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热二律的提出背景
热一律以能量守恒定律为根据,引入 U,H两个热
力学函数,经 W,Q,ΔU及 ΔH的计算,解决 变化中的
能量转换 。
除此而外,另一被无机、有机、化学工程等领域共
同关心的问题,
? 几种放在一起的物质间是否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 若可能,变化的方向为何,在哪里停下来?
? 方向问题,C(石墨 ) →C( 金刚石 )的变化极具价值,
但历史上的无数次试验均告失败。
? 热二律的提出背景
事实表明,一定条件下,并非任何变化都能朝着
人们预期的方向进行。
提出的问题:确定条件下的方向为何?
预期方向的实现需要何种条件?
应用热二律计算表明,常温实现这一转化所需压
力为 大于 1500MPa(~ 15000atm)。 即常温常压下
该变化正向是非自发的。 反向?
? 限度问题,在高炉炼铁 Fe3O4+4CO →3Fe+4CO 2
事实表明,一定条件下,变化是有限度的。
提出的问题,
确定条件下某变化的限度如何,平衡位置在哪?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如何控制条件来控制平衡位置及转化率?
? 热二律的提出背景
? 方向 和 限度 两个问题是热一律所不能解决的。
? 热二律将引入新的热力学函数 S,G,A,解决
这两个问题。
学习要求及重点,
深入理解熵、赫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了解热力学能和熵的本质;掌握封闭系统 PVT变化、
相变化及化学变化三类过程 ΔS,ΔA,ΔG的计算;理
解热力学重要关系式及其应用;理解并掌握克拉贝龙
方程及其应用。
说明,⑴ 本章内容新且极其重要,除,*”者为提高
部分内容,不作要求外,皆以 课堂讲授 为主,并要求
预习;⑵ 本课程对于热力学函数关系的证明不要求。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本章习题,P155~ 161
3-6,3-7,3-10,3-15,3-18,3-21;
3-26, 3-28,3-33,3-38,3-43,3-44;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 2-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及热二律的表述
§ 2-2 卡诺循环及热机效率
§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熵增加原理
§ 2-4 熵变的计算
§ 2-5 Helmholtz函数及 Gibbs函数
§ 2-6 热力学重要关系式
§ 2-7 克拉贝龙 (Clapeyron)方程
§ 2-8 热力学能的本质与熵的统计意义
§ 2-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及热二律的表述
一、过程的可逆与不可逆性
自发
过程 推动力 自发方向
限度
平衡态
过程
做功 逆过程
气体
扩散 压力差 p高 → p低 Δp=0 膨胀功 压缩机
热传导 温度差 T高 → T低 ΔT=0 热机 制冷机
电迁移 电势差 φ高 → φ低 Δφ=0 电功 充电机
溶质溶解 浓度差 c高 → c低 Δc=0 电池等 蒸馏塔
有,? 有,? 有,? 电池等 电解池 化学反应
?明显的自发变化:中和反应、置换反应
铁在潮湿空气中自动生锈
?经引发明显自发,2H2(g) +O2(g) → H2O(g)
H2(g) +Cl2(g) → 2HCl(g)
?难以觉察的自发,C(金刚石 ) → C( 石墨 )
(动力学稳态 ) 2CO+2NO →2CO 2+N2
?非自发,C(石墨 ) → C( 金刚石 )
N2+O2→2NO
6CO2+6H2O →C 6H12O6+6O2
C+H2 → 汽油
一、过程的可逆与不可逆性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⑴ 都具明显的 单向自发 倾向,逆过程需借助外力做
功,且系统和环境不可同时复原;
⑵ 都具一推动力,推动力消失为限度 —— 平衡态;
⑶ 加以控制和利用时,可 获得功 ;
⑷ 都向着孤立体系中 能量发散 的方向自发进行。
一、过程的可逆与不可逆性
结论,一切自发过程皆具有不可逆性。
这是由一定条件下的初末态决定的 —— 找寻
方向判据的依据。
二、热二律的经典叙述
?克劳修斯 (R.Clausius)说法,热传导的不可逆性;
?开尔文 (Kelvin)说法,功热转换 的不可逆性;
?奥斯瓦德 (Ostwald)说法: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
是大量实验的总结,是热力学系统所遵循的自然规
律,三种说法相互等价。
任何宏观自发过程发生后,等价于一定数量的功转
化为热,或一定数量的热从高温物体传至低温物体,
等价于 能量品味的降低 。不可简单逆转和完全复原。
企图找到简单和普适的方向判据。
高温热源 (T1)
低温热源 (T2)
热机
(气缸 )
Q1>0
Q2<0
-W
二、热二律的经典叙述
§ 2-2 卡若循环与热机效率 —— 热转化为功的限度
卡诺热机:理想
气体为工质,经
恒温可逆膨胀 绝热可逆膨胀
恒温可逆压缩 绝热可逆压缩 p
V




Q1
Q2
A(pA,VA,T1)
B(pB,VB,T1)
C(pC,VC,T2)
D(pD,VD,T2)
1
21
1 Q
QQ
Q
W ?????
热机效率,
应用第一章所学求 W
热机效率及卡诺定理
1
21
1
21
1 T
TT
Q
QQ
Q
W ??????
卡得,?
(2-2-1)
结论,理想气体为工质的卡若热机的效率 η,只与两
个热源温度 (T1,T2)有关,温差愈大,η愈高。
根据热一律,自推 各步功和热,得到 W,Q1和 Q2
1
21
1
21
T
TT
Q
QQ ?????
不可逆
可逆 任意热机,
变化得,0
2
2
1
1 ??
T
Q
T
Q 不可逆 可逆 热温商—
T
Q
(2-2-2)
§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熵增加原理
一、熵及热二律的数学表达式
1,熵的提出
将 (2-2-2)式推广到多个热源的无限小的循环过程。
如 P110图 3.3.2,有
00 ?? ??
susu T
Q
T
Q ?? 或不可逆 (ir)循环 可逆 (r)循环 (2-3-1)
即表明:热温商沿任何可逆循环闭积分等于零;
沿任何不可逆循环的闭积分总小于零 —— 克劳修斯
(Clausius)定理。
一、熵及热二律的数学表达式
1,熵的提出
对于可逆循环,如图 A →B →A A B
r,1
r,2
0
21
??
?
??
?
???
?
??
?
?? ?? ? A
B
rB
A
rr
T
Q
T
Q
T
Q ???有:
?? ????????????? BA rBA r TQTQ
21
??即:
可逆过程热温商 的积分值只与始终态有关,
而与途径无关 —— 状态函数的变化量。
T
QSd
T
QSSS rr ??? ???? ? 或:定义,2
112
(2-3-2)
? S 称为熵 (entropy);
? 熵是状态函数;是宏观热力学性质,广度量;
单位为 J·K-1。
? 熵变( ΔS)由 可逆途径热温商 的积分值来计算。
? 宏观热力学只给出了熵变的定义,对于其物理意
义不能定义,这将由统计热力学完成。
一、熵及热二律的数学表达式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一不可逆循环,如图 A →B →A
(不可逆循环)有,0?? ?? A
B
rB
A
ir
T
Q
T
Q ??
STQTQ B
A
rB
A
ir ??? ??? ??
得,
T
QdS
T
QS B
A
??? ?? ? 或不可逆 可逆 (2-3-3)
——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依具体情况 方向判据的形式
一、熵及热二律的数学表达式
二,熵增原理及平衡的熵判据
? 绝热过程,δQ=0,则有
00 ?? 绝热绝热 或 dSS?
不可逆
可逆 (2-3-4)
? 孤立系统,δQ=0,则有
00 ?? 孤立孤立 或 dSS?
自发
平衡 (2-3-5)
熵增加原理,系统经绝热过程由一状态到达另一状态,
熵值不减少;自发变化的结果,必使孤立系统的熵增加
(孤立系统中可以发生的实际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
方向,孤立系统的熵增加
限度,孤立系统熵值达到最大 —— 平衡态。
? 封闭系统,由式 ?? B
A T
QS ?? 不可逆 可逆
0?? ? B
A T
QS ??变形,不可逆
可逆;sysu
susu
su T
Q
T
QS ????其中:
热源足够大且体积固定,过程中保持 T 均匀不
变,即热源的变化总是可逆的。
(2-3-6) 0
susy ?????? SSS 总或:
不可逆
可逆
二,熵增原理及平衡的熵判据
§ 2-4 熵变的计算
? 计算原则:根据 (2-3-2)
? ????? 21 r12 TQSSS
? 计算方法:利用 状态函数变化量特征,在确定
的始末态间,设计 适合的可逆过程。
一、单纯 p,V,T 变化过程 ΔS的计算
二、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
三、定 T 定 p下相变化过程
四、热力学第三定律及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5
一、单纯 p,V,T 变化过程 ΔS的计算
1,气、液、固体的定 p或定 V的变 T 过程
为常数视=得,mpT
T
mpr CdT
T
nC
T
QS
,
,2
1;2
1??
???
定压及定
容下,
T升高,
则 S增大
? 定容变温过程,由 δQV=dU=nCV,mdT
同理得,
1
2
,T
TnnCS
mV ???
(2-4-2)
(2-4-1)
1
2
,T
TnnCS
mp ???
? 定压变温过程,由 δQp=dH=nCp,mdT
71
?液、固体定温下 p,V 变化过程:熵变可忽略不计;
?实际气体,关系复杂;
?本课程仅讨论理想气体的变化过程,
??? 21 rTQS ?
结论,定 T下,V 增加,则 S增大; p减小,则 S增大;
一、单纯 p,V,T 变化过程 ΔS的计算
2、气体定温下 p,V 变化过程,
?? 21VV TpdV
(2-4-3)
2
1
1
22
1 p
pnnR
V
VnnR
V
nR d VV
V
?? ??? ?
?? ???? 21 r21 r T WT WdU ??
71
例 2-1,10.00mol理想气体,由 25℃, 1.000MPa 膨
胀到 25℃, 0.100MPa。假定过程是,
⑴可逆膨胀;
⑵对抗恒外压 0.100MPa膨胀;
⑶自由膨胀。计算体系 (sy)熵变及环境 (su)熵变。
一、单纯 p,V,T 变化过程 ΔS的计算
2、气体 定温 下 p,V 变化过程,
)/( 211,2,3,ppnnRSSSS Tsysysy ?????????
1,1,sysu SS ????
su
sy
su T
QS 3,
3,???
???
?
???
? ???????
12
22,
2,p
nR
p
nRp
T
W
T
QS
su
susu
sy
su
思考题 1:计算结果表明?
解,∵ 三过程的始终态相同,∴ 系统熵变相等。
例 2-1,⑴、⑵、⑶
一、单纯 p,V,T 变化过程 ΔS的计算
1KJ191 ???
1KJ1 9 1 ????
1KJ8.74 ????
0?
100.0
000.1]}[314.800.10{ 1 nKJ ?????
3,理想气体 T,p,V 同时变化 过程
p1,T1,V1 p2,T2,V2
p2,T1,V’
T p
p2,T,V1
V p ?? ???
2
1
2
1
,T
T
mpV
V T
dTnC
V
n R d VS
或:定 V→ 定 p
?? ??? 21,,TT mpTT mV T dTnCT dTnCS
如设计为:定 T → 定 p
一、单纯 p,V,T 变化过程 ΔS的计算
(2-4-4)
1
2
,
2
1
T
TnnC
p
pnnR
mp ?? ??
(2-4-5)
1
2
,
1
2
,V
VnnC
p
pnnC
mpmV ?? ??
结论,
若 p增加同时
有 T升高,
则 S增大;
例 2-2,5mol氮气,由 25℃, 1.01MPa 对抗恒外压
0.101MPa绝热膨胀到 0.101MPa 。 Cp,m(N2)=(7/2)R。
计算 ΔS。若为绝热可逆膨胀到 0.101MPa如何?
解:绝热膨胀 ΔU =W,体系温度降低,
首先需确定终态 T2
3,理想气体 T,p,V 同时变化 过程
一、单纯 p,V,T 变化过程 ΔS的计算
)()(
)(
2
5
)(
1
1
2
2
12
1212,
p
n R T
p
n R T
pVVpW
TTRnTTnCU
susu
mV
??????
??????
1
1
2
,
2
1 KJ2.52 ??????
T
TnnC
p
pnnRS
mp ??
KT 2212 ?
S增加的 V 效应 > S减小的 T 效应
结论:绝热不可逆膨胀 ΔS>0(S 增加的 V 效应 >S 减小
的 T 效应 );绝热可逆膨胀 ΔS=0。即 S 减小的 T 效应 =S
增加的 V 效应,显然,绝热可逆膨胀的 T2 <221K。
一、单纯 p,V,T 变化过程 ΔS的计算
例 2-2,
18
二、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
B
BA
B
A
BA
ABAm i x V
VVnRn
V
VVnRnSSS ????????? ??
∵ yB < 1,∴ ΔmixS > 0
nA,p,T,VA nB,p,T,VB nA+nB,p,T,VA+VB 定温定压
nA,V nA+nB,V
定温定容 n
B,V +
(2-4-6) ?????
B
11
BB
B
B
A
A nyynRynRnynRn ???
结论:定 T定 p理气混
合过程系统熵增加
三、定 T 定 p下相变化过程
B(α,T,p) B(β,T,p) ir
B(α,Teq,peq)

⑵ B(β,Teq,peq)

r
根据状态函数变化量
的特征,如前述该过程
焓变的计算方法,
321 SSSS ???????
dTTnCT HdTTnC T
T
mp
eq
mT
T
mp
eq
eq
?? ???? )(n)(,,??
?
?
? ? dT
T
CCn
T
HS T
T
mpmp
eq
m
eq?
????? )()(n,,???? (2-4-7)
整理得,
三、定 T 定 p下相变化过程
例 2-3:已知水的沸点是 100℃, 汽化焓
ΔvapHm=40.67kJ·mol-1,Cp,m(l)=75.20J·K·mol-1,
Cp,m(g)=33.50J·K·mol-1(且视 Cp,m和 ΔvapHm与 T无关)
计算在 60℃, 101kPa下,水蒸气凝结为液态水过程的
ΔU,ΔH和 ΔS。
H2O(g,60℃,101kPa) H2O(l,60℃,101kPa)
H2O(g,100℃,101kPa)

⑵ H
2O(l,100℃,101kPa)

60℃
100℃
解,
例 2-3,
? ? kJ34.42d)g()l(n,,???????? ? T
T mpmpmv a p b
TCCnHH
kJ57.39?????? n R THU
? ?
dT
T
CCn
T
H
S
T
T
mpmp
b
mv a p
b?
?
?
?
???
)g()l(n,,
三、定 T 定 p下相变化过程
18
0KJ7.113 1 ???? ?
1KJ15.127 ?????????
T
H
T
QS
su
四、热力学第三定律及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1、热三律的经典表述
? 能斯特 (Nernst)说法:随着绝对温度趋于零,凝聚
体系定温反应的熵变趋于零。
? 普朗克 (Planck)说法:凝聚态纯物质在 0K时的熵值
为零。
后修正为:纯物质完美晶体在 0K时的熵值为零。
2、热三律的数学表达式
1
1
0
KJ0)K0(*S
KJ0)(lim
?
?
?
??
???
完美晶体,或:
TSr
T
(2-4-8)
3、规定摩尔熵和标准摩尔熵
????? T K rTK TQKSTSS 00 )0()( ??由热二律:
由热三律,S(0K)=0,对于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 B,有
?物质 B在温度 T时的 规定摩尔熵 (也有称为“绝对熵” )
?标准态下 (pθ =100kPa)的规定摩尔熵又称为 标准摩尔
熵,表示为,S θm(B,β,T)
?? T K mrm TQTBS 0,),( ?(2-4-9)
四、热力学第三定律及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 在手册中可查到物质 B在 298K下的标准摩尔熵,
即,S θm(B,β,298K)
*10
,10
0
3 * ),(
),,(
f
mf u sT
K
mpK
Km T
H
dT
T
TsC
dT
T
aTpTgS f ???? ???? ??
? 其中 0K →10K 时,德拜 (Debye)的公式求算,
CV,m=aT 3
? a为物理常数,低温下晶体的 Cp,m与 CV,m几乎相等。
四、热力学第三定律及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 ?
?
??
T
T
mp
b
mv a pT
T
mp
b
b
f
dT
T
TgC
T
H
dT
T
TlC
*
*
*
),(),(,
*
,
???
纯物质的标准摩尔熵可通过以下步骤求得,
???
B
),,()( TBSTS mBmr ?? ??
(2-4-10)
dTT BCKSTS T
K B
mp
mrmr ? ????? 298
,B )()298()( ??? (2-4-11)
???????? ?? TCT S BmpB
p
mr,,)( ??
>0,
<0,
=0,
4、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温度 T 下反应的标准摩尔熵 [变 ],
四、热力学第三定律及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T升高,ΔrSm增加;
T升高,ΔrSm降低;
T改变,ΔrSm不变。
习题,P155~ 161
3-6,3-7,3-10,3-15,3-18,3-21;
分析自发及非自发反应,
?C(金刚石 ) → C( 石墨 ),自发,放热、熵增;
?2H2(g) +O2(g) → H2O(g), 自发,放热、熵减;
?H2O(g) → H2O(l),>100℃ 非自发,放热、熵减;
?C+H2 → 汽油, 非自发,吸热、熵减;
?H2O(s) → H2O(l),>0℃ 自发,吸热、熵增;
?2NH3(g) → 2N2(g)+3H2(g),可自发,吸热、熵增;
?CaCO3(s)= CaO(s)+ CO2(g),
常温非自发,吸热、熵增;
显然,放热和熵增有利于自发 —— 能量的发散方向
§ 2-5 亥姆霍茨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一、亥姆霍茨 (Helmholtz)函数及其判据
TSUA ??定义,(2-5-1)
对于定温过程,
T
QS ??
ir
r
WUQTSSST ??????? )()( 12变形后:
ir
r
WTSU ???? )(?整理得:
ir
r
??? 21
suT
QS ?
ir
r 由热二律,
一、亥姆霍茨函数及其判据
二、吉布斯函数及其判据
三、引入 A,G的意义
四、定温过程 ΔA,ΔG 的计算
一、亥姆霍茨 (Helmholtz)函数及其判据
',WdA VT ????定温定容:
自发
可逆
00',,?? VTdAW,定温定容
自发
平衡 (2-5-2)
TS?? UA将 WTS ????? )U(代入
ir
r
WdAWA TT ???????? 或? 若不可逆则自发
ir
r
ir
r
二、吉布斯 (Gibbs)函数及其判据
pVATSHTSpVUG ???????定义,(2-5-3)
00',,?? pTdGW,定温定压
自发
平衡 (2-5-4)
')('' WpVWVpWdVpW su ????????? ? ??其中:
对于定温定压过程,由 WTSU ???? )(? 自发 可逆
')( WTSpVU ?????? ?
自发
可逆
'',,WdGWG pTpT ???????? 或?
自发
可逆
三、引入 A,G的意义
1,A,G皆为状态函数;具有能量量纲,单位为 J
或 kJ。其绝对值难以求得 (如同焓 ),但重要的是变
化量 ΔA,ΔG。
2、对两类过程方向 (可能性 )的判断,
⑴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容不作非体积功;
⑵定温定压,或定温定压不作非体积功;
3、对特定条件下平衡位置的判定 —— 如化学平衡、
相平衡。
四、定温过程 ΔA,ΔG 的计算
A,G为状态函数,可设为 定温可逆 过程求之。
当 W’=0 p d VWA
rT ????d
V d ppVddAdG TTT ??? )(
1
2
1
2 lnln
V
VnR T
p
pnR TGA
TT ???????
(2-5-5)
代入,得若为理想气体,将 n R TpV ?
1
2
,,ln V
Vn R TWQSTGA
rTrTTT ???????????或:
1、定温下理想气体单纯 p,V 变化过程
2、定温定压相变化( W’= 0)
⑵ 非平衡 T,p下的相变化
0????? eqeqeq T HTHSTHG ?????
WVpGA ??????
四、定温过程 ΔA,ΔG 的计算
B(β,T,p) ir
B(α,Teq,peq)

⑵ B(β,Teq,peq)

r
B(α,T,p)
⑴ 平衡 Teq,peq下的相变化
例 2-4:已知水在 0℃, 100kPa 的凝固焓,计算在-
5℃, 100kPa下,5mol水凝固为冰的 ΔG和 ΔA。
( 1)已知,ΔfusHm= - 6009J·mol-1,
在 0~- 5℃ 间水和冰的 Cp,m(l)=75.3J·K·mol-1,
Cp,m(s)=37.6J·K·mol-1。
( 2)已知 -5℃ 过冷水和冰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
421Pa和 401Pa,密度分别为 1.0g·cm-3和 0.91g·cm-3 ;
四、定温过程 ΔA,ΔG 的计算
四、定温过程 ΔA,ΔG 的计算
H2O(l,0℃,100kPa)

⑵ H
2O(s,0℃,100kPa)

0℃
268.2K下得,ΔG= ΔH - T ΔS =- 541 J
GVGpVGA ??????????? p)(
5H2O(l,-5℃,100kPa) 5H2O(s,-5℃,100kPa) -5℃
解法一,ΔfusHm= - 6009J·mol-1,在 0~- 5℃ 间水和冰的
Cp,m(l)=75.3J·K·mol-1,Cp,m(s)=37.6J·K·mol-1。
解法二,-5℃ 过冷水和冰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
421Pa和 401Pa,密度分别为 1.0g·cm-3和 0.91g·cm-3 ;

H2O(l,-5℃,421Pa)

⑶ H
2O(g,-5℃,421Pa) H2O(g,-5℃,401Pa)
H2O(s,0℃,401Pa)


J5 4 23 ????? GG
53154321 GGGGGGGGG ?????????????????
dpVdpVdpV p
p s
p
p g
p
p l ???
???
θ
ss
ss
sl
sl
θ J541??
5H2O(l,-5℃,101kPa) 5H2O(s,-5℃,101kPa)
四、定温过程 ΔA,ΔG 的计算
5
四、定温过程 ΔA,ΔG 的计算
2、定温定压化学变化( W’= 0)
)K298(K298)K298()K298(
)()()(
?? ???
???
???????
?????
B
mB
B
mfBmr
mrmrmr
SHG
TSTTHTG
无机化学课程中已学,
)K298()K298( ? ?? ????
B
mfBmr GG
或,
5
§ 2-6 热力学函数的重要关系式
H
U pV
A pV TS
G TS
一、定义式
H=U+pV=G+TS=A+TS+pV
(2-6-1)
一、定义式
二、热力学基本方程
三、对应系数方程
四、麦克斯韦方程
五、其它关系
二、热力学基本方程( 4个)
封闭系统发生 W’= 0的微小可逆过程,
pdVT d SWQdU rr ???? ??
U=H+pV代入
V d pTd SdH ??
H=G+TS代入
V d pS d TdG ???
U=A+TS代入
p d VS d TdA ???
(2-6-2) ~ (2-6-5)
三、对应系数方程( 8个)
在基本方程基础上,
pV S
H
S
UT ?
?
??
?
?
?
???
?
??
?
?
?
??
TS V
A
V
Up ?
?
??
?
?
?
???
?
??
?
?
?
???
ST p
H
p
GV
???
?
???
?
?
??
???
?
???
?
?
??
Vp T
A
T
GS ?
?
??
?
?
?
???
?
??
?
?
?
???
(2-6-6) ~ (2-6-13)
p d VTd SdU ??
V d pTd SdH ??
p d VS d TdA ???
V d pS d TdG ???
四、麦克斯韦方程( 4个)
VS S
p
V
T ?
?
??
?
?
?
????
?
??
?
?
?
?
pS S
V
p
T ?
?
??
?
?
?
??
???
?
?? ?
VT T
p
V
S ?
?
??
?
?
?
???
?
??
?
?
?
?
pT T
V
p
S ?
?
??
?
?
?
???
???
?
???
?
?
?
(2-6-14) ~ (2-6-17)
xy
z
yx
z
??
??
??
? 22 全微分函数如 z=f (x,y),有
由基本方程可得,
p d VTd SdU ??
V d pTd SdH ?? V d pS d TdG ???
p d VS d TdA ???
五、其它关系
? ? ? ? VT TpVSpdVT d SdU ??????? 及由:
p
T
pTp
V
ST
V
U
VTm
m
Tm
m ??
?
??
?
?
?
???
???
?
???
?
?
??
???
?
???
?
?
?得:
(2-6-18)
p
m
V
mVmp T
V
T
pTCC ?
?
??
?
?
?
??
?
??
?
?
?
???
,,
p
m
Tm
m
mVmp T
Vp
V
UC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前所述,
五、其它关系
dTCTd SQdTCTd SQ ppVV ???? ?? 及由:
T
C
T
S
T
C
T
S p
p
V
V
??
?
??
?
?
?
???
?
??
?
?
?
? ;得,(2-6-20)
? ? ? ? pT TVV d pTd SdH ???????? VS及由:
V
T
VTV
p
ST
p
H
pT
m
T
m ??
?
??
?
?
?
????
???
?
???
?
?
??
???
?
???
?
?
?得,(2-6-19)
Gibbs-Helmholtz方程(吉-亥方程)
由定义式 G=H-TS, A=U-TS 和对应系数关系
? ?
2
/
T
U
T
TA
V
???
??
?
??
?
?
??同理:
用于讨论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 (第三章 )。
? ?
222
1/
T
H
T
G
T
S
T
G
T
G
TT
TG
pp
???????
?
??
?
?
?
??
??
?
??
?
?
?
五、其它关系
? ?
2
/
T
H
T
TG
p
???
??
?
??
?
?
?? (2-6-21)
例 2-5( P139,例 3.8.1)
已知碳晶型转变的热力学数据如下,
513.3260.2cmg/)298(
321.395421.393m olkJ/)298(
448.2711.5m olKJ/)298(
)()(
3
1
11
?
?
??
?
????
??
???
K
KH
KS
CC
Bc
B
?
?
?
金刚石石墨
问,( 1) 常温常压下过程能否实现?
( 2)加压时过程能否实现,常温下加压多大?
( 3) 1700℃ 下加压多大?
五、其它关系
0m o lkJ8.2 1 ???????? ???
B
BB
B
BcBmr STHG
??? ??
???
?
?
???
?
?
??
T
m
p
G
0)( 121,2,2
1
2,
1,
?????????? ?? ?? ppVGGdpVGd mmmpp mGG mm
m

M P apVGp
m
m 1 4 8 0
1
1,
2 ???
???
( 2)加压时过程能否实现,常温下加压多大?
36
1,2,
1,2,1089.1 mVV
p
G
p
G
mm
T
m
T
m ??????
???
?
???
?
?
??
???
?
???
?
?
?
例 2-5 ( 1) 常温常压下过程能否实现?

五、其它关系
??
?
??
?
?
?
??
p
m
T
G
M P ap 4 0 0 03 ?
0???? 金刚石石墨 - SSS m
例 2-5 ( 3) 1700℃ 下加压多大?
)()()( TSTTHTG mmm ?????
42
五、其它关系
dTT BCKSTS T
K
mp
mrmr ?
???
15.298
,B )()15.298()( ??? ??
dTBCKHTH T K mpmrmr ? ????? 15.298,B )()15.298()( ???

mm STTG ?????? )( 2
§ 2-7 克拉贝龙 (Clapeyron)方程
若 T → T+dT, p→p+dp,则新平衡条件下,
Gmα + d Gmα = Gmβ + d Gmβ
∴ d Gmα = d Gmβ
dpVdTSdGdpVdTSdG mmmmmm ?????? ?????? ;又:
方程C l a p e y r o nVT HVSVV SSdTdp
m
m
m
m
mm
mm ???
?
??
?
?
?
?
?
?
?
?
??
??
?
?
?
?
(2-7-1)
纯物质定 T 定 p下达两相平衡, α β 则 Gmα = Gmβ
一、克拉贝龙( Clapeyron)方程
二、克拉贝龙方程的应用
p
RTidVVVV g
m
sl
m
g
mm
g
sl ???? )(
)(
)(?
Δ相 Hm为,ΔvapHm或 ΔsubHm
0}l n {0)( ??? dT pdHH ms u bmv a p ?? 或总有:
结论:凝聚相的饱和蒸汽压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克方程克 ????? 2)(}{ RT HdT pnd m
g
sl? (2-7-2)
m
m
m
m
VT
H
V
S
dT
dp
?
?
?
?
?
?
?
?
?
??
?
?? 的讨论
1,l g 和 s g 平衡:凝聚相饱和蒸汽压与温度关系
斜率为直线,— }303.2{1}l g { )( RHTp mg sl ???
积分可得,
2
)(}{
RT
H
dT
pnd mg sl???对
???
?
???
? ??
21
)(
1
2 11ln)1(
TTR
H
p
p mg sl?(2-7-3)
BRTHpCRT Hp m
g
slm
g
sl ??????
303.2}l g {;}l n {)2(
)()( ??
(2-7-4)
二、克拉贝龙方程的应用
mf u s
m
l
s
H
VT
dp
dT
?
??
smlmmls VVV ???
的增加而升高;随 ef pTdpdT ??? 0,0
的增加而降低;随 ef pTdpdT ??? 0,0
(如水、铋、生铁等)
二、克拉贝龙方程的应用
2,s l平衡:纯晶体熔点(凝固点)随外压的变化
决定的符号由 ml smf u s VdpdTH ????,0?
二、克拉贝龙方程的应用
例 2-6、已知常压 0℃ 附近冰及水的摩尔体积分别为
0.01964× 10-3m3/mol和 0.01800 × 10-3m3/mol,冰的摩
尔熔化焓为 6.029kJ/mol ;常压 100℃ 附近水蒸气的摩
尔体积为 30.199× 10-3m3/mol,水的摩尔汽化焓为
40.690kJ/mol;
试求,0℃ 附近冰的熔点及 100℃ 附近水的沸点随压力
的变化率。
例 2-6,解,
18 PaK1042.7 ?? ????
?
??
mf u s
m
l
s
H
VT
dp
dT
? 若滑冰时 60 kg的人对冰面 (20mm2)的压强约为
30 MPa,则冰点降约- 2.1℃ ;
? 昆明市海拔 2860m,大气压 72.530kPa,则沸
点降至约 80℃ ;
14,PaK1077.2 ?? ???
???
??
mv a p
gm
mv a p
m
g
l
H
TV
H
VT
dp
dT
二、克拉贝龙方程的应用
5
§ 2-8 热力学能的本质及熵的统计意义
一、热力学能的本质
体系的总能量,E = U + T + V
宏观动、势能 热力学能
1、热力学能概念的引出(宏观)
12 UUUW ad ??? ?
封闭系,
参看课本第九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 *
一、热力学能的本质
2、热力学能的分子本质
(从分子级定性理解,超出热力学范畴)
考虑系统内分子运动,
U=Utr+Urot+Uvib+U分子间 +Uel+U静止 +…
U= ΣUi=Σniεi ( εi -粒子分布的各 运动能级 )
分子平动能、分子转动能、
分子振动能、电子运动能、
静止质量能、分子间作用能
( 1) Ut— 分子平动能
)(8 2223/2
2
zyxmV ht ????
分子平动能级,
sJ10626.6h 34 ??? ? 平动量子数,1,2,3……
由统计热力学导出,气体分子的摩尔平动热力学能为,
RTU t 23?
一、内能的本质
)10(,10 1940 ?? ?? kTJ tt ????
可以按能量连续处理
123 KJ1038.1 ?? ???k
( 2) Ur— 分子转动能
),10(,10 323 ?? ?? kTJ tt ???? 可以按能量连续处理
统计热力学可证明:非极低温度下,气体分
子的摩尔转动热力学能为,;非线型;线型 RTURTU rr 23)()( ??
分子转动能级,
I
hJJ
t 28)1( ?? ??
20RI ??转动惯量:
转动量子数,0,1,2……
μ:折合质量
R:原子核间距
一、内能的本质
( 3) Uv— 分子振动能
,)10(,10 20 ?? ? kTJ tv ????
能量量子化明显
分子(一维谐振子)振动能级,
?? hvv )21( ??
振动量子数,0,1,2……
振动频率
对分子热力学能的贡献是 T 的复杂函数
一、内能的本质
( 4) Uel— 电子能
通常 T 低于一定值(如 5000K)时,可认为所有
分子均处于最低电子能级。此范围内 Uel对 U 的贡
献不变 — 为常数;
但化学反应中内能的变化,主要是由产物与反
应物的电子能不同造成。
( 5) U静止 — 电子、原子核的静止质量能
通常处于基态,为常数(核反应除外)
( 6) U分子间 — 分子的 引力及斥力 (为短程力 )能 。
)('),( rpT ??? ?? 原子核间距
一、内能的本质
U分子间 ≈Urep+(Ud-d+Ud-id+Udisp)
斥力
(短程)








引力(相对长程)
值时的相当于 rU 0??



为;
)(
减小而速增随且
,为正直时,斥力起支配作用
rU
Ur ??
的变化出现极值随且
,为负值时,引力起支配作用
rU
Ur )(??
d(a) d(b)
r
F
r 0
排斥
吸引
U
r 0 σ r0
2
)()(
0
bdadr ??
一、内能的本质
大致的计算表明,
一、内能的本质
略;对热力学能的贡献可忽
~分子间 -1m o lkJ040.0004.0 ????U
1atm,25℃ 气体的
40atm,25℃ 气体的
献;对热力学能有相当的贡
~分子间 -1m o lkJ600.1160.0 ????U
液体或固体
(r接近 r0)的 献;对热力学能有较大的贡 ~分子间 -1m o lkJ0 0 0.600 0 0.12 ????U
U
r 0 σ r0
2
)()(
0
bdadr ??
? 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
0)(;0)( ?? TUTU vr
常数?? RTU 23
:对于 静止分子间 UUUTUTURTU elVr ?????? )()(23
常数
?归纳上述分析结果,
对于理想气体,0?分子间U
(2-8-1)
一、内能的本质
RCRTUC mpVmV 2523)(,,?????,
如 H2O(g)在 373K时,CV,m=3R,且 T升高时 CV,m增加,
来自于 CV,vib的贡献;
而 CV,m( H2O,l) > CV,m( H2O,g)主要是 U分子间 的
贡献。
? 1mol双原子或多原子理想气体,
(2-8-2)
一、内能的本质
RTTURTTU rr 23),(,),( ?? 非线型或线型
常数对轻双原子分子 ?vU
RRRC mV 2523)(,???? 线型
RRRC mV 32323)(,???非线型
二、熵的统计意义
宏观热力学,0?
孤立S?
孤立体系平衡时 S 值最大。
问题:还有什么在平衡时亦为极大值?
答案:几率。热力学平衡态对应最可几状态。
CnkS
SSS
fS
BABA
???
????
??
?
???
?
?
?,而
可设 )(
即孤立体系,初态( S小) 平衡态( S大)
低几率( ω小) 高几率( ω大)
简单推导(理想气体混合过程)
二、熵的统计意义
分子数 微观状态总数 集中一边几率 均匀分布几率
A 21=2
A,B
A,B,C
A,B,C,D
可以证明,分子均匀分布比集中分布具有高几率。
例、分子在体积均为 V的两箱中分布,
22= 4
23= 6
24= 16
2
1
4
1
2
1 2 ??
?
??
?
?
2
1
8
1
2
1 3 ??
?
??
?
?
8
3
16
1
2
1 4 ??
?
??
?
?
16
6
设 A,B各有 nL个分子,L=6.023× 1023 mol-1
二、熵的统计意义
A A … B B…
A A … B B…
A B A B……
B A B A……
初态 1 末态 2
A A … B B…
A A … B B…
? ? ? ?
? ?
? ? ? ?
??
?
?
?
?
?
?
?
??
i
nL
nLnL
BA
nLnL
nL
??
?
???
2
2
2
1
2
!2!2
!
2/12/1
可证明:
均匀分布:
则集中分布:
? ? nL22/1?
1?
结论:熵是一种状态几率的量度,与热力学几率的
对数成正比(或为线性关系)。
由统计方法及热力学方法计算 ΔS,
二、熵的统计意义
?? nkSC
B o l t z m a n n
L
R
k
?????
???? ??
01
)(KJ1038.1 123
时,又当取
常数比较:
(2-8-3)
注,ω为热力学几率 (数学几率之分子 )。
nL
nknknkSSS
2
1
2
12 2
11 ?
?
??
?
??????? ???
?
?22 nn L k ??
1
2
1
2
V
VnRn
V
VnRnSSS
BABA ?? ???????
22 nnR ??
CnkS ?? ??
例、分析几个宏观热力学过程
减小,增加时,tt VV ?? 3/21??
即能级的间隔变小,分子可在更多的能级分布
则,ω值增加,S 值增加。
二、熵的统计意义
( 2) 等温膨胀过程 —— 熵增
T 升高时,分子吸收能量跃迁,可占有更多的能级
则,ω值增加,S 值增加。
( 1) 升温过程 —— 熵增
? ?
、、、中含:
、、、、中含:
、、、、、中含:
:如



???
????
?????
????
??
evm
evrm
evrtm
sS
lS
gS
)(
)(
)(
m o lKJ3.3994.6972.188OH
11
2
?
( 3) Sm(g) > Sm(l) > Sm(s)
二、熵的统计意义
二、熵的统计意义
( 4)热传导:热的“发散”比“集中”有更大的
几率。
分子内部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体系不同部分发散,
比在一部分内过剩更可几。
即:熵与能量在适用能级上的分布或发散相关。
亦即:孤立体系总能量守恒,决定自发方向的是能
量的分布。平衡位置对应能量的最可几分布。
二、熵的统计意义
由宇宙学的红移表明,
0?dtdV
时间的宇宙学指针
二者是否相关?倾向于肯定,未决,慎重。
若宇宙收缩,时间倒退?
宇宙热死论?
( 5)熵、时间及宇宙
0?dtdS
时间的热力学指针
对孤立系,熵小的状态在时间上先于熵大的状态。
即,
( 6)熵与生命
对于成熟的生命体 (成人 ),在 △ t=24hr内 △ S ≈ 0,
即,ΔS= ΔSi+ ΔSe ≈0
ΔSi > 0—— 生命有机体内部的反应、扩散及血液
流动等不可逆过程不断产生正的熵;
ΔSe < 0—— 有机体与环境间热交换和物质交换产
生的熵变。食物(蛋白质、淀粉等)的熵小于排泄
物的熵。
,新陈代谢的最基本内容是:有机体成功地使自
身放出他活着时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熵。”
二、熵的统计意义
( 7)熵与信息、经济、社会
二、熵的统计意义
? I (信息量 )∝ u (事情不确定性的减少量 )
I =-ΔS (熵减少量 )
?经济过程的目标:得到低熵 (有序 )产品和能量
代价:高熵的废物和废热
总趋势:熵增
提倡:节约、节育、高技术
小心:熵的报复
二、熵的统计意义
熵增加原理的限制
熵增加原理的是一个几率定律,所以可能有
极小但非零的机会违背它。且随体系中粒子数的
减少,这一几率增加,因此不适用于个别粒子。
学习要求及重点
深入理解熵、赫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等概
念;了解热力学能和熵的本质;掌握封闭系统 PVT
变化、相变化及化学变化三类过程 ΔS,ΔA,ΔG
的计算;理解热力学重要关系式及其应用;理解并
掌握克拉贝龙方程及其应用。
本章习题,P155~ 161
3-6,3-7,3-10,3-15,3-18,3-21;
3-26, 3-28,3-33,3-38,3-43,3-44;
习题中的问题
1、统一数学作业纸大小,课代表按学号排序;
2、书写工整,题与题间空一行;
3、逻辑关系清楚,写清过程;
4、有效数字:如,2.11,W1=-5 kJ”;
5、错误率最高题:,2.41”
应为:, (定容过程 )
错为:, (非定压过程 )
0??U
0??H
关于物化实验课,
?第一轮:实验三、五、十、十二共四个实验;
四个实验同时进行,学生在其间循环;
?第二轮自主设计:实验九为基础,分为设计和实验两部分。
?每班分为 4大组,每大组分为 4小组,每小组 2人 (实验前了
解自己的实验次序 )。各班课代表负责按学号排出分组名单,
第 5周末交胡老师一份。 (四 )324-物化实验室
?每位同学需 认真阅读“实验讲义”的 P1~3内容,并严格执
行。两次无故缺席实验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 。
?每次实验前填写“预习思考题”,抽查。
?实验时间:见课表(晚上为,7∶ 00-10∶ 00)
?实验地点,(四 )324-物化实验室
?主讲教师:胡学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