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班级
专业,层次
临床、全科医学
(大专)
教 师
专业技
术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班,实习)
大班
学时
4学时
授课题目
(章,节)
第十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第二节 机体的抗菌免疫
第三节 感染的概念及类型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第五版),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4.7
2.?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材(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3.12
3.?医学免疫学?本科教材(第三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8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的致病性、毒力、侵袭力、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的概念;
2.熟悉感染的概念和类型;抗细菌免疫机制;
教学内容:
1.细菌的致病性及致病因素:细菌的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途径 (50分钟)
2.机体的抗细菌免疫 (20分钟)
3.感染概念和类型 (25分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具:多媒体、胶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细菌的毒力:侵袭力和毒素(内毒素、外毒素);
2.机体的抗细菌免疫机制
3.感染概念和类型
难点:内毒素、外毒素的致病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安排合理,同意实施。
姜凤良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小 结
(5分钟)
1. 侵袭力 菌体表面结构 菌毛等粘附因子
毒力 荚膜及糖萼
侵袭性酶: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
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
侵入的数量
侵入的门户
2.机体的抗细菌免疫机制
3.感染概念和类型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简述细菌的致病因素。
2.何谓细菌的毒力?毒力有哪些成分构成?
简述机体的抗细菌免疫机制。
二.简述全身感染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
后记
第十四章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细菌的感染:是指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所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又称传染。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引起疾病的性能。
细菌的毒力: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常用LD50或ID50表示。
细菌的毒力
(一)侵袭力: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
1.菌体的表面结构
⑴菌毛等粘附因子:粘附宿主体表或粘膜,是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
⑵荚膜及糖萼:抗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2.侵袭性酶
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二)毒素
1.外毒素
⑴来源: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释放,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释出。
⑵基因:①染色体基因:如编码霍乱肠毒素的基因
②质粒上的基因:如编码ST、LT的基因
③前噬菌体基因:如编码白喉毒素的基因
⑶化学成分:蛋白质,不耐热,易被酸、蛋白酶分解
⑷致病作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引起特有症状。
⑸结构:
包括:A亚单位:毒性中心
B亚单位:无毒,是结合部位
2.内毒素
⑴来源: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外层结构,菌体死亡后裂解。
⑵化学成分与特性:
☆脂多糖LPS,包括:O特异性多糖
非特异性核心多糖
类脂A
☆耐热,对强酸、强碱不敏感
⑶致病作用
①发热反应
②白细胞反应
③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⑷内毒素的检测
鲎试验
3.内、外毒素的区别——见教材上的表14-2
二.细菌侵入的门户
三.细菌侵入的数量
第二节 机体的抗菌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1.人人都有,可以遗传
2.对病原微生物无特异性
(一)屏障结构
1.体表屏障
2.血脑屏障
3.胎盘屏障
(二)吞噬细胞
1.吞噬细胞的种类
⑴大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⑵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2.吞噬的过程
⑴吞噬细胞与病原菌接触
⑵吞入病原菌
⑶杀死或破坏病原菌
3.吞噬作用的结果
⑴完全吞噬
⑵不完全吞噬
(三)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1.溶菌酶
⑴由吞噬细胞产生,是一种低分子碱性蛋白质
⑵裂解肽聚糖,对革兰阳性菌更为有效
2.补体
3.防御素
⑴血液凝固时从血小板释放,为一种碱性多肽
⑵只对革兰阳性菌有效
二.特异性免疫
☆特点:1.后天获得,不能遗传
2.有特异性
(一)体液免疫
(二)细胞免疫
(三)抗感染免疫特点
1.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⑴SIgA的局部免疫作用
⑵IgG的全身免疫作用
2.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依靠细胞免疫:Tc细胞、TD细胞
3.外毒素感染的免疫: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第三节 感染的途径与类型
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体外,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
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体表或体内,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
二.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三.感染类型:
(一)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侵入的病原菌数量少、毒力弱,或机体抵抗力强,因而感染后不出现症状。
(二)显性感染:又称为传染病, 侵入的病原菌数量多、毒力强,或机体抵抗力弱,因而感染后出现症状。
1.按照病程:
⑴急性感染:病程短,如脑膜炎球菌
⑵慢性感染:病程长,如结核杆菌
2.按照感染的部位和性质:
⑴局部感染:感染局限,如疖、痈
⑵全身感染: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性疾病。
①菌血症:细菌虽然侵入血流播散,但未繁殖,只是短暂的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②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例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如鼠疫杆菌可引起败血症。
③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脓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脓毒血症。
④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只有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三)带菌状态:机体感染后细菌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称为带菌状态。
☆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
1.健康带菌者:隐性感染后带菌
2.恢复期带菌者:显性感染后带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