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
则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
?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 是指贯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中,所有环
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都必须遵循和贯彻的,调
整并决定一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所有
行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
?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 第一,由环境资源保护法规定、确认或体现。
? 第二,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特点的体现 。
? 第三,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
体现,具有普遍的指导性意义。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协调发展的原则;
? 预防为主的原则;
? 环境责任原则;
? 环境民主原则。
?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形成
? 1,从单项基本原则发展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基本原则科学体系
? 2,适用范围的调整和扩大
? 3、含义和内容的改进和深化
? 4、在国内外的发展
第二节 协调发展的原则
? 又称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原
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
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的统一。
? 一、协调发展原则的形成
? 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的《里约
宣言》中得到确认而形成。由于有 183个国家和
地区的代表团,102位国家元首参加此次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里约会议,因而可以认为,,环境、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 的原则已经
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 二、协调发展原则的内涵
? (一)反映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 (二)反映了协调发展的实质要求-可持续发展
? (三)体现了经济、社会、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
? (四) 平衡了国家间、代际间的利益,体现了国
际公平和代际公平
? (五) 体现了谋求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 三、协调发展的贯彻
? 第一, 对环境与资源的开发进行综合决策, 把环
境及资源保护真正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的决策之中 。
? 第二, 适用于整个环境法体系的确立和环境法制
的创建过程 。
? 第三, 适用于各项政策的执行过程 。
? 第四,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的生产
活动和居民的消费生活向减轻环境负荷的方向转
变。
? 第五,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如何将
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第六,贯彻执行《中国 21世纪议程》。
? 第七,参与制定和加入有关条约或宣言。
实例评述
? 湖南省某市河西开发区是株州市的高新技术开发
区,开发区一创建,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的开发
区管委会,其环境意识就非常淡薄。国家明文规
定的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竟然是在市环保局一
再坚持、反复磋商两年,最后在市政府严厉批评
下才拨出钱来上了马。开发区管委会由于地环保
问题认识上存在偏差,致使该市河西的环境管理
出现一片混乱,河西近几年新上马的 57个建设
? 项目中仅有 9个按国家规定进行了, 三同时, 建
设。耗资 6000万元、生产色拉油的某厂,于
1996年 6月开始试生产,但未上环保设施,废水
直排淞江,造成严重的农业损失。 1995年 11月
上马的某橡胶厂,未办理任何环保手续,小锅炉
造成工厂四周浓烟滚滚,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1995年 5月试生产的某印染厂,虽投入 60多万元
上环保设施,但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工厂废水已
造成了
? 严重污染,下游湘潭市的农民纷纷投诉。
第三节 预防为主原则
? 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形成
? 是对危害作充分的预测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危害
的发生或将危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起草的《世界自然
资源保护大纲》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首先提
出了, 预期环境政策, 。
?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内涵
? 强调在预测人为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或增加不良
影响的前提下,事先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环境问
题的产生或扩大,或把不可能避免的环境污染和
环境破坏控制在许可的限度之内。
? 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中的, 预防与治理,
的关系,既要, 防患于未然,,又要恢复被破坏
的环境。
? 三、预防为主原则的贯彻
? 1,全面规划与合理布局
? 2,建立健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 3,综合运用各种预防手段
? 4,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提高环境科学技术
水平
实例评述
? 位于贵州省罗甸县群山中央的大关村,曾经是贫
困与恶劣环境的代名词。这个村地处海拔 900多
米的高山上,境内乱石林立,水源奇缺,耕地匮
乏,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大关村连基本的生存条件
也不具备。 1984年以前,全村人口粮仅 130公斤,
人均年纯收入不足 50元。 1984年以后,大关村
群众同恶劣的生态环境抗争,硬是在乱石嶙峋的
石头里造出 918亩高标准稻田,实现人均基本农
田 0.8亩。他们建成小水窖、蓄水池 255个,不
? 仅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还使 80%的新造稻田
旱涝保收。在解决温饱的同时,立足本村山地资
源,发展经济林和畜牧业,增加了收入,保持了
水土,生态环境初步改善。 1995年,该村人均
口粮达 410公斤,人均纯收入 850元。
第四节 环境责任原则
? 一、环境责任原则的形成
? 1972年西方 24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织环境委员会,提出了, 污染者负担原则, 或者
说是, 污染者付费原则,,明确了环境责任。显
然该原则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防治环境污染
和破坏,因而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
受,并被确定为一项国家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
则。
? 二、环境责任原则的内涵
? 是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应当承担治理污染、恢
复生态环境的责任。
? 其核心内容:, 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
者保护、破坏者恢复,
? 其意义在于:
? 第一,明确了开发利用者的责任,有利于企业和
个人积极防治环境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 第二,明确了政府和污染源单位的不同责任。
? 第三,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 第四,有利于环境资源的节约利用,实现自然和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三、环境责任原则的贯彻
?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2,建立健全各项环境保护制度
? 3,加强对承包经营活动的环境资源管理
案例分析
? 湖南省鲤鱼江电厂是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下称电厂),为解决电厂, 三废, 问题,
1971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兴建了鲤鱼江炉渣砖
厂(后改为湖南新型建材总厂,下称建材厂),
利用电厂排放的工业废渣制成炉渣砖。 1981年,
经砖厂同意,电厂与建材厂协商签署了《会议纪
要》,双方达成如下协议:即 9月底前,由双方
补办沉渣池等固定资产转移手续,其沉渣池灰水
的排放和治理,属于建材厂的管理范围。但后因
建材厂
? 的主管部门不同意而未果。 1995年 3月和 4月,
电厂在未经郴州市环保局同意的情况下,在环保
考核月报中不申报建材厂排污口的情况。郴州市
环境监测站于同年 3月 27日,4月 13日先后对废
水排放口进行了采样监测分析,认定建材厂排污
口废水 3月份 PH值,4月份石油类超标。据此郴
州市环保局分别于 1995年 4月 5日,5月 4日开具
排污收费收据,向电厂征收两个月的超标排污费
? 共 268940元,随后又下达了催款通知。但电厂
只缴纳了厂区的超标排污费,对建材厂排污口的
199680元排污费予以拒付。 6月 29日,郴州市
环保局作出了对电厂罚款 9000元、追缴滞纳金
26734元的行政处罚决定。电厂申请复议,湖南
省环保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电厂不服,于
1996年 2月 27日向郴州市中级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郴州市中级法院经过审理,驳回了电厂的诉讼请
求。并判决电厂承担诉讼费用。电厂仍不服,于
? 1996年 12月 4日向湖南省高级法院上诉,1997
年 6月 27日,湖南省主级法院作出二审终审判决,
驳回电厂上诉,维持郴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决。
? 问:
? 沉渣池归谁所有?郴州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是否
正确?
第五节 环境民主原则
? 一、环境民主原则的形成
? 又称为公众参与原则,是在环境资源保护领域,
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程序或者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
利益有关的决策活动,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
众的切身利益。
? 环境民主原则得以发展的两大理由:
? 一是公民环境权理论和民主思想的结合;
? 二是环境保护群众运动和民主运动的结合。
? 二、环境民主原则的内涵
? 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应该主要受行使管理权
力的管理阶层和获得公共利益的公众的影响;公
众和国家权力机关应当联合起来共同作出那些影
响环境质量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公众应该和政府
部门一起参加鉴定那些规定公共环境的目标和价
值的过程;公众应对已经形成并正在处理当代环
境资源危机的国家行政管理作出合乎需要的选择;
公众在鉴定和争取公共环境利益方面应该有平等
的自由和影响力。
? 对环境民主原则的理解:
? 第一,明确了公民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
主人翁地位
? 第二,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
观念
? 第三,可以使公众对政府的环境资源决策进行监
督
? 第四,使公民参与环境资源保护的权利得到法律
上的保障
? 三、环境民主原则的贯彻
? 第一,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 第二,保障环境资源诉讼权
? 第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 第四,探索民间环保团体的运作模式
? 第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的职能
实例评述
? 白色污染即塑料污染,在杭州、嘉兴、湖州三市
十分突出,为了把白色污染控制在一定限度,杭
嘉湖三地,决定实施突击治理,发动全民参与。
杭州市采取了, 全民动员,分工负责,突出重点,
注意源头, 的措施,使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嘉兴市以宣传为先导,以治理主要交通干线的白
色污染、改善市容市貌为重点,引导市民从旁观
到参与,从事不关己到, 你丢我捡, 。湖州市结
合
? 1999年 5月的中日摩托艇对抗赛和 7月的全国极
限运动会两大赛事,以爱国卫生活动月,99城
市形象建设年为契机,开展了全方位的治理,效
果显著。通过宣传,杭嘉湖地区对白色污染问题,
基本上已形成了共识,白色污染的治理在三地也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则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
?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 是指贯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中,所有环
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都必须遵循和贯彻的,调
整并决定一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所有
行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
?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 第一,由环境资源保护法规定、确认或体现。
? 第二,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特点的体现 。
? 第三,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
体现,具有普遍的指导性意义。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协调发展的原则;
? 预防为主的原则;
? 环境责任原则;
? 环境民主原则。
?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形成
? 1,从单项基本原则发展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基本原则科学体系
? 2,适用范围的调整和扩大
? 3、含义和内容的改进和深化
? 4、在国内外的发展
第二节 协调发展的原则
? 又称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原
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
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的统一。
? 一、协调发展原则的形成
? 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的《里约
宣言》中得到确认而形成。由于有 183个国家和
地区的代表团,102位国家元首参加此次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里约会议,因而可以认为,,环境、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 的原则已经
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 二、协调发展原则的内涵
? (一)反映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 (二)反映了协调发展的实质要求-可持续发展
? (三)体现了经济、社会、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
? (四) 平衡了国家间、代际间的利益,体现了国
际公平和代际公平
? (五) 体现了谋求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 三、协调发展的贯彻
? 第一, 对环境与资源的开发进行综合决策, 把环
境及资源保护真正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的决策之中 。
? 第二, 适用于整个环境法体系的确立和环境法制
的创建过程 。
? 第三, 适用于各项政策的执行过程 。
? 第四,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的生产
活动和居民的消费生活向减轻环境负荷的方向转
变。
? 第五,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如何将
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第六,贯彻执行《中国 21世纪议程》。
? 第七,参与制定和加入有关条约或宣言。
实例评述
? 湖南省某市河西开发区是株州市的高新技术开发
区,开发区一创建,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的开发
区管委会,其环境意识就非常淡薄。国家明文规
定的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竟然是在市环保局一
再坚持、反复磋商两年,最后在市政府严厉批评
下才拨出钱来上了马。开发区管委会由于地环保
问题认识上存在偏差,致使该市河西的环境管理
出现一片混乱,河西近几年新上马的 57个建设
? 项目中仅有 9个按国家规定进行了, 三同时, 建
设。耗资 6000万元、生产色拉油的某厂,于
1996年 6月开始试生产,但未上环保设施,废水
直排淞江,造成严重的农业损失。 1995年 11月
上马的某橡胶厂,未办理任何环保手续,小锅炉
造成工厂四周浓烟滚滚,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1995年 5月试生产的某印染厂,虽投入 60多万元
上环保设施,但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工厂废水已
造成了
? 严重污染,下游湘潭市的农民纷纷投诉。
第三节 预防为主原则
? 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形成
? 是对危害作充分的预测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危害
的发生或将危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起草的《世界自然
资源保护大纲》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首先提
出了, 预期环境政策, 。
?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内涵
? 强调在预测人为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或增加不良
影响的前提下,事先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环境问
题的产生或扩大,或把不可能避免的环境污染和
环境破坏控制在许可的限度之内。
? 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中的, 预防与治理,
的关系,既要, 防患于未然,,又要恢复被破坏
的环境。
? 三、预防为主原则的贯彻
? 1,全面规划与合理布局
? 2,建立健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 3,综合运用各种预防手段
? 4,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提高环境科学技术
水平
实例评述
? 位于贵州省罗甸县群山中央的大关村,曾经是贫
困与恶劣环境的代名词。这个村地处海拔 900多
米的高山上,境内乱石林立,水源奇缺,耕地匮
乏,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大关村连基本的生存条件
也不具备。 1984年以前,全村人口粮仅 130公斤,
人均年纯收入不足 50元。 1984年以后,大关村
群众同恶劣的生态环境抗争,硬是在乱石嶙峋的
石头里造出 918亩高标准稻田,实现人均基本农
田 0.8亩。他们建成小水窖、蓄水池 255个,不
? 仅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还使 80%的新造稻田
旱涝保收。在解决温饱的同时,立足本村山地资
源,发展经济林和畜牧业,增加了收入,保持了
水土,生态环境初步改善。 1995年,该村人均
口粮达 410公斤,人均纯收入 850元。
第四节 环境责任原则
? 一、环境责任原则的形成
? 1972年西方 24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织环境委员会,提出了, 污染者负担原则, 或者
说是, 污染者付费原则,,明确了环境责任。显
然该原则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防治环境污染
和破坏,因而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
受,并被确定为一项国家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
则。
? 二、环境责任原则的内涵
? 是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应当承担治理污染、恢
复生态环境的责任。
? 其核心内容:, 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
者保护、破坏者恢复,
? 其意义在于:
? 第一,明确了开发利用者的责任,有利于企业和
个人积极防治环境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 第二,明确了政府和污染源单位的不同责任。
? 第三,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 第四,有利于环境资源的节约利用,实现自然和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三、环境责任原则的贯彻
?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2,建立健全各项环境保护制度
? 3,加强对承包经营活动的环境资源管理
案例分析
? 湖南省鲤鱼江电厂是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下称电厂),为解决电厂, 三废, 问题,
1971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兴建了鲤鱼江炉渣砖
厂(后改为湖南新型建材总厂,下称建材厂),
利用电厂排放的工业废渣制成炉渣砖。 1981年,
经砖厂同意,电厂与建材厂协商签署了《会议纪
要》,双方达成如下协议:即 9月底前,由双方
补办沉渣池等固定资产转移手续,其沉渣池灰水
的排放和治理,属于建材厂的管理范围。但后因
建材厂
? 的主管部门不同意而未果。 1995年 3月和 4月,
电厂在未经郴州市环保局同意的情况下,在环保
考核月报中不申报建材厂排污口的情况。郴州市
环境监测站于同年 3月 27日,4月 13日先后对废
水排放口进行了采样监测分析,认定建材厂排污
口废水 3月份 PH值,4月份石油类超标。据此郴
州市环保局分别于 1995年 4月 5日,5月 4日开具
排污收费收据,向电厂征收两个月的超标排污费
? 共 268940元,随后又下达了催款通知。但电厂
只缴纳了厂区的超标排污费,对建材厂排污口的
199680元排污费予以拒付。 6月 29日,郴州市
环保局作出了对电厂罚款 9000元、追缴滞纳金
26734元的行政处罚决定。电厂申请复议,湖南
省环保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电厂不服,于
1996年 2月 27日向郴州市中级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郴州市中级法院经过审理,驳回了电厂的诉讼请
求。并判决电厂承担诉讼费用。电厂仍不服,于
? 1996年 12月 4日向湖南省高级法院上诉,1997
年 6月 27日,湖南省主级法院作出二审终审判决,
驳回电厂上诉,维持郴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决。
? 问:
? 沉渣池归谁所有?郴州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是否
正确?
第五节 环境民主原则
? 一、环境民主原则的形成
? 又称为公众参与原则,是在环境资源保护领域,
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程序或者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
利益有关的决策活动,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
众的切身利益。
? 环境民主原则得以发展的两大理由:
? 一是公民环境权理论和民主思想的结合;
? 二是环境保护群众运动和民主运动的结合。
? 二、环境民主原则的内涵
? 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应该主要受行使管理权
力的管理阶层和获得公共利益的公众的影响;公
众和国家权力机关应当联合起来共同作出那些影
响环境质量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公众应该和政府
部门一起参加鉴定那些规定公共环境的目标和价
值的过程;公众应对已经形成并正在处理当代环
境资源危机的国家行政管理作出合乎需要的选择;
公众在鉴定和争取公共环境利益方面应该有平等
的自由和影响力。
? 对环境民主原则的理解:
? 第一,明确了公民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
主人翁地位
? 第二,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
观念
? 第三,可以使公众对政府的环境资源决策进行监
督
? 第四,使公民参与环境资源保护的权利得到法律
上的保障
? 三、环境民主原则的贯彻
? 第一,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 第二,保障环境资源诉讼权
? 第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 第四,探索民间环保团体的运作模式
? 第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的职能
实例评述
? 白色污染即塑料污染,在杭州、嘉兴、湖州三市
十分突出,为了把白色污染控制在一定限度,杭
嘉湖三地,决定实施突击治理,发动全民参与。
杭州市采取了, 全民动员,分工负责,突出重点,
注意源头, 的措施,使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嘉兴市以宣传为先导,以治理主要交通干线的白
色污染、改善市容市貌为重点,引导市民从旁观
到参与,从事不关己到, 你丢我捡, 。湖州市结
合
? 1999年 5月的中日摩托艇对抗赛和 7月的全国极
限运动会两大赛事,以爱国卫生活动月,99城
市形象建设年为契机,开展了全方位的治理,效
果显著。通过宣传,杭嘉湖地区对白色污染问题,
基本上已形成了共识,白色污染的治理在三地也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