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 痛
刘凤斌
一、概述
? 定义
腹痛,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的部位发生疼痛。
-----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 。
腹中
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
足三里、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
故外邪侵袭,内有所伤, 引起:
脏腑气机失调,
邪气阻滞腹中,
经脉运行不畅,
脏腑经脉失养等, 均可致腹痛 。
本节,内科 病证。
不讨论,外科、妇科 的腹痛。
另外,痢疾、霍乱、积聚、臌胀
和虫证 等的腹痛参考有关章节 。
? 源流
,内经, 提出 寒邪, 热邪 客于肠胃致腹痛 。
,素问 ·举痛论,,
,寒气 客于肠胃之间, 膜原之下, 血不得
散, 小络急引故痛 。
热气 留于小肠, 肠中痛, 瘅热焦渴, 则坚
干不得出, 故痛而闭不通矣, 。
提出与 脾胃, 大小肠, 膀胱 等有关 。
仲景论述全面
诊法,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辨证, 用药,开创先河。
,金匮要略 ·腹满,,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者黄自去”。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
宜大柴胡汤”。
? 范围:
急慢性胰腺炎, 胃肠痉挛, 不完
全性肠梗阻, 结核性腹膜炎, 腹
型过敏性紫癜, 肠道易激综合征,
消化不良性腹痛, 输尿管结石,
腹型荨麻疹, 腹型癫痫等 。
二, 证候特征
1.部位:
胃脘以下, 耻骨毛际以上
又可分为 脐腹, 小腹, 少腹 。
2.性质:
? 隐痛、胀痛、冷痛、灼痛、绞痛、刺痛
? 特点:
外无胀大之形,触之腹壁柔软,压之痛剧,
但无反跳痛,其痛可无持续性,亦可时缓
时急,或常反复发作,疼痛发作或加重。
3.诱因:
饮食, 情志, 受凉, 劳累、天气 。
4.伴随症:饮食、大便失常。
! 腹痛常牵挚其他部位作痛,其痛或固
定不移,或走窜不定。
? 三, 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
六淫之邪, 侵入腹中, 均可引起腹痛 。
? 伤于风寒,寒凝气滞, 经脉受阻, 不通
则痛 。
,素问 ·举痛论,,, 寒气客于肠胃,
厥逆上出, 故痛而呕也 。 寒气客于小肠,
小肠不得成聚, 故后泄腹痛矣, 。
1.外感时邪
? 伤于暑热
? 寒邪不解,郁而化热
? 湿热壅滞
“热气流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
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传导失职
腑气不通
2.饮食不节
无规律:暴饮暴食 ---饮食停滞
肥甘, 辛辣 ---酿生湿热, 蕴蓄肠胃
生冷 ---寒湿内停
误食:馊腐, 不洁;
损伤脾胃, 腑气通降不利
,素问 ·痹论,,, 饮食自倍, 肠胃乃
伤, 。
偏
食
3.情志失调
? 抑郁恼怒
? 忧思伤脾
? 肝郁克脾, 肝脾不和
气机不利, 腑气通降不顺
3.情志失调
? 气滞 血瘀;
? 或跌扑损伤,络脉郁阻;
? 或腹部手术,血络受损;
-----腹中瘀血,血瘀腹痛。
,证治汇补 ·腹痛,,,暴触怒气,则
两胁先痛而后入腹”。
4.阳气素虚
? 素体脾阳不振
? 或过服寒凉
---脾阳衰惫, 气血不足,
不能温养脏腑 。
损伤脾阳
寒湿内停
,诸病源侯论 ·久腹痛,,,久腹
痛者,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
连滞不歇,发作有时,发则腹鸣
而腹绞痛,谓之寒中”。
久病
脾胃阳虚
肾阳不足
迁延不愈
总之
? 病因,寒, 热, 虚, 实, 气, 血等
常相互联系, 或相兼为病 。
寒邪客久, 郁而化热 ---郁热内结;
气滞作痛, 血行不畅 ---瘀血内阻 ;
以及寒热并见, 虚实挟杂, 气滞血瘀
等 。
因此:
详审见证, 辨明其因
正确诊断, 恰当治疗
总之
? 病机,不通则痛
实痛,外感寒邪, 内伤饮食, 情志以
及虫积跌仆 ---脏腑气机不利, 气血运
行不畅, 经脉流行阻滞
虚痛,气血不足, 阳气虚弱 ---脏腑经
脉失于温养, 气血运行无力
四, 诊断:
? 部位:
? 性质及特点,一般不甚剧烈, 且
按之柔软,压痛较轻, 无肌紧张及
反跳痛 。
四、诊断:
? 诱因:饮食、情志、受惊
? X线,B超,CT,MR以及实验室
指标等。
? 排除 外科、妇科、他病 腹痛。
五, 鉴别诊断
1,胃痛
胃痛 腹痛
部位 心下胃脘 胃脘以下
伴随症, 胃脘部症状 胃肠的症状
二者关系 同居腹中,常兼见
2、他病,
痢疾,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
霍乱,多伴有吐泻交作;
积聚,腹内包块;
臌胀,外形胀大、皮色苍黄、青筋暴露
腹痛,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 他病 以腹痛为初起见症
3,外科腹痛
外科:
? 先腹痛后发热
? 疼痛剧烈, 痛有定处, 压痛明显
? 肌紧张和反跳痛 。
内科:
? 先发热后腹痛
? 疼痛不剧, 压痛不明显
? 腹部柔软, 痛无定处 。
! 外科 --及时会诊 。
妇科腹痛
? 部位,多在小腹,
? 与经带胎有密切的关系
---痛经、流产、宫外孕、输卵管破裂
! 及时妇科检查 ---明确诊断
六, 辨证论治
( 一 ) 辨证要点
1.辨性质
? 寒痛,腹痛拘急, 疼痛暴作, 痛无间
断, 坚满急痛, 遇冷痛剧, 得热痛减 。
? 热痛,腹痛急迫, 痛处灼热, 时轻时
重, 腹胀便秘, 得凉痛减, 痛在脐腹 。
1.辨性质
? 气滞,腹痛胀满,时轻时重,痛处不
定,攻撑作痛,得嗳气则胀痛减轻
? 血瘀,腹部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
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
? 伤食,脘腹胀满,嗳气频繁,嗳后稍
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
1.辨性质
? 实痛,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
而有形,痛势不减,得食则甚
? 虚痛,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
缓时急,痛而无形,饥而痛增
2.辨急缓
? 急性,突然发病, 腹痛较剧, 伴
随症状明显者, 多因外感时邪,
饮食不节, 蛔虫内扰 。
? 慢性,发病缓慢, 病程迁延, 腹
痛绵绵, 疼痛不甚, 多由内伤情
志, 脏腑虚弱, 气血不足 。
( 二 ) 治疗原则
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 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滞者通之, 瘀者散之, 审
证求因, 审因论治 。
(二)治疗原则
? 腑:不通则痛,通为顺, 降为和
故,审因论治 + 通法
? 通法 并非单纯泻下,应在辨明寒热虚
实而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辅以理气痛
导之品,标本兼治。
! 用药不可过用香燥,应中病即止,
,景岳全书 ·心腹痛,,“凡治心腹痛
证,古云痛随利减,又曰通则不痛,此以
闭节坚实者为言。若腹无坚满,痛无结聚,
则此说不可用也,其有因虚而作痛者,则
此说更如冰炭”。
!久痛入络,宜加入辛润活血之剂。
七, 分证论治
1.寒邪内阻
主症,腹痛急迫, 剧烈拘急, 得温痛减,
遇寒尤剧 。
兼次症,恶寒身蜷, 手足不温, 口淡不
渴, 小便清长, 大便自可
舌象,苔白腻
脉象,沉紧 。
治法,温里散寒, 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高良姜, 干姜, 紫苏温中散寒
乌药, 香附, 陈皮理气止痛 。
1.寒邪内阻
? 寒气上逆,腹中雷鸣切痛,胸协
逆满,呕吐 ---附子粳米汤温中降
逆;
? 内外皆寒, 腹中冷痛,身体疼痛
---乌头桂枝汤温里散寒;
1.寒邪内阻
? 寒滞肝脉,少腹拘急冷痛 ---暖
肝煎暖肝散寒;
? 寒实积聚,腹痛拘急,大便不
通 ---大黄附子汤以去寒积。
? 附子理中 丸、乌梅丸、温脾汤。
2.湿热壅滞
主症,腹部胀痛, 痞满拒按 。 大便秘结,
或溏滞不爽
兼次症,胸闷不舒, 烦渴引饮, 身热自汗,
小便短赤
舌象,苔黄燥或黄腻
脉象,脉滑数 。
治法,通腑泻热
方药,大承气汤
方中大黄苦寒泻热,攻下燥屎;
芒硝咸寒,润燥,软坚破结;厚朴、
枳实破气导滞,消痞除满。
? 湿热较重,大便不爽 --去芒硝,加栀
子、黄芩、黄柏;
2.湿热壅滞
? 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大便秘
结 --大柴胡汤;
? 肠痈,小腹右侧疼痛 ---大黄牡丹皮
汤。
? 选用厚朴三物汤、枳实导滞丸等。
3.中虚脏寒
主症, 腹痛绵绵, 时作时止, 喜热恶
冷, 痛时喜按 。
兼次症,饥饿劳累后加重, 得食休息
后减轻, 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 形寒
肢冷, 胃纳欠佳, 面色无华, 大便溏
薄 。
舌象,舌质淡, 苔薄白
脉象,沉细 。
治法,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
方中桂枝、饴糖、生姜、大枣温中补虚;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3.中虚脏寒
可加黄芪、茯苓、人参白术等助益气健脾
之力;
加吴茱萸、干姜、川椒、乌药等助散寒理
气之功。
? 腹中大寒痛,呕吐肢冷 ---大建中汤温中
散寒;
3.中虚脏寒
? 脾肾阳虚,腹痛下痢,脉微肢冷 ---附
子理中丸;
? 大肠虚寒,积冷便秘 ---温脾汤
? 中气大虚:少气懒言 ---补中益气汤。
? 选用当归四逆汤、黄芪建中汤。
4.饮食停滞
主 症,脘腹胀满, 疼痛拒按, 嗳腐吞酸 。
兼次症,厌食, 痛而欲泻, 泻后痛减,
粪便奇臭, 或大便秘结
舌象,舌苔厚腻
脉象,脉数 。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枳实导滞丸
方中大黄、枳实、神曲消食导滞;黄
芩、黄连、泽泻清热化湿;白术、茯苓健
脾和胃。
? 尚可加木香、莱菔子、槟榔以助消食理气
之力。
? 食滞较轻,脘腹满闷 ---保和丸消食化滞。
5.气机郁滞
主症,脘腹疼痛, 胀满不舒, 攻窜两胁
兼次症,痛引少腹, 时聚时散, 得嗳气矢
气则舒, 遇忧思恼怒则剧
舌象,苔薄白
脉象,脉弦 。
5.气机郁滞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舒肝
理气;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川芎行
气活血。
? 气滞较重:胁肋胀痛 ---川楝子、郁金;
5.气机郁滞
? 痛引少腹睾丸:橘核、荔枝核、
川楝子;
? 腹痛肠鸣,气滞腹泻 ---痛泻要方;
? 少腹绞痛,阴囊寒疝 ---天台乌药
散。
6.瘀血阻滞
主 症,少腹疼痛, 痛势较剧, 痛如针
刺 。
兼次症,甚则腹有包块, 经久不愈,
舌象,舌质紫暗
脉象,细涩 。
6.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
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
痛;小茴香、肉桂、干姜温经止痛。
? 术后作痛 ---泽兰、红花;
6.瘀血阻滞
? 跌仆损伤作痛 ---丹参、王不留行,或
吞服三七粉、云南白药;
? 下焦蓄血,大便色黑 ---桃核承气汤;
? 胁下积块,疼痛拒按 ---膈下逐瘀汤。
常用中成药,
?藿香正气丸
?喇叭正露丸
?保济丸
?金佛止痛丸
?香砂养胃丸
?香砂六君子丸
?腹可安
八, 转归预后
? 体质好, 病程短, 正气尚足者预后良好;
? 体质较差, 病程较长, 正气不足者预后
较差;
? 身体日渐羸瘦, 正气日衰者难治 。
? 若腹痛暴急, 伴有大汗淋漓, 四肢厥冷,
脉微欲绝者, 为虚脱之象, 如不及时抢
救则危饴立至 。
九、预防保健
? 寒痛者要注意保温;
? 虚痛者易进食易消化之食物;
? 热痛者忌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
? 食积者,注意节制饮食;
? 气滞者要保持心情舒畅。
讨 论
刘凤斌
一、概述
? 定义
腹痛,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的部位发生疼痛。
-----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 。
腹中
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
足三里、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
故外邪侵袭,内有所伤, 引起:
脏腑气机失调,
邪气阻滞腹中,
经脉运行不畅,
脏腑经脉失养等, 均可致腹痛 。
本节,内科 病证。
不讨论,外科、妇科 的腹痛。
另外,痢疾、霍乱、积聚、臌胀
和虫证 等的腹痛参考有关章节 。
? 源流
,内经, 提出 寒邪, 热邪 客于肠胃致腹痛 。
,素问 ·举痛论,,
,寒气 客于肠胃之间, 膜原之下, 血不得
散, 小络急引故痛 。
热气 留于小肠, 肠中痛, 瘅热焦渴, 则坚
干不得出, 故痛而闭不通矣, 。
提出与 脾胃, 大小肠, 膀胱 等有关 。
仲景论述全面
诊法,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辨证, 用药,开创先河。
,金匮要略 ·腹满,,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者黄自去”。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
宜大柴胡汤”。
? 范围:
急慢性胰腺炎, 胃肠痉挛, 不完
全性肠梗阻, 结核性腹膜炎, 腹
型过敏性紫癜, 肠道易激综合征,
消化不良性腹痛, 输尿管结石,
腹型荨麻疹, 腹型癫痫等 。
二, 证候特征
1.部位:
胃脘以下, 耻骨毛际以上
又可分为 脐腹, 小腹, 少腹 。
2.性质:
? 隐痛、胀痛、冷痛、灼痛、绞痛、刺痛
? 特点:
外无胀大之形,触之腹壁柔软,压之痛剧,
但无反跳痛,其痛可无持续性,亦可时缓
时急,或常反复发作,疼痛发作或加重。
3.诱因:
饮食, 情志, 受凉, 劳累、天气 。
4.伴随症:饮食、大便失常。
! 腹痛常牵挚其他部位作痛,其痛或固
定不移,或走窜不定。
? 三, 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
六淫之邪, 侵入腹中, 均可引起腹痛 。
? 伤于风寒,寒凝气滞, 经脉受阻, 不通
则痛 。
,素问 ·举痛论,,, 寒气客于肠胃,
厥逆上出, 故痛而呕也 。 寒气客于小肠,
小肠不得成聚, 故后泄腹痛矣, 。
1.外感时邪
? 伤于暑热
? 寒邪不解,郁而化热
? 湿热壅滞
“热气流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
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传导失职
腑气不通
2.饮食不节
无规律:暴饮暴食 ---饮食停滞
肥甘, 辛辣 ---酿生湿热, 蕴蓄肠胃
生冷 ---寒湿内停
误食:馊腐, 不洁;
损伤脾胃, 腑气通降不利
,素问 ·痹论,,, 饮食自倍, 肠胃乃
伤, 。
偏
食
3.情志失调
? 抑郁恼怒
? 忧思伤脾
? 肝郁克脾, 肝脾不和
气机不利, 腑气通降不顺
3.情志失调
? 气滞 血瘀;
? 或跌扑损伤,络脉郁阻;
? 或腹部手术,血络受损;
-----腹中瘀血,血瘀腹痛。
,证治汇补 ·腹痛,,,暴触怒气,则
两胁先痛而后入腹”。
4.阳气素虚
? 素体脾阳不振
? 或过服寒凉
---脾阳衰惫, 气血不足,
不能温养脏腑 。
损伤脾阳
寒湿内停
,诸病源侯论 ·久腹痛,,,久腹
痛者,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
连滞不歇,发作有时,发则腹鸣
而腹绞痛,谓之寒中”。
久病
脾胃阳虚
肾阳不足
迁延不愈
总之
? 病因,寒, 热, 虚, 实, 气, 血等
常相互联系, 或相兼为病 。
寒邪客久, 郁而化热 ---郁热内结;
气滞作痛, 血行不畅 ---瘀血内阻 ;
以及寒热并见, 虚实挟杂, 气滞血瘀
等 。
因此:
详审见证, 辨明其因
正确诊断, 恰当治疗
总之
? 病机,不通则痛
实痛,外感寒邪, 内伤饮食, 情志以
及虫积跌仆 ---脏腑气机不利, 气血运
行不畅, 经脉流行阻滞
虚痛,气血不足, 阳气虚弱 ---脏腑经
脉失于温养, 气血运行无力
四, 诊断:
? 部位:
? 性质及特点,一般不甚剧烈, 且
按之柔软,压痛较轻, 无肌紧张及
反跳痛 。
四、诊断:
? 诱因:饮食、情志、受惊
? X线,B超,CT,MR以及实验室
指标等。
? 排除 外科、妇科、他病 腹痛。
五, 鉴别诊断
1,胃痛
胃痛 腹痛
部位 心下胃脘 胃脘以下
伴随症, 胃脘部症状 胃肠的症状
二者关系 同居腹中,常兼见
2、他病,
痢疾,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
霍乱,多伴有吐泻交作;
积聚,腹内包块;
臌胀,外形胀大、皮色苍黄、青筋暴露
腹痛,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 他病 以腹痛为初起见症
3,外科腹痛
外科:
? 先腹痛后发热
? 疼痛剧烈, 痛有定处, 压痛明显
? 肌紧张和反跳痛 。
内科:
? 先发热后腹痛
? 疼痛不剧, 压痛不明显
? 腹部柔软, 痛无定处 。
! 外科 --及时会诊 。
妇科腹痛
? 部位,多在小腹,
? 与经带胎有密切的关系
---痛经、流产、宫外孕、输卵管破裂
! 及时妇科检查 ---明确诊断
六, 辨证论治
( 一 ) 辨证要点
1.辨性质
? 寒痛,腹痛拘急, 疼痛暴作, 痛无间
断, 坚满急痛, 遇冷痛剧, 得热痛减 。
? 热痛,腹痛急迫, 痛处灼热, 时轻时
重, 腹胀便秘, 得凉痛减, 痛在脐腹 。
1.辨性质
? 气滞,腹痛胀满,时轻时重,痛处不
定,攻撑作痛,得嗳气则胀痛减轻
? 血瘀,腹部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
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
? 伤食,脘腹胀满,嗳气频繁,嗳后稍
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
1.辨性质
? 实痛,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
而有形,痛势不减,得食则甚
? 虚痛,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
缓时急,痛而无形,饥而痛增
2.辨急缓
? 急性,突然发病, 腹痛较剧, 伴
随症状明显者, 多因外感时邪,
饮食不节, 蛔虫内扰 。
? 慢性,发病缓慢, 病程迁延, 腹
痛绵绵, 疼痛不甚, 多由内伤情
志, 脏腑虚弱, 气血不足 。
( 二 ) 治疗原则
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 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滞者通之, 瘀者散之, 审
证求因, 审因论治 。
(二)治疗原则
? 腑:不通则痛,通为顺, 降为和
故,审因论治 + 通法
? 通法 并非单纯泻下,应在辨明寒热虚
实而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辅以理气痛
导之品,标本兼治。
! 用药不可过用香燥,应中病即止,
,景岳全书 ·心腹痛,,“凡治心腹痛
证,古云痛随利减,又曰通则不痛,此以
闭节坚实者为言。若腹无坚满,痛无结聚,
则此说不可用也,其有因虚而作痛者,则
此说更如冰炭”。
!久痛入络,宜加入辛润活血之剂。
七, 分证论治
1.寒邪内阻
主症,腹痛急迫, 剧烈拘急, 得温痛减,
遇寒尤剧 。
兼次症,恶寒身蜷, 手足不温, 口淡不
渴, 小便清长, 大便自可
舌象,苔白腻
脉象,沉紧 。
治法,温里散寒, 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高良姜, 干姜, 紫苏温中散寒
乌药, 香附, 陈皮理气止痛 。
1.寒邪内阻
? 寒气上逆,腹中雷鸣切痛,胸协
逆满,呕吐 ---附子粳米汤温中降
逆;
? 内外皆寒, 腹中冷痛,身体疼痛
---乌头桂枝汤温里散寒;
1.寒邪内阻
? 寒滞肝脉,少腹拘急冷痛 ---暖
肝煎暖肝散寒;
? 寒实积聚,腹痛拘急,大便不
通 ---大黄附子汤以去寒积。
? 附子理中 丸、乌梅丸、温脾汤。
2.湿热壅滞
主症,腹部胀痛, 痞满拒按 。 大便秘结,
或溏滞不爽
兼次症,胸闷不舒, 烦渴引饮, 身热自汗,
小便短赤
舌象,苔黄燥或黄腻
脉象,脉滑数 。
治法,通腑泻热
方药,大承气汤
方中大黄苦寒泻热,攻下燥屎;
芒硝咸寒,润燥,软坚破结;厚朴、
枳实破气导滞,消痞除满。
? 湿热较重,大便不爽 --去芒硝,加栀
子、黄芩、黄柏;
2.湿热壅滞
? 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大便秘
结 --大柴胡汤;
? 肠痈,小腹右侧疼痛 ---大黄牡丹皮
汤。
? 选用厚朴三物汤、枳实导滞丸等。
3.中虚脏寒
主症, 腹痛绵绵, 时作时止, 喜热恶
冷, 痛时喜按 。
兼次症,饥饿劳累后加重, 得食休息
后减轻, 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 形寒
肢冷, 胃纳欠佳, 面色无华, 大便溏
薄 。
舌象,舌质淡, 苔薄白
脉象,沉细 。
治法,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
方中桂枝、饴糖、生姜、大枣温中补虚;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3.中虚脏寒
可加黄芪、茯苓、人参白术等助益气健脾
之力;
加吴茱萸、干姜、川椒、乌药等助散寒理
气之功。
? 腹中大寒痛,呕吐肢冷 ---大建中汤温中
散寒;
3.中虚脏寒
? 脾肾阳虚,腹痛下痢,脉微肢冷 ---附
子理中丸;
? 大肠虚寒,积冷便秘 ---温脾汤
? 中气大虚:少气懒言 ---补中益气汤。
? 选用当归四逆汤、黄芪建中汤。
4.饮食停滞
主 症,脘腹胀满, 疼痛拒按, 嗳腐吞酸 。
兼次症,厌食, 痛而欲泻, 泻后痛减,
粪便奇臭, 或大便秘结
舌象,舌苔厚腻
脉象,脉数 。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枳实导滞丸
方中大黄、枳实、神曲消食导滞;黄
芩、黄连、泽泻清热化湿;白术、茯苓健
脾和胃。
? 尚可加木香、莱菔子、槟榔以助消食理气
之力。
? 食滞较轻,脘腹满闷 ---保和丸消食化滞。
5.气机郁滞
主症,脘腹疼痛, 胀满不舒, 攻窜两胁
兼次症,痛引少腹, 时聚时散, 得嗳气矢
气则舒, 遇忧思恼怒则剧
舌象,苔薄白
脉象,脉弦 。
5.气机郁滞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舒肝
理气;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川芎行
气活血。
? 气滞较重:胁肋胀痛 ---川楝子、郁金;
5.气机郁滞
? 痛引少腹睾丸:橘核、荔枝核、
川楝子;
? 腹痛肠鸣,气滞腹泻 ---痛泻要方;
? 少腹绞痛,阴囊寒疝 ---天台乌药
散。
6.瘀血阻滞
主 症,少腹疼痛, 痛势较剧, 痛如针
刺 。
兼次症,甚则腹有包块, 经久不愈,
舌象,舌质紫暗
脉象,细涩 。
6.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
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
痛;小茴香、肉桂、干姜温经止痛。
? 术后作痛 ---泽兰、红花;
6.瘀血阻滞
? 跌仆损伤作痛 ---丹参、王不留行,或
吞服三七粉、云南白药;
? 下焦蓄血,大便色黑 ---桃核承气汤;
? 胁下积块,疼痛拒按 ---膈下逐瘀汤。
常用中成药,
?藿香正气丸
?喇叭正露丸
?保济丸
?金佛止痛丸
?香砂养胃丸
?香砂六君子丸
?腹可安
八, 转归预后
? 体质好, 病程短, 正气尚足者预后良好;
? 体质较差, 病程较长, 正气不足者预后
较差;
? 身体日渐羸瘦, 正气日衰者难治 。
? 若腹痛暴急, 伴有大汗淋漓, 四肢厥冷,
脉微欲绝者, 为虚脱之象, 如不及时抢
救则危饴立至 。
九、预防保健
? 寒痛者要注意保温;
? 虚痛者易进食易消化之食物;
? 热痛者忌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
? 食积者,注意节制饮食;
? 气滞者要保持心情舒畅。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