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院教案提要
2004~2005 学年 第 一 学期 NO :肾脏 1
学科 生理学 班级 03 级本科 授课人 翁启芳 职 称 讲师
课题 肾的结构与
功能、肾小球滤过
学时 2 授课时间 04.10.03 教学方式 理论
1.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肾脏的血液供应和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2)掌握肾小球滤过率、有效滤过压的概念和意义;
(3)掌握滤过膜通透性与滤过面积在滤过中的作用;
(4)掌握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5)了解肾脏的功能解剖特征。
2.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及学时分配
一、肾脏的结构及功能概要( 25 min)
结构特征、血液供应、肾单位、集合管、皮质肾单位
和近髓肾单位、近球小体、肾 神经支配、肾脏在内环境稳
态中的作用。
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55 min)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滤过膜结构和特点、滤过膜的通透性
(二)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滤过膜通透性和面积、有效滤过压、肾血浆流量
3.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 1)重点、难点:肾脏的血液供应和血流量 的自身调节、肾小球滤过率、有效滤过
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 2)解决方法:在复习泌尿系解剖结构的基 础上,进入肾脏的血液供应的学习,并
指出血供的特点是有两套毛细血管,其供血丰富;提出其它系统的调节特点,重点讲
解血流量的自身调节;用多媒体动态幻灯片演示肾脏尿液生产的三个基本过程,说明
肾小球的滤过只发生在入球小动脉一端,而在出球小动脉一侧则无滤过作用,借此学
习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滤过膜对不同电荷和不同分子大小的物质有选
择性通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引用肾小球肾炎病人出现蛋白尿和血尿的临床实例,讲
解肾小球滤过膜在保留负电荷物质,如 RBC 和白蛋白等成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多媒
体动态图解释肾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兴奋时的主要作用; 复习体循环组织液生成中有效
滤过压形成的因素,引入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形成的三个因素,结合临床水肿、单纯输
入生理盐水对尿量的影响,逐一分析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各种因素,反复强调掌握影响
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的基础。
注:每次授课须用新教案;教研室于开课前检查,课完后统一上交。
4.使用教具(写出主要内容的名称备查)
多媒体课件
(1)泌尿系解剖模式图; (2)肾单位和肾血管示意图;
(3)肾小囊穿刺示意图; (4)滤过膜结构模式图;
(5)有效滤过压流动图。
动画多媒体课件:(1)尿生成过程;(2)肾交感神经
5.本课题方面的新进展
血管紧张素对高血压作用研究:肾脏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可使肝
脏生成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 I,进而转变为血管紧张素 II,从而引起血
压升高。我们的实验发现,给腹主动脉狭窄 SD 大鼠口服 AngII 1 型受体阻断剂芦沙
坦可明显阻断该模型大鼠的高血压和心肌肥大,提示 AngII 参与该模型大鼠的高血压
发生与发展。
6.板书的专业外语词汇(本科授课每学时至少有 3 个)
excretion; nephron;cortical nephron ;juxtamedullary nephron ;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renin;glomerular filtration ;glomerular filtration membran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filtration fraction ;effect filtration pressure
7.参考书籍
( 1 )中国医科百科全书生理学
(2)Gordon Ross, M.D., essentials of hunman physidogy
(3)医用生理学(日本)
(4)朱文玉主编,医用生理学,2003.02
(5)LaurLee Sherwood.Human Physiology ——From Cell To
Systems.Fourth Edition.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 月
8.思考题或/ 及作业
(1)名词解释: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滤过系数、有效滤过压
(2)肾脏有哪些功能?
(3)哪些因素影响肾小球滤过?
9.课后记及改进意见
本次授课的体会是:在静态图解的 基础上,增加动态演示 可帮助学生对知识点
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的课堂记忆。引用临床相关内容能使学生对后续学习产生兴趣,
增加求知欲和活跃课堂氛围。
10.备注
教书育人:只有健康的机体,才能保证有充足精力投入学习和工作。
海南医学院教案提要
2004~2005 学年 第 一 学期 NO :肾脏 2
学科 生理学 班级 03 级本科 授课人 翁启芳
职 称 讲师
课题 肾小管与集
合管的转运功能、
尿的浓缩和稀释
学时 2 授课时间 04.11.03、10 教学方式 理论
1.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重吸收的特征和方式;
(2)掌握肾小管对水、电解质和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
(3)掌握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的基本概念;
(4)理解逆流交换和逆流倍增的基本原理;
(5)理解直小血管在保持髓质高渗中的作用;
2.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及学时分配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60 min)
(一)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特征和方式
(二)肾单位不同部位的重吸收和分泌
1、近曲小管:Na
+
、Cl
-
和水、HCO
3
-
、K
+
、葡萄糖
2、髓袢:Na
+
和Cl
-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K
+
、H
+
和NH
3
的分泌
二、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20 min) :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3.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难点: Na
+
、 Cl
-
和水的重吸收、 HCO
3
-
的重吸收、葡萄糖的重吸收、尿
液的浓缩和稀释
(二)解决方法:引用各种离 子对机体活动的重要性,展开各种离子在肾小管重吸
收中的部位、方式和特点;设计葡萄糖重吸收的动态演示图,并安排刚讲完该部分
就下课休息,让学生能在课件 感受动画的真正内涵;提出糖尿病的临床危害性和难
治性,提问为什么糖尿病人尿中会出现葡萄糖?接着深入分析葡萄糖重吸收的过程,
介绍肾糖阈的概念,要求学生课堂掌握;先提出学生实验用过的“U ”性管,逐步引
入物理学的逆流倍增和逆流交 换,介绍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的原理与过程,进而讲解
直小血管在维持髓质高渗中的 作用和生理意义;结合机体缺水或大量饮水,再次展
开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过程的讲 解,从而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以达到从感性认识提升
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注:每次授课须用新教案;教研室于开课前检查,课完后统一上交。
4.使用教具(写出主要内容的名称备查)
多媒体课件:
(1)近曲小管重吸收NaCl ;(2)近曲小管重吸收HCO
3
-
;
(3)髓袢升支粗段Na
+
和Cl
-
的重吸收;
(4)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Cl 、泌K
+
和H
+
示意图;
(5)肾髓质渗透梯度示意图;(6)尿液浓缩机制;
(7)逆流交换作用简单模式示意图。
动画演示图:葡萄糖重吸收
5.本课题方面的新进展
醛固酮在肾小管泌中H
+
的作用:醛固酮具有促进Na
+
重吸收的作用,在Na
+
重吸收
同时,促进H
+
的分泌。用醛固酮阻断剂可明显减弱上述效应。
泌H
+
的意义:①排酸保碱;②酸化尿液;③促进泌氨。
6.板书的专业外语词汇(本科授课每学时至少有 3 个)
reabsorption; transcellular pathway; paracellular transport; pump leak model;
hypertonic urine ; hypotonic urine ; counter current exchange ; counter current
multiplication;osmotic gradient ;urea recycling ;chymotrypsin.
7.参考书籍
(1)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2)医用生理学(日本)
(3)Gordon Ross, M.D., essentials of hunman physidogy
(4)LaurLee Sherwood.Human Physiology ——From Cell To
Systems.Fourth Edition.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 月
8.思考题或/ 及作业
(1)简述Na
+
、Cl
-
、水的重吸收和HCO
3
-
的重吸收的部位、方式和特点。
(2)何谓肾糖阈?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对机体有什么好处?
(3)简述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
9.课后记及改进意见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内容繁琐、难于理解,发现部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应
把握难点内容的处理,才有可能在课堂中提高吸收率。
10.备注
海南医学院教案提要
2004~2005 学年 第 一 学期 NO :肾脏 3
学科 生理学 班级 03 级本科 授课人 翁启芳
职 称 讲师
课题 肾脏泌尿功
能的调节、血浆清
除率、尿的排放
学时 2 授课时间 04.11.10 教学方式 理论
1.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渗透性利尿、水利尿的概念和机制
(2)掌握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3)理解心房利尿多肽和其他调节因子对尿生成的调节;
(4)理解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5)了解排尿反射的过程。
2.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及学时分配
一、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50 min)
(一)肾内自身调节:1、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滤;2、球-管平衡。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1、肾感神经调节;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3、醛固酮; 4 、心房钠利尿多肽
5、抗利尿激素; 6 、前列腺素。
二、血浆清除率( 15 min) :清除率的计算、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三、尿的排放( 15 min) :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
3.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难点:小管液中的容积浓度、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RAAS )、清除率的计算、排尿反射
(二)解决方法:给学生设问 为什么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抓住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问
题的时机,讲授小管液中的容 积浓度增加对尿量的影响,进而解释这现象产生的机
制,并指出临床脑水肿病人就 是根据这一原理来降低颅内压的,同时介绍除葡萄糖
外,甘露醇、山梨醇也能降低 颅内压,其作用机制就是增加小管液中的容积浓度而
实现的。结合临床上尿崩症病 人的尿量增加现象,分析该现象的发生与抗利尿激素
分泌减少有关,接着讲解抗利 尿激素的产生部位、贮存、释放以及作用和调节,要
求在课堂中掌握该激素的相关内容。应用缺水和水储留现象,深入分析 RAAS 的主
要作用及其调节。从生理现象 解释尿的排放,并交代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借此对比
性讲解排尿反射属正反馈调节过程,其反射中枢主要在腰骶部。
注:每次授课须用新教案;教研室于开课前检查,课完后统一上交。
4.使用教具(写出主要内容的名称备查)
多媒体课件:
(1)抗利尿激素作用机制示意图;
(2)饮水与饮生理盐水后尿量变化比较图;
(3)醛固酮作用机制示意图;
(4)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5)排尿反射流程图。
5.本课题方面的新进展
醛固酮受体阻断剂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结合本人参加的科研,结果发现用内皮
素诱导的心肌肥大,可被醛固酮受体阻断剂安体舒通所阻断,提示该环节有内源性醛
固酮参与。
6.板书的专业外语词汇(本科授课每学时至少有 3 个)
Osmotic diuresis; glomerular-tubular balance; antidiuretic hormone(ADH); water
diuresis; 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art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 plasma clearance;
micturition reflex .
7.参考书籍
(1)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2)Gordon Ross, M.D., essentials of hunman physidogy
(3)医用生理学(日本)
(4)LaurLee Sherwood.Human Physiology —— From Cell To Systems.Fourth Edition.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 月
(5)肾脏生理学
8.思考题或/ 及作业
(1)何谓水利尿、渗透性利尿?试分析水利尿和渗透性利尿的产生机制。
(2)大量出汗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3)简述排尿反射的基本过程。
9.课后记及改进意见
由于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的讲解用时过多,致使血浆清除率和尿的排放、排尿反
射无时间解释,应从课程的安排上给予适当调整,使学生的学习保持系统性。
10.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