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传统
礼与法
思考:中西法文化的差异
,法意, 的按语
近代著名学者严复在翻译西方法学名
著法国孟德斯鸠的, 法意, 在译文
的第一篇的按语中就提醒读者:
,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
有禁令谓之法,而西人则通谓之
法。 …… 西文法字,于中文有理、
礼、法、制四者之异译。学者审
之。,
法的三层含义
以存在状态而论,法有三层含义,一是
作为法律制度或规范的法;二是指人们
观念中的法;三是指社会现实中的法。
[1]简言之,就是制度法、观念法与, 活
的法, 。制度法是立法机关的劳动成果,
观念法主要指法律意识,,活的法, 指
运作中的法和对社会有实际影响力的
法 ——国家法与民间法(显规则与潜规
则)
[1]卓泽渊:,,法, 的含义随感,,, 检察日报, 2001年 3
月 6日
中国法律的发展
习惯法时代
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时代
古典成文法时代
近现代法律渊源
习惯法时代的法律渊源
? 习惯法渊源:礼
? 命令法渊源:诰、训、誓、

? 判例法渊源:判例(禹刑、
汤刑、九刑)
经过整理汇编的判例就是 刑书 。
礼 的起源
祭祀礼器 ?典礼仪式 ?礼仪规范
禮 — 豊 豊=豆+玨
,说文解字 · 示部,,“礼,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时代的变革
礼的基本精神是 亲亲尊尊 。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礼的地位下降以至被
废弃。
各国将命令性法律渊源与刑书结合起来,逐
渐出现了许多成文法(制定法)
成文法的公布 打破了法律秘密状态,开创了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
而布之于百姓” (韩非子语) 的格局。
“礼” 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习惯- ?先秦古礼- ?
?理论抽象- ?礼教 (伦理体系)
?重新强调- ?律令 (制定法规)
?缩小范围- ?礼仪 (礼节仪式)
?退出法律- ?礼俗 (礼教指导下的
习俗)
古典成文法时代的法律渊源
成文法渊源
律、令 格、式、敕 科、比、例
不成文法渊源
儒家经义 法律解释 习惯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长幼有别、男女有别、贵贱有别、
官民有别、亲疏有别, 。
?,三纲五常, 最终落实在一些最基本的社会
关系的伦理规定上。 三大纲领性的社会关系
(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 )和 五大基础
性社会关系 (长幼或尊卑关系、男女关系、官
民关系、良贱关系、亲疏关系 )。
?处理, 三纲五常, 的基本信条 ——“仁义
礼智信,
礼法文化的精神与信条
法律的儒家化与引礼入律
汉代经学大师
董仲舒,春秋
决狱”。
律学的兴起。
参见, 中国法律与中国
社会,
中国古代 礼法文化
“伦理”
家族主义
(宗法制)
专制主义
(集权制)
等级主义
(官僚制 )
法律中的 家族主义
法律中的 专制主义
法律中的 等级主义
影响中国法学的 三大变革
政治体制的变革。 以民主与分权制
衡为核心内容的政治体制逐渐取代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政治体制。
立法体制的变革。 法律创制之权完
全操诸君主一人之手,演变为逐渐
建立起立法独立于行政、司法的体
制。
法学的变革。 由传统律学向西方法
学变革。
重要法律事件,清末沈家
本改法修律
沈家本生平简介:李贵连
,沈家本传,,法律出版社,
2002版。, 久在秋曹,刑名
精熟, 。对传统法研究的集
大成者。著作:, 历代刑法
考,,寄 簃 文存,
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
臣”,主持清末修律事项。
担任过大理院正卿、刑部侍郎,资政院副总裁。
内外压力之下的改革。
做了改良派想
做而未做、革
命派要做而不
能做的事:改
革刑律(大清
新刑律、大清
现行刑律),
改变了中国法
制发展方向。
“经传结合” 模式:, 唐律疏议,
律例合编 模式:, 大清律例,
参考书:梁治平先生, 法
辩, 一文
该文从讨论和辨析中, 西两种语言中, 法, 字的不同含义
开始, 探究了两种法律传统和法律观念的差异, 并且深
入的文明的源头, 通过追溯国家的起源和不同人群的早
期经验, 力图说明这种差异的由来 。 他还探讨了中国传
统法律观念在历史上的展开及其制度化, 指出在我国一
个西方化的近代法律体制建立以后, 传统法律观念在现
实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 。
,法辩,, 最早刊载于, 中国社会科学, 1986年第 4期, 该文现收
入梁氏著, 法辩:中国法的过去, 现在与未来,, 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 1992年初版, 2002年重印第 61-92页 。 还收入梁氏编:
,法律的文化解释, ( 三联书店版 ) 和, 梁治平自选集, ( 广西
人民出版社 ) 等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