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第一页
? 1.行车视距 定义,汽车在行驶中, 当发现障碍物后,
能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须的
最小距离 。
? 2.存在视距问题的情况:
? 夜间行车,设计不考虑
? 平面上:平曲线 ( 暗弯 )
第六节 行车视距
? 平面交叉处
? 纵断面:凸竖曲线
? 凹竖曲线:
? (下穿式立体交叉 )
跳转到第一页
? (1)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 自驾驶人员看到前
方障碍物时起, 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 所需的最
短距离 。
? (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
从相互发现时起, 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
止, 所需的最短距离 。
? (3)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 后车超越前车
时, 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 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
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
3.行车视距分类:
跳转到第一页
4.目高 ( 视线高 ) 与物高:
?目高 ( 视线高 ),是指驾驶人员眼睛距地面的高度,
规定以车体较低的小客车为标准, 采用 1.2m。
?物高,路面上障碍物的高度, 0.10m
跳转到第一页
一, 停车视距
? 1,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
碍物后, 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
要的最短距离 。
? 2,停车视距构成:
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 安全距离
停车距离 ST
跳转到第一页
一, 停车视距
? 感觉时间为 1.5s;
? 制动反应时间 ( 制定生效时间 ) 取 1.0s。
? 感觉和制动反应的总时间 t=2.5s,
? 在这个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t6.3VS 1 ?
? 1,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
碍物后, 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
要的最短距离 。
? 2,停车视距构成:
? ( 1) 反应距离:是当驾驶人员发现前方的阻碍
物, 经过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的那一瞬间到制动器
真正开始起作用的那一瞬间汽车所行驶的距离 。
跳转到第一页
?( 2) 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
住, 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距离 。
? 3,停车视距 ST:(考虑一定的安全距离)
)(2 5 4
VS 2
2 ?? ??
)~( 105
)(254
V
6.3
t·VSSSS 2
021T ?????????
跳转到第一页
会 车视距,
? 定义,会 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
从相互发现时起, 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
止, 所需的最短距离 。
? 停车视距构成:
? ( 1) 反应距离:双向驾驶员及车辆
? ( 2) 制动距离:双向车辆
? ( 3) 安全距离:双向车辆保持间距
?因此, 会车视距 SH约等于 2倍停车视距 。
跳转到第一页
二, 超车视距
? 1,定义:
? 超车视距是指汽车安全超越前车所需的最小通视距
离 。
加速
S1
超车(逆向行驶)
S2 安全距离
S3 对向行驶
S4
2S3
2 '4S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全超车视距
跳转到第一页
? 2,超车视距的构成:
?式中,V。 —— 被超汽车的速度 (km/h);
? t1—— 加速时间 (s);
? a—— 平均加速度 (m/s2)。
? 超车视距的全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 ( 1) 加速行驶距离 S1
? 当超车汽车经判断认为有超车的可能, 于是加速行
驶移向对向车道, 在进入该车道之前所行驶距离为 S1:
2
1
0
1 at2
1t
6.3
VS ??
跳转到第一页
? ( 2) 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 S2
? ( 3) 超车完了时, 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
全距离 S3,S3=15~ 100m
? ( 4) 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
的行驶距离 S4:
22 t6.3
VS ?
)tt(
6.3
VS
212 ??
?以上四个距离之和是比较理想的全超车过程,
?全超车视距为,S超 =S1+S2+S3+S4
跳转到第一页
?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为:
? 折减的超车视距,S超 =S1+S2+S3+S'4
?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为:
6.3
Vt
3
2S
2
'
4 ???
'
432 SSS3
2S ????

加速
S1
超车(逆向行驶)
S2 安全距离
S3 对向行驶
S4
2S3
2 '4S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全超车视距
?对向汽车行驶时间大致为 t2的 2/3,
跳转到第一页
? 三, 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
? 1,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 。
? 2,二, 三, 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
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
? 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的地段, 可采用
停车视距, 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 。
? 3,二, 三, 四级公路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满足超
车视距, 一般值, 的超车路段 。 当地形及其它原因
不得已时, 超车视距长度可适当缩减, 最短不应小于
所列的低限值 。
? 在二, 三级公路中, 宜在 3min的行驶时间里, 提
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的超车路段 。 一般情况下, 不小
于总长度的 10%~ 30%,并均匀布置 。
跳转到第一页
?1,设计图:路线平面设计图
? 道路平面布置图
?2,设计表:直线, 曲线及转角表
? 逐桩坐标表
? 路线固定表
? 总里程及断链桩表等 。
第七节 路线平面设计成果
跳转到第一页
?,直线, 曲线及转角表, 全面地反映了路线的平面
位置和路线平面线形的各项指标, 它是道路设计的主
要成果之一 。
? 平面线形设计成果:
? 路线各交点桩号 JD
? 半径 R
? 缓和曲线长度 Ls
? 公路偏角 α
? 交点坐标 ( X,Y) 等 。
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跳转到第一页
二、逐桩坐标表
? ( 一 ) 坐标系统的采用:
? 1,采用统一的高斯正投影 3° 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 2,采用高斯正投影 3° 带或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统, 投影面可采用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测区抵偿高
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
? 3,三级和三级以下公路, 独立桥梁, 隧道及其它
构造物等小测区, 可不经投影, 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
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 4,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 应尽量沿用原有的
坐标系统, 如精度不合要求, 也应充分利用其点位,
选用其中一点的坐标及含此点的方位角, 作为平面控
制的起算依据 。
跳转到第一页
? ( 二 ) 中桩坐标的计算
?1,计算导线点 DD坐标,
? 采用两阶段勘测设计的公路或一阶段设计但遇
地形困难的路段, 一般都要先作平面控制测量,
而路线的平面控制测量多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 。
跳转到第一页
2.计算交点坐标:
? Xn=Xn-1+LJDcosφn-1
? Yn=Yn-1+LJDsinφn-1
? 式中,Xn—— JDn的 X坐标 ( 北坐标 ) ;
? Yn—— JDn的 Y坐标 ( 东坐标 ) ;
? LJD—— 交点间距 ( JDn-1到 JDn间距 ) ;
? LJD=JDn - JDn-1 + Jn-1
? φn-1—— JDn-1的计算方位角 ; φn=φn-1+ αn
? ( 其中, αn右偏取, +”值, 左偏取, -”值 ) 。
跳转到第一页

线




线 午
磁偏角
δ
0
线




计算磁偏角
? 路线的 计算方位角 是指路线前进方向与坐标纵线
的夹角 。
? φ = ω - δ 0
? 其中,ω——磁方位角;
? δ 0——计算磁偏角 。
? 路线的 计算方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