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班级  专业,层次 临床、全科医学(大专)  教 师  专业技 术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班,实习) 大班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 (章,节) 第三十一章 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嗜T细胞病毒 第三十二章 虫媒病毒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第二节 登革病毒 汉坦病毒 新疆出血热病毒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第五版),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4.7 2.?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材(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3.12 3.?医学免疫学?本科教材(第三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8  教学目的: 1.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媒介、传染源、传播途径及特异性预防。 2.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汉坦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3.了解登革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  教学内容: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40分钟) 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30分钟) 3.登革病毒 ( 5分钟) 4.汉坦病毒 (20分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具:多媒体、胶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教研室审阅意见 安排合理,同意实施。 姜凤良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小 结 (5分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致病性。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简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2.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  教学后记    第三十一章 逆转录病毒 共同特点:有包膜的球形病毒,80-120nm,基因组为单股RNA二聚体,核心有逆转录酶,复制通过DNA中间体,能与宿主细胞DNA整合。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一.生物学形状: 1. 直径100-200nm有包膜,球形病毒,包膜上有糖蛋白刺突,核心有两条相同正链RNA和逆转录酶。 2. gp120为刺突,可吸附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gp41为跨膜蛋白,可介导HIV进入细胞。 3. 抵抗力较弱,对热及多种消毒剂敏感。 HIV结构模式示意图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1. 传染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 2. 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血制品和母婴传播。 3. 感染特点:HIV选择性侵犯CD4细胞,主要是TH,其次是单核吞噬细胞等。通过gp120结合CD4,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体液免疫功能也受到影响,故而表现为免疫功能严重低下。 4. 临床表现: ⑴.急性感染期 ⑵.无症状感染期 ⑶.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⑷.艾滋病(AIDS) 5.免疫性:一旦感染HIV,便终生携带病毒。 三.防治:目前无根治的方法和有效的疫苗。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1.有HTLV-Ⅰ和HTLV-Ⅱ两个亚型。 2.仅感染CD4T细胞,通过输血、性交等方式传播,引起人类T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 第三十二章 虫媒病毒 是一群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人。家畜和野生动物而传播的病毒,具有自然疫源性。 共同特点: 1. 小球形,直径40-70nm,单股正连RNA,有包膜,有血凝素刺突。 2. 致病力强,引起疾病潜伏期短,发病急,病情重,节肢动物是传播媒介。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一. 生物学形状: 1. 球形,直径45nm,有包膜,血凝素刺突。 2. 只有一个血清型。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1. 传播媒介:蚊子。 2.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家畜家禽,特别是幼猪。 3. 致病特点: ①.人群普遍易感,但绝大多数为隐性或轻型感染,仅少数发生乙型脑炎。 ②.病毒经蚊叮咬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经二次病毒血正后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内繁殖,引起脑实质及脑膜病变。 4. 乙脑隐性感染和病后均可获得牢固免疫力,主要依靠中和抗体。 三. 检查:取脑脊液、血液分离病毒或取血清查抗体。 四. 防治: 1. 接种乙脑疫苗(10岁以下儿童)。 2. 防蚊灭蚊,检测猪群抗体水平。 第二节 登革病毒 1. 流行于热带. 亚热带,有4个血清型。 2.临床表现有发热, 关节、肌肉剧痛。 第三节 汉坦病毒 一. 生物学性 1. 病毒呈球形或多态性,有包膜和血凝素刺突,核酸为单股负链RNA。 2. 病毒包膜刺突糖蛋白G1和G2是主要的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据此可分为6种血清型。 3. 可在多种细胞中生长,易感动物是黑线姬鼠等啮齿类动物。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1. 宿主动物与传染源:鼠类 2.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接触。 3. 致病特点:起病急,主要症状为高热,皮下出血和肾功能损害。 4. 病愈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第四节 新疆出血热病毒 1. 传染原:野生啮齿动物、家畜。 2. 传播媒介:蜱。 3. 特点:主要分布在荒漠牧场,临床症状为发热,全身疼痛,中毒症状为皮肤粘膜出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