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

+ + + +
- - -
E

+ + + +
- - --
++
- -
+
+

+

+

+

+

+

+

+

+

自由电荷 +- 偶极子 束缚电荷
1,具有一系列偶极子和束缚电荷的极化现象
6.2.1 极化现象及其物理量
6.2 介质的极化
电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内的质点(原
子、分子、离子)正负电荷重心的分离,使其
转变成偶极子的过程。
或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尽管可以逆向
移动,但它们并不能挣脱彼此的束缚而形成电
流,只能产生微观尺度的相对位移并使其转变
成偶极子的过程。
偶极子,构成质点的正负电荷沿电场方向在有
限范围内短程移动,形成一个偶极子。
2,物理量
电偶极矩 ?,?=ql(单位:库仑 · 米)
电偶极矩的方向,负电荷指向正电荷。电偶极矩的方向与
外电场的方向一致。
质点的极化率 ?,?= ?/Eloc,表征材料的极化能力。
局部电场 Eloc, 作用在微观质点上的局部电场。
介质的极化强度 P,P=??/V单位介质体积内的电偶极矩
总和。或束缚电荷的面密度。
± -q +q
l
E
偶极子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板面上束缚电荷的数值 (极化电荷密度)可以用单位
体积材料中总的偶极矩即极化强度 P来表示。
设 N是体积 V内偶极矩的数目,电偶极矩相等于两个异号
电荷 ?Q乘以间距 d,则,P= N ? /V = Q d/V= Q/A

++
- -
+
P
- Q
+ Q
3 介质的极化强度与宏观可测量之间的关系
两块金属板间为真空时,板上的电荷与所施加的电压
成正比,Qo=CoV
两板间放入绝缘材料,施加电压不变电荷增加了 Q1,
有,Qo+ Q1 =CV
相对介电常数 ?r,介电质引起电容量增加的比例 。
?r=C/Co= (Qo+ Q1 )/Qo
电介质提高电容量的原因:
由于质点的极化作用,结果在材料表面感应了异性电荷,
它们束缚住板上一部分电荷,抵消(中和)了这部分电
荷的作用,在同一电压下,增加了电容量。
结果:材料越易极化,材料表面感应异性电荷越多,束
缚电荷也越多,电容量越大,相应电容器的尺寸 可减小。
极板上自由电荷密度,Qo/A= CoV/A=(?o A/d)V/A= ?o E
( E----两极板间自由电荷形成的电场,也即宏观电场)
介电材料存在时极板上电荷密度 D:等于自由电荷密度与
束缚电荷密度之和:
由,?r= (Qo+ Q1 )/Qo 得,?r Qo /A = (Qo+ Q1 )/A
有,?r ?o E = (Qo+ Q1 )/A= D
D= ?o E+P= ?o ?r E = ?1 E (?l---绝对介电常数)
P= (?1- ?o)E = ?o (? r- 1) E
电介质的电极化率 ?e:束缚电荷和自由电荷的比例:
?e=P/ ?oE= (?r-1 ) 得,P= ?o ?eE(作用物理量与感
应物理量间的关系)
6.2.2 克劳修斯 -莫索蒂方程
外加电场 E外E1
外加电场 E外 (物体外部固定电荷所产生。
即极板上的所有电荷所产生)
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电荷的电场之和 E1
(退极化电场,即由材料表面感应的电荷所产生) E宏
=E外 +E1
1, 宏观电场:

+ + + +
- - --
++
- -
+

+ + + +
- - -
2, 原子位置上的局部电场 Eloc (有效电场)
Eloc=E外 +E1+E2+E3
+ + + + + + + +
- - - - - - -
+ + +
---
E外E
1 E2
E3
对于气体质点,其质点间
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局
部电场与外电场相同。
对于固体介质,周围介质
的极化作用对作用于特定
质点上的局部电场有影响。作用于介质中质点的内电场
周围介质的极化作用对作用
于特定质点上的电场贡献。
球外介质的作用电场:设想把假想的球挖空,使球外
的介质作用归结为空球表面极化电荷作用场(洛伦兹
场) E2和整个介质外边界表面极化电荷作用场 E1之和。
对于平板其值为束缚电荷在无介质存在时形成的电场:
由 P= Q1 /A= ?oE1
得,E1 = P / ?o
E1的计算:
假想,有一个特定质点被一个足够大的球体所包围,球
外的电介质可看成连续的介质,同时,球半径比整个介
质小得多。
介质中的其它偶极子对特定质点的电场贡献分为两部分:
球外介质的作用 E1 + E2和球内介质的作用 E3
洛伦兹场 E2的计算:
r O
+

P
d?
rsin?
空腔表面上的电荷密度,- P cos?
黑环所对应的微小环球面的表面积 dS:
dS=2?rsin? rd?
dS面上的电荷为,dq= - P cos?dS
?
根据库仑定律,dS面上的电荷作用在球心单位正电
荷上的 P方向分力 dF:
dF= -(- Pcos?dS/4??o r2 ) cos?
由 qE=F 1× E=F E=F
dE= Pcos2?dS/4??o r2 = (2?rsin? rd?)(Pcos2?/4??o r2 )
=Pcos2? sin? /2?o r2 d?
整个空心球面上的电荷在 O点产生的电场为:
dE由 0到 ?的积分
洛伦兹场 E2,
E2 = P /3?o
E3为只考虑质点附近偶极子的影响,其值由晶体
结构决定,已证明,球体中具有立方对称的参考
点位置,如果所有原子都可以用平行的点型偶极
子来代替,则 E3 =0。
Eloc=E外 +E1+P /3?o=E+P /3?o
根据 D= ?o E+P
得 P =D- ?o E=( ?1- ?o ) E
= ?o ( ?r- 1) E
由 Eloc=E外 +E1+P /3?o=E+P /3?o
得 Eloc=( ? r +2) E/3
设介质单位体积中的极化质点数等于 n,则又有
P= ?n =n?Eloc
得 ( ? r - 1 ) /( ? r +2 ) = n? /( 3 ?o )
上式为克劳修斯 -莫索蒂方程
3,克劳修斯 -莫索蒂方程
克劳修斯 -莫索蒂方程的意义:
建立了可测物理量 ? r (宏观量)与质点极化率 ?(微
观量)之间的关系。
克劳修斯 -莫索蒂方程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分子间作用很弱的气体、非极性液体、非极性
固体、具有适当对称性的固体。
从克劳修斯 -莫索蒂方程:讨论高介电常数的质点:
( ? r - 1 ) /( ? r +2 ) = n? /( 3 ?o )
( ? r - 1 ) /( ? r +2 ) -----? r越大其值越大
介质中质点极化率大,极化介质中极化质点数多,则介质
具有高介电常数。
6.2.3 极化机制
极化的基本形式:
第一种,位移式极化 ------弹性的、瞬间完成的、不消
耗能量的极化。
第二种:该极化与热运动有关,其完成需要一定的时
间,且是非弹性的,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1,电子位移极化
电子位移极化和电子松弛极化
电子位移极化
无外电场作用
+
E
电子位移极化
± -
电子位移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原子外围的电
子云相对于原子核发生相对位移形成的极化。
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将其看作一个弹簧振
子,弹性恢复力,-kx
+ -
建立牛顿方程,ma= -kx - eEoe i?t
电偶极矩,?= -ex= Eoe i?t{1/[(k/m)o2- ?2]}e2/m
弹性振子的固有频率, ?o=(k/m)1/2
有,? = ?e Eloc 得,? e =[1/(?o2- ?2)]e2/m
??0 ? e =e2/m ?o2 (静态极化率)
2,离子位移极化
离子位移极化: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偏移平衡位置
引起的极化。
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设想为弹簧
振子。
- + +-
E
X+ X-
感生的电偶极矩为:
?=q(x+- x-)
?= ?iEloc
正离子受到的弹性恢复力,-k(x+- x-)
负离子受到的弹性恢复力,-k(x- - x+)
运动方程:
M+a= -k(x+- x-)+qEoe i?t
M-a=-k(x- - x+)+qEoe i?t
得,M*=M+M-/(M++M-)
弹性振子的固有频率, ?o=(k/M*)1/2
离子位移极化率,? e =[1/(?o2- ?2)]q2/M*
??0 静态极化率,?i =q2/M* ?o2= q2 k
3,松弛极化
松弛质点:材料中存在着弱联系的电子、离子和偶
极子。
松弛极化:松弛质点 由于热运动使之分布混乱,电
场力使之按电场规律分布,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极化。
松弛极化的特点:比位移极化移动较大距离,移动
时需克服一定的势垒,极化建立时间长,需吸收一
定的能量,是一种非可逆过程。
( 1)离子松弛极化
结构正常区 缺陷区
U松
U’松
U导电
离子松弛极化率,
?T =q2x2/12kT
温度越高,热运动对质点的规则运动阻碍增强,极
化率减小。
离子松弛极化率比电子位移极化率大一个数量级,
可导致材料大的介电常数。
( 2)电子松弛极化
电子松弛极化:
材料中弱束缚电子在晶格热振动下,吸收一定能
量由低级局部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处于激发态;
处于激发态的电子连续地由一个阳离子结点,移
到另一个阳离子结点;
外加电场使其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由此引起
极化,使介电材料具有异常高的介电常数。
4,转向极化
转向极化:
具有恒定偶极矩的极性分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偶极子
发生转向,趋于和外加电场方向一致,与极性分子的热
运动达到统计平衡状态,整体表现为宏观偶极矩。
转向极化比电子极化率高得多。
转向极化在离子晶体中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对晶格空位的定向
5,空间电荷极化
空间电荷极化:
在不均匀介质中,如介质中存在晶界、相界、晶格畸
变、杂质、气泡等缺陷区,都可成为自由电子运动的
障碍;
在障碍处,自由电子积聚,形成空间电荷极化,一般
为高压式极化。
---
-
++
++
---
-
++
++
---
-
++
++
外电场
P
各种极化形式的比较
极化形式 极化的电
介质种类
极化的频
率范围
与温度的关

能量消耗
电子位移
极化
一切陶瓷 直流 ——
光频
无关 无
离子位移
极化
离子结构 直流 ——
红外
温度升高极
化增强
很弱
离子松弛
极化
离子不紧
密的材料
直流 ——
超高频
随温度变化
有极大值

电子位移
松弛极化
高价金属
氧化物
直流 ——
超高频
随温度变化
有极大值

转向极化 有机 直流 ——
超高频
随温度变化
有极大值

空间电荷
极化
结构不均
匀的材料
直流 ——
高频
随温度升高
而减小

空间电荷极化
松弛极化
离子极化
电子极化
工频 声频 无线电 红外 紫外




?
极化率和介电常数与频率的关系
7,高介晶体的极化
由于金红石和钙钛矿型等晶体的结构和组成的特点,造
成 E3很大,使其具有高的介电性。
设外电场方向沿晶体 z轴,被考察离子周围的 E3,
n 2zi2- (xi2+ yi2) 1E
3 = ? ——————— ?iEi× ——i=1 (x
i2 + yi2 + zi2)5/2 4??o
式中,?i ---周围离子极化率;
Ei---作用于每一个周围离子上的局部电场强度;
xi, yi, zi ---周围离子相对于球心的坐标 ;
i ---周围的离子 ;
n ---洛沦兹球内的周围离子数,
晶体由几种不同性质的离子(相互位置不同的同种离
子)组成;
计算时,将其分开计算,并将同一种离子的极化率和
局部电场当作一样;
第 k种离子在被考察的第 k种离子上的内建电场为:
nk 2zi2- (xi2+ yi2) 1E
3kk= ?kEk ? ——————— × —— = ?kEk Ckki=1 (x
i2 + yi2 + zi2)5/2 4??o
同理:第 j种离子在被考察的第 k种离子上的内建电场
为:
E3kj= ?jEj Ckj
Ckk, Ckj同种离子间与不同离子间的内建电场结构系
数,其值仅取决于晶胞参数,可正可负。
一个点偶极子(观察范围比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大的
多时,可以认为该偶极子为一点)在其周围的电场分布
+
- x
z
?
r
Ex=3psin ?cos ? /r3
Ey=p(3cos2 ? -1)/r3
?=0,
Ex=Ey=0,Ez=2p/r3
?=90o,
Ex=Ey =0,Ez= -pr3
例如,
+
0 C

+
0 B

内电场示意图
如果离子 A周围处于 B
位置上的离子占优势,
则作用在 A点上的内电
场与外电场方向一致;
如果离子 A周围处于 C
位置上的离子占优势,
则作用在 A点上的内电
场与外电场方向相反。E外
A
金红石型晶体的内建电场结构系数
中心离子 周围离子
Ti 4+ O 2-
1 Ti 4+
2 O 2-
C11= -0.8/a3
C21= +18.15/a3
C12= +36.3/a3
C22= -12.0/a3
分析:
C11和 C22均为负值,说明同种离子之间都有削弱外电
场的作用。
C21和 C12均为正值,说明异种离子之间都有加强外电
场的作用,且值相当的大,其结果使氧离子和钛离
子的极化加强,这种加强远远超过同种离子间的削
弱,最终使晶体介电常数加大。
利用模型计算金红石型晶体介电常数:
?离子极化的等效离子位移极化率与等效局部电场:
在此仅考虑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对金红石型晶体介
电常数的影响
讨论作用在氧离子上的电场时,可以假定氧离子没有
位移,仅由钛离子移动,Ti离子相对于 O离子位移了
?Z= ?Z1 + ?Z2此时, Ti离子的等效位移极化系数为
?i
反过来讨论作用在钛离子上的电场,氧离子的等效位
移极化系数为 ?i /2
O
Ti
O
E1
E2 E2
?Z2
?Z1
当将该分子的全部位移折算成某一离子时,
作用于其上的电场( 等效局部电场 )为 (E1 + E2)/2。
假设,TiO2”分子在点阵中离子位移极化系数为 ?i
设钛离子与氧离子的电子极化率分别为 ?1,?2
E1=E+P /3?o +?1 E1 C11 +?2 E2 C12
+( ?i /2)[(E1 + E2)/2] C12
?作用于钛离子与氧离子上局部电场强度 E1,E2,
钛离子、氧离子的电子极化
形成的偶极子对 E1的影响氧离子的等效位移极化
对 E1的影响
E2=E+P /3?o +?1 E1 C21 +?2 E2 C22+ ?i [(E1 + E2)/2] C21
?材料的极化强度,P=n[?1 E1 +2?2 E2 + ?i (E1 + E2)/2]
?极化强度,P =?o ( ?r- 1) E
?r- 1 n ?1 +2 ?2 + ?i有,------? --- × ----------—— ---------------
?r-2 ?o 1- ? 1C 11- ? 2C22- ? iC21
对于金红石,|C 11 | >> | C22 |
?r- 1 n ? 1 +2 ?2 + ?i有,----- -? --- × ----------—— ---------------
?r-2 ?o 1- ?2C22-?iC21
离子位移极化不存在时,
??- 1 n ? 1 +2 ?2有,------ ? --- × ----------—— ---
? ? -2 ?o 1- ?2C22
介电常数大的晶体所具备的条件,特殊的点阵结构;含有尺寸
大、电荷小、电子壳层易变形的阴离子(氧离子) ;尺寸小、
电荷大易产生离子位移极化的阳离子(如:钛离子) 。
6.2.4 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
根据介电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电子陶瓷可分为两大类:
非线性的陶瓷介质:铁电陶瓷、松弛极化十分
明显的材料。
线性的陶瓷介质
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随温度变化,介电常数的相对
变化率,即:
TK?=d? / ?dT
实际工作中的方法,TK?=(?t- ?o)/ ?o(t- to)
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的确定:
根据用途,对其有不同的要求:
要求为正:滤波旁路和隔直流的电容器;
要求为负:热补偿电容器
接近于零:要求电容量热稳定性高和高精度
的电子仪器中的电容器。
目前的发展方向: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接近于零,
高的介电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