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法医病理学 授课对象:法医系本科学生 一、讲授题目:高温与低温损伤 二、讲授时数:4学时 三、讲授人:朱华 职称:硕士研究生 职务: 无 四、本课目的、要求: 掌握高温与低温对人体损害及致死机理、发案现场及尸体形态学特点,以及高、低温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及个人识别的要点。 五、本章节重点、难点: 烧死与冻死的形态学变化与法医学鉴定。 六、教学方法(请打勾√) 传统式√、提问式、学导式、病案分析式√、直观教学式(幻灯、手术、录像)、自学式。其它: 七、使用教具:黑板、粉笔 八、思考题: 1、烧死的尸体形态学改变有哪些? 2、烧死的死亡性质判定及法医学鉴定要注意哪些问题? 3、冻死的法医学鉴定要注意哪些问题? 4、烧死与死后焚尸该如何区别? 九、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1、徐英含主编,《最新法医病理学》,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 2、吴家文 主编,《法医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十、讲课内容及学时数安排 1、烧伤与烧死 2个学时 2、中暑死 1个学时 3、冻伤与冻死 1个学时 讲课内容: 第十六章 高温与低温损伤 高温损伤:高温时机体的局部作用,高温对机体的全身作用,烧死的形态学变化,烧死的法医学鉴定,中暑的条件,病理生理改变,尸体形态学改变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低温损伤:发生条件,低温时对机体局部和全身的作用,冻死的过程及死亡机理,冻死的尸体形态学变化,冻死的法医学鉴定。 十一、课堂总结: 高温对机体局部作用:皮肤红斑、水泡、坏死、炭化。 高温对机体全身作用: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应激性溃疡。 烧死的形态学变化:①体表改变:衣着残片、皮肤烧伤、尸重减轻、尸长缩短、拳击姿势、破裂创和眼部改变;②呼吸系统等内脏改变、硬膜外热血肿。 烧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①现场勘察;②烧死和死后焚尸的鉴别;③确定死亡原因与机理;④推断死亡方式;⑤推断烧伤时间;⑥个人识别。 冻死的形态学变化:①体表改变:衣着情况、面容与皮肤、尸体现象、体表损伤;②内脏器官改变。 冻死的法医学鉴定:①尸体所处的地理环境;②死者机体状态;③尸检所见;④实验室检查;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十二、课后预习内容安排: 预习电流损伤。 十三、课后辅导内容的准备: 高、低温损伤的研究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