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会计 系统概述
第二节 会计职业与会计规范
第三节 会计准则
第四节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了会计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和最
重要的概念。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
能、会计的分类、会计职业与会计规范、企业会计的
对象与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系统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会计与社会环境
四、会计的职能
五、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
课堂讨论,
—— 会计是做什么工作的?
课堂提问,
—— 谈谈你对会计的认识。
會
計
合
曾
言
十
聚合、合计、计算、记录
增的假借字,增加,增多 (增损 )
直言,正确无误,真实无欺
数之具,东西南北四方汇于中央
(会意 )
会,总和计算,岁 会
计,零星计算,月 计
《孟子》:“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
矣”
《孟子正义》中对会计的解释是:“另星算之为计,
总合算之为会”。
记账、算账
不同的观点 ——
1.管理活动论,所谓会计, 是指会计工作, 是对能够用货币
表现的经济事项, 按特定的方法, 予以计量, 记录, 分类,
汇总和分析, 评价 。
2.管理工具论,所谓会计, 是指一种技术手段, 是反映和监
督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 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 。
3.艺术论,所谓会计, 是指科学, 能力和技巧的结合, 旨在
将具有或至少部分具有财务特征的交易事项, 以具有意义的
方式且用货币表示, 予以记录, 分类及汇总并解释由此产生
的结果 。
4.信息系统论,所谓会计, 是一个信息系统, 它预定输送给
有关组织重要的财务和其他经济信息, 以供信息使用者判断
和决策之用 。
我们的观点,
1、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依
据
会计规范
输出 输入 经济活动 信息 会计 报表
2、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 —— 是对各单位 ( 会计主体 ) 的经济业务, 主要运用
货币形式, 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程序, 进行核算, 实行监
督, 产生一系列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 旨在提高效益
的一项具有核算 ( 反映 ) 和监督 ( 控制 ) 职能的管理活动 。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人类会计行为的起源 —— 与数学发端于同一源流, 产生
出自人类的同一动机 。
(2)人类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
① 有了生产便有了会计行为 。
② 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 3), 会计, 一词始于我国西周
,孟子》记载:,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 会计当而已
矣 ’ 。,
,孟子正义》中对会计的解释是:, 另星算之为计,总合
算之为会, 。
剩余产
品出现
1.会计的产生
西周,会计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春秋战国:籍 (簿 )书 ——以“入”,“出”作记录符号。
西汉:簿书 ——记录会计事项 籍书 ——记录统计事项
唐代:流水帐 誊清帐
宋代,四柱 ——“旧管”,“新收”,,开除”,,实
在”
清初,龙门帐 ——“进”,,缴”,,存”,“该”
新中国,50年代引进苏联方法; 60年代出现增减记账法;
1979年重新讨论 借贷记账法 ; 1993年统一借贷记账法,并
以,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为会计方程式。
结论,会计历史悠久,曾创大绩;近代发展缓慢,极大落后
世界;现代有发展但仍差。
2.会计的发展
( 1)我国
① 意大利十二, 十三世纪热那亚, 威尼斯, 出现借贷记账法 。
② 1211年, 意大利佛罗伦萨银行开始用借贷记帐法 。 1494年,
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帕乔利, 算术, 几何与比例概要,
③ 1581年成立威尼斯会计学院, 将借贷记账法先后传入德, 法,
英, 美, 日, 中等国 。
④ 在英国产业革命推动下, 借贷记账法完善, 并进入企业核算 。
⑤ 20世纪美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出现, 成本会计, 管理
会计, 。
⑥ 十八 —— 二十世纪 股份公司出现 —— 除记帐,算帐,报
帐以外,还要求查帐。
结论,会计起源于意大利,发展于英国,改革提高于美国。
( 2) 西方
三,会计 与社会环境
(一)会计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社会环境影响会计
例如:改革开放要求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
2.会计影响社会环境
例如:发奖金来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改造社会环境
3.生产愈发展, 会计愈重要
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 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
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
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
(二) 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
1.外部环境
1) 社会经济制度
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4) 社会文化背景
2.内部环境
1) 经济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
2) 单位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
3) 会计人员的素质
4) 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
四,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职能的概念
会计的职能 —— 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 固 有的 功能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
产, 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 。
我国会计界通常把, 控制, 理解为 监督,把, 观念的总结,
理解为 核算 (或称反映,但反映这一术语,其含义比较广
泛,不具有会计专业的特点,所以我国《会计法》中称为
核算)。
1、随着会计活动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独立的管理职能。
2、由以实物为计量单位发展为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3、由单纯记账、算账,发展为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分析和控制。
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
(
二
)
会
计
职
能
的
发
展
(三)会计职能的层次
监督职能
核算职能 内在功能
基本职能的外在
具体存在形式
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具体职能
是对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量上的确定。它是会
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
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反映,在对
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核算的同时,还
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会
计
的
基
本
职
能
转 换 输 入 输 出
反 馈
输入:输入定量
描述经济过程及
其结果的数据
输出,通过财务
报表提供系统的
决策有用的信息
转换:通过记账算
账,整理分类汇总分
析提炼输入的原始
数据,转换为财务信
息
反馈:向企业
管理方面提供
会计信息
如何核算,
会计监督职能
运用反馈的会计信息和数据,对经济活动进行检查、监
督,使经济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遵照一定原则运行。
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会计监督既有事后监督,又有事中监督,以及事前
监督。
会
计
的
基
本
职
能
会计监督的依据:合法、合理、有效
会计监督的目的:保证会计目标顺利实现
1.参与预测、决策、制订计划
预测 对经济前景及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估计
决策 对经济目标和经济资财的各种备选用途 作出合理选择
计划 根据决策,事先拟订实现目标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2.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引导、调节
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 监察和督促 ;
对偏离目标的活动和行为加以 引导和调节
3.考核业绩,分析计划执行结果,总结改进工作
根据计划完成情况,考评 企业和各职能部门业绩和责任
分析 计划完成原因,总结 经验教训,改进 管理工作,
如何监督,
核算是 基础,没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失去了存在
的基础;会计监督是如实核算的 保证,没有会计监督,会
计核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两职能的关系
课堂提问,你是如何理解会计基本职能的?
课后讨论题,
( 1)会计监督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履行得如何?
( 2)会计职能履行的好坏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何影响?
( 3)知道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吗?想想看主要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
五,会计的目标
—— 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会计工作希望得到的结
果或达到的境地。
会计目标
基本目标
具体目标
提高经
济效益
为决策者
提供有用
的信息
(一)会计目标的概念
(二)会计目标的内容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企业的所有者
2、企业的债权人
3、政府部门
4、职工与工会
5、企业的顾客或客户
6、企业的供应商
7、中介机构
应提供哪些信息
包括,
1 企业的经济资财(可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
源) — 资产 及其组成的信息
2 对经济资财的要求权(多少归债权人,多少归业主) —
负债, 所有者权益 及其组成的信息
3 经济资财和对经济资财要求权的变动情况(生产经营活
动及业绩) — 收益 (净收益,即利润)方面的信息 。
总的来说是提供能够帮助用户在经济抉择中作出
有利选择的财务信息,即决策有用信息。
第二节 会计职业与会计规范
一、会计职业
二、会计职业道德
三、会计规范
一、会计职业
( 一 ) 企业会计
概指服务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的会计,如工厂、
酒店、商店的会计,独资、合资、合伙公司的会计。企业会
计依其工作重点的不同,一般 分为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
( 二 ) 非营利单位会计
概 指 服务于政府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的会
计,如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图书馆、科研单位和慈善机
构的会计。主要分为 财政总预算会计, 行政单位会计 和 事业
单位会计 。
( 三 ) 社会会计
也称公共会计,是指会计事务所从事的面向全社会各类
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提供会计、审计和咨询服务,并按规
定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的会计职业。
二、会计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概念及特征
,道”原指人行的道路,引申为自然事物变化的根
本规律和法则,即指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规则;
“德”即得,是指从“道”所得的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律或
特殊性质。将“道”和“德” 连在一起,意指品质、品
德。
道德 —— 指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以善与恶、
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为评价
标准,以法律为保障并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
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
为规范及准则的总和。
特征
?具有历史继承性 ?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
表现形式具有特殊性 ?
具有自律性 ?
具有调节、教育和认识等内在
功能
(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社会公德 —— 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
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之间的关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职业道德 —— 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
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
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
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 —— 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
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尊老
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谐、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三)会计职业道德
1.含义
(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
的手段;
(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 指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
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2.形成与发展
1996年 6月,财政部颁发的,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首次
较系统的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 要求,内容包括,
( 1)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
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验收工作纪律,努力提高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 2)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在钻研业务,使
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 3)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
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 4)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
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
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 5)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
公正;
( 6)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
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
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 7)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
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
供或者泄露党委的会计信息;
( 8)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
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
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
要考核依据。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
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证发证机关
吊销其会计证。
1999年 10月 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
次会议修订的, 会计法, 规定:“会计人员应当
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将会计人员应
当遵守职业道德的要求首次写进了, 会计法, 。
1996年 12月,财政部发布的, 中国注册会计
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明确地提出了注册会计
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特征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较多关注社会公众利
益。
4.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 ?
诚实守信 ?
廉洁自律 ?
客观公正 ?
坚持准则 ?
提高技能 ?
参与管理 ?
强化服务
爱岗敬业
“爱岗” —— 热爱会计职业,安心会计工作岗位,
并认真履行会计工作岗位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敬业” —— 恭敬地从事会计职业或行业,严肃认
真地对待会计工作,心中真诚地崇敬和尊重科技职
业,将身心和本质工作融为一体,是会计人员的一
种工作认识和态度。
要求: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要热爱
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和职守,尽心尽力,
尽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勤学多思,勤
问多练”。
诚实守信
“诚实” —— 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表里如一,
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守信” —— 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将信用,
重诺言,保守秘密。
要求: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职业谨慎,
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
秘密。
廉洁自律
“廉洁” —— 不贪不占,清正廉明,廉洁奉公,不
以职务之便谋一己之利;
“自律” —— 指行为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自我约
束,自我规范,自我控制言行和思想的过程。
会计 职业中,廉洁自律有其特定内涵,会计人
员应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或考验,不收
受贿赂,不贪污钱财,不挪用公款,不监守自盗,
要有“理万金分文不占”,“常在河边走,就是不
湿鞋”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
要求: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公私分明、不
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客观公正
“客观” —— 真实完整地按事务本来面貌反映,不
受他人意见左右和个人主观意愿影响,不粉饰、不
改变事物的原貌;
“公正” —— 公平正直,不偏不倚。
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
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坚持准则
“坚持准则” —— 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
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因个人或他人意
志而改变执业标准。
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
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
度得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三个层次,
熟悉准则;执行准则;坚持准则。
提高技能
“提高技能” —— 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
能力以男足会计工作的需要。
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
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
平。
会计理论水平;会计实务能力;
自动更新知识能力;
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职业判断能力
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 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
好参谋助手,为管理工作服务。
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
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
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
参与管理。
强化服务
“强化服务” —— 会计人员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
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
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伊
利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5.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 1)教育形式
?接受教育(外在教育)
?自我教育(内在教育)
( 2) 教育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其他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教育
( 3) 教育途径
?会计学历教育
?会计继续教育
?自我教育与修养
6.会计职业道德的检查与奖惩机制
?财政部门对会计职业道德进
行监督检查
?会计行业组织对会计职业道
德进行 自律管理与约束
?依据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建
立激励机制,对会计人员遵
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考核和
奖惩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情
节严重的,有财政 部门吊销
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将会计法执法检查
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
相结合;
?将会计从业资格证
书注册登记管理与会
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
合;
?将会计专业技术资
格考评、聘用与会计
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
7.会计职业道德组织与实施
?财政部门组织和推动会计职业的建设,依法行
政,探索科技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实现
形式;
?会计职业组织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会计职业道
德奖惩机制;
?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社会各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社会舆论监督,形成良好地 社会氛围。
案例分析 1
资料:某省财政部门在 2004年度, 会计法, 执法检查中发现
以下情况,
1.甲企业会计李某,检查组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会计正
准备撕毁“银行存款对帐单”,被检查人员制止。经询问,
撕毁原因是该同志认为对帐单已与银行存款核对完毕,本期
无未达帐项,不再需要。
2.丙企业会计张某,向自己的亲属泄露本企业重要财务信息,
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600万元,张某未收取亲属的任
何报酬,其行为动机只是帮助亲属快速致富。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仅依据已知事件的状况,假设不考虑
其他因素,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甲企业和丙企业两位会计
是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能否吊销张某的从业资格证
书?
分析提示
2.张某违反了“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道德规
范,能吊销张某的从业资格证书。按照, 会计基
础工作规范, 的规定,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
情节严重的,可以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吊销其会
计资格证书。
1.甲企业李某没有遵循“提高技能、坚持准则”
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未加强业务学习,不熟悉
会计档案管理规定,准备将重要的会计资料撕毁。
案例分析 2
资料,CDS 财政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乙企业准备销毁部分会计档案。财
政局组织检查小组进驻乙企业 突击检查。在检查中,
该企业单位负责人汇报说:“本企业会计处处长王某,由于工作疏忽,
遗失本企业重要客户资料,造成本企业重大损失,根据, 会计法, 赋予单位
负责人的权利,我们已经处理了会计王某,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予
以开除,任命余某担任会计处处长。”
王某向财政部门申诉,要求撤销其处理决定,经财政部门进一步查实,
系该单位负责人故意设计陷害。开除的真实原因是:会计王某曾经拒绝办理
单位负责人讲一笔 100万元的收入,从乙企业的一家客户处,直接划转给该
单位负责人的亲属使用。此后 单位负责人找财务处会计余某借出会计凭证
一本并将其销毁。余某系才转行从事会计工作不到 2年,刚取得初级会计专
业技术资格。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仅依据已知事件的状况,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
乙企业单位负责人违反, 会计法, 的行为有哪些?会计王某的行为遵循了哪
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分析提示
2.王某遵循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爱岗敬业,诚实守
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规范。
1.该企业单位负责人主要违反了, 会计法, 的行为
有,( 1)陷害和打击报复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
( 2)故意销毁会计档案;( 3)授意、指使、强令
会计人员作假;( 4) 无权吊销王某的会计从业资
格证书;( 5)任命不具备资格的余某担任会计处
处长。
三、会计规范
(二)体系
1、会计法律
2、会计行政法规
3、会计部门规章
(一)概念
—— 会计规范是指进行会计工作应遵循的标准和法
规。
会计法律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中最高层次的法律规范,是
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属于基本法规和母法。
198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实施。
1993年,第一次修订。
1999年,第二次修订。
补充资料,第 2次修订后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
责人是会计责任的主体。
会计 行政 法规
会计法规 是指由国家 最高行政机关 —— 国
务院 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或者根据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制定 的会计法律规
范,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总
会计师 条例,。
会计部门规章
—— 会计部门规章 是指由财政部和其他相关部委
制定的会计方面的法律规范。
国家主管会计工
作的行政部门。
主要有 会计准则
和 统一的会计制
度 。
会计准则
( 2)企业会计准则的层次
基本准则,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和会计核算的主要
方面作出的原则性规定,于 1993年 7月 1日起实施。
具体准则,是以基本会计准则为依据,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
理及其程序所作的具体规定。
二者的关系,基本准则是制定具体准则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
则;具体准则是基本准则在处理具体会计业务中的应用。
( 1)企业会计准则的概念,又称会计标准,在我国是由 财政
部 制定并颁布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就会计核算的
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及程序所作的规定,是会计制度制定的
依据。
准 则
名 称
发 布
时 间
实 施
时 间
修 改
时 间
使 用
范 围
基本准则 1992.11.30 1993.7.1 所有企业
关联方关系及
其交易的披露
1997.5.22 1997.1.1 上市公司
现金流量表 1998.3.20 1999.1.1 2001.1.1 所有企业
资产负债表日
后事项
1998.5.12 1998.1.1 2003.7.1 股份有限公司
债务重组 1998.6.12 1999.1.1 2001.1.1 所有企业
收入 1998.6.20 1999.1.1 上市公司
投资 1998.6.24 1999.1.1 2001.1.1 股份有限公司
建造合同 1998.6.25 1999.1.1 上市公司
财政部已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一览表
会计政策、会
计估计变更和
会计差错更正
1998.6.25 1999.1.1 2001.1.1 所有企业
非货币性交易 1999.6.28 2000.1.1 2001.1.1 所有企业
或有事项 2000.4.27 2000.7.1 所有企业
无形资产 2001.1.18 2001.1.1 股份有限公司
借款费用 2001.1.18 2001.1.1 所有企业
租赁 2001.1.18 2001.1.1 所有企业
固定资产 2001.11.9 2002.1.1 股份有限公司
存货 2001.11.9 2002.1.1 股份有限公司
中期报告 2001.11.2 2002.1.1 上市公司
( 2)会计制度的分类,会计制度分为,
企业会计制度,包括 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
计制度 和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
预算会计制度,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
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 1)会计制度的概念,是指由财政部根据《会计
法》和《会计准则》等统一制定的进行会计工作所
应遵循的具体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课堂提问,谈谈,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会
计基本准 则、会计具体准则、会计制度之间的
关系。
会计制度
4、会计职业道德
与会计规范的关系
( 1) 联系
?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在作用上相互补充;
?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
互重叠;
?在低位上 相互转化、
相互吸收
( 2) 区别
?性质不同;
?作用范围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实施保障机制不
同
第三节 会计准则
一、会计准则的产生、发展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 会计准则的产生发展
(一)概念
亦称会计标准,是会计工作的规范,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
准绳。
(二) 产生、发展
(三)会计准则的作用
1 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2 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加强宏观及微观经济管理
3 有利于国际交流,形成国际的会计语言,增强投资、信贷、
及贸易者的信心。
1929年 10月 28日 (星期一 )纽约华尔亍证券交易所开盘不久,
股票急剧下跌,跌风迅猛异常,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从而引发
了一埸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史上历时最长、涉及范围最广、打
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此次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 37.2%(一些国
家钢铁生产等项目甚至退回到了上个世纪 ),企业大量破产 (单
是美国 29— 32年 9月就倒闭企业 12.81万家,银行 0.6万家 ),失
业人数猛增,美、英、法、德等国股票分别下跌了 77%,40%、
53%,60%。
在对这次经济危机的深刻反省中,大家认识到:由于企业采
用的会计方法不当,造成了会计核算不实,以及企业弄虚作
假,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和助长了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对经济
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这一教训,首先在危机爆发
地美国,于 30年代开始了旨在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
质量的会计准则的研制工作。
(一)概念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即会计前提(或称会计假
设),是指对某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会计现象,
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
事理的推断和假定。
( 二 ) 意义
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
质量, 对会计核算的范围, 内容, 基本程序
和方法所作的限定,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
原则 。
二
会
计
核
算
的
基
本
前
提
( 三 )内容
二
会
计
核
算
的
基
本
前
提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 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从空间上的限定)
①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②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
活动或其他活动;
③实行独立决算。
条 件
明确了会计工作
的空间范围,将会计
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
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
活动区分开来 。
意义
会计主体
注意
①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②它可以是独立的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内部
的责任单位,还可以是几个不同法律主体的企业。
课堂提问,
下列属于会计主体但不属于法律主体的有( )。
A.个人独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企业的分支机构 D.企业集团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五条规定,, 企业应当
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 计
量和报告,
持续经营
—— 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会按既定目标
正常地持续进行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
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企业将按原定的用途使用
其现有的资产,同时也将按照原先承诺的条件清
偿它的债务。 (从时间上的限定)
意义
为正确地进行资产的计价、损益的确定等
提供核算基础,是选择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
基本前提,比如权责发生制、收入实现、费用
配比、历史成本计价等方法都是以此为前提。
课堂提问,下列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作为资
产按历史成本计价基础的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六条规定:, 企业会计
确认, 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
会计分期
—— 也称会计期间假设,是指为及时提供企业财
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人为将连续不断
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连续相等的期间来反映。
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产生了本期与非
本期的区别,为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一贯性原
则等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意义
注意, 会计分期与持续经营的关系。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七条规定:, 企业应当
划分会计期间, 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
告 。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 中期是指短于一
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
会计期间的划分,
?会计年度可采用历年制,即与日历年度保持一
致,如我国及法、德、俄、韩国;也可采用非历
年制,如英、日为四月一日,澳、意为七月一日,
美国为十月一日。
?我国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货币计量
—— 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假定价值不变的货币作
为基本计量单位。
意义 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一般为人民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
也可选择某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
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八条规定:, 企业
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
货币计量还有一个缺陷,就是它把那些不能
用货币去量度的因素,纵然它们能传输的信息很
重要,很有用,除了象存货数量等一概排除在会
计核算系统之外,如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社会
责任等等。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 是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提供财务
报告应遵循的规范;也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
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 。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
修正性原则
一般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 1) 客观性原则
——,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
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
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
靠, 内容完整 。,
( 2) 可比性原则
——, 企业提供的会 计信息应当具 有可比性 。,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
事项, 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不得随意变更 。 确需
变更的, 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
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 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 相互
可比 。
( 3) 相关性原则
——,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
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 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
出评价或者预测 。,
( 4) 及时 性原则
——,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当
及时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不得提前或者
延后 。,
( 5) 明晰 性原则
——,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
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
( 1) 权责发生制原则
—— 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
属。凡属于本期应确认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
收到,均作为本期收入;凡属于本期应负担的
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费用。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九条规定:, 企业应当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
告 。,
课堂提问,说说你对权责发生制的理解。
课堂练习,练习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应用。
某企业 2002年 5月发生下列收支业务,要求按权
责发生制计算 5月份的收入和费用。
( 1)本月销售产品 100000元,货款存入银行;
( 2)支付本月的水电费 1500元;
( 3) 销售产品 5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 4)预付下半年的房屋租金 12000元;
( 5)收到上月份应收的销货款 30000元。
答案,本月收入 =100000+50000=150000(元)
本月费用 =1500(元)
根据某企业 9月发生的下列经济业务确定本月收入、费用,
① 销售产品收到现款 120元
② 销售产品 120元,购买单位 A交来现款 50元,余款暂欠
③ 收到购买单位 A前欠货款 120元
④ 收到购买单位 B预交货款 120元
⑤ 收到 C单位交来 9— 12月份仓库租金 120元
⑥ 本月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100元
⑦ 本月应交所得税 100元,未交
⑧ 本月交纳上月所欠办公电话费 100元
⑨ 本月财产保险费 100元,已交 50元,余款暂欠
⑩ 支付管理部门 10--12月份报纸订阅费 100元
收 入 ① 120+② 50+③ 120+④ 120+⑤ 120=530(元 )
费用 ⑥ 100+ ⑦ 100+⑧ 100+ ⑨ 50 +⑩ 100=450(元 )
收 入 ① 120+② 120+ ⑤ 120÷4=270(元 )
费用 ⑥ 100+ ⑦ 100+ ⑨ 100=300(元 )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比较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 2) 配比原则 (受益原则)
—— 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 比,
正确确定本期经营成果。 (包括因果配比和时
间配比)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十七条规定:, 收入与
其相关的成本, 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
课堂提问,如何理解配比原则?
( 3)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 指各项 经济业务或事项发生后,应按 实际额为标准
计价。把会计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要求资产和权益
的计价,以经济业务发生当时实际投入(或约定可收)
和实际付出(或承诺支付)的货币数量作为入帐价值。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十九条规定:, 各项财产物资应
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
注意,实行历史成本原则, 并不排斥个别项目用非历史成
本计价 。 例如,, 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应当根据情况, 分
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 。 再如, 盘盈固定资产采
用完全重置价值计价 。
优点,可信赖;手续简化;易于取得并可以验证。
( 4)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原则
—— 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
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收益性支出指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 。
换言之, 通过支出, 在交换中得到的财物或劳务, 本期即
予耗用, 仅由本期受益 。 这类支出是为了获取收益而发生 。
?资本性支出指的是受益期超过一年或超过长于一年的一个
营业周期的支出 。 换言之, 通过支出, 在交换中所得到的
财物或劳务, 除本期受益外, 还延伸到下期或后续数期 。
课堂提问,举例说明哪些属于收益性支出?哪些属于资本
性支出? 如购买设备的支出、本月水电费等支出分别属于收
益性还是资本性支出?
修正性原则
( 1) 谨慎性原则
—— 是指会计 人员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某些
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在不影响合理反映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程
序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应用,此原则的运用贯穿于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例如,
允许企业提取坏帐准备、采用加速折旧等。
注意,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建立秘密准备。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十八条规定:, 企业对交易或者
事项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 不
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 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
( 2) 重要性原则
—— 是指对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
对次要的经济业务,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可
采用简化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在财务会计报告中
合并反映。
意义,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
持重要性原则能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
注意,重要性是相对的。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十七条规定:, 企业提供的会
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
(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是指企业应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
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仅按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
核算的依据。
应用,如将融资 租入固定资产 视同为自有固定
资产,就是遵循此原则的体现。
领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此原则,要求会计
人员需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 职业判断 等能力。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十六条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
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
第三节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一、会计确认和计量
二、会计对象
三、会计要素
四、会计方程式
一,会计 确认和计量
(一)会计确认
(二)会计计量
(一)会计确认
1、会计确认的概念
—— 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
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
报表的过程。
会计确认的步骤
初次确认
—— 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
行的确认。
原始的经济信息的载体就是伴随经济业务发
生的原始凭证。初次确认是从审核及填制原始凭
证开始,依据会计目标或会计核算的特定规范要
求,筛选掉多余的或不可接受的数据,运用复式
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将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
息,并登记有关账簿。
初次确认
再次确认
再次确认
—— 是指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
信息的确认。
再次确认是依据管理者的需要,确认账簿资
料中哪些应列入财务报表,或是在财务报表中应
揭示多少财务资料和何种财务资料。还包括对已
确认过的经济数据在日后由于变动影响的再次确
认,如企业购入的各种存货,经初次确认后,以
实际成本记录在账簿中,若物价发生变动,按照
谨慎性原则核算时,须对变动影响进行再次确认。
会计确认的标准
—— 是指根据什么标准如什么时间,多少金额对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加以初次确认;对
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再次确认。
( 1) 可计量性
是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 。 是初次确认的关键性标准 。 企业
发生的大量经济业务, 凡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应
纳入会计核算系统 。
( 2) 相关性
是再次确认的关键性标准。即要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
目标,理解程度以及影响决策的重要性,确定会计核算系
统应输出的信息。
会计确认的 过程
经
济
业
务
会
计
事
项
会
计
核
算
系
统
会
计
报
告
以 能 否 用 货 币 计
量为标准进行筛选
以能否满足信息
使用者需要为标
准进行筛选
( 输入 )
初次确认
(输出)
再次确认 加工过程
( 二 )会计 计量
1、会计计量的概念
—— 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
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2、会计计量模式的构成要素
( 1)计量对象,指被计量的客体。
( 2)计量 单位, 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
( 3)计量 基础, 指所用量度的经济属性,即按什么标准来
记账。 通常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
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确定会计计量模式的依据
( 1)具体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
( 2)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要
二,会计对象
指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所要合算(反映)和
监督(控制)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具体地
说,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价
值的运动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
什么是资金?
二,会计对象
? 会计的一般对象
? 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
?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对象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
资金有以下特征,
① 资金的垫支性, 这是基础, 是资金运动的起点 。
② 资金的周转性, 这是其本质特征, 据此把资金划
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
③ 资金的补偿性, 这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要求 。
④资金的增值性,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
1.资金就是“钱”
2.资金是财产物资价值的货币表现
3.资金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垫支的价值,周转的价
值,它会不停地 运动,并在运动中保存和增加自己
的价值。
1.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工业企业的
资金运动 。
2.工业企业的资金的运动包括资金投入,
资金周转, 资金退出 。
3.,采, 产, 销, 与, 供, 产, 销, 或
,销, 产, 供, 。
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
→ 三者所站的角度
不同是不妥的。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图
W( 储备资金 )
( 生产资金 ) P
。 G(货币资金 )
销售过程
供应过程
企业价值运动示意图
资金进入、退出、循环周转示意图
进入 G
货币资金
W
储备资金
P
生产资金
W’
产品资金
G’
货币资金
退出
会计事项 (经济业务 ),
① 开业投入股本 400、借款 100; ②
购置固产 300; ③ 买进材料 120 ;
④ 领用材料 100; ⑤ 支付人工费用
50; ⑥ 折旧费用 30; ⑦ 产品完工
140; ⑧ 出售产品 130收回 190; ⑨ 交
纳所得税 20
股本 400
借款 100 ① 500 300--② --固定资产
300
120-- ③ --材料 120
100--- ④ ---料 100
50-------- ⑤ ------------工 50
30---⑥ ---费 30
完工 140--- -⑦ ----140
出售 130--- ⑧ ---190
20-- -⑨ ---20
(所得税 )
开业,资产 (货币 )500=负债
(借款 )100+权益 (股本 )400
本期收入 190— 费用 (130+20)=利润 (未分配 )40
期末:资产 540=负债 100+权益 (400+40) 其中,
期末资产, 货币 (① 500+⑧ 190)-(② 300+③ 120+⑤ 50+⑨ 20)=200
固定资产 =③ 300-⑥ 30=270 材料 =③ 120-④ 100=20
在产品 ④ 100+⑤ 50+⑥ 30-⑦ 140=40 产成品 =⑦ 140-⑧ 130=10
1.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商品流通
企业的资金运动 。
2.商品流通企业资金的投入和资金的退出
与工业企业基本类似, 所不同的是资金的
周转, 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过程一般只分
为采购过程和销售过程 。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对象
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运动图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就是预算资
金运动。
2,预算资金的一收一支,资金不能实现周
转。
语词性定义:构成会计客体的必要因素。
实质性定义:对会计事项所确认的变化项目所作
的归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变化项目 归类并命名
三、会计要素
什么是会计要素?
会计
事项
会计
项目
会计
要素
会计对象 会计六要素
具体化
静态要素
动态要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静态要素 对价值运动某一时点呈现的会计项目所作归类。
动态要素 对价值运动显著变动状态呈现的会计
项目所作的归类。
会计要素的内容
( 1)概念
—— 资产是指 过去 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
拥有或控制 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 经
济利益 。
汽
车
资产 —— 资产是会计要素第一
( 2)特征 (应同时具备)
第一,资产是一种资源 ;
第二,资产必须为企业拥有或控制;
第三,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第四,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 3)分类
按照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按照有无实物形态: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按是否具有货币性质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
资产
资产分类示意图
流动资产
—— 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
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
现
金
及
各
种
存
款
现金 —— 指存放在企业用于日常零星开支的
库存现金,是由出纳人员保管的货币资金。
银行存款 —— 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
构的货币资金
其货币资金 —— 企业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
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
现金的使用范围
? 职工工资、津贴、奖金、劳保、福利费用
? 按国家规定对个人发放的各种科学、技术、体
育等奖金
? 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
?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对个人的劳务报酬
?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开支( 1000元以下)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需要制服现金的其他支出
现金限额和结算规定
由开户行按企业三至五天零星开支需
要量来确定,如果考虑企业距银行的距离
远近、交通便利等条件,最多不超过该企
业十五天内的零星开支额
企业支付现金,可以从本企业库存现金限
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企业
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
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
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
银行账户的开设
? 基本存款户(日常结算及现金支取)
? 一般存款户(不支付现金)
? 临时存款户(临时业务活动)
? 专用存款户(特定需要)
注:企业只能开立一个基本存款户
银行结算方式
? 银行汇票结算
? 商业汇票结算
? 银行本票结算
? 支票结算
? 汇兑结算
?委托收款
?托收承付
?信用卡
?信用证
银行汇票结算
申请人
申请人开户行
(出票人 /付款人)
收款人 /背书人
(持票人)
被背书人
(持票人)
收款人 /持票人开户行
(代理付款人)
① ② ⑧
③
④ ④ ⑤ ⑤
⑥
⑦
出票人 /付款人
承兑人
付款人 /承兑人开户
行
收款人 /背书人
(持票人)
被背书人
(持票人)
收款人 /持票人开户行
(代理付款人)
①
②
③
⑥
④ ⑦ ⑤ ②
⑧
⑦
商业承兑汇票结算
出票人(购
货单位)
出票人 开户行
(承兑人和付款人)
收款人 /背书人
(持票人)
被背书人
(持票人)
收款人 /持票人
开户行
① ②
③
⑥ ④
⑨
⑤
⑧
⑦
银行承兑汇票结算
⑧ ④
银行本票结算
申请人
申请人开户行
(出票人 /付款人)
收款人 /背书人
(持票人)
被背书人
(持票人)
收款人 /持票人开户行
(代理付款人)
① ②
③
④ ④ ⑤ ⑤
⑥
⑦
支票结算
出票人
存款人开户行 /付款
人
收款人 /背书人
(持票人)
被背书人
(持票人)
收款人 /持票人开户
行
①
②
③
④ ④
⑤
足额
存款 ②
其他货币资金
?外埠存款 —— 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
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
?银行汇票存款 —— 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
行的款项。
?银行本票存款 —— 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
行的款项。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 是指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企业为
开具信用证而存入银行信用证保证金专户的款项。
?信用卡存款 —— 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而存入银行信用卡
专户的款项。
?在途货币资金 —— 指企业同所属单位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
汇、解款项业务中,到月终时尚未到达的汇入款项。
?存出投资款 —— 指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 投
资的现金。
短
期
投
资
—— 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
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
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
投资 —— 是指企业为了通过分配来
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
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
另一项资产(不包括房地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短期投资的特点
? 很容易变现,是现金的暂时存放形式,具有
很强的变现能力。
? 持有时间短,计划在短期内(一年)出售以
兑换成现金。
? 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
? 能够在公开市场上交易,并且有明确的市
价
? 持有投资作为剩余资金的存放形式,并保
持其流动性和获利性(更为重要)
确
认
条
件
应收票据 —— 是指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
兑现的商业汇票。
应收账款 —— 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
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
单位收取的款项。
应
收
及
预
付
款
项
待摊费用 —— 是指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
各期分摊的费用,摊销期在一年(含 1年)以内。
其他应收款 —— 是指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债权。如
企业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
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暂借职工的差旅费)。
预付账款 —— 企业按照购货合同和劳务合同规
定,预先支付给供货方和提供劳务方的账款。
商业汇票
—— 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
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承兑人不同
是否带利息
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
带息商业汇票
不带息商业汇票
背书与贴现
背书 —— 指持票人在票据背面签字,签字人称为
背书人,背书人对票据的到期付款负连带责任。
(即持票人因偿还前欠货款等原因,将未到期的
商业汇票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业务活动。)
贴现 —— 指票据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在背书后
送交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据到期值中扣除按银
行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利息,然后将余额付给
持票人,作为银行对企业的短期贷款。
坏账与坏账损失
坏账 —— 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少
的应收账款。
坏账损失 —— 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
备抵法
直接转销法 指当坏账发生时,将实际损失直接作为管理费用并从应收账款中转销的一种核算方法。
是指企业在日常按期计提坏账准备,将可
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均衡地计入企业各期损
益,当发生坏账损失时,再以计提的坏账
准备抵补坏账损失的一种核算方法。
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主要有,销货百分比法, 应
收账款账龄分析法,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
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的区别
? 应收票据是一种书面承诺,有付款人的签
字保证,偿付条件以书面形式做了明确规
定,受票据法规的保护;应收账款是建立
在买卖双方信用基础上的赊账。
? 应收票据在到期前,若持票人急需现金,
可以背书转让或向银行贴现,具有极强的
变现能力,比应收账款流动性强,在资产
负债表中,排在应收账款之前。
存 货
—— 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
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
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
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符合存货的概念
?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存货的确认条件,
存货的内容
? 原材料: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
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 在产品:正在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加工完毕但尚
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 半成品: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
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 产成品: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对外
销售的产品。
? 商品:可供销售的物品
? 包装物:为了包装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
如桶、箱、瓶、坛、袋等。
? 低值易耗品: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如
工具、管理用具劳动保护用品等,以及在经营过程中
周转使用的容器。
存货的确认标准
—— 企业对货物是否具有法人财产权(或
法定产权)
注意,
?关于代销商品
?关于在途商品
?关于购货约定
长期投资
—— 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 包括持有时间准
备超过 1年 ( 不含 1年 ) 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 不
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 其他债权投资和
其他长期投资 。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股
票
投
资 其
他
股
权
投
资 长期债券投资
其他债权投资
是指通过投资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企业
成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
益并承担责任
是指企业购入国家或其他单
位发行的期限超过一年,本
企业意图长期持有的债券。
除长期债券投资以外的债权
投资,如企业将多余资金委
托银行贷款而形成的债权性
质的投资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比较
?不同点,
?A.投资时间不同。
?B.投资目的不同。(长期投资不仅在于谋求一定的投
资收益,同时出于自身业务经营的需要,或通过控制其
他企业的业务来参与其他企业的经营,或是为了积累大
笔资金以供企业特定用途之需,或为企业未来拓宽业务
经营规模作准备。短期投资只是谋求一定的收益,不是
出于自身业务的需要。)
?C.变现能力不同。(长期投资不能随时变现或不准备
随时变现。短期投资能够随时变现。)
?相同点,都是为了谋求自身经营活动以外的经济
收益。
固定资产
制度,—— 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 建筑物,
及其, 机械, 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 经营有关的
设备, 器具, 工具等 。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
物品单位价值在 2000元以上, 并且使用年限超过 2
年的, 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
准则,固定资产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
持有
?使用年限超过一年
?单位价值较高
?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
固定资产的范围
?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
价值在 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
两年
?单独作价入账的土地
固定资产的特点
?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
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变。 (这一特征表明,
企业未来获得固定资产并把它投入生产
经营而发生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而
不是收益性支出。)
?使用寿命是有限的。 这一特征说明了计
提折旧的必要性。
?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不是为了出售。 这是
区别固定资产与商品等流动资产的重要
标志。
固定资产的分类
① 按经济用途分类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
产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
资产
② 按使用情况分类
?使用中固定资产
?未使用固定资产
?不需用固定资产 ③ 按所有权分类
?自有固定资产
?租入固定资产
?④ 按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分类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租出固定资产
?不需用固定资产
?未使用固定资产
?土地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折旧
—— 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
(转移到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实质上仍
是一种费用,但不需要支付现金的费用。
以下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
?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
以下特殊情况,
?当月减少;
?未使用;
?不需用;
?季节性停用;
?大修理停用;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直线法
加速折旧法
平均年限法
工作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无形资产
—— 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 出租
给他人使用或管理的目的而持有的, 没有实物
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
特征,
? 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 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长期资产
? 无形资产是为了生产经营而非出售的资产
? 无形 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不
确定性
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 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
? 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无形资产的分类
按取得途径分类
按使用期限
按能否辨认分类
外购无形资产
自创无形资产
投资者投入的
有期限无形资产
无期限无形资产
可辨认无形资产
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无
形
资
产
非专利技术
专利权
商标权
土地使用
权
著作权
特许权
商 誉
长期待摊费用
—— 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 应当在
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种费用 。
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股票发行费(不超过 2年)
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
入当期损益)
其他资产
特点,
—— 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处于次要地位,一般不参加企业正
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需要摊销,而且并不是所以企业
都拥有这类资产。
国家批准储备的特种物资
银行冻结存款
临时设施
涉及诉讼的财产
?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引起的,企业
当前所承担的义务;
?负债将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
?负债的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可以是转移资产,或者提供劳务,或同时转
移资产和提供劳务,还可以是将债务转为所
有者权益(如债转股)。
—— 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 债 —— 负债是会计要素第二
负
债
的
特
征
负
债
流动
负债
长期
负债
短期借款、应付帐款
应付票据、预收帐款
应付工资、应交税金
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
预提费用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负债的分类
流动负债 是指将
在 1年或超过 1年
的一个营业周期
内偿还的债务。
长期负债 是指偿还期在 1年或超过 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
上的债务。
?短期借款 —— 是指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
各种借款。
?短期债券 —— 企业发行的不超过一年(含一年)
的债券。
?应付票据 —— 是由出票人出票,委托付款人在指
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的票据。
?应付账款 —— 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
应等而发生的债务。
?预收账款 —— 是买卖双方协议商定,由购货方预
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给供货方而发生的一项负债。
?应付工资 —— 是企业对职工个人的一种负债,是
企业实用职工的知识、技能、时间和精力而给予
职工的一种补偿(报酬)。
?应付福利费 —— 是企业准备用于企业职工福利方
面的资金。
?⑦ 应付福利费 —— 是企业准备用于企业职工福利
方面的资金。
?⑧ 应交税金 ——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
入和实现的利润,按规定向国家交纳的各种税金。
?⑨ 应付股利 —— 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和
利润。
?⑩ 预提费用 ——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预先提取
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11其他应交款 —— 包括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
偿费、其他暂收及应付款等应交款项。
?12其他应付款 —— 除了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
付工资等以外,发生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
人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
存入保证金、应付统筹退休金等。
?长期借款 —— 企业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
还期在一年以上的(不含一年)各种借款。
?应付债券 —— 企业为筹措长期资金而发行的一
年期以上到期支付本息的债券。
?长期应付款 —— 企业发生的除了长期借款和应
付债券以外的长期负债。包括应付补偿贸易引
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赁款。
—— 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
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股份制企业称
股东权益、合伙制和独资企业称业主权益)
所有者权益 — 所有者权益是会计要素第三
所
有
者
权
益
的
特
征
与负债比较有如下区别,
?对象不同,是企业对投资者负担的经济责任。
?性质不同,是投资者对投入资本及其投入资本的运
?用所产生的盈余的权利。
?偿还期限不同,除清算外,一般无须偿还
?享受的权利不同,除了获得利益外,还可参与企业
的经营管理。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金
未分配利润
指投资人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
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是指投资
者享有经营决策权和收益分配权的投入
资本。
指由投资者或其他人投入的或某些特殊
原因形成的,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
不构成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资产。
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
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或者尚未
指定用途的结存利润。
投入资本
留存收益
?国家资本金
?法人资本金
?个人资本金
?外商资本金 ?资本(股本)溢价
? 接受非现金捐赠
?接受现金捐赠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股权投资准备
?其他资本公积
一般按净利润的 5%提取,用
于购建职工集体福利设施。
一般按净利润的 10%提取,用于
转增资本或弥补亏损等企业的扩
大再生产。达注册资本 50%时,
可不再提取。转增资本或弥补亏
后,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 25%
企业自行确定计提比例。
法定盈余公积金
任意盈余公积金
法定公益金
区别:法定盈余公积以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
依据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由企业自行决定提取。
相同点,负债人格化为债权人, 所有者权益人格化
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 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和独资
企业的业主, 都在企业中享有权益 。 他们都曾把资
财投入企业, 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运用 。 他们都是
投资者, 希冀从投资中得到经济利益 。
区别,① 所有者权益产生于权益性投资行为
② 所有者权益滞后于债权人权益
③ 所有者权益没有固定的偿还期限和偿还金额
④所有者权益具有比债券人权益更大的风险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 收入是指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
用权等 日常活动 中所形成的 经济利益 的总流入。
收入 —— 收入是会计要素第四
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
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
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如
制造企业销售产品、提供
工业性劳务,商品流通企
业销售商品等。
指直接或间接
地流入企业的
现金或现金等
价物。
收入的特征
?是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
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 或负债的减少, 或
二者兼而有之;
? 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
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课堂提问,① 处置固定资产收入、罚款收入是否属于
收入范畴?
② 收入 =资金流入?
③ 由于某种原因对方支付违约金是狭义的
收入吗?补贴收入
收入的分类
收
入
营业收入
非营业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广义、收益
狭义、收入
利得
按经济业务主次分类
关系
收益、收入和利得的关系
收益 =收入 +利得
收益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得增加,其形成
可能来源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也可能来源于日常
活动以外的活动。由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收益,
即为收入;源于日常活动以外的活动的收益,即
为利得。
利得是企业偶发性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属于不
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
(如企业接受政府补助取得的资产、因其他企业
违约收取得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等)。
其他业务收入:指企业在其次要的或附带的
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亦称附营业
务收入。如工业企业材料销售、技术转让、
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无形资产转让、
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其主要的或主体业
务活动中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也称主营业务
收入。如工业企业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
及提供工业性劳务。
按
经
济
业
务
主
次
分
类
另一种分类 —— 按收入的性质
?销售商品,取得现金或者形成应收款项
而获得的收入;
?提供劳务获得的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
的流出, 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
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 或负债的增
加, 或二者兼而有之;
?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 —— 费用是会计要素第五
—— 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
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
用
的
特
征
费用的分类
费
用
成本性费用
损益性费用
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直接材 料
直接人工
其他直接费用
制造费用
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
期间费用
所得税
投资损失
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
财务费用
广义
狭义
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是指直接为取得营业收入所发生的
费用即与营业收入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的费用, 包
括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两部分 。
?直接费用:是指那些能直接确认并直接计入
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 。
?间接费用:是指那些虽不能直接确认但采用
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制造
费用, 包括间接材料, 间接人工 ( 工资 ), 其
他间接费用 。
制造成本
狭义费用
?主营业务成本:指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
?其他业务支出:指除主营业务成本以外上午其他
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 包括销售材料,
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相关成本, 费用, 以及相关的
税金及附加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指日常经营活动应负担的
税金及附加, 包括营业税, 消费税, 城建税, 资
源税, 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
?期间费用:是指那些仅仅有助于当期营业收入的
实现, 不能提供明显的未来效益, 并且不值得在
各期间分摊而应从当期收益中抵减的费用 。 包括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措, 调度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 ( 减利息收入 ), 汇兑
净损益, 金融机构手续费及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
?管理费用:是指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的活动中所发生的费
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
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
绿化费、税金、土地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
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存货盘
盈、毁损和报废净损失、开办费摊销、其他管理费。
?营业费用(简称销售费用):是指为完成销售业务或在销售
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由销售企业负
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差旅费、
广告费,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和其他经费。
( 1)联系:成本是按一定对象归集的费用,是对象
化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
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他们具有共同的特征,
①最终将会减少企业的资源,具体表现为企业资产流
出,与资产流入却所形成的收入相反。
②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 2)区别:费用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
产哪一种产品无直接关系;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
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成本与费用之间的关系
① 与产品生产的关系不同 。 费用的发生是为生产产
品提供正常的生产条件, 加强对生产经营和销售的
管理, 而与产品的生产本身并不直接相关;但成本
是能够明确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
生产费用, 他们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去 。
② 与会计期间的关系不同 。 费用只与费用发生的当
期有关, 不影响或不分配到以后会计期间;但成本
中当期完工部分当期转为产成品, 未完工的部分则
结转到下一期继续加工, 与前后会计期间都有联系 。
③ 与会计报表的关系不同 。 由于费用不能提供明
确的未来收益, 因此按照谨慎性原则, 对期间费
用采用在其发生时立即确认的原则, 所以期间费
用直接列入当期的利润表, 抵扣当期损益;产品
成本完工部分转为产成品, 已销售产品的销售成
本在转为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也直接列
入当期利润表, 但未销售的产成品和未完工的在
产品都列入资产负债表 。
④主要构成不同。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
期间费用、所得税等;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利润 —— 利润是会计要素第六
—— 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用公式表示为,
利润 =广义收入 -广义费用
利
润
的
三
个
层
次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投资收益: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 减去发生的
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 。
补贴收入: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 ( 包括退还
的增值税 ), 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和国家规定的补助定
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 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
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 。
利
润
总
额
营业外收入: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
各项收入。如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
无形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罚款净收益。
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
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
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固定
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非常损失等。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所得税: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
净利润
利润的分类
四,会计 方程式
(一)含义
(二)表达形式
(三)经济业务与会计方程式
(四)会计方程式的作用
会计 方程 式是表示六个会计要素之间
的内在数量关系 的 数学等式,它反映了企
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对该资源的求偿权 。
含 义
( 1) 反映财务状况的等式,
资产 =权益
=债权人权益 +投资者权益
=负债 +所有者权益
( 也称第一会计方程式, 静态会计方程式 )
( 2) 反映经营成果的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 也称第二会计方程式, 动态会计方程式 )
会计基本等式
表 达 形 式
(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旨在说明企业总资产的规
模 )
( 任何一个时点, 企业所有的资产, 无论其处于何种占用形
态, 都必须由相应的来源, 或者是借入的, 或者是所有者投
入的 )
( 2) 收入-费用=利润 ( 经营成果的计算 )
( 企业在任何一段时期的收入在抵减取得收入所耗费的支出
后的余额即为企业的利润 )
经济含义
利润分配前的静态会计等式与动态会计等式的关系,
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 ( 收入-费用 )
或: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经利润分配后上述等式又转化为新的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未分配利润或或未弥补亏损 )
资产 +( 收入导致资产的增加 -费用导致资产的减少 )
=[负债 +( 费用导致负债的增加 -收入导致负债的减少 ) ]
+( 所有者权益 +利润或亏损 )
则转化成了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等式之间的关系
资产是表明企业拥有多少经济资源和拥有什么经济资源,
权益是表明是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 谁对这些经济资源拥有
要求权 。 因此, 资产与权益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
( 1) 从静态来看,
资产不能脱离权益而独立存在, 没有无资产的权益, 也没
有无权益的资产;
资产和权益是资金这同一事物从两个不同侧面观察分析的
结果, 从其存在, 分布与使用的形态来看是资产, 而从其形成
与取得的来源来看是权益;
从数量上看, 有一定数额的资产, 必定有一定数额的权益,
反之, 有一定数额的权益, 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也就是
说, 资产与权益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 。
为什么会计等式能够成立
( 2) 从动态来看, 不管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何复杂多变,
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即不会破坏会计等式 。
四种类型,
① 经济业务引起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增减金额相等 。
例:长城电器公司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 60 000元 。
② 经济业务引起权益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增减金额相等 。
例:长城电器公司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 直接偿还应付帐款
50 000元 。
③ 经济业务引起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同时增加, 双方增加的金
额相等 。
例:长城电器公司接受投资者投资 80 000元, 直接存入银行 。
④ 经济业务引起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同时减少, 双方减少的金
额相等 。
例:长城电器公司以银行存款 10 000元, 偿还银行短期借款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4,一项负债减少,一项资产减少。
5,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负债增加。
6,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7,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资产减少。
8,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负债增加。
9,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经济业务与会计方程式
假定某企业 2003年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
的余额如表所示,
资 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现金 1 000
银行存款 50 000
应收帐款 10 000
存货 15 000
流动资产合计 76 000
固定资产 405 000
减累计折旧 5 000
固定资产净额 400000
负 债
应付帐款 20 000
短期借款 36 000
负债合计 56 000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350 000
盈余公积 70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 420 000
资产总计 476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476 000
举例
( 1)资产的此增彼减,
企业以 5000元银行存款购入设备
( 2)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
企业赊购原材料 20000元
( 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企业销售产品 10000元,货款通过
银行已收妥。
( 4)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
企业以银行存款 26000元归还临时借款。
( 5)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企业以现金 2000元支付产品广告费。
该企业 2004年 1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月初 476000 56000 420000
-5000+5000
+ 20000 + 20000
+10000 +10000
-26000 -26000
-2000 -2000
478000 50000 428000
( 6)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企业发生税金 5000元,税款尚未
缴纳。
( 7) 负债项目的此增彼减,
企业向银行取得临时借款 50000元,
来支付应付帐款。
( 8)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经协商,某企业将 30000元负债(应
付帐款)转为对本企业的投资。
( 9)所有者权益项目此增彼减,
企业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金 2000元。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478000 50000 428000
+5000 -5000
+50000-50000
-30000 +30000
+2000-2000
478000 25000 453000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使资产或权益
或资产权益双方的两个项目发生变动, 变动的结
果, 使资产与权益总额始终保持平衡相等关系 。
?经济业务的发生, 涉及资产与权益两个方面
的项目变动的, 会使双方总额发生增加或减少,
但变动后的双方总额依然相等 。
?经济业务的发生, 只涉及资产或权益一个方
面项目变动的, 不但原来双方的总额相等, 而且
原来双方总额还不变 。
结 论
?设置会计科目的理论依据;
?复式记帐的理论依据;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理论依据;
?审查会计帐簿的理论依据 。
会计 方程式的作用
第二节 会计职业与会计规范
第三节 会计准则
第四节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了会计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和最
重要的概念。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
能、会计的分类、会计职业与会计规范、企业会计的
对象与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系统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会计与社会环境
四、会计的职能
五、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
课堂讨论,
—— 会计是做什么工作的?
课堂提问,
—— 谈谈你对会计的认识。
會
計
合
曾
言
十
聚合、合计、计算、记录
增的假借字,增加,增多 (增损 )
直言,正确无误,真实无欺
数之具,东西南北四方汇于中央
(会意 )
会,总和计算,岁 会
计,零星计算,月 计
《孟子》:“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
矣”
《孟子正义》中对会计的解释是:“另星算之为计,
总合算之为会”。
记账、算账
不同的观点 ——
1.管理活动论,所谓会计, 是指会计工作, 是对能够用货币
表现的经济事项, 按特定的方法, 予以计量, 记录, 分类,
汇总和分析, 评价 。
2.管理工具论,所谓会计, 是指一种技术手段, 是反映和监
督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 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 。
3.艺术论,所谓会计, 是指科学, 能力和技巧的结合, 旨在
将具有或至少部分具有财务特征的交易事项, 以具有意义的
方式且用货币表示, 予以记录, 分类及汇总并解释由此产生
的结果 。
4.信息系统论,所谓会计, 是一个信息系统, 它预定输送给
有关组织重要的财务和其他经济信息, 以供信息使用者判断
和决策之用 。
我们的观点,
1、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依
据
会计规范
输出 输入 经济活动 信息 会计 报表
2、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 —— 是对各单位 ( 会计主体 ) 的经济业务, 主要运用
货币形式, 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程序, 进行核算, 实行监
督, 产生一系列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 旨在提高效益
的一项具有核算 ( 反映 ) 和监督 ( 控制 ) 职能的管理活动 。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人类会计行为的起源 —— 与数学发端于同一源流, 产生
出自人类的同一动机 。
(2)人类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
① 有了生产便有了会计行为 。
② 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 3), 会计, 一词始于我国西周
,孟子》记载:,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 会计当而已
矣 ’ 。,
,孟子正义》中对会计的解释是:, 另星算之为计,总合
算之为会, 。
剩余产
品出现
1.会计的产生
西周,会计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春秋战国:籍 (簿 )书 ——以“入”,“出”作记录符号。
西汉:簿书 ——记录会计事项 籍书 ——记录统计事项
唐代:流水帐 誊清帐
宋代,四柱 ——“旧管”,“新收”,,开除”,,实
在”
清初,龙门帐 ——“进”,,缴”,,存”,“该”
新中国,50年代引进苏联方法; 60年代出现增减记账法;
1979年重新讨论 借贷记账法 ; 1993年统一借贷记账法,并
以,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为会计方程式。
结论,会计历史悠久,曾创大绩;近代发展缓慢,极大落后
世界;现代有发展但仍差。
2.会计的发展
( 1)我国
① 意大利十二, 十三世纪热那亚, 威尼斯, 出现借贷记账法 。
② 1211年, 意大利佛罗伦萨银行开始用借贷记帐法 。 1494年,
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帕乔利, 算术, 几何与比例概要,
③ 1581年成立威尼斯会计学院, 将借贷记账法先后传入德, 法,
英, 美, 日, 中等国 。
④ 在英国产业革命推动下, 借贷记账法完善, 并进入企业核算 。
⑤ 20世纪美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出现, 成本会计, 管理
会计, 。
⑥ 十八 —— 二十世纪 股份公司出现 —— 除记帐,算帐,报
帐以外,还要求查帐。
结论,会计起源于意大利,发展于英国,改革提高于美国。
( 2) 西方
三,会计 与社会环境
(一)会计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社会环境影响会计
例如:改革开放要求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
2.会计影响社会环境
例如:发奖金来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改造社会环境
3.生产愈发展, 会计愈重要
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 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
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
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
(二) 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
1.外部环境
1) 社会经济制度
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4) 社会文化背景
2.内部环境
1) 经济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
2) 单位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
3) 会计人员的素质
4) 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
四,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职能的概念
会计的职能 —— 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 固 有的 功能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
产, 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 。
我国会计界通常把, 控制, 理解为 监督,把, 观念的总结,
理解为 核算 (或称反映,但反映这一术语,其含义比较广
泛,不具有会计专业的特点,所以我国《会计法》中称为
核算)。
1、随着会计活动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独立的管理职能。
2、由以实物为计量单位发展为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3、由单纯记账、算账,发展为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分析和控制。
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
(
二
)
会
计
职
能
的
发
展
(三)会计职能的层次
监督职能
核算职能 内在功能
基本职能的外在
具体存在形式
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具体职能
是对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量上的确定。它是会
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
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反映,在对
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核算的同时,还
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会
计
的
基
本
职
能
转 换 输 入 输 出
反 馈
输入:输入定量
描述经济过程及
其结果的数据
输出,通过财务
报表提供系统的
决策有用的信息
转换:通过记账算
账,整理分类汇总分
析提炼输入的原始
数据,转换为财务信
息
反馈:向企业
管理方面提供
会计信息
如何核算,
会计监督职能
运用反馈的会计信息和数据,对经济活动进行检查、监
督,使经济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遵照一定原则运行。
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会计监督既有事后监督,又有事中监督,以及事前
监督。
会
计
的
基
本
职
能
会计监督的依据:合法、合理、有效
会计监督的目的:保证会计目标顺利实现
1.参与预测、决策、制订计划
预测 对经济前景及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估计
决策 对经济目标和经济资财的各种备选用途 作出合理选择
计划 根据决策,事先拟订实现目标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2.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引导、调节
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 监察和督促 ;
对偏离目标的活动和行为加以 引导和调节
3.考核业绩,分析计划执行结果,总结改进工作
根据计划完成情况,考评 企业和各职能部门业绩和责任
分析 计划完成原因,总结 经验教训,改进 管理工作,
如何监督,
核算是 基础,没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失去了存在
的基础;会计监督是如实核算的 保证,没有会计监督,会
计核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两职能的关系
课堂提问,你是如何理解会计基本职能的?
课后讨论题,
( 1)会计监督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履行得如何?
( 2)会计职能履行的好坏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何影响?
( 3)知道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吗?想想看主要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
五,会计的目标
—— 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会计工作希望得到的结
果或达到的境地。
会计目标
基本目标
具体目标
提高经
济效益
为决策者
提供有用
的信息
(一)会计目标的概念
(二)会计目标的内容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企业的所有者
2、企业的债权人
3、政府部门
4、职工与工会
5、企业的顾客或客户
6、企业的供应商
7、中介机构
应提供哪些信息
包括,
1 企业的经济资财(可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
源) — 资产 及其组成的信息
2 对经济资财的要求权(多少归债权人,多少归业主) —
负债, 所有者权益 及其组成的信息
3 经济资财和对经济资财要求权的变动情况(生产经营活
动及业绩) — 收益 (净收益,即利润)方面的信息 。
总的来说是提供能够帮助用户在经济抉择中作出
有利选择的财务信息,即决策有用信息。
第二节 会计职业与会计规范
一、会计职业
二、会计职业道德
三、会计规范
一、会计职业
( 一 ) 企业会计
概指服务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的会计,如工厂、
酒店、商店的会计,独资、合资、合伙公司的会计。企业会
计依其工作重点的不同,一般 分为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
( 二 ) 非营利单位会计
概 指 服务于政府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的会
计,如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图书馆、科研单位和慈善机
构的会计。主要分为 财政总预算会计, 行政单位会计 和 事业
单位会计 。
( 三 ) 社会会计
也称公共会计,是指会计事务所从事的面向全社会各类
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提供会计、审计和咨询服务,并按规
定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的会计职业。
二、会计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概念及特征
,道”原指人行的道路,引申为自然事物变化的根
本规律和法则,即指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规则;
“德”即得,是指从“道”所得的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律或
特殊性质。将“道”和“德” 连在一起,意指品质、品
德。
道德 —— 指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以善与恶、
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为评价
标准,以法律为保障并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
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
为规范及准则的总和。
特征
?具有历史继承性 ?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
表现形式具有特殊性 ?
具有自律性 ?
具有调节、教育和认识等内在
功能
(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社会公德 —— 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
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之间的关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职业道德 —— 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
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
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
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 —— 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
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尊老
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谐、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三)会计职业道德
1.含义
(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
的手段;
(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 指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
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2.形成与发展
1996年 6月,财政部颁发的,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首次
较系统的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 要求,内容包括,
( 1)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
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验收工作纪律,努力提高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 2)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在钻研业务,使
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 3)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
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 4)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
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
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 5)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
公正;
( 6)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
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
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 7)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
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
供或者泄露党委的会计信息;
( 8)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
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
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
要考核依据。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
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证发证机关
吊销其会计证。
1999年 10月 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
次会议修订的, 会计法, 规定:“会计人员应当
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将会计人员应
当遵守职业道德的要求首次写进了, 会计法, 。
1996年 12月,财政部发布的, 中国注册会计
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明确地提出了注册会计
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特征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较多关注社会公众利
益。
4.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 ?
诚实守信 ?
廉洁自律 ?
客观公正 ?
坚持准则 ?
提高技能 ?
参与管理 ?
强化服务
爱岗敬业
“爱岗” —— 热爱会计职业,安心会计工作岗位,
并认真履行会计工作岗位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敬业” —— 恭敬地从事会计职业或行业,严肃认
真地对待会计工作,心中真诚地崇敬和尊重科技职
业,将身心和本质工作融为一体,是会计人员的一
种工作认识和态度。
要求: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要热爱
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和职守,尽心尽力,
尽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勤学多思,勤
问多练”。
诚实守信
“诚实” —— 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表里如一,
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守信” —— 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将信用,
重诺言,保守秘密。
要求: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职业谨慎,
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
秘密。
廉洁自律
“廉洁” —— 不贪不占,清正廉明,廉洁奉公,不
以职务之便谋一己之利;
“自律” —— 指行为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自我约
束,自我规范,自我控制言行和思想的过程。
会计 职业中,廉洁自律有其特定内涵,会计人
员应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或考验,不收
受贿赂,不贪污钱财,不挪用公款,不监守自盗,
要有“理万金分文不占”,“常在河边走,就是不
湿鞋”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
要求: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公私分明、不
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客观公正
“客观” —— 真实完整地按事务本来面貌反映,不
受他人意见左右和个人主观意愿影响,不粉饰、不
改变事物的原貌;
“公正” —— 公平正直,不偏不倚。
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
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坚持准则
“坚持准则” —— 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
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因个人或他人意
志而改变执业标准。
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
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
度得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三个层次,
熟悉准则;执行准则;坚持准则。
提高技能
“提高技能” —— 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
能力以男足会计工作的需要。
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
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
平。
会计理论水平;会计实务能力;
自动更新知识能力;
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职业判断能力
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 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
好参谋助手,为管理工作服务。
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
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
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
参与管理。
强化服务
“强化服务” —— 会计人员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
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
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伊
利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5.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 1)教育形式
?接受教育(外在教育)
?自我教育(内在教育)
( 2) 教育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其他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教育
( 3) 教育途径
?会计学历教育
?会计继续教育
?自我教育与修养
6.会计职业道德的检查与奖惩机制
?财政部门对会计职业道德进
行监督检查
?会计行业组织对会计职业道
德进行 自律管理与约束
?依据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建
立激励机制,对会计人员遵
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考核和
奖惩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情
节严重的,有财政 部门吊销
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将会计法执法检查
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
相结合;
?将会计从业资格证
书注册登记管理与会
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
合;
?将会计专业技术资
格考评、聘用与会计
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
7.会计职业道德组织与实施
?财政部门组织和推动会计职业的建设,依法行
政,探索科技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实现
形式;
?会计职业组织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会计职业道
德奖惩机制;
?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社会各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社会舆论监督,形成良好地 社会氛围。
案例分析 1
资料:某省财政部门在 2004年度, 会计法, 执法检查中发现
以下情况,
1.甲企业会计李某,检查组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会计正
准备撕毁“银行存款对帐单”,被检查人员制止。经询问,
撕毁原因是该同志认为对帐单已与银行存款核对完毕,本期
无未达帐项,不再需要。
2.丙企业会计张某,向自己的亲属泄露本企业重要财务信息,
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600万元,张某未收取亲属的任
何报酬,其行为动机只是帮助亲属快速致富。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仅依据已知事件的状况,假设不考虑
其他因素,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甲企业和丙企业两位会计
是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能否吊销张某的从业资格证
书?
分析提示
2.张某违反了“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道德规
范,能吊销张某的从业资格证书。按照, 会计基
础工作规范, 的规定,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
情节严重的,可以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吊销其会
计资格证书。
1.甲企业李某没有遵循“提高技能、坚持准则”
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未加强业务学习,不熟悉
会计档案管理规定,准备将重要的会计资料撕毁。
案例分析 2
资料,CDS 财政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乙企业准备销毁部分会计档案。财
政局组织检查小组进驻乙企业 突击检查。在检查中,
该企业单位负责人汇报说:“本企业会计处处长王某,由于工作疏忽,
遗失本企业重要客户资料,造成本企业重大损失,根据, 会计法, 赋予单位
负责人的权利,我们已经处理了会计王某,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予
以开除,任命余某担任会计处处长。”
王某向财政部门申诉,要求撤销其处理决定,经财政部门进一步查实,
系该单位负责人故意设计陷害。开除的真实原因是:会计王某曾经拒绝办理
单位负责人讲一笔 100万元的收入,从乙企业的一家客户处,直接划转给该
单位负责人的亲属使用。此后 单位负责人找财务处会计余某借出会计凭证
一本并将其销毁。余某系才转行从事会计工作不到 2年,刚取得初级会计专
业技术资格。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仅依据已知事件的状况,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
乙企业单位负责人违反, 会计法, 的行为有哪些?会计王某的行为遵循了哪
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分析提示
2.王某遵循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爱岗敬业,诚实守
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规范。
1.该企业单位负责人主要违反了, 会计法, 的行为
有,( 1)陷害和打击报复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
( 2)故意销毁会计档案;( 3)授意、指使、强令
会计人员作假;( 4) 无权吊销王某的会计从业资
格证书;( 5)任命不具备资格的余某担任会计处
处长。
三、会计规范
(二)体系
1、会计法律
2、会计行政法规
3、会计部门规章
(一)概念
—— 会计规范是指进行会计工作应遵循的标准和法
规。
会计法律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中最高层次的法律规范,是
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属于基本法规和母法。
198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实施。
1993年,第一次修订。
1999年,第二次修订。
补充资料,第 2次修订后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
责人是会计责任的主体。
会计 行政 法规
会计法规 是指由国家 最高行政机关 —— 国
务院 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或者根据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制定 的会计法律规
范,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总
会计师 条例,。
会计部门规章
—— 会计部门规章 是指由财政部和其他相关部委
制定的会计方面的法律规范。
国家主管会计工
作的行政部门。
主要有 会计准则
和 统一的会计制
度 。
会计准则
( 2)企业会计准则的层次
基本准则,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和会计核算的主要
方面作出的原则性规定,于 1993年 7月 1日起实施。
具体准则,是以基本会计准则为依据,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
理及其程序所作的具体规定。
二者的关系,基本准则是制定具体准则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
则;具体准则是基本准则在处理具体会计业务中的应用。
( 1)企业会计准则的概念,又称会计标准,在我国是由 财政
部 制定并颁布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就会计核算的
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及程序所作的规定,是会计制度制定的
依据。
准 则
名 称
发 布
时 间
实 施
时 间
修 改
时 间
使 用
范 围
基本准则 1992.11.30 1993.7.1 所有企业
关联方关系及
其交易的披露
1997.5.22 1997.1.1 上市公司
现金流量表 1998.3.20 1999.1.1 2001.1.1 所有企业
资产负债表日
后事项
1998.5.12 1998.1.1 2003.7.1 股份有限公司
债务重组 1998.6.12 1999.1.1 2001.1.1 所有企业
收入 1998.6.20 1999.1.1 上市公司
投资 1998.6.24 1999.1.1 2001.1.1 股份有限公司
建造合同 1998.6.25 1999.1.1 上市公司
财政部已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一览表
会计政策、会
计估计变更和
会计差错更正
1998.6.25 1999.1.1 2001.1.1 所有企业
非货币性交易 1999.6.28 2000.1.1 2001.1.1 所有企业
或有事项 2000.4.27 2000.7.1 所有企业
无形资产 2001.1.18 2001.1.1 股份有限公司
借款费用 2001.1.18 2001.1.1 所有企业
租赁 2001.1.18 2001.1.1 所有企业
固定资产 2001.11.9 2002.1.1 股份有限公司
存货 2001.11.9 2002.1.1 股份有限公司
中期报告 2001.11.2 2002.1.1 上市公司
( 2)会计制度的分类,会计制度分为,
企业会计制度,包括 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
计制度 和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
预算会计制度,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
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 1)会计制度的概念,是指由财政部根据《会计
法》和《会计准则》等统一制定的进行会计工作所
应遵循的具体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课堂提问,谈谈,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会
计基本准 则、会计具体准则、会计制度之间的
关系。
会计制度
4、会计职业道德
与会计规范的关系
( 1) 联系
?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在作用上相互补充;
?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
互重叠;
?在低位上 相互转化、
相互吸收
( 2) 区别
?性质不同;
?作用范围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实施保障机制不
同
第三节 会计准则
一、会计准则的产生、发展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 会计准则的产生发展
(一)概念
亦称会计标准,是会计工作的规范,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
准绳。
(二) 产生、发展
(三)会计准则的作用
1 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2 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加强宏观及微观经济管理
3 有利于国际交流,形成国际的会计语言,增强投资、信贷、
及贸易者的信心。
1929年 10月 28日 (星期一 )纽约华尔亍证券交易所开盘不久,
股票急剧下跌,跌风迅猛异常,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从而引发
了一埸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史上历时最长、涉及范围最广、打
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此次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 37.2%(一些国
家钢铁生产等项目甚至退回到了上个世纪 ),企业大量破产 (单
是美国 29— 32年 9月就倒闭企业 12.81万家,银行 0.6万家 ),失
业人数猛增,美、英、法、德等国股票分别下跌了 77%,40%、
53%,60%。
在对这次经济危机的深刻反省中,大家认识到:由于企业采
用的会计方法不当,造成了会计核算不实,以及企业弄虚作
假,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和助长了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对经济
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这一教训,首先在危机爆发
地美国,于 30年代开始了旨在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
质量的会计准则的研制工作。
(一)概念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即会计前提(或称会计假
设),是指对某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会计现象,
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
事理的推断和假定。
( 二 ) 意义
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
质量, 对会计核算的范围, 内容, 基本程序
和方法所作的限定,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
原则 。
二
会
计
核
算
的
基
本
前
提
( 三 )内容
二
会
计
核
算
的
基
本
前
提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 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从空间上的限定)
①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②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
活动或其他活动;
③实行独立决算。
条 件
明确了会计工作
的空间范围,将会计
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
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
活动区分开来 。
意义
会计主体
注意
①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②它可以是独立的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内部
的责任单位,还可以是几个不同法律主体的企业。
课堂提问,
下列属于会计主体但不属于法律主体的有( )。
A.个人独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企业的分支机构 D.企业集团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五条规定,, 企业应当
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 计
量和报告,
持续经营
—— 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会按既定目标
正常地持续进行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
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企业将按原定的用途使用
其现有的资产,同时也将按照原先承诺的条件清
偿它的债务。 (从时间上的限定)
意义
为正确地进行资产的计价、损益的确定等
提供核算基础,是选择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
基本前提,比如权责发生制、收入实现、费用
配比、历史成本计价等方法都是以此为前提。
课堂提问,下列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作为资
产按历史成本计价基础的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六条规定:, 企业会计
确认, 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
会计分期
—— 也称会计期间假设,是指为及时提供企业财
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人为将连续不断
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连续相等的期间来反映。
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产生了本期与非
本期的区别,为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一贯性原
则等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意义
注意, 会计分期与持续经营的关系。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七条规定:, 企业应当
划分会计期间, 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
告 。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 中期是指短于一
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
会计期间的划分,
?会计年度可采用历年制,即与日历年度保持一
致,如我国及法、德、俄、韩国;也可采用非历
年制,如英、日为四月一日,澳、意为七月一日,
美国为十月一日。
?我国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货币计量
—— 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假定价值不变的货币作
为基本计量单位。
意义 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一般为人民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
也可选择某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
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八条规定:, 企业
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
货币计量还有一个缺陷,就是它把那些不能
用货币去量度的因素,纵然它们能传输的信息很
重要,很有用,除了象存货数量等一概排除在会
计核算系统之外,如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社会
责任等等。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 是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提供财务
报告应遵循的规范;也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
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 。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
修正性原则
一般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 1) 客观性原则
——,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
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
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
靠, 内容完整 。,
( 2) 可比性原则
——, 企业提供的会 计信息应当具 有可比性 。,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
事项, 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不得随意变更 。 确需
变更的, 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
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 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 相互
可比 。
( 3) 相关性原则
——,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
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 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
出评价或者预测 。,
( 4) 及时 性原则
——,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当
及时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不得提前或者
延后 。,
( 5) 明晰 性原则
——,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
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
( 1) 权责发生制原则
—— 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
属。凡属于本期应确认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
收到,均作为本期收入;凡属于本期应负担的
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费用。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九条规定:, 企业应当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
告 。,
课堂提问,说说你对权责发生制的理解。
课堂练习,练习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应用。
某企业 2002年 5月发生下列收支业务,要求按权
责发生制计算 5月份的收入和费用。
( 1)本月销售产品 100000元,货款存入银行;
( 2)支付本月的水电费 1500元;
( 3) 销售产品 5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 4)预付下半年的房屋租金 12000元;
( 5)收到上月份应收的销货款 30000元。
答案,本月收入 =100000+50000=150000(元)
本月费用 =1500(元)
根据某企业 9月发生的下列经济业务确定本月收入、费用,
① 销售产品收到现款 120元
② 销售产品 120元,购买单位 A交来现款 50元,余款暂欠
③ 收到购买单位 A前欠货款 120元
④ 收到购买单位 B预交货款 120元
⑤ 收到 C单位交来 9— 12月份仓库租金 120元
⑥ 本月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100元
⑦ 本月应交所得税 100元,未交
⑧ 本月交纳上月所欠办公电话费 100元
⑨ 本月财产保险费 100元,已交 50元,余款暂欠
⑩ 支付管理部门 10--12月份报纸订阅费 100元
收 入 ① 120+② 50+③ 120+④ 120+⑤ 120=530(元 )
费用 ⑥ 100+ ⑦ 100+⑧ 100+ ⑨ 50 +⑩ 100=450(元 )
收 入 ① 120+② 120+ ⑤ 120÷4=270(元 )
费用 ⑥ 100+ ⑦ 100+ ⑨ 100=300(元 )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比较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 2) 配比原则 (受益原则)
—— 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 比,
正确确定本期经营成果。 (包括因果配比和时
间配比)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十七条规定:, 收入与
其相关的成本, 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
课堂提问,如何理解配比原则?
( 3)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 指各项 经济业务或事项发生后,应按 实际额为标准
计价。把会计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要求资产和权益
的计价,以经济业务发生当时实际投入(或约定可收)
和实际付出(或承诺支付)的货币数量作为入帐价值。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十九条规定:, 各项财产物资应
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
注意,实行历史成本原则, 并不排斥个别项目用非历史成
本计价 。 例如,, 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应当根据情况, 分
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 。 再如, 盘盈固定资产采
用完全重置价值计价 。
优点,可信赖;手续简化;易于取得并可以验证。
( 4)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原则
—— 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
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收益性支出指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 。
换言之, 通过支出, 在交换中得到的财物或劳务, 本期即
予耗用, 仅由本期受益 。 这类支出是为了获取收益而发生 。
?资本性支出指的是受益期超过一年或超过长于一年的一个
营业周期的支出 。 换言之, 通过支出, 在交换中所得到的
财物或劳务, 除本期受益外, 还延伸到下期或后续数期 。
课堂提问,举例说明哪些属于收益性支出?哪些属于资本
性支出? 如购买设备的支出、本月水电费等支出分别属于收
益性还是资本性支出?
修正性原则
( 1) 谨慎性原则
—— 是指会计 人员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某些
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在不影响合理反映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程
序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应用,此原则的运用贯穿于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例如,
允许企业提取坏帐准备、采用加速折旧等。
注意,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建立秘密准备。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十八条规定:, 企业对交易或者
事项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 不
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 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
( 2) 重要性原则
—— 是指对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
对次要的经济业务,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可
采用简化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在财务会计报告中
合并反映。
意义,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
持重要性原则能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
注意,重要性是相对的。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十七条规定:, 企业提供的会
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
(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是指企业应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
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仅按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
核算的依据。
应用,如将融资 租入固定资产 视同为自有固定
资产,就是遵循此原则的体现。
领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此原则,要求会计
人员需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 职业判断 等能力。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第十六条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
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
第三节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一、会计确认和计量
二、会计对象
三、会计要素
四、会计方程式
一,会计 确认和计量
(一)会计确认
(二)会计计量
(一)会计确认
1、会计确认的概念
—— 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
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
报表的过程。
会计确认的步骤
初次确认
—— 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
行的确认。
原始的经济信息的载体就是伴随经济业务发
生的原始凭证。初次确认是从审核及填制原始凭
证开始,依据会计目标或会计核算的特定规范要
求,筛选掉多余的或不可接受的数据,运用复式
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将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
息,并登记有关账簿。
初次确认
再次确认
再次确认
—— 是指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
信息的确认。
再次确认是依据管理者的需要,确认账簿资
料中哪些应列入财务报表,或是在财务报表中应
揭示多少财务资料和何种财务资料。还包括对已
确认过的经济数据在日后由于变动影响的再次确
认,如企业购入的各种存货,经初次确认后,以
实际成本记录在账簿中,若物价发生变动,按照
谨慎性原则核算时,须对变动影响进行再次确认。
会计确认的标准
—— 是指根据什么标准如什么时间,多少金额对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加以初次确认;对
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再次确认。
( 1) 可计量性
是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 。 是初次确认的关键性标准 。 企业
发生的大量经济业务, 凡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应
纳入会计核算系统 。
( 2) 相关性
是再次确认的关键性标准。即要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
目标,理解程度以及影响决策的重要性,确定会计核算系
统应输出的信息。
会计确认的 过程
经
济
业
务
会
计
事
项
会
计
核
算
系
统
会
计
报
告
以 能 否 用 货 币 计
量为标准进行筛选
以能否满足信息
使用者需要为标
准进行筛选
( 输入 )
初次确认
(输出)
再次确认 加工过程
( 二 )会计 计量
1、会计计量的概念
—— 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
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2、会计计量模式的构成要素
( 1)计量对象,指被计量的客体。
( 2)计量 单位, 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
( 3)计量 基础, 指所用量度的经济属性,即按什么标准来
记账。 通常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
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确定会计计量模式的依据
( 1)具体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
( 2)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要
二,会计对象
指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所要合算(反映)和
监督(控制)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具体地
说,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价
值的运动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
什么是资金?
二,会计对象
? 会计的一般对象
? 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
?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对象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
资金有以下特征,
① 资金的垫支性, 这是基础, 是资金运动的起点 。
② 资金的周转性, 这是其本质特征, 据此把资金划
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
③ 资金的补偿性, 这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要求 。
④资金的增值性,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
1.资金就是“钱”
2.资金是财产物资价值的货币表现
3.资金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垫支的价值,周转的价
值,它会不停地 运动,并在运动中保存和增加自己
的价值。
1.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工业企业的
资金运动 。
2.工业企业的资金的运动包括资金投入,
资金周转, 资金退出 。
3.,采, 产, 销, 与, 供, 产, 销, 或
,销, 产, 供, 。
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
→ 三者所站的角度
不同是不妥的。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图
W( 储备资金 )
( 生产资金 ) P
。 G(货币资金 )
销售过程
供应过程
企业价值运动示意图
资金进入、退出、循环周转示意图
进入 G
货币资金
W
储备资金
P
生产资金
W’
产品资金
G’
货币资金
退出
会计事项 (经济业务 ),
① 开业投入股本 400、借款 100; ②
购置固产 300; ③ 买进材料 120 ;
④ 领用材料 100; ⑤ 支付人工费用
50; ⑥ 折旧费用 30; ⑦ 产品完工
140; ⑧ 出售产品 130收回 190; ⑨ 交
纳所得税 20
股本 400
借款 100 ① 500 300--② --固定资产
300
120-- ③ --材料 120
100--- ④ ---料 100
50-------- ⑤ ------------工 50
30---⑥ ---费 30
完工 140--- -⑦ ----140
出售 130--- ⑧ ---190
20-- -⑨ ---20
(所得税 )
开业,资产 (货币 )500=负债
(借款 )100+权益 (股本 )400
本期收入 190— 费用 (130+20)=利润 (未分配 )40
期末:资产 540=负债 100+权益 (400+40) 其中,
期末资产, 货币 (① 500+⑧ 190)-(② 300+③ 120+⑤ 50+⑨ 20)=200
固定资产 =③ 300-⑥ 30=270 材料 =③ 120-④ 100=20
在产品 ④ 100+⑤ 50+⑥ 30-⑦ 140=40 产成品 =⑦ 140-⑧ 130=10
1.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商品流通
企业的资金运动 。
2.商品流通企业资金的投入和资金的退出
与工业企业基本类似, 所不同的是资金的
周转, 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过程一般只分
为采购过程和销售过程 。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对象
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运动图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就是预算资
金运动。
2,预算资金的一收一支,资金不能实现周
转。
语词性定义:构成会计客体的必要因素。
实质性定义:对会计事项所确认的变化项目所作
的归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变化项目 归类并命名
三、会计要素
什么是会计要素?
会计
事项
会计
项目
会计
要素
会计对象 会计六要素
具体化
静态要素
动态要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静态要素 对价值运动某一时点呈现的会计项目所作归类。
动态要素 对价值运动显著变动状态呈现的会计
项目所作的归类。
会计要素的内容
( 1)概念
—— 资产是指 过去 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
拥有或控制 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 经
济利益 。
汽
车
资产 —— 资产是会计要素第一
( 2)特征 (应同时具备)
第一,资产是一种资源 ;
第二,资产必须为企业拥有或控制;
第三,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第四,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 3)分类
按照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按照有无实物形态: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按是否具有货币性质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
资产
资产分类示意图
流动资产
—— 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
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
现
金
及
各
种
存
款
现金 —— 指存放在企业用于日常零星开支的
库存现金,是由出纳人员保管的货币资金。
银行存款 —— 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
构的货币资金
其货币资金 —— 企业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
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
现金的使用范围
? 职工工资、津贴、奖金、劳保、福利费用
? 按国家规定对个人发放的各种科学、技术、体
育等奖金
? 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
?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对个人的劳务报酬
?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开支( 1000元以下)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需要制服现金的其他支出
现金限额和结算规定
由开户行按企业三至五天零星开支需
要量来确定,如果考虑企业距银行的距离
远近、交通便利等条件,最多不超过该企
业十五天内的零星开支额
企业支付现金,可以从本企业库存现金限
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企业
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
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
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
银行账户的开设
? 基本存款户(日常结算及现金支取)
? 一般存款户(不支付现金)
? 临时存款户(临时业务活动)
? 专用存款户(特定需要)
注:企业只能开立一个基本存款户
银行结算方式
? 银行汇票结算
? 商业汇票结算
? 银行本票结算
? 支票结算
? 汇兑结算
?委托收款
?托收承付
?信用卡
?信用证
银行汇票结算
申请人
申请人开户行
(出票人 /付款人)
收款人 /背书人
(持票人)
被背书人
(持票人)
收款人 /持票人开户行
(代理付款人)
① ② ⑧
③
④ ④ ⑤ ⑤
⑥
⑦
出票人 /付款人
承兑人
付款人 /承兑人开户
行
收款人 /背书人
(持票人)
被背书人
(持票人)
收款人 /持票人开户行
(代理付款人)
①
②
③
⑥
④ ⑦ ⑤ ②
⑧
⑦
商业承兑汇票结算
出票人(购
货单位)
出票人 开户行
(承兑人和付款人)
收款人 /背书人
(持票人)
被背书人
(持票人)
收款人 /持票人
开户行
① ②
③
⑥ ④
⑨
⑤
⑧
⑦
银行承兑汇票结算
⑧ ④
银行本票结算
申请人
申请人开户行
(出票人 /付款人)
收款人 /背书人
(持票人)
被背书人
(持票人)
收款人 /持票人开户行
(代理付款人)
① ②
③
④ ④ ⑤ ⑤
⑥
⑦
支票结算
出票人
存款人开户行 /付款
人
收款人 /背书人
(持票人)
被背书人
(持票人)
收款人 /持票人开户
行
①
②
③
④ ④
⑤
足额
存款 ②
其他货币资金
?外埠存款 —— 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
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
?银行汇票存款 —— 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
行的款项。
?银行本票存款 —— 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
行的款项。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 是指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企业为
开具信用证而存入银行信用证保证金专户的款项。
?信用卡存款 —— 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而存入银行信用卡
专户的款项。
?在途货币资金 —— 指企业同所属单位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
汇、解款项业务中,到月终时尚未到达的汇入款项。
?存出投资款 —— 指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 投
资的现金。
短
期
投
资
—— 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
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
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
投资 —— 是指企业为了通过分配来
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
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
另一项资产(不包括房地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短期投资的特点
? 很容易变现,是现金的暂时存放形式,具有
很强的变现能力。
? 持有时间短,计划在短期内(一年)出售以
兑换成现金。
? 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
? 能够在公开市场上交易,并且有明确的市
价
? 持有投资作为剩余资金的存放形式,并保
持其流动性和获利性(更为重要)
确
认
条
件
应收票据 —— 是指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
兑现的商业汇票。
应收账款 —— 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
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
单位收取的款项。
应
收
及
预
付
款
项
待摊费用 —— 是指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
各期分摊的费用,摊销期在一年(含 1年)以内。
其他应收款 —— 是指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债权。如
企业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
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暂借职工的差旅费)。
预付账款 —— 企业按照购货合同和劳务合同规
定,预先支付给供货方和提供劳务方的账款。
商业汇票
—— 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
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承兑人不同
是否带利息
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
带息商业汇票
不带息商业汇票
背书与贴现
背书 —— 指持票人在票据背面签字,签字人称为
背书人,背书人对票据的到期付款负连带责任。
(即持票人因偿还前欠货款等原因,将未到期的
商业汇票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业务活动。)
贴现 —— 指票据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在背书后
送交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据到期值中扣除按银
行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利息,然后将余额付给
持票人,作为银行对企业的短期贷款。
坏账与坏账损失
坏账 —— 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少
的应收账款。
坏账损失 —— 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
备抵法
直接转销法 指当坏账发生时,将实际损失直接作为管理费用并从应收账款中转销的一种核算方法。
是指企业在日常按期计提坏账准备,将可
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均衡地计入企业各期损
益,当发生坏账损失时,再以计提的坏账
准备抵补坏账损失的一种核算方法。
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主要有,销货百分比法, 应
收账款账龄分析法,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
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的区别
? 应收票据是一种书面承诺,有付款人的签
字保证,偿付条件以书面形式做了明确规
定,受票据法规的保护;应收账款是建立
在买卖双方信用基础上的赊账。
? 应收票据在到期前,若持票人急需现金,
可以背书转让或向银行贴现,具有极强的
变现能力,比应收账款流动性强,在资产
负债表中,排在应收账款之前。
存 货
—— 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
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
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
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符合存货的概念
?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存货的确认条件,
存货的内容
? 原材料: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
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 在产品:正在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加工完毕但尚
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 半成品: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
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 产成品: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对外
销售的产品。
? 商品:可供销售的物品
? 包装物:为了包装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
如桶、箱、瓶、坛、袋等。
? 低值易耗品: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如
工具、管理用具劳动保护用品等,以及在经营过程中
周转使用的容器。
存货的确认标准
—— 企业对货物是否具有法人财产权(或
法定产权)
注意,
?关于代销商品
?关于在途商品
?关于购货约定
长期投资
—— 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 包括持有时间准
备超过 1年 ( 不含 1年 ) 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 不
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 其他债权投资和
其他长期投资 。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股
票
投
资 其
他
股
权
投
资 长期债券投资
其他债权投资
是指通过投资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企业
成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
益并承担责任
是指企业购入国家或其他单
位发行的期限超过一年,本
企业意图长期持有的债券。
除长期债券投资以外的债权
投资,如企业将多余资金委
托银行贷款而形成的债权性
质的投资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比较
?不同点,
?A.投资时间不同。
?B.投资目的不同。(长期投资不仅在于谋求一定的投
资收益,同时出于自身业务经营的需要,或通过控制其
他企业的业务来参与其他企业的经营,或是为了积累大
笔资金以供企业特定用途之需,或为企业未来拓宽业务
经营规模作准备。短期投资只是谋求一定的收益,不是
出于自身业务的需要。)
?C.变现能力不同。(长期投资不能随时变现或不准备
随时变现。短期投资能够随时变现。)
?相同点,都是为了谋求自身经营活动以外的经济
收益。
固定资产
制度,—— 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 建筑物,
及其, 机械, 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 经营有关的
设备, 器具, 工具等 。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
物品单位价值在 2000元以上, 并且使用年限超过 2
年的, 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
准则,固定资产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
持有
?使用年限超过一年
?单位价值较高
?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
固定资产的范围
?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
价值在 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
两年
?单独作价入账的土地
固定资产的特点
?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
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变。 (这一特征表明,
企业未来获得固定资产并把它投入生产
经营而发生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而
不是收益性支出。)
?使用寿命是有限的。 这一特征说明了计
提折旧的必要性。
?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不是为了出售。 这是
区别固定资产与商品等流动资产的重要
标志。
固定资产的分类
① 按经济用途分类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
产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
资产
② 按使用情况分类
?使用中固定资产
?未使用固定资产
?不需用固定资产 ③ 按所有权分类
?自有固定资产
?租入固定资产
?④ 按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分类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租出固定资产
?不需用固定资产
?未使用固定资产
?土地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折旧
—— 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
(转移到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实质上仍
是一种费用,但不需要支付现金的费用。
以下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
?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
以下特殊情况,
?当月减少;
?未使用;
?不需用;
?季节性停用;
?大修理停用;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直线法
加速折旧法
平均年限法
工作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无形资产
—— 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 出租
给他人使用或管理的目的而持有的, 没有实物
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
特征,
? 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 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长期资产
? 无形资产是为了生产经营而非出售的资产
? 无形 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不
确定性
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 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
? 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无形资产的分类
按取得途径分类
按使用期限
按能否辨认分类
外购无形资产
自创无形资产
投资者投入的
有期限无形资产
无期限无形资产
可辨认无形资产
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无
形
资
产
非专利技术
专利权
商标权
土地使用
权
著作权
特许权
商 誉
长期待摊费用
—— 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 应当在
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种费用 。
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股票发行费(不超过 2年)
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
入当期损益)
其他资产
特点,
—— 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处于次要地位,一般不参加企业正
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需要摊销,而且并不是所以企业
都拥有这类资产。
国家批准储备的特种物资
银行冻结存款
临时设施
涉及诉讼的财产
?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引起的,企业
当前所承担的义务;
?负债将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
?负债的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可以是转移资产,或者提供劳务,或同时转
移资产和提供劳务,还可以是将债务转为所
有者权益(如债转股)。
—— 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 债 —— 负债是会计要素第二
负
债
的
特
征
负
债
流动
负债
长期
负债
短期借款、应付帐款
应付票据、预收帐款
应付工资、应交税金
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
预提费用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负债的分类
流动负债 是指将
在 1年或超过 1年
的一个营业周期
内偿还的债务。
长期负债 是指偿还期在 1年或超过 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
上的债务。
?短期借款 —— 是指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
各种借款。
?短期债券 —— 企业发行的不超过一年(含一年)
的债券。
?应付票据 —— 是由出票人出票,委托付款人在指
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的票据。
?应付账款 —— 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
应等而发生的债务。
?预收账款 —— 是买卖双方协议商定,由购货方预
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给供货方而发生的一项负债。
?应付工资 —— 是企业对职工个人的一种负债,是
企业实用职工的知识、技能、时间和精力而给予
职工的一种补偿(报酬)。
?应付福利费 —— 是企业准备用于企业职工福利方
面的资金。
?⑦ 应付福利费 —— 是企业准备用于企业职工福利
方面的资金。
?⑧ 应交税金 ——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
入和实现的利润,按规定向国家交纳的各种税金。
?⑨ 应付股利 —— 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和
利润。
?⑩ 预提费用 ——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预先提取
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11其他应交款 —— 包括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
偿费、其他暂收及应付款等应交款项。
?12其他应付款 —— 除了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
付工资等以外,发生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
人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
存入保证金、应付统筹退休金等。
?长期借款 —— 企业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
还期在一年以上的(不含一年)各种借款。
?应付债券 —— 企业为筹措长期资金而发行的一
年期以上到期支付本息的债券。
?长期应付款 —— 企业发生的除了长期借款和应
付债券以外的长期负债。包括应付补偿贸易引
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赁款。
—— 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
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股份制企业称
股东权益、合伙制和独资企业称业主权益)
所有者权益 — 所有者权益是会计要素第三
所
有
者
权
益
的
特
征
与负债比较有如下区别,
?对象不同,是企业对投资者负担的经济责任。
?性质不同,是投资者对投入资本及其投入资本的运
?用所产生的盈余的权利。
?偿还期限不同,除清算外,一般无须偿还
?享受的权利不同,除了获得利益外,还可参与企业
的经营管理。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金
未分配利润
指投资人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
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是指投资
者享有经营决策权和收益分配权的投入
资本。
指由投资者或其他人投入的或某些特殊
原因形成的,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
不构成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资产。
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
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或者尚未
指定用途的结存利润。
投入资本
留存收益
?国家资本金
?法人资本金
?个人资本金
?外商资本金 ?资本(股本)溢价
? 接受非现金捐赠
?接受现金捐赠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股权投资准备
?其他资本公积
一般按净利润的 5%提取,用
于购建职工集体福利设施。
一般按净利润的 10%提取,用于
转增资本或弥补亏损等企业的扩
大再生产。达注册资本 50%时,
可不再提取。转增资本或弥补亏
后,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 25%
企业自行确定计提比例。
法定盈余公积金
任意盈余公积金
法定公益金
区别:法定盈余公积以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
依据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由企业自行决定提取。
相同点,负债人格化为债权人, 所有者权益人格化
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 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和独资
企业的业主, 都在企业中享有权益 。 他们都曾把资
财投入企业, 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运用 。 他们都是
投资者, 希冀从投资中得到经济利益 。
区别,① 所有者权益产生于权益性投资行为
② 所有者权益滞后于债权人权益
③ 所有者权益没有固定的偿还期限和偿还金额
④所有者权益具有比债券人权益更大的风险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 收入是指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
用权等 日常活动 中所形成的 经济利益 的总流入。
收入 —— 收入是会计要素第四
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
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
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如
制造企业销售产品、提供
工业性劳务,商品流通企
业销售商品等。
指直接或间接
地流入企业的
现金或现金等
价物。
收入的特征
?是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
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 或负债的减少, 或
二者兼而有之;
? 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
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课堂提问,① 处置固定资产收入、罚款收入是否属于
收入范畴?
② 收入 =资金流入?
③ 由于某种原因对方支付违约金是狭义的
收入吗?补贴收入
收入的分类
收
入
营业收入
非营业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广义、收益
狭义、收入
利得
按经济业务主次分类
关系
收益、收入和利得的关系
收益 =收入 +利得
收益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得增加,其形成
可能来源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也可能来源于日常
活动以外的活动。由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收益,
即为收入;源于日常活动以外的活动的收益,即
为利得。
利得是企业偶发性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属于不
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
(如企业接受政府补助取得的资产、因其他企业
违约收取得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等)。
其他业务收入:指企业在其次要的或附带的
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亦称附营业
务收入。如工业企业材料销售、技术转让、
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无形资产转让、
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其主要的或主体业
务活动中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也称主营业务
收入。如工业企业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
及提供工业性劳务。
按
经
济
业
务
主
次
分
类
另一种分类 —— 按收入的性质
?销售商品,取得现金或者形成应收款项
而获得的收入;
?提供劳务获得的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
的流出, 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
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 或负债的增
加, 或二者兼而有之;
?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 —— 费用是会计要素第五
—— 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
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
用
的
特
征
费用的分类
费
用
成本性费用
损益性费用
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直接材 料
直接人工
其他直接费用
制造费用
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
期间费用
所得税
投资损失
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
财务费用
广义
狭义
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是指直接为取得营业收入所发生的
费用即与营业收入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的费用, 包
括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两部分 。
?直接费用:是指那些能直接确认并直接计入
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 。
?间接费用:是指那些虽不能直接确认但采用
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制造
费用, 包括间接材料, 间接人工 ( 工资 ), 其
他间接费用 。
制造成本
狭义费用
?主营业务成本:指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
?其他业务支出:指除主营业务成本以外上午其他
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 包括销售材料,
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相关成本, 费用, 以及相关的
税金及附加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指日常经营活动应负担的
税金及附加, 包括营业税, 消费税, 城建税, 资
源税, 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
?期间费用:是指那些仅仅有助于当期营业收入的
实现, 不能提供明显的未来效益, 并且不值得在
各期间分摊而应从当期收益中抵减的费用 。 包括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措, 调度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 ( 减利息收入 ), 汇兑
净损益, 金融机构手续费及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
?管理费用:是指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的活动中所发生的费
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
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
绿化费、税金、土地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
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存货盘
盈、毁损和报废净损失、开办费摊销、其他管理费。
?营业费用(简称销售费用):是指为完成销售业务或在销售
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由销售企业负
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差旅费、
广告费,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和其他经费。
( 1)联系:成本是按一定对象归集的费用,是对象
化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
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他们具有共同的特征,
①最终将会减少企业的资源,具体表现为企业资产流
出,与资产流入却所形成的收入相反。
②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 2)区别:费用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
产哪一种产品无直接关系;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
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成本与费用之间的关系
① 与产品生产的关系不同 。 费用的发生是为生产产
品提供正常的生产条件, 加强对生产经营和销售的
管理, 而与产品的生产本身并不直接相关;但成本
是能够明确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
生产费用, 他们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去 。
② 与会计期间的关系不同 。 费用只与费用发生的当
期有关, 不影响或不分配到以后会计期间;但成本
中当期完工部分当期转为产成品, 未完工的部分则
结转到下一期继续加工, 与前后会计期间都有联系 。
③ 与会计报表的关系不同 。 由于费用不能提供明
确的未来收益, 因此按照谨慎性原则, 对期间费
用采用在其发生时立即确认的原则, 所以期间费
用直接列入当期的利润表, 抵扣当期损益;产品
成本完工部分转为产成品, 已销售产品的销售成
本在转为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也直接列
入当期利润表, 但未销售的产成品和未完工的在
产品都列入资产负债表 。
④主要构成不同。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
期间费用、所得税等;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利润 —— 利润是会计要素第六
—— 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用公式表示为,
利润 =广义收入 -广义费用
利
润
的
三
个
层
次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投资收益: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 减去发生的
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 。
补贴收入: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 ( 包括退还
的增值税 ), 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和国家规定的补助定
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 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
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 。
利
润
总
额
营业外收入: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
各项收入。如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
无形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罚款净收益。
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
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
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固定
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非常损失等。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所得税: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
净利润
利润的分类
四,会计 方程式
(一)含义
(二)表达形式
(三)经济业务与会计方程式
(四)会计方程式的作用
会计 方程 式是表示六个会计要素之间
的内在数量关系 的 数学等式,它反映了企
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对该资源的求偿权 。
含 义
( 1) 反映财务状况的等式,
资产 =权益
=债权人权益 +投资者权益
=负债 +所有者权益
( 也称第一会计方程式, 静态会计方程式 )
( 2) 反映经营成果的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 也称第二会计方程式, 动态会计方程式 )
会计基本等式
表 达 形 式
(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旨在说明企业总资产的规
模 )
( 任何一个时点, 企业所有的资产, 无论其处于何种占用形
态, 都必须由相应的来源, 或者是借入的, 或者是所有者投
入的 )
( 2) 收入-费用=利润 ( 经营成果的计算 )
( 企业在任何一段时期的收入在抵减取得收入所耗费的支出
后的余额即为企业的利润 )
经济含义
利润分配前的静态会计等式与动态会计等式的关系,
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 ( 收入-费用 )
或: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经利润分配后上述等式又转化为新的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未分配利润或或未弥补亏损 )
资产 +( 收入导致资产的增加 -费用导致资产的减少 )
=[负债 +( 费用导致负债的增加 -收入导致负债的减少 ) ]
+( 所有者权益 +利润或亏损 )
则转化成了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等式之间的关系
资产是表明企业拥有多少经济资源和拥有什么经济资源,
权益是表明是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 谁对这些经济资源拥有
要求权 。 因此, 资产与权益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
( 1) 从静态来看,
资产不能脱离权益而独立存在, 没有无资产的权益, 也没
有无权益的资产;
资产和权益是资金这同一事物从两个不同侧面观察分析的
结果, 从其存在, 分布与使用的形态来看是资产, 而从其形成
与取得的来源来看是权益;
从数量上看, 有一定数额的资产, 必定有一定数额的权益,
反之, 有一定数额的权益, 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也就是
说, 资产与权益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 。
为什么会计等式能够成立
( 2) 从动态来看, 不管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何复杂多变,
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即不会破坏会计等式 。
四种类型,
① 经济业务引起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增减金额相等 。
例:长城电器公司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 60 000元 。
② 经济业务引起权益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增减金额相等 。
例:长城电器公司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 直接偿还应付帐款
50 000元 。
③ 经济业务引起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同时增加, 双方增加的金
额相等 。
例:长城电器公司接受投资者投资 80 000元, 直接存入银行 。
④ 经济业务引起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同时减少, 双方减少的金
额相等 。
例:长城电器公司以银行存款 10 000元, 偿还银行短期借款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4,一项负债减少,一项资产减少。
5,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负债增加。
6,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7,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资产减少。
8,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负债增加。
9,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经济业务与会计方程式
假定某企业 2003年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
的余额如表所示,
资 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现金 1 000
银行存款 50 000
应收帐款 10 000
存货 15 000
流动资产合计 76 000
固定资产 405 000
减累计折旧 5 000
固定资产净额 400000
负 债
应付帐款 20 000
短期借款 36 000
负债合计 56 000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350 000
盈余公积 70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 420 000
资产总计 476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476 000
举例
( 1)资产的此增彼减,
企业以 5000元银行存款购入设备
( 2)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
企业赊购原材料 20000元
( 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企业销售产品 10000元,货款通过
银行已收妥。
( 4)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
企业以银行存款 26000元归还临时借款。
( 5)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企业以现金 2000元支付产品广告费。
该企业 2004年 1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月初 476000 56000 420000
-5000+5000
+ 20000 + 20000
+10000 +10000
-26000 -26000
-2000 -2000
478000 50000 428000
( 6)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企业发生税金 5000元,税款尚未
缴纳。
( 7) 负债项目的此增彼减,
企业向银行取得临时借款 50000元,
来支付应付帐款。
( 8)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经协商,某企业将 30000元负债(应
付帐款)转为对本企业的投资。
( 9)所有者权益项目此增彼减,
企业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金 2000元。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478000 50000 428000
+5000 -5000
+50000-50000
-30000 +30000
+2000-2000
478000 25000 453000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使资产或权益
或资产权益双方的两个项目发生变动, 变动的结
果, 使资产与权益总额始终保持平衡相等关系 。
?经济业务的发生, 涉及资产与权益两个方面
的项目变动的, 会使双方总额发生增加或减少,
但变动后的双方总额依然相等 。
?经济业务的发生, 只涉及资产或权益一个方
面项目变动的, 不但原来双方的总额相等, 而且
原来双方总额还不变 。
结 论
?设置会计科目的理论依据;
?复式记帐的理论依据;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理论依据;
?审查会计帐簿的理论依据 。
会计 方程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