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竞争规制法律制度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竞争,竞争法及其制度功能;掌握反垄断法的调整对象,评判标准及其规制方法;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对象,具体表现形态及其法律制裁方式 。
教学重点,( 1) 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 ( 2)
反垄断法的指导原则与垄断评判标准 。 ( 3) 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态及危害 。
一、竞争与竞争法概述
(一) 竞争的概念及涵义
1,定义。
竞争是指有着不同经济利益的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为争取收益最大化,以其他利害关系人为对手,采取能够争取交易机会的商业策略,争取市场的行为 。
2,涵义。
(1) 竞争具有同业或具有市场替代性。
(2) 竞争手段的多样性。
(3) 竞争结果的优胜劣汰。
(二) 市场交易及竞争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2,平等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原则。
(三)竞争法的概念及制度功能
1,竞争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1) 无限制的竞争必然导致垄断,从而使竞争本身不复存在 。
(2) 大量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
2,竞争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概念:竞争法是指国家在协调经济运行中调整市场竞争关系和市场竞争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调整对象,(1) 竞争关系
(2) 竞争管理关系
3,竞争法的制度功能。
(1) 创建、完善公平竞争的社会条件。
(2) 制止非法垄断与不正当竞争。
(3) 保护和鼓励正当竞争。
(四) 竞争法的立法模式和体系
1,竞争法的立法模式。
(1) 分立式。
(2) 合立式。
(3) 综合式。
2,竞争法体系的构成。
(1) 反垄断实体法。
(2) 反不正当竞争实体法。
(3) 竞争管理体制法。
(4) 竞争法程序规范。
3,竞争法执法机构设置模式。
(1) 美国之准司法机构模式。
(2) 欧洲之行政机构模式。
(3) 司法机关执法模式。
二、反垄断法
(一) 垄断与反垄断法概述
1,垄断的概念及特征。
定义:垄断是指经营者以独占或有组织的联合行动等方式,凭借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
操纵或支配市场,限制和排斥竞争的行为 。
特征,(1) 方式的独占或有组织的联合行动。
(2) 凭借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
(3) 排斥或限制了竞争。
2,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垄断行为。
(1) 独占。
(2) 合并。
(3) 兼并。
(4) 合谋 协议。
(5) 独家交易。
(6) 股份保存。
(7) 董事兼任。
*案例 36
3,反垄断法适用中的除外规定
(1) 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公益事业。
(2) 知识产权型垄断。
(3) 特定时期和情况下的垄断行为或联合行动。
(二) 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
1,西方国家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
(1) 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的并存。
(2) 结构规制原则和行为规制原则并存。
2,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
(1) 以反行政垄断为重点。
地区封琐部门垄断政府设立行政性公司政府限定交易
(2) 防范经济性垄断。
3,我国现行立法对反垄断的相关规定。
(1) 禁止公用企业及其他独占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 。
(2) 禁止滥用经济优势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行为 。
(3) 禁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
(4) 禁止串通投标行为 。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 不正当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1,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及特征。
定义: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是指违反善良风俗,商业道德,和诚实信用原则的竞争行为 。
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
(2) 行为的违法性。
(3) 行为的危害性。
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范围。
(1) 狭义的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2) 公用企业的强制交易行为。
(3) 行政垄断行为。
(二)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1,采用欺骗的标志从事交易的行为。
(1) 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2) 仿冒知名商品其它标志的行为。
(3) 仿冒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
(4) 在商品上使用质量虚假标志。
*案例 29
*案例 30
2,强制交易行为。
3,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
4,商业贿赂行为。
5,虚假宣传行为。
6,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7,压价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
8,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
9,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10,诋毁商誉行为。
11,串通、勾结投标行为。
*案例 33
*案例 31
*案例 32
*案例 34
*案例 35
作业:
1,名词:不正当竞争、垄断、虚假广告行为。
2,竞争法的规制对象及其制度功能。
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其法律规制。
4,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及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 1) 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 ( 2)
反垄断法的指导原则与垄断评判标准 。 ( 3) 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态及危害 。
一、竞争与竞争法概述
(一) 竞争的概念及涵义
1,定义。
竞争是指有着不同经济利益的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为争取收益最大化,以其他利害关系人为对手,采取能够争取交易机会的商业策略,争取市场的行为 。
2,涵义。
(1) 竞争具有同业或具有市场替代性。
(2) 竞争手段的多样性。
(3) 竞争结果的优胜劣汰。
(二) 市场交易及竞争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2,平等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原则。
(三)竞争法的概念及制度功能
1,竞争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1) 无限制的竞争必然导致垄断,从而使竞争本身不复存在 。
(2) 大量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
2,竞争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概念:竞争法是指国家在协调经济运行中调整市场竞争关系和市场竞争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调整对象,(1) 竞争关系
(2) 竞争管理关系
3,竞争法的制度功能。
(1) 创建、完善公平竞争的社会条件。
(2) 制止非法垄断与不正当竞争。
(3) 保护和鼓励正当竞争。
(四) 竞争法的立法模式和体系
1,竞争法的立法模式。
(1) 分立式。
(2) 合立式。
(3) 综合式。
2,竞争法体系的构成。
(1) 反垄断实体法。
(2) 反不正当竞争实体法。
(3) 竞争管理体制法。
(4) 竞争法程序规范。
3,竞争法执法机构设置模式。
(1) 美国之准司法机构模式。
(2) 欧洲之行政机构模式。
(3) 司法机关执法模式。
二、反垄断法
(一) 垄断与反垄断法概述
1,垄断的概念及特征。
定义:垄断是指经营者以独占或有组织的联合行动等方式,凭借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
操纵或支配市场,限制和排斥竞争的行为 。
特征,(1) 方式的独占或有组织的联合行动。
(2) 凭借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
(3) 排斥或限制了竞争。
2,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垄断行为。
(1) 独占。
(2) 合并。
(3) 兼并。
(4) 合谋 协议。
(5) 独家交易。
(6) 股份保存。
(7) 董事兼任。
*案例 36
3,反垄断法适用中的除外规定
(1) 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公益事业。
(2) 知识产权型垄断。
(3) 特定时期和情况下的垄断行为或联合行动。
(二) 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
1,西方国家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
(1) 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的并存。
(2) 结构规制原则和行为规制原则并存。
2,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
(1) 以反行政垄断为重点。
地区封琐部门垄断政府设立行政性公司政府限定交易
(2) 防范经济性垄断。
3,我国现行立法对反垄断的相关规定。
(1) 禁止公用企业及其他独占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 。
(2) 禁止滥用经济优势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行为 。
(3) 禁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
(4) 禁止串通投标行为 。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 不正当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1,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及特征。
定义: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是指违反善良风俗,商业道德,和诚实信用原则的竞争行为 。
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
(2) 行为的违法性。
(3) 行为的危害性。
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范围。
(1) 狭义的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2) 公用企业的强制交易行为。
(3) 行政垄断行为。
(二)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1,采用欺骗的标志从事交易的行为。
(1) 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2) 仿冒知名商品其它标志的行为。
(3) 仿冒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
(4) 在商品上使用质量虚假标志。
*案例 29
*案例 30
2,强制交易行为。
3,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
4,商业贿赂行为。
5,虚假宣传行为。
6,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7,压价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
8,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
9,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10,诋毁商誉行为。
11,串通、勾结投标行为。
*案例 33
*案例 31
*案例 32
*案例 34
*案例 35
作业:
1,名词:不正当竞争、垄断、虚假广告行为。
2,竞争法的规制对象及其制度功能。
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其法律规制。
4,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及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