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概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工作,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含审计学)”所在的会计学院,由会计学院下设的审计教研室承担。本课程是我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必修核心专业课,也是会计学专业必修的和我校诸多其他财经类专业本科生选修最多的相关专业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讲解:(1)国家审计机关开展政府审计,(2)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独立审计和(3)企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基本法规制度和理论实务,以期帮助学生能胜任在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从事审计实务、审计管理、审计教学与科研及相关工作。本课程长期坚持以培养学生掌握有效侦查重大财务舞弊和违法行为的最全面、最先进、最实用的战略性审计思维和实战性审计技术为中心,有机结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实施教学,倾力培养学生侦查舞弊的本领,教学效果一贯反映好,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由于本课程知识的体系框架成熟,国际接轨程度极高,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对完善本科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帮助本科生扩大就业机会和毕业后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统一考试都很有帮助,再加上本课程教学队伍实力雄厚、教学目的明确和教学水平得到国内同行的一致公认和好评,使本课程成为长期以来最受我校本科生吹捧和欢迎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优势表现为: 1、历史沉淀丰厚,一直享有很高的学科地位和社会影响。 2、教学队伍整齐,其教研实力和水平在国内公认名列前茅。 3、教学内容先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组织安排合理。 4、教学条件齐备,课程教学资料和教学设施环境国内一流。 5、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审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教学效果优秀,长期受到同行和学生的好评。 7、课程特色明显,强调学生树立现代审计理念、熟知现实审计环境和掌握实战性审计技能。 下面分别对上述7个方面的优势,作总结和说明。 二、历史沿革 我校“审计学”课程建设历史悠久,成绩显著。我国高考制度恢复后,我校招收了“工业财务与会计”专业本科生,相应开设了“审计学”课程。1980年原湖北财经学院会计系单独设立了审计教研室,专门负责该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工作。1983年,受财政部委托,我校会计系负责拟定会计学专业教改方案,“审计学”被确定为主干专业课程,该教改方案经财政部批准,于1986年开始实施,后成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南财大模式”,广为社会传颂和财经院校效仿。 1981年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新中国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成立; 1983年审计署成立。我校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1985年会计系设立审计学专业,正式面向全国招生。20世纪90年代,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资本市场迅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即独立审计日趋重要,国家急需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我校成为教育部首批(1994年)指定试办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23所著名高校之一。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将原来的审计学专业改为注册会计师专业。由于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大和我们长期重视审计学课程的建设,10多年来,该专业一直是我校高考录取分数线最高的,甚至超过众多著名大学的最热门专业。 与此同时,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也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在师资方面,为该课程配备了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教材建设方面,定期组织教师根据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以保持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1993年编写出版了《审计学》教材(于1996年修订);1994年,为了确保全国新开设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招标编写相关教材,本审计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张龙平教授一人中标,获得编写权,1995年出版了全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指定使用统编教材《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69万字)。该教材以培养我国跨世纪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为目标,重新构思,大胆借鉴,与国际接轨,充分尊重教学规律,充分体现现代审计学科的水平。我国近10年来出版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国内不少高校的审计学教材也借鉴了该教材的写法。在教学方法方面,鼓励任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在教学管理方面,逐步建立了一套以课程内容规范化、课程考核统一化、教学质量控制程序化、教学效果评价定量化为主要内容的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 从1982年开始,受财政部委托,会计系根据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的合作协议,与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联合举办了3期国家审计骨干人员和审计师资的培训班。此举为处于初创阶段的我国审计机关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审计工作业务骨干和高等院校审计师资及科研人员,为建立我国审计机构、培养审计人员队伍、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奠定了我校会计(审计)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在本课程的建设中,我校老一辈会计学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我国已故著名会计大师杨时展先生,毕生奉献于中国的会计审计教育事业,历任大学教授53年,对学生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既严格要求,又爱护有加,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审计人才,如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青年审计学专家王光远先生、张龙平先生、文善恩先生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校以张龙平教授、张锦秀教授、高文进副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审计学者一直活跃在本课程的第一线。迄今,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队伍,为本课程的未来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 教学队伍 (一)课程负责人 张龙平教授,男,1966年2月生,四川垫江人,中共党员,博士,博士生导师(1995)。1985年中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保送攻读硕士学位(2年制研究生班),1987年7月硕士毕业留校从事审计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近20年。1994年获得会计学(审计方向)博士学位。1993年、1995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1997年被确定为“财政部重点学科——会计学学术带头人”、“财政部部属院校首批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及“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9年被确定为“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2000年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届优秀“高校青年教师奖”(注: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与其“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属同一层次,均仅次于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中心主任兼会计学院副院长、审计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与会计监管研究中心会计监管研究室主任。 兼任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资深专家,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审计问题专家技术援助小组专家,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理事,湖北省审计学会副会长,武汉市审计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会计学会理事,湖北省总会计师协会理事,湖北省教育审计学会顾问,湖北省审计厅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武汉市司法会计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9及2000年度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审计》命题专家,《会计研究》期刊特约编辑,《审计研究》、《审计月刊》、《财政监督》编委等。张龙平教授是我国公认的优秀青年审计学者。 张龙平教授主要从事审计学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审计基本理论、西方审计制度与准则、中国审计制度与准则、资本市场舞弊审计技巧、审计风险控制与品质提升、内部审计绩效改进路径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1)本科生“审计学”等课程;(2)硕士生“现代西方审计学”、“审计理论研究”、“审计准则研究”等课程;(3)博士生“西方会计审计名著研读”、“会计审计理论研究”、“会计审计准则研究”等课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编写和参编著作30余部,其中专著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1995年起一直被财政部和审计署聘为审计法规起草专家,长期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等行业法规的起草、制定工作。还经常性地担任财政部、3个国家会计学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性注册会计师及大学审计师资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张龙平教授在全国审计学术界和实务界享有相当高的威望和地位。 (二)师资队伍结构 本课程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和在读博士生6人。具体情况如下: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博士及博士生 55岁以上 35-55岁 35岁以下  3 4 2 6 0 4 5  (三)主讲教师情况 本课程除课程负责人张龙平教授外,主讲教师有:张锦秀教授、高文进副教授、徐永涛讲师、聂曼曼讲师,任课教师还有康红艳、陈作习、李璐、杨帆。其基本情况见下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 称 近三年开设(主讲)课程名称  张龙平 男 39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审计学、审计理论、现代西方审计学、审计准则研究、审计案例  张锦秀 女 50 教授 (硕士生导师) Auditing:An Integrated Approach、ACCA-6 Audit Framework、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高文进 男 44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审计准则与制度研究  聂曼曼 女 31 讲师(博士生) Auditing:An Integrated Approach、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徐永涛 男 37 讲师 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康红艳 女 33 讲师(博士生) 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陈作习 男 28 讲师(博士生) 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李璐 女 26 助教(博士生) 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杨帆 女 26 助教(博士生) 审计学、审计理论、审计案例  除课程负责人张龙平教授外,本课程的主讲教师亦十分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例如: 张锦秀教授——留校后一直从事审计学教研工作至今(20余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对象的需求研究与教学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工作,专业英语水平高,灵活运用教学技巧,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取得了较多的教学研究成果。其1993年获校教学优秀奖,1997年获校教学优秀奖一等奖,1999年获校“50门重点课程”中审计学课程首席教师称号,2000年获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1997、1996、1995三个年度分别荣获校优秀学生工作者称号。 高文进副教授——留校后一直从事审计学教研工作至今(20年),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善于用生动的语言阐述枯燥的理论问题,有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特别专长审计案例教学,其教学效果受到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2004年入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11人才工程”,被学校评为“审计学”优秀主讲教师。 ? 四、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 1. 课程规范讲授的基本内容 “审计学”课程的内容围绕审计的基本理论、财务报表交易循环审计基本方法等展开。第一部分是审计环境,包括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概念、审计职业、审计准则、法律责任等;第二部分是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等;第三部分是审计测试,包括收入与收款业务循环审计、购货业务循环审计等;第四部分是审计报告,包括完成审计工作、编写审计报告等;第五部分是验资与其他鉴证业务,包括验资、盈利性预测审核等。 2.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更新 在教材建设方面,定期组织教师根据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以保持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根据工作安排,2005年又组织全体教师修订现行教材,以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现代审计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以适应现代审计教育的要求。 除此之外,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也能够自觉地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及时更新和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长期以来,经过对“审计学”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审计教研室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由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由于对教学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质量受到了有效的约束与监督,从而促进和保证了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具体作法如下: 1.合理制定教学大纲。自1993年来,已经先后5次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规范了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2.重视设计通用教案。按照所拟定的“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教研室组织力量集中制作了一套基本的多媒体教案,供各位教师在授课时选用与参考。 3.适时协调教学进度。为协调同一教学对象、同一教学时数在不同课堂的教学进程,每学期开学时,均由教研室出面组织任课教师共同讨论制定统一的教学内容进度表。 4.长期坚持听课制度。我院建立了院、系、室领导及全体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并对听课的评价指标予以量化,每学期均对各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等级予以评定,收入教师个人档案,并以各种形式奖励先进,形成竞争机制。 5.强化考试组织管理。为了加强对本课程考试的规范管理,课程结业考试一律统一命题,实行A、B卷制,闭卷笔试,流水阅卷。期末认真组织考试,严格考场纪律,A、B试卷在考场交叉分发给学生,每场考试均有考场情况登记表。成绩评阅出来后,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对试卷和考试成绩进行详细分析,并填写分析报告表,以指导和改进以后教学工作。试卷至少保存四年。本课程实施的命题、考试、阅卷、分析等工作流程与方法,对确保测试的准确度、公平性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考试成绩也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6.保持完整教学档案。为了加强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多年来,本教研室每学期均将教学日历、教学研讨会记录、课程检查记录、听课情况登记表、学生考试成绩及分析总结报告等原始材料装订成册,存档保管。 (三)实践教学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采取四种形式: 1.经典案例教学。传统的审计学教学以对理论诠释为主,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考试,对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剖,既加深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又锻炼学生应用审计基本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国外看,经典的审计案例很多如安然事件等。我国近些年来,也出现了大量具有重大影响的审计失败案例,如深圳原野事件和银广夏事件等。这些为本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素材。我们将此编辑成教学资料,应用到课堂教学和教学指导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聘请实务专家直接进课堂授课。本课程长期坚持以正式的方式聘请有关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大型企业从事审计实务的专家,直接到校内课堂讲解本课程的相关部分。他们的授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方便了他们选择中意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他们的单位工作。 3.课程中见习。课程学习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管理规范、业务量饱满且有较大影响的会计师事务所参观见习,初步了解审计的操作程序和基本要求,以增加学生对审计的感性认识和激发其深入学习审计学的兴趣。 4.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利用寒、暑假,以教师推荐、学生自行联系事务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审计实习和调查研究,学院派遣老师对学生跟踪检查与指导。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及时提交实习报告,再派教师写出评语反馈给学生。还评选优秀实习报告,予以表彰奖励。 通过以上实践性教学,增加了学生对审计学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 五、教学条件 (一)教材及教辅资料 1.教材编修 1983年3月,受财政部委托,会计系组织编写了《审计学》教材,并作为“会计师必读教材”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根据当时会计制度改革情况,经修订形成了第一套“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之一《审计学》,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供校内外审计、会计及财经类各专业使用,1996年再次修订,受到广泛好评,并荣获财政部优秀教材奖。1995年,根据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审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课程负责人张龙平教授中标,一人编写出版了教育部指定全国试办注册会计师专业院校使用的《审计》统编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69万字)。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以此为基础,再参考当年新版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和利用自编的教辅材料组织教学。这样既便于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又能有效帮助学生通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统一考试中的《审计》科目考试,因而深受学生欢迎。本课程教材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突出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结构严谨,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2.教辅资料 为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教研室组织编写了与课程教学教材配套的辅助资料。1994年,编写了《审计学学习指导书》,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7年编写了第二版; 2005年5月编写《审计习题集》。这些学习辅助资料,对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基本理论与方法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设施 1.课程建设场所。我校审计学教学设备先进齐全,教室宽敞明亮,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无尘黑板和高清晰、超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学设施;除此之外,我们还拥有条件完好和特色的审计研究所和图书馆。院图书馆拥有较为齐备的审计学及相关学科的中外文报刊、杂志、图书资料和光盘,长期订阅的期刊有审计研究、中国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审计与经济研究等;电子期刊有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硕士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光盘等。图书馆能通过国际互联网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料。图书馆每年根据新出版的审计书刊、杂志,编辑审计研究资料目录、专题索引,供所有师生查阅使用。院图书资料方便了教、学、研,为审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便利。 2.实习实验基地。根据社会实践教学的需要,我院与多家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大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这些单位作为我院学生的实习基地,每年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我院与湖北、广东、广西、湖南、河南等多家大型企业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这些部门或单位经常接纳我院学生从事社会调查或工作实习。 (三)网络教学环境 目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已经完成了校园网建设、数据中心的首期建设、全校视频点播系统、电视直播系统和教育部视频会议系统,以及网络教学平台。还在办公室、教学大楼、住宅小区开通了“校园网”,所有电脑均已联网,学生选课一律在网上进行,教师授课可在网上直播,学生成绩登录与管理一律上网进行,使《审计学》课程完全实现了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本课程还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特色网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审计教学网”。所有这些为本课程教学过程及其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与软件条件。 ?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审计学”课程作为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基本目的就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把握审计学的理论框架及其发展趋势,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审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知识及基本审计程序,理解现代审计理论及规则的发展演变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使学生在了解国内外审计领域最新动态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按照科学的审计程序,对一些具体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熟悉与通晓国际通行的审计实务。 2.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审计学”内容丰富,要在有限的课时内作面面俱到的讲解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应当进行合理的课时安排和课堂设计,既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又能使学生对本课程知识有全面的掌握。为此,教研室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要讲授的重点章节和知识点。本课程教学重点包括审计目的、审计业务、独立审计准则、职业道德、法律责任成因、审计具体目标、审计证据种类与特性、审计程序、财务舞弊的侦查、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等。教学难点包括审计目的、审计证据特性、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交易循环的业务特点与内部控制等。 3.贯彻新的教学理念 “审计学”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除了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相同之处以外,还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课堂讲解、听课、复习、讨论、练习、实习指导、总结等教学环节,已经基本上摒弃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而确立了老师、学生互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了师生有效互动,不仅使老师的知识至善,而且释放了学生的天资和才干,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预测性思维和多值性思维,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学效果大为提高。 4.强化动手能力训练 审计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动手能力训练十分重要。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较为广泛地运用案例分析外,还将实习指导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注重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训练。 (二)教学手段 为配合课程教学,教研室在“审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并注意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其主要方式如下: 1.推行多媒体手段教学 为了给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提供基本条件,学院出资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便携式电脑。教研室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本教研室组织制作的通用性多媒体教案等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动画展示,还对此提出了基本考核指标。目前,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率已经达到100%。此外,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利用的电视和多媒体教学的素材,还经常根据相关内容与要求的变化予以修订和更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授课内容的生动性和可理解性,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注重实物展示性教学 主讲教师在讲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涉及基本审计技能和方法的章节时,一般均辅以实物展示及其他实验教学方式,以增强其感性认识。 3.组织现场实景式教学 结合本课程有关内容的特点,我们按教学计划带领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等去实地观摩,并通过模拟审计业务,对学生进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实站性技能训练,以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七、教学效果 审计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高,多人多次获校、院、系教学优秀奖,其中课程负责人获教育部1999年全国首届百名“高校青年教师奖”和湖北省优秀教师奖,张锦秀老师荣获全国师德先进奖,聂曼曼老师获学校首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1.同行评价 学校教学督导组、会计学院其他教研室老师以及来我校进修审计学的外校教师,在听完“审计学”课程主讲教师的示范课后认为:审计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教风端正,教学态度认真,教材科学先进,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特别紧扣和突出审计学课程特点,教学效果优良。从审计教研室的老师那里,既能学到教学方法,也能了解审计专业的最新知识。 2.学生评价 会计学院学生在学校和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表中经常会写道这样一些内容:“审计学”课程老师的课堂教学态度认真负责,讲授内容有明确的计划安排,遵守教学大纲要求,阐述问题时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过程完整;能深入浅出地阐述枯燥复杂的问题,语言生动;在讲授过程中注意更新相关会计知识,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认真批改作业,教学效果优秀。 ? 八、特色内容 1.师资水平国内一流 本课程负责人张龙平教授和4位主讲教师等构成的课程师资队伍不仅整体素质高、实力强,且其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十分合理。本课程负责人在审计界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全国至少有40所知名大学的审计师资受过本课程负责人的培训。 2.教材和教辅材料居国内领先地位 本课程选用张龙平教授独著的教育部指定全国所有开办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高校使用的统编《审计》教材。以此为基础,再参考当年版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统一考试教材《审计》和利用自编的教辅材料组织教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实用性。 3.倾力培养学生侦查舞弊的审计本领 本课程长期坚持以培养学生掌握有效侦查重大财务舞弊和违法行为的最全面、最先进、最实用的实战性审计技能为中心,有机结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实施教学,教学效果一贯反映好,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4.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将校内课堂和与武汉三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正式协办的校外课堂结合,突出实战特点。学生反映收获大,效果好。 5.教学理念先进 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6.教研成果突出 主要体现在:大多数教师均能够结合教学实践,注重教学信息搜集与整理,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新问题与解决的新途径,成绩显著,获奖项目数量多,层次高。 7.注重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 主要体现在: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贯注重教书育人,针对审计职业的特征,在讲授审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把做人的道理贯穿于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之中。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尤其是作为一名未来的审计人员,应当经得起物质利益的考验和诱惑,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始终教育学生应当恪守职业道德,“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通过实践的检验,会计学院已经毕业的数千名校友,对于“审计学”课程的老师在审计专业课中反复灌输的这一思想感受尤其深刻,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