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 2003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分析化学( 319)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将合适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 40 分) 1. 称样量约为 0.2g,要求称量相对误差为 0.1%,应选用哪种天平。 (A )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B )十万分之一的微量分析天平; (C )千分之一的工业天平。 2. 用EDTA 络合滴定法测定Ca 2+ 、 Mg 2+、 Fe 3+ 、 Al 3+ 混合液中的Fe 3+ 、 Al 3+ 含量 时,为了消除Ca 2+ 、Mg 2+ 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配位掩蔽法; (D )溶剂萃取法。 3. 某试液的浓度为 )KMnO 5 1 ( 4 c =0.1000 ,则 c(KMnO4)=( ) 。 3 dmmol ? ? 3 dmmol ? ? (A )0.5000; (B )0.05000; (C )0.02000; (D )0.1000。 4. 用HCl 滴定Na 2 CO 3 溶液,滴定至pH=7 时,以下哪种组分的含量最高。已知H 2 CO 3 的K a 1 、K a 2 分别为 4.2×10 -7 ,和 5.6×10 -11 。 (A )H 2 CO 3 ; (B )HCO 3 - ; (C )CO 3 2- 。 5. 某矿石的缩分系数 k 值为 0.1 ,矿石的最大颗粒直径为 10mm,试样重为 10kg,若将该试样破碎,缩分后全部通过 10 号筛(筛孔直径为 2mm) ,应缩分多少次? 2 mmk ? ?g (A )5 次; (B )3 次; (C )4 次; (D )6 次。 6. 在相同体积的下列溶液中,SrCO 3 溶解得最多的是: (A )0.02 的SrCl 3 dmmol ? ? 2 溶液; (B )0.02 的K 3 dmmol ? ? 2 CO 3 溶液; (C )0.01 的 HCl 溶液; 3 dmmol ? ? (D )纯水。 7. 下列溶剂可以在玻璃器皿中分解样品的是: (A )王水溶液;(B )浓氢氧化钠溶液;(C )氢氟酸溶液。 8. 某微溶化合物 AB 2 C 3 的饱和溶液平衡式是: AB 2 C 3 = A+ 2B+ 3C,今测得 Cc=3 ×10 -3 3 dmmol ? ? ,则 AB 2 C 3 的K sp为: (A )6×10 -9 ; ( B)2.7×10 -8 ;(C )5.4×10 -8 ; (D )1.08×10 -16。 9. 以下说法有错误的是: (A )透射光与吸收光互为补色光,黄色和蓝色光互为补色光; 1 (B )紫外区应选择的光源可以是氢灯; (C )玻璃棱镜适于紫外区使用 (D )透光率随比色皿加厚而减小。 1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位愈负的还原剂,愈先被氧化; (B )在氧化还原滴定分析中,当n 1 >n 2 时,终点电位偏向于n 2 电对一方; (C )不对称氧化还原滴定反应 Esp 的变化与滴定剂或被滴定剂浓度无关; (D ) 滴定分析所用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的原因是由于逆定理地过量一滴所造成 的误差必然相应增大。 11. 已知在 1 HCl中, , Fe 3 dmmol ? ? VEVE oo 14.0 ,68.0 ' Sn/Sn ' Fe/Fe 2423 == ++++ 3+ 滴定Sn 2+ 至 99.9%、100% 和 100.1%时电位分别是: (A )0.50V、0.41V、0.32V;(B )0.17V、0.32V、0.56V; (C )0.23V、0.41V、0.50V;(D )0.23V、0.32V、0.50V。 12. 为标定高锰酸钾溶液宜选择的基准物是: (A )Na 2 S 2 O 3 ;(B )NaSO 3 ;(C )FeSO 4 . 7H 2 O;(D )Na 2 C 2 O 4 。 二、问答题(50 分) 1. 写出配制和标定浓度为 0.1 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并写出选用的 基准物质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式。M (NaOH ) =39.997 3 dmmol ? ? 2. 简单叙述分析化学在科学发展史中的作用。 3. 以下是用EDTA 络合滴定法测定自来水中硬度的实验方案: “准确分取 100.0cm 3 水样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盐酸,加热煮沸数分钟,冷却溶液,加入 3 cm 3 浓度为 200 三乙醇胺溶液, 5 cm 3 dmg ? ? 3 pH=10 的缓冲溶液, 1 cm 3 浓度为 20 的硫化钠溶 液,再加入 3 滴铬黑T 溶液,用EDTA 滴定至蓝色为终点” 。说明实验中所加入的各种试 剂的作用。 3 dmg ? ? 4. 分光光度法中,下列四种情况,如何选择参比溶液? (A )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时; (B )显色剂为无色,而被测离子中存在有其它有色离子; (C )显色剂有颜色,金属离子无色时; (D )显色剂和试液均有颜色。 5. 简答如何检验和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三、计算题(60 分) 1. 将 与 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求 37 NaOH dmmol100.1 ?? ?×=c 33 NaOH dmmol100.1 ?? ?×=c 2 混合后的溶液 pH 值。 2. 某一元酸HX 在有机溶剂相与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K D =10,当有机相与水相的体 积比V o/V W =1,水相中pH=5.00 时,有 50%的HX萃入有机相,求该酸HX的离解常数K a。 3. 需加入多少克固体NaAc ,可使 100cm 3 浓度为 0.10 的HCl 溶液的pH 值 增加到 4.44?已知HAc 的pK a=4.74, M (NaAc)=82.0g.mol 3 dmmol ? ? -1 。 4. 浓度均为 0.020 的Cd 3 dmmol ? ? 2+ 与Hg 2+ 的混合溶液,加入碘化钾固体掩蔽Hg 2+ , 使终点时游离的碘离子I - 浓度为 10 -2 3 dmmol ? ? ,在溶液中pH=6.0 时,以二甲酚橙(In ) 作指示剂,用 0.0200 浓度的EDTA 滴定其中的Cd 3 dmmol ? ? 2+ 。(1)通过计算说明Hg 2+ 能 否被掩蔽;(2)计算滴定的Cd 2+ 终点误差。 已知pH=6.0 时, 又已知I.50.5lg,0.6pH;65.4lg ' CdIn)H( === K Y 时α - 与Hg 2+ 形成的络 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 。 I83.29 ,60.27 ,82.23 ,87.12lg,lg,lg,lg 4321 分别为ββββ - 与Cd 2+ 形成 的络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 。EDTA 与 Cd 41.5 ,49.4 ,43.3 ,10.2lg,lg,lg,lg 4321 分别为ββββ 2+ 、Hg 2+ 的稳定常数分别是 .46.16,7.21 CdYHgY == KK 5. 某同学采用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液中铁的含量,于 510nm 处用 1cm 比色 皿,以水作参比,误将参比溶液的透光率调至 98%,而不是 100%,在此条件下测得有 色溶液的透光率为 12%,问正确透光率应为多少?已知 ,若改用 示差法测定上述试液,要使相对误差最小,则应选多大浓度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此时标 尺放大几倍? 114 cmmolL100.2 ?? ??×=ε 6. 某人提出了一新分析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一个标准样品,得下列数据(% ) (按大小顺序排列): 40.00, 40.15, 40.16, 40.18, 40.20。已知该样品的标准值为 40.19, 置信水平为 95%,(1)用格鲁布斯法,检验极端值是否应该舍弃?(2)试用 t 检验法 对新结果作出评价。附表( 05.0=α ) n n T ,05.0 f )(,05.0 双边f t 4 1.46 2 4.30 5 1.67 3 3.18 6 1.82 4 2.7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