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 程》教案 第 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 1 基本概念与术语
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1 基本概念与术语
教学目标
1. 掌握化学计量方程的书写、意义,单一反应和复合反应的概念;
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示方法,转化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膨胀因子的定义、
物理意义以及非等分子反应的转化率的表达式;
3. 撑握速率方程中速率常的量纲的确定方法、物理意义以及阿伦尼乌斯公式,反应级
数及其确定方法;
4. 掌握幂函数型速率方程的表达式,会根据机理式运用“拟平衡态”和“拟定常态”
假设推导双曲函数型速率方程。
教学重点
1. 根据机理式运用“拟平衡态”和“拟定常态”假设推导双曲函数型速率方程;
2. 转化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膨胀因子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及非等分子反应的转化率
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
根据机理式运用“拟平衡态”和“拟定常态”假设推导双曲函数型速率方程。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学时分配
2学时
授课时间
200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作者:傅杨武 第1页 共 12 页
《化学反应工 程》教案 第 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 1 基本概念与术语
[引 言]
[板 书]
[讲 解]
[副 板 书]
[讲 解]
[板 书]
[讲 解]
[举 例]
如果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均处同-个相内进行化学反应则称为均相反应。
这类反应包括的范围很广,如烃类的高温气相裂解反应、一般的酯化、皂
化反应等均属于均相反应。
均相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各种因素如温度、催化剂、反应物组成和压力
等对反应速率、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并确定表达这些影响因素与反应速
率之.间定量关系的速率方程。因此,均相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均相反应过
程的基础,它为工业反应装置的选型,设计计算和反应的操作分析等提供理
论依据和有关的动力学基础数据。
2. 1-1 化学计量方程
它是表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方程。如氨
合成反应的计量方程如下:
322
2NH3HN =+ (2-1-1)
它表明:每反应掉一个摩尔的N2将同时反应掉三个摩尔的H2,并生成
两个摩尔的NH
3
。式(2-1-1)中各组分前的数值即为各相应组分的计量系
数。式(2-1-1)可以写成如下的一般化形式:
03HN2NH
223
=?? (2-1-2)
一个由S个参与的反应体系,其计量方程可写成。
(2-1-3)
或
(2-1-4)
∑
=
=
S
i
ii
Aa
1
0
式(2-1-4)中:表示i的计量系数。
i
a通常把反应物的计量系数定为负数,
反应产物的计量系数定为正值。
此处必须着重指出的是:
1)化学计量方程仅是表示由于反应而引起的各个参与反应的物质之
间量的变化关系,计量方程本身与反应的实际历程无关;
2)规定计量方程的计量系数之间不应含有除1以外的任何公因子;
3)单一反应:只用一个计量方程即可唯一地给出各反应之间量的变
化关系的反应体系:
LL++=+++ pPScCbBaA s (2-1-5)
复合反应:必须用两个(或更多)计量方程方能确定各反应在反应时量
的变化关系。
A+B
P+R
S
(平行反应)
(2-1-6)
A+B
P R+S (串联反应)
(2-1-7)
作者:傅杨武 第2页 共 12 页
《化学反应工 程》教案 第 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 1 基本概念与术语
[板 书]
[讲 解]
[讲解分析]
[板 书]
[讲 解]
[板 书]
[板 书]
[讲 解]
A+B
P
P+B R
(平行+串联反应)
(2-1-7.1)
A
R
P
S (平行+串联反应)
(2-1-7.2)
2.1-2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一、间歇系统
反应速率定义的数学形式是与反应的操作形式密切相关。在间歇生产
系统中,反应物一次加入反应器,经历一定的反应时间达到所要求的转化
率后,产物一次卸出,生产是分批进行的,在反应期间,反应器中没有物
料进出。如果间歇反应器中物料由于搅拌而处于均匀状态,则反应物系的
组成、温度、压力等参数在每一瞬间都是一致的,但随反应的进行而变,
故独立变量为时间。
在间系统中,反应速率的定义分为以下同种情况:
1.均相反应
对于均相反应常用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容积内着眼(或称关键)K的物质
量的变化来定义K的反应速率。因此,由计量方程
RSBA
RSBA
aaaa +=+ (2-1-8)
1)体积V不恒定时
(2-1-10)所示的反应中各的反应速率可写成:
(2-1-9)
式中:t为时间;n、n、和分别为A、B、R和S的摩尔数;
V为反应容积:、
A B
B
R
n
S
n
A
r? r?、
R
r?和
S
r?分别为A、B、R和S的反应速
率。此处,在反应物的速率前应冠以负号,避免反应速率出现负值。
显然,各反应的反应速率之间应具有如下关系:
r
a
r
a
r
a
r
a
r
S
S
R
R
B
B
A
A
=
?
=
?
=
?
=
?
(2-1-10)
2)反应物系体积V恒定时
间歇反应主要用于液相反应,在此情况下,反应混合物体积的变化可
以略去,即作恒容处理。同样,对于等分子的气相反应也是一恒容过程。
因此,经典的化学动力学常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
反应速率,即:
作者:傅杨武 第3页 共 12 页
《化学反应工 程》教案 第 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 1 基本概念与术语
[讲 解]
[板 书]
[讲 解]
[板 书]
[板 书]
dt
dc
r
A
A
?=?;
dt
dc
r
B
B
?=?
dt
dc
r
R
R
=;
dt
dc
r
S
S
?= (2-1-11)
必须指出,反应速率定义的数学形式是与反应的操作形式密切相关,
式(2-1-9)和(2-1-11)仅适用于定义分批式操作的操作方式,而不适用于稳
态连续流动的操作方式,因为此时dtdn
i
或dtdc
i
等于零。
2.多相系统(非均相反应)
在多相系统中,反应物要从一个相传递到另一个相,或者在相界面上
进行反应。
1)两相流体系统
对于两相流体系统采用单位相界面积来表示反应速率。
dt
dn
S
r
A
A
1
)(
?
=? (S为相界面积) (2-1-11-①)
2)流-固系统
对于流-固系统采用单位固体表面积或催化剂内表面积S来表示;也可
根据单位固体质量或催化剂质量W表示:
dt
dn
S
r
A
A
1
)(
?
=? (S为固体面积或催化剂内表面积)(2-1-11-②)
dt
dn
W
r
A
A
1
)(
?
=? (W为固体或催化剂质量) (2-1-11-③)
二、连续系统
连续系统中反应速率可表示为单位体积中(或单位反应面积上、或单
位质量固体)某一反应物或产物的摩尔流率的变化,即:
R
i
i
dV
dN
r ±=±或
dS
dN
r
i
i
±=±或
dw
dN
r
i
i
±=± (2-1-11-④)
式中Ni为组份i的摩尔流率;V
R
为反应体积。对于均相的反应,反应体
积是反应混合物在反应器中所占据的体积;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反应体
积是反应器中催化剂床层的体积,它包括催化剂颗粒的体积和颗粒之间的
空隙的体积。
2.1-3 反应转化率和反应程度
1.转化率
作者:傅杨武 第4页 共 12 页
《化学反应工 程》教案 第 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 1 基本概念与术语
[讲 解]
[板 书]
[板 书]
[讲 解]
[板 书]
[板 书]
定义:
0
0
K
KK
K
n
nn
K
K
x
?
==
的起始摩尔数组份
已反应掉的摩尔数组份
(2-1-12)
0K
n:反应前K的摩尔数;n:反应后K的摩尔数。人们通常采用着
眼K的转化率x
K
k
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显然,若原始物料中各个含量比
不同于其计量系数之比时,各个的转化率是不相同。所以用某的转化率还
不能确切地表示反应的程度。
2.反应进度(程度)
定义:如果用各在反应前后的摩尔数变化与其计量系数的比值来定义
反应程度(并以符号三来记之),即:
K
KK
i
ii
a
nn
a
nn
00
?
=
?
=ξ (2-1-13)
此时,不论对哪个,其值均是—致的,且恒为正数。
3.反应进度与转化率的关系
由转化率(是对反应物而言)的定义式(2-1-12)和反应进度的定义式
(2-1-13),对任意组份i和关键组份K分别有:
0iii
nax ξ?=,
0KKK
nax ξ?= (2-1-14)
上两式可写成:
K
i
K
K
i
i
x
n
n
a
a
x
0
0
= (2-1-15)
4.膨胀因子
1)等分子反应和非等分子反应:当计量方程中计量系数的代数和等于
零时( )这种反应称为等分子反应。否则称为非等分子反应。
∑
= 0
i
a
2)膨胀因子:
K
δ
定义式:
K
s
i
iK
aa
∑
=δ (2-1-16)
上式中
K
δ称为反应对于着眼K的膨胀因子,其物理意义是:每反应
掉一摩尔的K所引起反应物系总摩尔数的变化量,即
( )
KK
K
xyn
nn
00
0
?
=δ (2-1-17)
式中n
0
,n分别为物系的起始总摩尔数和反应后的总摩尔数;为
着眼K的起始摩尔分率。
0K
y
作者:傅杨武 第5页 共 12 页
《化学反应工 程》教案 第 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 1 基本概念与术语
[举 例]
[板 书]
[讲 解]
[板 书]
[讲 解]
例2.1-1 请根据以下非等分子气相反应的计量方程分别计算各的膨
胀因子:PRBA +=+ 523。
解:
3
1
3
2315
=
??+
=
A
δ
1
1
2315
=
??+
=
P
δ
……
3) 摩尔分率与膨胀因子之间的关系
根据转化率的定义,对于着眼K有:
( )
KKK
xnn ?= 1
0
(2-1-18)
而:nny
KK
=;
000
nny
KK
=,代入式(2-1-18)有下式成立:
(
KKK
x
n
n
yy ?= 1
0
0
) (2-1-19)
由式(2-1-17)可得
KKK
xy
n
n
0
0
1 δ+=,即:
KKK
xyn
n
0
0
1
1
δ+
=,代
入上式有:
( )
KKK
KK
K
xy
xy
y
0
0
1
1
δ+
?
= (2-1-20)
同样,对任意i,根据式 (2-1-19)有:
(
iii
x
n
n
yy ?= 1
0
0
) (2-1-21)
把式(2-1-15)
K
i
K
K
i
i
x
n
n
a
a
x
0
0
=代入式(2-1-21)有:
?
?
?
?
?
?
?
?
?=
K
i
K
K
i
ii
x
n
n
a
a
n
n
yy
0
00
0
1 (2-1-22)
把式
KKK
xyn
n
0
0
1
1
δ+
=代入上式有:
KKKK
i
K
K
i
ii
xyx
n
n
a
a
yy
0
0
0
0
11 δ+
?
?
?
?
?
?
?
?
?= (2-1-23)
2.1-4 反应速率方程
表示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或表示浓度等参数与时间关
系的方程称为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rate equation)。速率方程的形式随不
同反应而异,必须由实验来确定。
作者:傅杨武 第6页 共 12 页
《化学反应工 程》教案 第 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 1 基本概念与术语
[板 书]
[举 例]
[板 书]
[讲 解]
[板 书]
[讲 解]
[板 书]
[讲 解]
大量实验表明,均相反应的速率是反应物系的组成、温度和压力的函
数。而反应压力通常可由反应物系的状态方程和组成来确定,所以主要是
考虑反应物系的组成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常用于均相反应的速率
方程有两类:双曲函数型和幂函数型。
1.速率方程的分类
1)双曲函数型:可由设定的反应机理导得。
例2.1-2 HBr的合成反应,为双曲函数型:
2
2
BrHBr2
21
H1
HBr
cck
cck
r
Br
+
=
2)幂函数型:可直接由质量作用定律出发获得。
如果化学反应的反应式能代表反应的真正历程,称为基元反应,它的
动力学方程可以从质量作用定律直接写出。
质量作用定律(Law of mass action):基元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
(带有相的指数)的乘积成正比,其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就是反应式中各相
应物质的计量系数。
然而,大多数化学反应是由若干个基元反应综合而成,称为非基元反
应,其动力学方程需要由实验确定。如果是均相反应,其动力学方程通常
可用幂函数形式的通式表示如下:
RSBA
RSBA
aaaa +=+
b
B
a
AA
ckcr =? (2-1-24)
2. 速率方程中动力学参数的物理意义
1)反应级数
①反应级数不能独立地预示反应速率的大小,它只是表明反应速率对
各组份浓度的敏感程度。a和b值越大,则A的浓度和B的浓度对反应速
率的影响也越大。
②反应级数a和b的值是凭借实验来获得的,它既与反应机理无直接
的关系,也不等于各的计量系数。只有当化学计量方程与反映实际历程的
反应机理式—致时,反应级数与计量系数才会相等,对于这类反应我们称
之为基元反应,它可以直接应用质量作用定律来列出其反应速率方程;
③由于反应级数是由实验获得的经验值,所以只能在获得其值的实验
条件范围内加以应用;它们在数值上可以是整数、分数或零,亦可以是负
数,但总反应级数在数值上很少是达到3的,更不可能大于3。
2)速率常数
①式(2-1-24)中k称为速率常数,或称为比反应速率,它在数值上等
于当C
A
=C
B
=1.0时的反应速率。按定义,它与除反应浓度外的其它因素有
关,如温度、压力、催化剂及其浓度或所用的溶剂等。
作者:傅杨武 第7页 共 12 页
《化学反应工 程》教案 第 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 1 基本概念与术语
[板 书]
[板 书]
[讲 解]
[板 书]
[讲 解]
②量纲:[
11
][]
??
?时间浓度
n
反应速率的量纲为[,所以根据速率方程可得速率常数的
量纲为:[ ,其中n为总的反应级数,在式(2-1-24)中
1
][]
?
?时间浓度
1
]
?1
[]
?
?时间浓度
n
)( ban +=。
③ 影响速率常数的因数
在催化剂,溶剂等影响因素固定时,k就仅是反应温度的函数,并遵循
阿累尼乌斯(Arrhenius)方程。即
(2-1-25)
式中k
0
称为指前因子或频率因子;
E为反应的活化能,因次为了J/mol:
R为通用气体常数(R=8.314J/molk)。
严格地说,频率因子是温度的函数,它与T的n次方成正比,但它
较之
0
k
[RTE?exp ]而言,其受温度的影响较不显著,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与温
度无关的常数”
活化能正的物理意义是把反应分子“激发”到可进行反应的“活化状
态”时所需的能量。所以,E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反应的难易程度。E愈大,
通常所需的反应温度亦愈高。此外,E的数值还是反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
度的标志。E愈大,反应速率对温度就愈敏感,但是其敏感程度还与反应
的温度水平有关,温度愈低温度的影响也就愈大。
2.幂函数型速率方程式的表示
1)以浓度表示的速率方程:
b
B
a
AcA
cckr =? (2-1-26)
为简便起见,常写成。(a+b)为总反应级数n。
c
k k
2)以分压表示的n级气相反应速率方程:
βα
BAPA
PPkr =? )( (2-1-27)
式中,k为以压力表示的反应速率常数,其单位随P所用的单位不同
而异:若(的量纲仍采用
1
[(常用),若P的
单位为N/m
P
)
A
r? ][]
?
?时间浓度
13 ??
?? smkmol
2
时,k的单位为
P
s?Nmkmol
nn
?
?32
;若P的单位为atm时,k
的单位为
P
satmm
n
?kmol ?
3
,即的量纲可表示为:[
(n为总反应级数)。
P
k
n?
]
?
? ][]时间浓度?[
1
压力
3)与的关系
P
k
c
k
若的量纲仍采用[,假定气体行为符合理想气体定
律,则根据
)(
A
r?
1
][]
?
?时间浓度
βα
BAPA
PPkr =? )(
由有:nRTPV = RTcP
AA
=;RTcP
BB
=,代入上式有:
作者:傅杨武 第8页 共 12 页
《化学反应工 程》教案 第 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 1 基本概念与术语
[板 书]
[板 书]
[讲 解]
[板 书]
βα
βαβα
βα
BAc
BA
BA
cck
ccRT
P
k
RTcRTc
P
k
A
r
=
=
=?
+
)(
)()()(
即: (
n
PPc
RTkRTkk )()( ==
+βα
βα +=n ) (2-1-28)
2.1-5 反应机理与速率方程
即使是单一反应,大多数情况下其化学计量方程与其反应机理式并不
一致,因而其计量系数不等于反应级数。这表明此时的反应实际历程可能
是相当复杂的,它可能是由一系列依次进行的反应步骤所构成,我们将反
映一复杂反应的实际历程的反应方程式(组)称为该反应的机理式。
对于一个复杂的反应,通常可以根据化学知识或实验信息来推测其反
应机理,列出其机理式并依此导出相应的反应速率方程,最后再由动力学
实验数据来检验所提出的反应机理和确定动力学参数的值。
一、基本假定
在建立反应机理式和推导速率方程时常采用下述一些基本假定:
(1) 基元反应假定:假定反应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反应步骤依次地进行,
并最后获得其反应产物,而组成反应机理的每一步反应均为基元反应,可
以直接用质量作用定律来确定其每一步的速率方程;
(2) 速控步假设(rate controlling step):在构成反应机理的各个基元反
应中,若其中有一个基元反应的速率最慢,它的反应速率即可代表整个反
应的速率,则这一最慢反应称为速控步或决速步。
在存在一个含有对峙反应的连续反应中,当存在速控步时,则总反应
速率及表观速率率常数仅取决于速控步及它以前的平衡过程,与速控步以
后的各快反应无关。
(3) 平衡假设(equilibrium hypothesis):在存在一个含有对峙反应的
连续反应中,如果存在速控步,因为速控步反应很慢,可假定快速平衡反
应(可逆基元反应)不受其影响,各正逆反应的平衡关系仍然存在,从而
可利用平衡常数K及反应物的浓度来求出中间产物的浓度,这种处理方法
称为平衡假设(“拟平衡态”)。
之所以称为假设是因为在化学反应进行的体系中,完全平衡是达不到
的,这也仅是一种近似的处理方法。
(4) 稳态近似法(steady state approximation):由于自由基等中间产
物极活泼,浓度低,寿命又短,所以可以近似认为在反应达到稳定状态后,
它们的浓度基本上不随时间而变化。即
[ ]
()为中间产物M
dt
Md
0=
中间产物可能是活化分子、正碳离子、负碳离子、游离基或游离的原
子等,其浓度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维持恒定(注:“拟定常态”也称稳态近似
法)。
作者:傅杨武 第9页 共 12 页
《化学反应工 程》教案 第 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 1 基本概念与术语
[板 书]
[讲 解]
[板 书]
[举 例]
[分 析]
[讲 解]
二、稳态近似、速控步和平衡假设使用的条件
稳态近似、速控步和平衡假设的使用是有一定条件的(参见《物理化
学·下册·傅献彩》,第768页)。
化学反应机理并不是是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先有一套设想再逐步验
证的,而是要首先掌握足够的实验实据,从实验找出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
系,确定反应级数、活化能,以及判定在分解过程中是否有自由基的存在,
然后根据这些事实来考虑其历程。而所设想的历程必须经过实验事实的检
验。一般有如下步骤:(1)初步的观察和分析,然后进行实验;(2)收集
定量的数据;(3)拟定反应机理。
三、举例
例2.l-3 NO和H
2
在适合的反应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N
2
和H
2
O,
其计量方程为:
由实验测得其速率方程为:
试写出其反应机理式。
显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与计量系数不相一致,试设定能满足这一实
验结果的反应机理式。至少可以设定两个反应机理均能满足由实验所获得
的速率方程。
解:
机理(I):设式(1)所示的反应系由下述两个基元反应所构成,即
将(3),(4)两式相加即可得式(1),即按该机理的最终反应结果,各之
间量的变化关系仍满足计量方程。同时,该反应机理假定反应(3)为速率控
制步骤,所以有:
机理(Ⅱ):设反应(1)由下述三个基元反应所构成。即
同样,上述三式之和满足计量关系,由于(7)为速率控制步骤和式(6)
作者:傅杨武 第10页 共 12 页
《化学反应工 程》教案 第 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 1 基本概念与术语
[举 例]
达“拟平衡态”。故分别有:
将式(10)代入式(9)得
此机理(Ⅱ)同样能拟合实验数据。
上式与实验结果是相一致的。所以,机理(1)可以用来解析实验现象,
并在实验所涉及的反应条件范围内用来进行设计和操作分析。
该实例表明,一个反应可能同时有几个机理能满意地拟合实验数据,
而到底其中哪一种机理真实地反映实际的反应历程?回答这一问题实际上
将是十分困难的。但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则无必须对此问题进行深究,而往
往只需从中选择一个简单而合理的机理即可。对于本例则可选择机理Ⅱ,
因为在它所含的基元反应中不包含叁分子反应,而机理Ⅰ中的反应(3)则为
叁分子反应。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叁个分子同时碰撞发生反应的几率是
很小的。
例2.1-4 一氧化二氮热分解反应的计量方程为
由实验测得其速率方程为
试推测能满足此实验结果的反应机理。
解:设N
2
O,按下述步骤进行热分解:
N
2
O
5
k
1
k
2
NO
2
+NO
3
(3)
NO
3
+NO
2
k
3
r
3
NO+O
2
+NO
2
(速率控制步骤)
(4)
NO+NO
3
k
4
2NO
2
(5)
将式(3)乘以2后再与式(4),(5)相加即可得到计量方程(1)。即该机
理同样满足反应的计量关系。按此机理有
由于式(3)和式(5)所示的两基元反应并非快速反应,采用“拟定常
态”假定,可以写出:
作者:傅杨武 第11页 共 12 页
《化学反应工 程》教案 第 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 1 基本概念与术语
[作业布置]
0
32332
3
0432521
=???=
NNONONONONO
NO
CCKCCKCCKONk
dt
dC
(8)
解(8)式可得:
解(7)式可得:
把(10)式代入(6)式有:
将式(11)代入式(6)中得
5252
ONON
kCr =? (12)
)2(
3221
kkkkk += (13)
显然,所设定机理能与实验结果相一致。还有更多的例子将在链锁反
应一节中讨论。
P
39
第(11)题
作者:傅杨武 第12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