面临的环境
?困难:人口增长率高;由国内政治动荡引
起的人才和资金外流。
?有利条件:现成的技术可以利用;国际援
助可以加快起飞的进程。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4,向成熟推进阶段
?特点是:
?( 1)新投资维
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 2)经济在世
界贸易中的地位和
作用得到加强。
?( 3)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特点是:
?主导部门已经转移到
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
门和服务业。
?技术工人在劳动力中
的百分比和城市居民
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
呈上升趋势。
?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
得到深入发展 。
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 特点是:
?( 1)主导部门转
移到以服务业为
代表的与提高居
民生活质量密切
相关的部门,
?( 2)需要解决的
主要问题是那些
可能妨碍社会顺
利发展的社会问
题等。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二)经济成长阶段更替的原因
? 经济成长阶段出现依次更替的原因:
? 一方面是由于主导部门的依次更替,客观原因
? 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欲望的不断更替(心理因
素),主观原因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三)对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的评价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人均实际产值的增长或多
或少是按不变速度增加的。
?把增长阶段划分为高增长或低增长阶段,并把它
们截然分开至少是与现存的事实不符。
?但经济成长阶段理论强调技术、资本和主导产业
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二、哈罗德 —多马模型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20世纪 40年代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 Harrod,R.F.)
?美国经济学家多马( Domar,E.D.)
?几乎同时推演出极为相似的长期经济增长理论,
即第一个广为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型。
?合称为哈罗德 —多马模型( Harrod-Domar Growth
Model)。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1,哈多模型的思想与假设
?基本思想:
?每一个国家的经济都要替换已经损坏的资本货
(建筑、设备或其他物品 )以使经济能够按原有
的规模持续发展,所以必须把国民收入中的一
部分节约下来。要使经济增长,不仅要替换原
有的已经损坏的资本货,还必须在现有的资本
存量基础上增加新的投资 (净投资 )。
?在假定资本 —— 产出比不变的情况下,储蓄即
资本的积累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唯一原因。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假设:
( 1) 经济中资本存量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 资
本产出比固定。
( 2) 假定经济的储蓄率 s为产出中的一个固定
的比率。
( 3)假定储蓄全部转化为新投资即 投资总是
等于储蓄。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2,哈多模型的内容
哈多模型:
? 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由储蓄倾向及资本 —产出比所
决定。
K
sg ?
?g经济增长率,是国民收入增量与国民收入之比;
?s储蓄倾向,平均储蓄率,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
?K资本 — 产出比率,即投资系数或加速系数,它是指生产单
位产出所需要的资本量。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3.哈多模型的应用
第一节 线性阶段理论
? 如果
? 储蓄率 s = 12% (储蓄率=投资率 )
? 资本 —产出比率 K = 3 ( 3 单位的资本才能产
生 1单位的产出)
? 则经济增长率 g = 12%/3 = 4%
?假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是 7%,资本 — 产出
比率是 3(每投资 3元可以增加 1元国民收入)。那么,按
哈罗德 -多马 模式,年平均储蓄率(投资率)是?
?答案,21% 。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第四节 结构变动模型
? 结构变动模型又称结构转换模型。
? 在发展中国家,结构转换一般指国内经济怎样从
一个仅能维持生存的、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经
济向一个现代的、更为城市化的和更加工业化的
经济过渡的问题。
? 有两个模型最具代表性,即阿瑟 ·刘易斯的, 两部
门剩余劳动, 理论模型和霍利斯 ·钱纳里的, 发展
模式, 经验分析模型(自己阅读)。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一,刘易斯的两部门剩余劳动理论模型
(一)假设:
? 不发达国家是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和城市中的
现代工业部门两个部门组成的 。
? 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家是追求最大利润的。
? 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不变,且至少比农业部
门的工资高 30%左右,劳动力无限供给
? 现代工业部门中的投资来自工业部门的利润,
而资本家则把其所有利润都投入到工业部门
当中。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2、内容,两个阶段理论
OA为传统农业部门工资水平
ow是现代工业部门的实际工资
K3 > K2 > K1
I
O
L工业部门
的劳动数量
S
K2
K1
K边际产量
w
A 30%
L 1 L 2 L 3
s1
D1
D2
D3
F1 F2 F3
( 1)无限供给与转移阶段 WS
( 2)正常的劳动需求阶段 SS1
刘易斯模型实际上描述了一个经济从传统农业为主的经
济向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主的经济过渡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3、评价:
? ( 1)正面:
? 深刻揭示二元结构的现实
? 把经济发展与劳动力流动联系起来
? 指出工业化与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
? 指出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结构性的变化
? ( 2)批评:假设不合实际
? 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劳动和创造就业的速度与现代工业部
门资本积累的速度成比例。
? 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市是一种充分就业状
态。
? 发展中国家里的现代工业部门的工人工资在农村剩余劳
动没有完全被吸收之前是固定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第五节 新增长理论 〔 内生增长理论 〕
? 在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产生并迅速形成
巨大影响。
? 它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完全内在化,因此,
这一理论也被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 其代表人物有罗默( Rome,P)、卢卡斯
( Lucas,R)等经济学家。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
而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作
用的产物。
?知识、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的引入,
其结果是资本收益率可以不变或递增,人均产出
可以无限增长,并且增长率在长期可能单调递增。
?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源泉可以归结为人力
资本和知识的生产与积累。
1、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
2、局限性
忽视制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