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1)
? 内容提要:本章是刑法分则中内容最多、最为庞杂的一章,共分九节,
具体阐述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方面的犯罪。
? 重点罪名:
? 1、妨害公务罪
? 2、招摇撞骗罪
? 3、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4、聚众斗殴罪
? 5、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 6、伪证罪
? 7、扰乱法庭秩序罪
? 8、窝藏、包庇罪
? 9、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 10、脱逃罪
第二十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2)
? 11、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 12、倒卖文物罪
? 13、医疗事故罪
? 14、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 15、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 16、盗伐林木罪
? 17、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 18、组织卖淫罪
? 19、传播性病罪
? 20、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第一节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
? 一、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概念和构成
? ㈠概念 —— 是指妨害国家社会管理活动,破坏社会秩序,依法应当受到刑罚
处罚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国家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和社会管理秩序。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妨害国家管理社会的活动、破坏社会管理
秩序的行为。
? 3、犯罪主体 —— 多数为一般主体,少数为特殊主体。
? 4、犯罪主观方面 —— 多数故意,少数过失。
? 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种类
? 1、本章包括九章犯罪,共 119个罪,重点罪名 20个。
? ㈠扰乱公共秩序罪 ㈤危害公共卫生罪
? ㈡妨害司法罪 ㈥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 ㈢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㈦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 ㈣妨害文物管理罪 ㈧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 ㈨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1)
? 案例 1
? 李某长期在甲市行人较多的马路边寻问行人是否需要身份证,然后
将需要身份证的人的照片、住址等资料送交何某伪造。何某伪造后,
李某再交给购买者。在此期间,李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手机入网
手续并使用手机,造成电信资费损失 3000余元。为了防止司法人员的
抓捕,李某一直将一把三角刮刀藏在内衣口袋中。 2001年 4月下旬的
一天晚上,李某在马路上寻问行人是否需要身份证时,发现钱某孤身
一人行走,便窜至其背后将其背包 (内有价值 2000元的财物 )夺走后迅
速逃跑。钱某大声呼喊抓强盗。适逢民警赵某经过此地,赵某将李某
拦住。此时李某掏出三角刮刀,朝赵某的腰部捅了一刀后逃离,致赵
某重伤。甲市公安机关抓获李某后,与李某居住地乙市公安机关联系,发现李某是因为在乙市使用信用卡透支 l万元后,为逃避银行催收而逃
至甲市的。
? 请结合上述案情,分析李某各行为的性质,并请说明理由。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2)
? 2,1999年 10月 19日下午,被告人田某与吴某、
赵某等人合骑两輌自行车行至燕山大酒店处与杨
某、胡某的自行车相撞,因而相互争吵打斗起来。
此时,正在执勤的交通民警李某赶到现场制止双
方斗殴。被告人田某不服,持拳猛打李某脸部数
拳,并撕下李某的右领章,造成群众围观和交通
严重堵塞。
? 问:田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理由是什么?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3)
? 3、曹、杨二人,均为 17岁的待业青年,平时游手
好闲,一身邪气。每当在街上看到漂亮姑娘,两
人都高声调笑,甚至缠住不放,坚持要和人家交
朋友。不久,小城里的女孩子都不敢单独出门。
两人后又闯入县中学,追逐、堵截女学生,致使
学校无法正常开课,一些女生干脆转到外校就读。
? 问:本案中曹某、杨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4)
? 一、妨害公务罪(★)
? ㈠概念 —— 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
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的行为,以及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
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
重后果的行为。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红十字会、国家安全机关以及公
安机关的公务活动。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
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
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虽未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但故
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与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且造成了严重后果。
? 3、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
?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
? ㈢认定
? 1、罪与非罪 —— 主观意图+客观行为
? 2、本罪与近似犯罪的界限 —— 是否发生在依法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期间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5)
? 二、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
? 三、招摇撞骗罪(★)
? ㈠概念 —— 是指为了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工作人员或者人民警察进行招
摇撞骗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和人民警察进行招摇撞
骗的行为。
? 3、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
?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
? ㈢认定
? 1、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 招摇撞骗数额巨大,定诈骗罪
? A、犯罪客体不同
? B、犯罪手段不同
? C、成立犯罪的标准不同
? ㈣刑事责任 ——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6)
? 四、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 五、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 六、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
? 七、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
? 八、非法生产、买卖警用装备罪
? 九、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 ㈠概念 —— 是指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
? ㈡犯罪构成
? 1、犯罪客体 —— 国家的保密制度。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
? 3、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
?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
? ㈢认定
? 1、本罪与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的界限 ——
? A、犯罪对象不同
? B、行为人行为表现形式不同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7)
? 2、本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节罪的界限 ——
? A、犯罪客体不同
? B,犯罪对象不同
? C、犯罪主观内容不同
? 十、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
? 十一、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
? 十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 器材罪
? 十三、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㈠概念 —— 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
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 十四、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㈠概念 —— 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
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以及对计算机系统中存储、
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或者故意制
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
行为。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8)
? ㈡ 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国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和计算机信息系
统的所有人和合法用户的合法权益。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 3、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
? 4、犯罪主观方面
? ㈢认定
? 1、本罪与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界限 ——
? A、犯罪客体不同
? B、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 C、犯罪主观方面不同
? D、犯罪成立的标准不同
十五、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十六、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十七、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
十八、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9)
? 十九、聚众斗殴罪(★)
? ㈠概念 —— 是指聚集多人进行斗殴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社会公共秩序。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聚众斗殴的行为。
? 3、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
?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
? ㈢认定
? 1、罪与非罪 —— 情节严重与否
? 2、本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 ——
? A、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 B、犯罪对象不同
? C、犯罪形态不同 —— 行为犯与情节犯
? 二十、寻衅滋事罪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10)
? 二十一、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 ㈠概念 —— 组织、领导、或者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
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
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侵犯了经济秩序、社会生活秩序+公民的人身权利。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
? 3、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
? ㈢认定
? 1、本罪与一般犯罪集团的界限 ——
? A、概念不同 —— 犯罪集团是一种总则性的概念,适用于各种具体的犯罪,而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一个分则性罪种,是一种特定的犯罪;
? B、目的不完全相同 —— 黑社会性质组织多以获取非法的经济、社会利益为目
的,其犯罪意图具有宏观性还往往具有通过犯罪寻求寄托、满足精神刺激方
面的目的,其犯罪意图带有具体性和个别性的特点;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11)
? C、组织程度不同 —— 黑社会性质组织比普通刑事犯罪集团具有更严密的组织
结构和更严格的组织戒律,对成员的控制能力强;
? D、反刑事诉讼能力不同 —— 黑社会性质组织结构严密,且多披着某种合法的
外衣,因此反侦破能力较强。
? E、犯罪成立的意义不同 ——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构成本罪,
而组织、领导一般犯罪集团则成立共同犯罪,其具体罪名要根据行为人所具
体实施的行为内容来确定,作为组织、领导人,则作为共同犯罪的主犯来处
罚。
? ㈣认定 —— 举动犯 —— 犯本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
罚。
? 二十二、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
? 二十三、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 组织罪
? ㈠犯罪主体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二十四、传授犯罪方法罪
? ㈠概念 —— 是指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
? ㈡犯罪客观方面 —— 可以以口头用言辞传授,也可以书面用文字传授,还可
以用动作或者其他方法传授。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12)
? 二十五、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
? 二十六、非法携带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罪
? 二十七、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
? 二十八、侮辱国旗、国徽罪
? 二十九、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
? 三十、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 迷信致人死亡罪
? 三十一、聚众淫乱罪
? 三十二、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
? 三十三、盗窃、侮辱尸体罪
? 三十四、赌博罪
? ㈠概念 —— 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开设赌场或者以赌博为业
的行为。 —— 情节严重
? 三十五、故意延误投递邮件罪
第三节妨害司法罪( 1)
? 案例 1
? 被告人唐某(男,28岁)于 1999年 5月 9日下夜班
回家。经过一片树林时听到有人哭喊,顺声看去
发现本厂个人刘某强奸了本厂一女工。案发后,
公安机关调查时询问唐某,唐某因平日与该女工
不和,于是谎称他们是通奸关系,当时两人的神
情十分亲热。唐某于当晚将其作证的情况告之了
刘某家人。因此,使刘某长期逍遥法外,而被害
人蒙受不白之冤。
? 问:唐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第三节妨害司法罪( 2)
? 案例 2
? 被告人韦某,女,42岁,某市一私营歌舞厅老板。 2001
年 4月 3日,盗窃犯潘某从某家电公司批发部偷得两台飞利
浦彩色电视机,价值 2万余元。当晚,潘某找到韦某,韦
某正在忙于歌舞厅得重新装修工作,正要买彩电,潘某告
知韦某,他手头有货,问她敢不敢要,韦某细问才知是潘
某偷来得。韦某说必须有发票才要。潘某第二天就弄了两
张购买电视机发票(事后发现是假发票)送给韦某过目,
韦某这才同意买下,最后双方讨价还价以 6千元成交。破
案后原物追回退还原失主。
? 问:潘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韦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理
由是什么?
第三节妨害司法罪( 3)
? 案例 3
? 被告人贾某,男,32岁。
? 被告人贾某系某铁路派出所民警。休假期间,他在火车站
遇见其朋友伍兵。伍兵告诉贾某,他杀了人正在被追捕,
现准备逃跑。贾某听说后,告诉伍兵:, 你现在马上就坐
火车到外地去,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这是 500元钱,你拿
着路上用。其他的我也帮不了你。, 贾某把伍兵送上就要
始发的火车时,正在追捕的公安干警也赶到火车站。贾某
故意上前与追捕的公安干警搭讪,拖延他们的时间、致使
公安干警难以上车追查,火车出站,罪犯逃跑。
? 问:贾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第三节妨害司法罪( 4)
? 一、伪证罪(★)
? ㈠概念 —— 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
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
隐匿罪证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国家的正常司法秩序+公民的人身权利。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为证行为。
? 3、犯罪主体 —— 特殊主体 —— 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或者隐瞒罪证的意图。
? ㈢认定
? 1、罪与非罪 —— 犯罪主观方面
? 2、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
? A、犯罪客体不同
? B、犯罪主体不同
? C、犯罪对象不同
第三节妨害司法罪( 5)
? 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
? ㈠概念 —— 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 作伪证的行为。
? ㈡犯罪主体 ——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 三、妨害作证罪
? ㈠概念 —— 是指以暴力、威胁、贿卖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
人作伪证的行为。
? 四、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 ㈠概念 —— 是指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
? 五、打击报复证人罪
? ㈠概念 —— 是指故意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
? 六、扰乱法庭秩序罪
? ㈠概念 —— 是指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殴打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严
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
第三节妨害司法罪( 6)
? 七、窝藏、包庇罪(★)
? ㈠概念 —— 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逸
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窝藏或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
? A、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
? B、为犯罪分子作假证明以掩盖其犯罪事实。
? 3、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 —— 明知
? ㈡认定
? 1、罪与非罪 —— (知情不报) —— 本罪是以积极行为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刑事
制裁,如知情不报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 —— 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
? 2、本罪中的包庇行为与伪证罪的界限 ——
? A、主体不同 B、实施犯罪的时间不同 C、行为人故意内容不

? 3、本罪与共犯中的帮助犯的界限 —— 是否事前与其帮助的犯罪人有共谋。
第三节妨害司法罪( 7)
? 八、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 —— 情节严重
? 九、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脏物罪
? ㈠概念 —— 是指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脏物而予以窝藏、转移、代
购或者代销的行为。
? ㈡特点 —— 本罪与公共犯罪的区别 —— 是否事前有通谋或者共谋。
? 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 ㈠概念 —— 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
节严重的行为。
? ㈡特点 —— 以暴力、威胁等方法 —— 致人轻伤本罪;致人重伤,想象
竞合犯 —— 从一重罪处断,同理对毁坏、抢夺公私财物的行为。
? 十一、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 —— 情节严重
? 十二、破坏监管秩序罪
? ㈠概念 —— 是指依法关押的罪犯,故意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的行
为。
第三节妨害司法罪( 8)
? 十三、脱逃罪(★) —— 继续犯
? ㈠概念 —— 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被关押的
处所逃逸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司法机关对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正常监管
秩序。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脱逃行为。 —— 从司法机关的监
所逃逸。
? 3、犯罪主体 —— 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
? ㈢认定
? 1、一罪与数罪 —— 轻伤 —— 本罪;重伤或死亡 —— 牵连犯
? 2、既遂与未遂 —— 行为人是否逃出了监管人员的控制范围(押解途
中)
第三节妨害司法罪( 9)
? 十四、劫夺被押解人员罪
? 十五、组织越狱罪
? 十六、暴动越狱罪
? 十七、聚众持械劫狱罪
第四节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罪( 1)
? 案例 1
? 福建蒲田人李某、刘某、张某三人合谋组织他人偷渡到日
本。由李某以到日本打工为名,招募建筑工人,当地人许
多人一心想去日本发财,纷纷报名,李某等人就向众人收
取了每人 5万元的手续费。钱交后,明晚就可启程。 2001
年 5月 7日深夜,李某、刘某、张某开着一条破旧的渔船秘
密出海,渔船伪装成出海打鱼,在船的底仓一共藏有 100
多位偷渡人员,因底仓不透气,已经有多人发病,藏在底
仓的人一再要求出来,但均被三人用暴力手段制止。行至
数日后在海上被我海上公安干警拦截,船上偷渡客全部抓
获。
? 问:李某、刘某、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理由是什么?
第四节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罪( 2)
? 一、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 )
? ㈠ 概念 —— 是指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国家对国边境的管理制度。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非法组织他人出入境的行为。
? 3、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
?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一般具有营利的目的。
? ㈢认定
? 1、在犯罪的过程中,造成被组织人重伤、死亡的 —— 结果加重犯
? 2、对被组织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 —— 数罪并罚
? 二、骗取出境证件罪
? 三、提供伪造、变造的出入境证件罪
? 四、出售出入境证件罪
? 五、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第四节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罪( 3)
? 六、偷越国边境罪
? ㈠概念 —— 是指违反国边境法规,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
的行为。
? ㈡本罪与叛逃罪的界限 ——
? A、犯罪客体不同
? B、犯罪主体不同
? C、时间对于犯罪成立的意义不同 —— 是否在履行公务期

? D、犯罪性质不同
? 七、破坏界碑、界桩罪
? 八、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
第五节妨害文物管理罪( 1)
? 案例 1
? 某市文物局在一建筑工地发掘出了一具汉代古尸,
因尸体保存完好,且系一高级官员,因而很具有
科研价值。文物局局长梁某急于将古尸送回市博
物馆,没有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只派一輌大卡
车将放在平板上的古尸拉回了市里。由于道路崎
岖,尸体又未固定,等到市里打开一看,古尸的
头已断落下来,全身几乎散架。
? 问:本案中梁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第五节妨害文物管理罪( 2)
? 一、故意毁损文物罪
? ㈠概念 —— 是指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确定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行为。
? 二、故意损毁名胜故迹罪 —— 情节严重
? 三、过失损毁珍贵文物罪
? 四、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
? 五、倒卖文物罪(★)
? ㈠概念 —— 是指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
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国家的文物管理制度。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倒卖文物的行为。
? 3、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
?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牟利的目的
? 5、情节严重
第五节妨害文物管理罪( 3)
? ㈢ 认定
? 1、本罪与非法向外国人出售珍贵文物罪的界限 ——
? A、售卖的对象不同
? B、犯罪对象不同
? C、行为人的故意内容不同
? D、犯罪主体不同
? 六、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
? ㈠概念 —— 是指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国家保
护的文物藏品出售或私自赠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
? ㈡认定
? 1、本罪与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的界限 ——
? A、出售、赠送的对象有所不同;
? B、出售、赠送文物的对象不同;
? 2、本罪与倒卖文物罪的界限 ——
? A、犯罪对象不同; B、行为方式不同;
? C、犯罪主体不同; D、故意内容不同
第五节妨害文物管理罪( 4)
? 七、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 ㈠概念 —— 是指盗掘具有历史、科学价值得古文
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国家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管
理制度和国家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所有权。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盗掘古文化遗
址、古墓葬的行为。
? 3、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
?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
第五节妨害文物管理罪( 5)
? ㈢ 认定
? 1、本罪与故意损毁名胜故迹罪的界限 ——
? A、犯罪对象不同 B、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C、
故意内容不同
? 2、本罪与故意损毁珍贵文物罪的界限 ——
? A、犯罪对象不同; B、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C、
故意内容不同
? 八、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 九、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
? 十、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
第六节危害公共卫生罪( 1)
? 案例 1
? 2003年 4月,某市某医院护士王某在护理一
,非典, 病人期间,为图方便,未按规定
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密封后送指定部
门处理,连续三次将这些可能带来, 非典,
病菌的东西倒入医院公用卫生间,造成
,非典, 在医院迅速传播的严重后果。
? 问:王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理由是什么?
第六节危害公共卫生罪( 2)
? 案例 2
? 被告人刘某,刚从本市防疫站调任到本市第一人
民医院,担任外科医生。 1998年 6月 1日下午,谢
兰(女,6岁 )在家突然阑尾炎发作,谢母急忙送
女儿到医院就诊,当班的医生正是刘某。由于多
年没有从事具体医务工作,刘某医生居然连阑尾
与子宫都不能区分,结果错将小女孩子的子宫摘
除。事后,刘某与医院意图将此事隐瞒,但终于
被谢兰父母得知,一家人陷入绝望。医院试图以 5
千元钱安抚谢兰一家。但实际上刘某医生的行为
已经构成犯罪。
? 问:刘医生的行为构成什么罪?理由是什么?
第六节危害公共卫生罪( 3)
? 一、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 ㈠概念 —— 是指违反传染防治法的规定,引起甲类传染病
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
? ㈡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单位
? ㈢犯罪主观方面 —— 过失
? 二、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
? 三、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
? 四、非法组织卖血罪
? 五、强迫卖血罪
? 六、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
? 七、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
第六节危害公共卫生罪( 4)
? 八、医疗事故罪
? ㈠概念 —— 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务工作中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
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国家医务工作管理秩序和就诊人的生命和健康权利。
? 2、犯罪客观方面 —— 医务工作人员在医务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
了医疗事故。
? 3、犯罪主体 —— 医务人员
? 4、犯罪主观方面 —— 过失
? ㈢认定
? 1、罪与非罪 —— 是否造成严重后果
? 2、本罪与医疗事故的界限 —— 尽力救治+客观原因所致
? 3、行为人借医疗之便,故意伤害或者杀害就诊人的 —— 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罪
第六节危害公共卫生罪( 5)
? 九、非法行医罪
? ㈠概念 —— 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
? 十、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
? 十一、逃避动植物检疫罪
第七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1)
? 案例 1
? 被告人卢荣福,男,52岁,某化工工厂厂长。卢
某于 1997年 11月承包了化工厂后,在明知本厂设
备简陋、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仍与某厂签订了处
理含氰废渣的协议。协议签订后。卢某不是按照
合同协议规定处理废渣,而是指使工人将废渣在
两年内多次沿途倒入河中。所抛废渣含大量纯氰
化物,致使沿河大面积水域严重污染,大量鱼及
水生物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多万元。
? 问:卢某的 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第七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2)
? 案例 2
? 1998年 3月,浙江淳安县某化工厂擅自将含
有放射性的化工废料油桶抛弃在江边,致
使江中大量的水生物死亡,并且该放射性
物质也直接危害了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
此事被媒体披露 —— 青山绿水岂容糟蹋?!
? 问:该化工厂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第七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3)
?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 ㈠概念 —— 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排放、倾
倒或者处置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
物质或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
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国家环境保护制度和公私财产与公民健
康、生命安全。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行为引起了重大污染环境事
故。
? 3、犯罪主体 —— 自然人、单位
? 4、犯罪主观方面 —— 过失(?)
第七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4)
? ㈢ 认定
? 1、本罪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 是否具备主体和主观要件。
? 2、本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界限 ——
? A、犯罪客体不同;
? B、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 二、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
? ㈠概念 —— 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固体废物进境倾倒、
堆放、处置的行为。
? 三、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 ㈠概念 —— 是指未经国务院有挂主观部门许可,擅自进口
固体废物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
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第七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5)
? 四、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 五、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 六、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
? 七、非法狩猎罪
? ㈠概念 —— 是指反狩猎法规,在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
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行为。
? 八、非法占用耕地罪
? 九、非法采矿罪
? 十、破坏性采矿罪
? 十一、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
第七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6)
? 十二、盗伐林木罪
? ㈠概念 —— 是指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国家林业管理制度和国家、集体或公民
的林木所有权。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
木,且数量较大的行为。
? 3、犯罪主体 —— 自然人、单位
?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
? 十三、滥伐林木罪 —— 数量较大的行为
? 十四、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
第八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
品罪( 1)
? 案例 1
? 钱某从毒品走私犯手中购得海洛因 2000克,
准备贩卖牟利。为遮人耳目,从医院太平
间偷盗一具婴儿尸体,将海洛因藏匿于婴
儿尸体中携带入境。为使海洛因尽快脱手,
钱某将海洛因参杂在自己卷制的香烟中,
引诱不明真相的 10余人吸食成瘾后,将海
洛因卖给他们。
? 问:钱某的行为构成哪些犯罪?
第八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
品罪( 2)
? 案例 2
? 被告人杨某,女,21岁,被告人宋某,男,23岁。 2000
年 2月,二被告人为进行贩毒,来到云南边境腾冲,在街
上认识少妇龚某,要求龚某帮助联系购买鸦片。当晚龚某
将缅甸贩毒分子金某领入自己家中,金某与杨某、宋某密
谈鸦片生意。约定由金某将鸦片带入我国境内的一小河边
交货取钱。当龚某与金某出境拿货时,杨某与宋某从龚某
家偷拿了一把铁锤来到约定地点等候。晚上 11时许,金
某把货带到并弯腰清点,杨某乘机用铁锤向金某头部击了
一锤,金某被打后逃跑。二被告抢得鸦片后,在携带鸦片
准备贩卖过程中被抓获。金某诊断为轻度脑震荡。
? 问:杨某、宋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第八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
品罪( 3)
?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 ㈠概念 —— 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
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国家毒品管理制度
?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走私、运输、制造毒品行为。
? 3、犯罪主体 —— 自然人、单位
?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
? ㈢认定
? 1、毒品数量的计算 ——
? A、未经处理的,其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 B、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
折算。
? 2、本罪中贩卖假毒品的行为与诈骗罪 — 若利用假毒品骗取他人钱财 —— 诈骗

? 3、将假毒品误认为真毒品贩卖的 —— 贩卖毒品罪(未遂) —— 认识上的错误
第八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
品罪( 4)
? 4、关于本罪的共犯 ——
? A、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与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脏罪而事先
通谋的,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 B、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制毒物品的,对行为人应以制造毒
品罪的共犯论处。
? 5、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
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
? 6、缉毒人员 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掩护、包庇走私、贩卖、运
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且事先通谋的,依照本罪从重处罚。
? 7、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制毒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
论处。单位亦同。
? 8、因犯本罪被判过刑又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 二、非法持有毒品罪
? ㈠概念 —— 是指违法国家毒品管理法规,非法持有毒品且数量较大的
行为。
第八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
品罪( 5)
? 三、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 ㈠概念 —— 是指明知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包
庇的行为。
? 四、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脏罪
? ㈠概念 —— 是指明知是毒品或毒脏,而加以窝藏、转移、隐瞒的行为。
? 五、走私制毒物品罪
? ㈠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非法运输、携带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 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进出境的行为。
? 六、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 ㈠概念 —— 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在境内非法买卖醋酸酐、乙醚、三氯
甲烷或者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配剂的行为。
? 七、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 ㈠概念 —— 是指违反国家毒品原植物种植管制法规,私自种植罂粟、
大麻等毒品原植物,情节严重的行为。
第八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
品罪( 6)
? 八、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 ㈠概念 —— 是指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数量较大的未经灭活的
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行为。
? 九、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 ㈠概念 —— 是指以引诱、教唆、欺骗得手段,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
的行为。
? 十、强迫他人吸毒罪
? ㈠概念 —— 是指违背他人意志,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 十一、容留他人吸毒罪
? ㈠概念 —— 是指为了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恶行为。
? 十二、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 ㈠概念 —— 是指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
品、精神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
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麦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行为。
第九节组织、强迫、引诱、容留、
介绍卖淫罪( 1)
? 案例 1
? 被告人郑某,男,50岁,某夜总会经理。
? 郑某于 2001年开设夜总会,为了吸引大量顾客,
增加收入,有意从各地物色大量年轻女子来夜总
会, 上班,,安排这些妇女陪客人过夜,从中收
取, 介绍费,,, 安全费,,, 床铺费, 等,他
还留下夜总会 10多名小姐的传呼号和手机号,经
常召集她们来卖淫。郑某先后组织 30多名妇女卖
淫,从中获利 6万余元。
? 问:郑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第九节组织、强迫、引诱、容留、
介绍卖淫罪( 2)
? 一、组织卖淫罪
? ㈠概念 —— 是指以招募、雇佣、引诱、容留等方式,组织他人卖淫的行为。
? ㈡构成要件
? 1、犯罪客体 —— 道德风尚。
? 2、犯罪客观方面 —— 实施了组织他人卖淫的行为。
? 3、犯罪主体 —— 男性,女性均可。
?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
? ㈢认定
? 1、罪与非罪 —— 自动结伙卖淫不构成本罪
? 二、强迫卖淫罪
? ㈠概念 —— 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手段,迫使他人卖淫的行为。
? ㈡认定
? 1、本罪与组织卖淫罪的界限 ——
? A、犯罪客体不同; B、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 2、本罪与强奸罪的界限 ——
? A、犯罪客体不同; B、犯罪对象不同; C、故意的内容不同
第九节组织、强迫、引诱、容留、
介绍卖淫罪( 3)
? 三、协助组织卖淫罪
? ㈠概念 —— 是指为了组织卖淫提供帮助的行为。
? 四、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 ㈠概念 —— 是指以金钱、物质或其他利益诱使他人卖淫,
或为他人卖淫提供场所,或为卖淫进行介绍的行为。
? 五、引诱幼女卖淫罪
? ㈠概念 —— 是指引诱 14周岁的幼女卖淫的行为。
? 六、传播性病罪
? ㈠概念 —— 是指明知自己已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
卖淫或者嫖娼的行为。
? 七、嫖宿幼女罪
? ㈠概念 —— 是指嫖宿不满 14周岁幼女的行为。
第九节组织、强迫、引诱、容留、
介绍卖淫罪( 1)
? 案例 1
? 被告人蒋某,男,41岁,某出版社编辑。
? 蒋某自 1997年担任某出版社编辑以来,找他帮忙
出书的人很多。由于出版社, 卖, 书号比较多,
许多书商找其帮助提供书号,答应除向该出版社
交纳书号费、管理费之外,另给其一定的好处费。
蒋某先后多次收受他人 15万元后,对于书稿的审
查也就放任自流了,致使不少书商出版了淫秽书
籍,共计 35部,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
? 问:蒋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第十节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
罪( 2)
? 一、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 ㈠概念 —— 是指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
物品的行为。
㈡构成要件
1、犯罪客体 —— 道德风尚+国家文化市场管理制度。
2、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
物品的行为。
3、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自然人、单位。
4、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牟利的目的
㈢认定
1、罪与非罪 —— 情节严重与否
二、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
三、传播淫秽物品罪
四、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
五、组织淫秽表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