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适应与心理健康 课题一 适应心理概述 教学目的:掌握心理适应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重点:适应的心理过程 教学内容: 一、适应的含义 心理学范畴里使用适应概念时,通常有三个角度,一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即生理适应,如感官对声、光、味等刺激物的适应;二是心理上的适应,通常指遭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来使人减轻压力、恢复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这是一种狭义的适应概念;三是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为了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适应和努力改变环境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适应,这是社会适应的概念。 (一)什么是适应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对适应的定义是这样下的:“适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这一定义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适应这一心理现象的性质与特点: 第一,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第二,心理适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三,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 由此,可以对心理适应作以下比较完整的表述: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二)适应的意义 1、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2、适应主要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社会适应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生活方式的适应,包括对不同生活条件与方式的适应; (2)社会态度的适应,包括政治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友谊观、爱情观等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3)社会角色的适应,主要指对不同角色行为规范的掌握与发展; (4)社会活动能力的适应,包括生活、学习、交往、工作、劳动、休闲等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5)社会法制与道德观念的适应,主要指维护社会安定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行为规范。 心理适应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十分密切。心理适应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功能,是社会适应的心理基础。离开以同化、顺应以及其他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内化过程,个体社会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反之,如果脱离开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那么心理适应本身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3、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的结果和外在表现;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又是心理适应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换言之,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在适应能力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样,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一定较高。这种关系使得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与培养问题,必然会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二、适应的心理过程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适应的过程,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环节是最基本的: 1、需要:发展的内部动力。 个体原有发展水平与新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最原始的动力源泉。需要本身的产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作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将其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大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又可以把它分为自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三种。从适应的角度看,通常可以分为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两种。然而,不管怎样分类,适应的过程始终是从需要的产生开始的。实际上,适应本身也是人的一种需要,是人终其一生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需要。 2、阻挠:适应状态的破坏。 阻挠是指个体不能利用已有的行为习惯来满足自己某些需要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都出现在环境发生了变化,主体遇到了新的问题情境的时候。阻挠现象出现时,人们一般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紧张与焦虑感。阻挠的产生实际上意味着主体原有的适应状态已被打破,其原有的行为模式与新的需要之间发生了矛盾,从而产生了新的不适应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主体改变自己原有行为模式的动机便会应运而生。 3、尝试:满足需求的努力。 为了改变不适应的被动局面,人们在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参照的情况下,便会做出各种努力,采取各种方式来进行积极的尝试。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基本上属于试误学习的性质,是适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人的试误学习与动物的试误学习有本质的不同:动物的试误学习只是一种盲目的尝试,充其量也只是得到及时强化以后才能形成的稳定的条件反射;而人的试误学习则是经过认真思考、有一定理论假设作指导的理性的行为,同时也带有明显的创新色彩。在尝试过程中一旦取得了成功,被肯定和巩固下来的就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行为本身,而且包括行为背后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概括与升华。 (4)重新适应:恢复新的平衡。 经过一番尝试,找到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人们新的需要就可以得到满足,原有行为模式与新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曾经有过的不平衡状态重新恢复了平衡。这意味着,一次不适应的问题已经解决,主体可以重新回到适应状态之中。只是这种状态仍然是短暂的,很快就会被新的不适应现象重新打破。这种不适应——适应——不适应状态的循环往复,就是适应过程的规律性表现。 三、适应的心理机制 皮亚杰认为,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就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但只用同化和顺应这两个过程来说明适应似乎过于简单了些。在解释社会适应中一些复杂的适应过程时,有必要对此做出进一步的说明。结合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我们认为,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可表述为以下模式: 这一模式表示,从出现不适应现象到重新适应中间,一般要经历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三个环节。 1、认知调节。 是适应过程的起始阶段,它包括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 (1)外部评估。外部评估是认知调节的第一个阶段,指主体对变化了的外部环境及其对自身发展所具有的影响作用,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出新的判断的过程,主要任务是确定外部环境中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这些变化和要求对自身发展所具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能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对新的角色期待形成正确的理解与把握。 (2)内部评估。内部评估是指主体在对外部变化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对自身内部状态进一步的了解与判断。实际上这是一种在自我监控系统的参与下,自我评价和自我意向重新调整的过程。具体包括对因外部变化引起的内部不平衡状态的估计,对不适应现象的归因分析,对已有经验的检索与比较,对原有行为方式应对效果的审视与判断等。 由外部评估到内部评估,这是认知调节发展的必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的理解力、判断力和自我评价的水平对认知调节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 2、态度转变。 认知过程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情绪体验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行为意向发生相应的变化。当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都发生了变化时,就会引起态度的改变。态度的转变实际上是对动力系统和反应倾向的调节,这是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保持和恢复心理平衡的一种背景条件。 3、行为选择。 行为选择实际上是一个比较与决策的过程,其核心是对原有行为方式的调整与改变。行为方式的重新选择是以认知的调节与态度的改变为基础的,受思维方式与态度倾向的直接制约。思维方式与态度倾向如果是积极的,那么主体的行为方式也会是积极的;思维方式与态度倾向如果是消极的,那么行为方式也会是消极的。 在这一过程中,同化与顺应这两种调节方式始终在发挥着作用。 课题二 大学生的角色与环境变化 教学目的:掌握大学生角色与环境变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重点:角色与环境变化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角色的转变 (一)角色 所谓“角色”,是人在社会行为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它客观地规定了一个人的活动范围、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以及行为方式等。 (二)大学生角色的转变 1角色意识的转变.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成为大学生,这是客观事实,但相当一部分新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角色意识还停留在中学生这一层次。这种角色意识的滞后性,妨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角色意识的转变关键是角色责任的转变,大学生的称号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层次的体现,更是一种神圣责任的象征。 2、角色位置的转变。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大部分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平时深得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几乎每个人都有着辉煌的过去。进入大学,如果重新排定座次,就只能有少数人保持原来的中心地位和重要角色。大多数学生将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转变,自我评价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3、角色行为的转变。角色行为的转变是角色转变的关键。 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而且各高校还相应地制定了许多具体的规章制度,这些都是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大学新生应认真学习,尽快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大学生这一新的人生角色的要求。 二、环境变化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体现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范围等方面。 1、从生活方式上看,中学生大多住在家里,不少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起居由父母安排,除了学习外,凡事不用操心。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住宿舍吃食堂,凡事要靠自己处理。这种改变对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学生是个挑战。 2、从生活习惯看,饮食方面的显著差异,气候与语言环境的变化,作息制度与卫生习惯的不同,经济上安排不当等,都可能造成适应不良。 3、从生活范围看,中学生生活领域较窄,基本上是从家门到校门。由于高考的压力,学习成了生活的中心内容,课余时间很少,校园生活单一。进入大学犹如从“小天地”来到“大世界”,丰富多才的校园文化生活使新生目不暇接,生活的领域大大拓宽。 (二)学习生活的变化 学习生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 1、从学习任务看,中学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而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大学生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掌握专门技能。 2、从学习内容看,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经典的、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习科技最新发展的成果。学习内容多、任务重、范围广、要求高。 3、从学习方式看,中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堂讲授、灌输为主,学生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靠做题,各个教学环节老师安排的具体,督促检查严格,学生对老师依赖大。大学学习强调自主、研究性学习,课堂讲授的时间相对少,学生自己安排自习、阅读、钻研学问的时间较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管理制度的变化 管理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管理方法与管理系统方面。 1、从管理方法上看,中学时代,学校、老师对学生采取直接管理,事事由老师安排。大学更多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许多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 2、从管理系统上看,中学的管理都是通过班主任实施。大学的管理属于“全面”、“网络管理”,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直接参与学生管理。如思想教育管理、学籍管理、宿舍管理、课外活动管理等。 (四)人际关系的变化 人际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交往的方式与对象、人际交往的要求等方面。 1、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的含义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中学时代,人际关系的含义比较狭窄,只是友谊或亲密关系的一种扩展。而一旦成为大学生,人际关系就不再那么单纯。复杂的交往环境,决定了新型的人际关系不能仅以个人的好恶而定,必须学会与不同的人建立和保持协调的关系。 2、从人际交往的方式与对象看,中学时代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窗好友、父母亲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天天与学生见面,饥饱冷暖、学习成长样样关心,父母体贴入微,关怀备至。但到了大学,从各地来的同学素昧平生,重新组成新的班级,生活在同一个宿舍,脾气习惯各不相同;师生关系也不像中学那么密切,有时甚至几天见不到班主任、辅导员;远离父母难诉衷肠。由于生活领域的扩大,交往的场所扩大到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 3、从人际交往的要求看,中学生大多依赖性较强,不善交往,有父母的照顾和学习的压力,对友谊的渴望不那么强烈。进入大学,新的伙伴,新的环境,要求大学生独立地、主动地与各种陌生人交往,社会化要求急速提高,对友谊与爱情的渴望强烈。 课题三 大学生适应的问题与调适 教学目的:了解大学生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适应的调适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适应的问题 (一)生活环境不适导致压力过大。陌生的生活环境如生活习惯、气候等方面的差异会给新同学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容易造成部分学生的环境应激。如果他们不能在短期内顺利适应,便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睡眠等活动,从而形成心理问题。另外,随着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改善,大学女生攀比衣着打扮,大学男生抽烟饮酒,同学之间过生日以及郊游等消费逐渐上涨,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值得重视的问题。这种情况对于部分家庭经济能力有限而又爱面子、讲虚荣的大学生也会造成心理问题,如严重的自卑、忧虑、紧张等精神压力,甚至还会引发违法行为。 (二)理想现实差异导致失望迷惘。中学阶段为了升入理想的高校,努力学习,虽身心疲惫但目标十分明确。进入大学后,原来的的理想实现了,而新的目标和动力尚未找到,所以,大学生活反倒显得失落和茫然。加上,多数学生高考填的志愿多半不切实际,导致近半数的大一新生认为自己“缺乏生活目标,从而得过且过”,“学习上提不起兴趣,考试pass即可”。在高层次目标尚未建立之前常出现情绪低落、彷徨迷失的现象在大一新生中并不鲜见。 (三)自我地位改变导致评价失调。经过高考拼杀的大学新生,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人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在强手如林的新的班集体里,面对新一轮的排列组合,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无形中会在一些大学新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同时,高考过后,大家从埋头学习中抬起头来,第一次有机会能够看清彼此,才猛然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原来除了学习成绩外,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的差距。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己不如人的地方很多。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为服饰落伍,或因为浓重的乡音,或因为孤陋寡闻,方方面面难免有使人相形见绌的感觉,总感到“见人矮三分”。于是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在某些学生身上就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困惑。 (四)学习方法不适导致困惑迷茫。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尤其突出的矛盾是由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没有了中学老师那样的反复讲解与督促,许多大学新生,面对知识的海洋,不知从何学起,难免会产生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及时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和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的问题,是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也有一些大学新生在学习上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心理,学习动机的强度发生落差,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较强的学习动力与意志,于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五)人际适应不良导致孤独压抑。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 景的人相处,是一些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由此而引发的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往往给一些大学新生带来许多烦恼。这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占很高的比例。如有的学生与同寝室的同学长期关系冷漠,稍有不和便恶语相加;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朋友,对外界很少关心,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学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还有不少新生不能适应新的师生关系;有些同学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有的新生受习惯心理影响,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甚至相互隔离。也有的同学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而产生情感冲突。这些学生大都会出现因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焦虑不安心慌意乱、孤单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甚至社交恐惧等症状。 上述种种心理问题常常使人的能力受到抑制,养成很多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交往能力受到限制等。除此而外,还会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如头痛,头昏,消化功能紊乱等,严重地妨碍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适应的调适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才能得到发展,每个人都希望生命的航船能勇敢地冲破自己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种种风浪险阻,坚定地驶向胜利的彼岸。那么,谁是驾驶你生命之舟的智勇舵手?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理,学会积极地适应现实,你就会发展自己。 (一)正视现实,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 作为大学生,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实践,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客观环境,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和积极地发展。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处处、时时、事事顺心如意。大学生同样处于这个客观规律的控制之中,同样需要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首先需要及时了解认识大学这个新环境,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对大学的理想化倾向,主动摆正自己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要尽快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改变过去对父母过分依赖的倾向,在实践的一时一事中有意体验生活的充实和事业的成功,努力使自己变得自信、自立、自强。第三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克服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使自己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心平气和地与环境中各种相关因素打交道,有了不良情绪及时地加以消除,如此坚持不懈,任何困难都能被战胜。 (二) 合理规划目标 无论工作、学习、生活,要想有好的结果,必须规划好目标。很多适应困难都与目标确定不当有关。确立目标首先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为自己制定一个远期目标。还要制定一个为实现远期目标所设立的近期目标,即短期内立即要做的事,这样的事要一件一件地做、并以此一步步地接近并最终达到远期目标。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力以及客观所提供的条件,盲目地追随别人或社会时尚,不但不会获得成功,还会影响心理的平衡。其次,还应该随时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以免目标脱离实际而不能实现。只要我们能确立一个合适的目标,就会有行动的方向和动力,就会充满信心和活力,就能如愿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样,你才能体会大学生活和学习中的成就感和充实感。 (三)学会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才有了支持力量,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心情才能愉快。人际间良好关系的建立离不开良好的人际沟通,良好的人际沟通是开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钥匙,是化解人们之间误解和冲突的宝剑,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润滑剂。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石,只有建立在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人的基础上,人际关系才能纯洁、长久和有活力。人际交往要心理相容。每个人的长处短处各不相同,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学习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你就会得到很多的朋友。尽管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利益冲突增多。然而,无论什么时候,那些不过分计较自己,多为别人着想的人,总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和喜爱。 作为学生,应学会多渠道主动与老师交流和合作。首先要理解老师的多种角色,有的老师,不仅是老师,而且是领导,还是科研工作者。因此,他们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如果你不能主动与大学老师沟通和交流,老师可能以为你没有这样的需求。当然,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有多种方式,不仅可以面对面地交流,而且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书信等来交流。 (四)正确调控自我 首先要建立理性的认知方式。正确的认知是人适应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对生活的不适应,大部分来源于对现实的不合理认知方式。例如,对自己、对别人以偏概全,对自己行为“糟糕之极”的悲观预期等。因此,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方式,改变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恰当的认知。 其次要适应角色要求。大学新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变化,因此要了解客观的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要了解现在的社会和环境对自己的要求。这样做,就能使他人的“角色期望”与自己的“角色采择”一致,以便有效地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以达到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目的,使现实的自己不断向理想的自己靠近。 第三要有效控制情绪。情绪和情感是否良好,对人的意志、行为和个性心理等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同时它还主宰人的健康,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学习和工作,决定个人的成功与发展。大学生们面临着社会的巨大变革及环境和角色的改变,相应的情绪情感难免产生,若不及时疏导、控制和调适,轻者会陷人情绪低落或淡漠之中,重者会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障碍,进而影响个人的适应与发展。因此,大学生必须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 (五) 积极行动 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快乐或生活质量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缺乏积极主动的行动。一切的幸福、充实与美好都与积极的行动有关。戴尔·卡耐基说得好:如果想要快乐,就为自己立一个目标,让它支配自己的思想,释放出自己的活力,并激发自己的希望。去做具体而明确的事,把自己全部心思和活力都放在其中,这就叫做积极行动。 积极行动可以摆脱由于环境不适应带来的孤独、苦闷、烦躁、恐惧和空虚。当你对环境不满意、不熟悉时,只要你积极行动,为集体、为他人多做些事情,你就会逐渐熟悉环境,别人也会从你的行动中了解你,你就会逐渐融于新的环境之中。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时候,你就不会像往日那样去琢磨自己的心境。其实,很多烦恼都来自于自己的“冥思”。那些专心于自己事业的人们,那些辛勤劳动着的人们,根本没有功夫去“空虚”、“烦恼”和“失落”,这样那样的不适和疾病往往与他们无缘。即使面对严重的生活事件或心理应激,只要他不放弃积极行动,必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处理和应对,把损失或伤害降到最低限度。有一位失去爱女的父亲,在极度悲痛时接受心理医生的劝告,尽快去投人工作,在充实的生活中缓解严重的不良情绪,最终保持了身心的健康。而他的妻子则在持续而极度的痛苦中患上了癌症。所以那些为活得太累而经常烦恼的人,应赶快行动起来,行动会带给你价值,行动会带给你心理的健康与欢乐。 作为大学生,积极行动意味着你能积极投入到学习和学校各项活动中去,积极投入到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这些活动中提高自我选择、自我决断、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提升自己自信心,完善自己的人格。 (六)学会正确使用心理自卫机制 正确运用心理自卫机制,可以化解由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不适。比如,运用“合理宣泄”,把个人忧虑、烦恼和不平向自己信任的老师、同学、朋友宣泄一番,可能减轻心理压力。恰当的“自我安慰”,可以缓解心理冲突。“转移”,能使你避开引起自己不良情绪的人、事和环境,把情绪转移到新鲜的事情上。“升华”与补偿,是让自己的原有冲动和欲望导向更加合理的方面,使你奋发图强,创造人生新的价值。只要你相信,你是自己心理的主人,你就会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课题四 社会适应能力自测分析活动 教学目的:能够科学、客观地回答问卷,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练习法 分析法 教学重点:社会适应能力状况分析 教学内容: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宜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声说,表明一个人的成熟度。 下面的测验题目可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请用“√”“×”或“?”来回答。 1、我最怕转学、转班级、换单位,因为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要经过很成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 ) 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 ) 3、在陌生人面前,我成无话可说,以至感到尴尬。 ( ) 4、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它给我一种新鲜感,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 5、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有时也会失眠。 ( ) 6、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也能很习惯。 ( ) 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 ) 8、在正式比赛或考试时,我的成绩多半会比平时差。 ( ) 9、我最怕在会上讲话,大家都看着我,心都快跳出来了。 ( ) 10、即使同学、同事对我有看法,我仍能正常同他(她)交往。 ( ) 11、老师、领导在场的时候,我做事情总有些不自在。 ( ) 12、和同学、同事、家人相处,我很少固执己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 ( ) 13、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该怎样反驳对方,可惜已经太迟了。 ( ) 1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也能过得很愉快。 ( ) 15、有时自己明明把考试内容被得滚瓜烂熟,可在考场上还是会出差错。 ( ) 1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地使自己镇定下来。( ) 1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 ) 18、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能集中精力学习或工作,并且效率不减。 ( ) 19、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家里做客,每逢这种情况,我就有意回避。 ( ) 20、我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我感到这是叫朋友的好机会。 ( ) 积分与解释 根据2-1表,可以计算出每一项的得分,累计即为自己的总分。 表2-1 社会适应能力自测答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 0 2 0 2 0 2 0 0 0 2  ? 1 1 1 1 1 1 1 1 1 1  × 2 0 2 0 2 0 2 2 2 0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0 2 0 2 0 2 0 2 0 2  ? 1 1 1 1 1 1 1 1 1 1  × 2 0 2 0 2 0 2 0 2 0  分数含义如下: 38-40分:社会适应能力很强。你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与人交往轻松、大方,难人的印象良好。你无论进入什么样的环境,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34-37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你能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态度积极,乐于与外界交住,有较强的调适能力。 29-33分: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当你进入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就能适应。 23-28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你习惯于依赖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遇到困难则怨天尤人,甚至消沉、退缩。 22分以下:社会适应能力很差。你在各种新环境中,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还不一定马上能够适应,常常感到与周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恼。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是显得拘谨、羞怯,手足无措。 如果你在本测验中得分较低,你不必忧心忡忡,因为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增强的。只要你有信心,努力学习,加强锻炼,一定会成为适应社会的成功者。 测验结果仅供参考。 附录二 心理应对能力测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设计的心理应对能力问卷,以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重大生活变故、特殊的压力情景等为背景,评定人们面对心理压力时的能力。 本问卷有30题,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答案。由于本问卷是以西方生活为背景,故有些内容可能不一定符合我国的实际,请你回答时酌情考虑,设想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如何。 1、本来是一个平安无事的周末,你正在家里休息,突然接到消息说你有一位亲人被紧急送往医院,你必须去医院照顾该病人,这时你会: A、觉得完全无法应付那些要求 B、尽力而为,但是期望每件事早日恢复正常 C、有充沛的精力去应付那种情况 2、如果你突然之间无事一身轻,你会做什么? A、去喝酒,喝得一醉方休 B、觉得有了自己的空余时间,高兴极了 C、立刻开始计划另外一项工作 3、如果你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夜晚,没有任何事情要做,你会: A、轻松地享受独处的滋味 B、打一些电话给朋友聊天 C、为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 4、有个比你小的朋友请你去参加他们的假日野营,你可能会: A、去参加,假若你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的话 B、很喜欢去,因而把其他的约会取消 C、加以拒绝,因为你比较喜欢过一种让自己满意的假日 5、假设有医生对你说,你只有六个月的时间生存,你会: A、尽量去做很多你经常想做的事情 B、花时间把你的事情安排就绪,并且让你的家人和朋友有个心理准备 C、尽量寻访各地名医,力图挽回你的健康和生命 6、当你有轻微的头疼时,你会: A、上床睡觉,或者至少不和别人在一起 B、不去管它,行为和平常一样 C、吃一粒止痛药 7、你已经躺在床上,准备要早点睡觉,忽然有位朋友打来电话,邀请你参加一个宴会,这时你会: A、告诉他你想睡觉 B、起床,和他一道去 C、委婉地辞谢 8、你的牙齿有时出现疼痛,你会: A、约定时间去看牙科医生 B、认为应该去看牙医,但却一直等到恶化了才会去 C、设法假定像没事一样 9、当你遇到麻烦时,你是否想过用自杀来解决你的问题? A、从来没想过 B、偶尔想过 C、经常会想 10、你已经存够了买一套住房的钱,忽然听说有房子优惠出售,但是你还没有足够的钱来买家具,这时你会: A、先把房买了搬进去,住空房子,等到有钱再买家具 B、想其他办法添置或者翻新一些必要的家具 C、暂时不买房子,直到有了足够的钱买家具时再买 11、如果你是世界末日后的幸存者,你认为你会有下列何种反应? A、宁愿去死 B、充分利用新的机会 C、你不知道 12、下列话中哪一句对你更适用? A、在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我的工作 B、家庭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 C、每一分钟都过得充实,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13、你感到焦虑的时候,是: A、只有在真正麻烦的事情发生时才会有 B、在没有明显的理由之下,经常出现 C、当情况确实难以避免时,偶尔出现 14、如果你在街上看到有人受到攻击,你会: A、设法帮助他 B、立刻躲避 C、报警求援 15、下列哪一种情况对你最合适? A、我有点像“梦想家”,而且在需要采取行动时总是瞻前顾后 B、当我不得不做决定时,我先是有点犹豫不决,然后就会行动 C、我比较容易采取行动,不会坐着空想 16、如果你们家外面发生一件严重的意外事故,你比较可能会 A、帮助解决困难,因为你有实际的急救常识 B、在别人指挥之下帮忙,因为你不知道该怎么办 C、顶多只能帮忙打电话叫救护车来 17、如果你家被偷了,你会: A、感到震惊和难过 B、立即打电话给你的保险公司或公安部门 C、感到十分生气,并想对那些窃贼采取某种报复行为 18、如果你的伴侣威胁说要离家出走,你会: A、建议他(她)叫出租车,把钱带够 B、尽量与其讲道理 C、请求他(她)留下来 19、你觉得缺少下列哪一件东西时,对你生活的影响最小? 久电话 B、汽车 C、方便食品 20、突然停电时,你会作何反应? A、使用蜡烛 B、后悔没有预先做准备 C、上床去,一直到来电为止 21、一般来说,你要走多远的路才会开始觉得疲劳 A、半里路 B、两里路 C、六里以上的路 22、在感到疲劳之后,你还可以再走多远? A、几里路 B、一步也走不动 C、需要走多远就走多远 23、你最怕下列哪种情况? A、全部的钱和工作都丢掉了 B、失去你的家庭和朋友 C、精神崩溃 24、下列三件事情,你懂那些?(可选多项) A、食物的种植和烹饪 B、医药 C、建筑 25、当你需要钱的时候,你就: A、尽量存钱 B、动脑筋想赚钱的办法 C、如果借得到,就去向人借钱 26、下列哪一句话对你来说是最确切的 A、我为生活制订了具有弹性的计划,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我会马上加以改变 B、我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几乎都计划好了,而且一定贯彻始终 C、我对于生活的态度是顺其自然 27、假设你是—个荒岛上,你会选扦把下列哪一样东西扔掉 A、一箱罐头食品 B、一箱书籍 C、一箱工具 28、如果有人攻击你,想置你于死地,你比较可能会: A、投降,而不是杀害那个攻击你的人 B、把攻击你的人给杀了,如果有机会的话 C、尽量逃跑 29、你是否需要让周围的人觉得你是有用的人? A、是 B、否 C、偶尔需要 下列这些情况,你最不能忍受那一个? A、身体上的疼痛 B、来自社会的非难 C、沮丧 心理应付能力答案表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A B C  A B C  1 2 4 6 16 6 4 2  2 2 4 6 17 2 6 4  3 6 2 4 18 6 4 2  4 4 6 2 19 2 4 6  5 6 4 2 20 6 4 2  6 2 6 4 2l 2 4 6  7 2 6 4 22 4 2 6  8 6 4 2 23 4 6 2  9 6 4 2 24*     10 4 6 2 25 4 6 2  11 2 6 4 26 6 2 4  12 2 4 6 27 2 4 6  13 6 2 4 28 2 6 4  14 6 2 4 29 2 6 4  15 2 4 6 30 4 2 6  24*题记分如下:答案A、B、C中,若答“是”记6分;反之记0分。 [记分与解释] 将选定答案与表格内的分数对照,各项得分相加即为你的总分。 总分越高,表明心理应对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差。 总分在80以下,你的心理应对能力很低,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挑战和困难,你可能会陷入茫然、束手无策之中。 总分在81—100之间,你的心理应对能力偏低,应付内外刺激的水平有限。 总分在101~135之间,你的心理应对能力在正常范围内。 总分在136~165之间,你的心理应对能力较强,你能较好地适应外界的变化和各种压力,你知道如何来对待出现的问题,并能较好地做出调整。 总分在165以上,你的心理应对能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