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锈果病 Apple Scar Skin 苹果锈果病又称花脸病,国内各苹果产区如河北、辽宁、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均有发生。有些果园病株率高达10%以上。锈果病为全株性病害,病树上的果实全部畸形龟裂,不堪食用。大大降低果品的商品价值及经济价值。 症状 锈果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有些品种的幼苗和枝干上也可表现症状。果实上的症状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锈果型、花脸型及混合型。 锈果型: 是主要症状类型。常见于富士、国光、白龙、印度等品种上。主要表现为落花后一个月左右从萼洼处开始出现淡绿色水渍状病斑,然后沿果面纵向扩展,形成与心室相对的五条斑纹。由于病斑处果皮逐渐木栓化,斑纹逐渐由黄绿色变为铁锈色,最后形成典型的锈状斑纹。由于果皮细胞木栓化,使果皮停止生长,在果实生长过程中,逐渐导致果皮龟裂,甚至造成果实畸形。病果比健果小,果肉少汁且硬而无味,失去食用价值。 花脸型: 常见于祝光、倭锦、元帅、海棠、沙果、槟子等树上。果实在着色前无明显变化,着色后果面上散生许多近圆形不着色的黄绿色斑块,成熟时斑块仍不着色,最后使果面呈现红色和黄绿色相间的“花脸”症状。病果着色部分凸起,不着色部分稍凹陷,致使果面略显凹凸不平。 混合型: 即锈果和花脸症状混合发生,多见于元帅、红星、新红星等品种上。病果在着色前,在萼洼附近出现锈色斑块;着色后在未发生锈斑的地方或锈斑周围产生产生不着色的斑块而呈“花脸”状。 上述三种症状在同一品种或同一植株上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同时表现。除上述三种典型症状外,在有些品种(如金冠、黄魁)上可表现“绿点型”症状,即在果面散生一些明显的稍凹陷的深绿色点;有的品种可表现“星裂型”症状,即在果面上出现深入果肉的星状纵横裂纹,裂纹处凹陷;某些砧木品种(如山定子)可产生“环斑型”症状,在果面上呈现环状着色不均。 某些品种的幼苗也可发病,如当国光幼苗苗高30~50cm时,中上部叶片向背面反卷。前期病苗叶片小,叶柄短,叶质极脆,极易早落。后期病苗中上部皮层表面产生褐色至灰褐色且木栓化的不规则斑,表皮粗糙,严重时表皮干枯翘起,韧皮部裸露。 枝干发病,只在四年生以上部位表现症状,主要表现为主干直立生长,但树皮明显扭曲;主枝扭曲生长,树皮有规则纵裂,但扭曲不明显;4年生以上的枝条,树龄越大,扭曲生长越明显,且均呈右手螺旋。 病原 多年来大多数学者普遍公认苹果锈果病由类病毒引起,日本和我国的研究均证实,有两种低分子量的RNA是锈果病的病原,一种是环状的低分子量的RNA,有330个核苷酸组成,称为RNA-ASS-1;此外,还有一种低分子量RNA,具有线形双链RNA的特性,称为ASS-RNA-2。我国在苹果锈果病的病株中和带有锈果病原物的梨树中,均分离到难培养细菌,并用抽取的难培养细菌接种“国光”幼苗表现了典型的弯叶症状,青霉素处理有减轻病情的疗效,认为这种难培养细菌是引起苹果锈果病的病原物。 发病规律 锈果病的病原物在病树中越冬,主要靠病接穗及砧木通过嫁接传播。此外,病健树根部的自然接触也能传染,还可通过在病树上用过的刀、剪、锯等工具接触传染。梨树是此病的带毒寄主,当梨树与苹果混栽或苹果靠近梨树时发病较重。苹果品种间对锈果病的抗性存在差异。黄魁、黄龙等品种高度耐病,不表现明显症状;金冠、祝光等品种较耐病,发病后损失较小;红玉等品种轻度感病;倭锦、印度、大国光中度感病;而国光、红星、元帅、青香蕉等高度感病,发病后几乎完全失去经济价值。 病害控制 目前尚无切实可行的方法治疗已发病的树,因而防治该病应以预防为主。新建果园栽植无病苗木是彻底避免发病的有效措施,此外建立新苹果园时应远离梨园150m以上,避免与梨树混栽;严格选用无病的接穗和砧木,培育无病苗木,用种子繁殖可以基本保证砧木无病;嫁接时应选择多年无病的树为取接穗的母树;不用修剪过病树的剪、锯修剪健树;用青霉素连年输液可降低病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