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概况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距今2~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重庆地区。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后秦灭巴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极盛时期巴国疆域以原重庆市为行政中心,管辖川东、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自秦汉以来的历朝历代,这一区域多数时期为一个统一的行政辖区,其行政中心设在原重庆市。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国民政府移驻重庆,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陪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重庆又有"三都之地"之称。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重庆仍为直辖市。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率先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自然地理
重庆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辖区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地界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重庆幅员辽阔,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成层性明显,分布着典型的石林、峰林、溶洞、峡谷等喀斯特景观。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入长江,有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即嘉陵江小三峡。重庆中心城区为长江、嘉陵江所环抱,夹两江、拥群山,山清水秀,风景独特,各类建筑依山傍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素以美丽的"山城"、"江城"著称于世。特别是美丽迷人的"山城夜景",每当夜幕降临,城区万家灯火与水色天光交相辉映,灿若星河,蔚为壮观,堪称奇观。钟灵毓秀的山川地理孕育了集山、水、林、泉、瀑、峡、洞为一体的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最负盛名的立体画廊长江三峡奇峰陡立、峭壁对峙,以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而驰名,千姿百态,各具魅力,更有流晶滴翠的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唐代大诗人李白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放歌三峡,留韵千秋。神奇的自然地理还造就了有天然基因宝库之称的南川金佛山、全球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最大的原始森林江津四面山等自然资源富集之地,乌江、嘉陵江、大宁河等江河峡谷风光,以及长寿湖、小南海、青龙湖等湖泊风光。
行政区划
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下辖40个行政区县(自治县、市),有15个区(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黔江区、长寿区 );4个县级市(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21个县(自治县)(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重庆以主城区为依托,各区、县(自治县、市)形如众星拱月,构成了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的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城市群,是中国目前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
比较优势
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特大城市,具有五大优势:
??? ——区位条件优越。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东西结合部,是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
?? ——基础设施功能完备。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横贯中国大陆东西和纵穿南北的几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干线在重庆交汇,3000吨级船队可由长江溯江至重庆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重庆是中国西部电网的负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气产量大,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高。
??? ——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正着力壮大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建筑建材、食品、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 ——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对富集。重庆拥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29所高等院校,60多万科技人员。
??? ——市场潜力巨大。重庆人口众多,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和城镇工矿搬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都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 抓住中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重庆将按照建设 "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即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信息文化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对外窗口和经济辐射作用,推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
综合实力
重庆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在西部12个省区中均在前5位以内。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50亿元,增长11.4%,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为206亿元,增长30.9%。 重庆是一个综合性的老工业城市,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万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54家,从业人员84万人,资产总额2013亿元。2003年,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亿元,增长8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重庆工业轻重并举,门类齐全,制造业发达,摩托车、汽车、仪器仪表、精细化工、大型变压器、中成药等,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重庆拥有亚洲最大的铝加工厂,有规模以上汽车、摩托车企业382家,摩托车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超过二分之一。重庆已成为全国十大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的结合体,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业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现有耕地156万公顷,劳动力1345万人。重庆地形复杂,地貌多样,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猪肉生产基地。2003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5元,比上年增长5.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5%,比直辖前下降了10.7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全面向小康迈进。
重庆两江通衢,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已初步建立起面向全国、联动长江、辐射西南、层次清晰、结构紧密,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发展的消费品市场体系。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 重庆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邮政电信枢纽,是联系西南地区的邮电通信业务指挥调度中心。邮电通信畅达145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大中城市之间开展了商包直投、邮政快件、特快专递等业务和国家邮件互换业务。
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重庆,一座充满动感和韵律的城市。生机勃勃的巴渝大地,日新月异的城乡变化……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央直辖和西部大开发开启了重庆历史的新航程。
中央直辖—-重庆腾飞的翅膀
将历史翻回1997年,直辖之初的重庆,百事待举。面对难题,自强不息的重庆人,肩负着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用智慧和汗水,实现了工作的稳步推进:
大事之一:扶贫攻坚万众一心。重庆3100万人中,三分之二居住在农村,这就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重庆人立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点上,建立起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线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城乡联系大通道;面上,分类指导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生态经济区等三大经济区的发展。
为使农民增收致富,重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三百工程”相继实施,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每年都多渠道筹集投入10亿多元,推进十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出台了用地、户籍、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6项配套扶持政策,实施百个经济强镇工程;采取了培训补助、输出奖励、费用减免、权益保障、回乡创业等5大措施,实施转移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工程,先后有613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全社会广泛参与开发性扶贫,扶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直辖初的12个国家级、8个市级贫困县已成建制脱贫,贫困人口由366万人减至65万人。
大事之二:百万移民有序搬迁。三峡100万移民被称为“世界级难题”。移民工作的重点、难点都在重庆。重庆库区动态移民达107万人,占库区移民的85%以上。重庆人把大规模的移民迁建、城镇复建、产业重组、功能重构当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经过艰苦努力,已搬迁安置移民81.47万,其中异地安置13.98万,库区基础设施和城镇各项功能得到完善,夯实了经济发展基础。复建房屋1338万平方米,移民人均住房面积比搬迁前增加了10多平方米。移民的教育、文化和医疗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针对库区出现的产业空虚问题,重庆人又开始了认真实施《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移民“安稳,致富”。
大事之三:国企改革波澜壮阔。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集“东北现象”和“西部现象”于一身。直辖初,国企历史包袱沉重,结构性矛盾突出,负债率都在80—90%。为突出重围,重庆响亮提出:举全市之力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5444”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顺势萌生。计划到2010年,工业经济总量、工业集中度、工业经济效益和质量、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人民生活和就业水平实现“五个显著提升”;集中力量发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新技术“四大重点产业”;抓好优化调整生产力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四大战略任务”;实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挥人才支撑保障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四大保障措施”,走一条有重庆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几年来,全市三分之二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股份制经济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以上。国有经济比重由直辖前的70%下降到50%以下,非公有制经济支撑起重庆经济的半壁江山。2000年国有企业实现了整体扭亏,此后,企业盈利连年大幅攀升。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3%,利润增长40%。
大事之四:生态重庆魅力初现。生态安全是重庆肩负国家和民族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全市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环保,直辖八年共投入200亿元实施小流域和水土流失治理、“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青山工程”。城市大气和噪音污染得到明显控制,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成投入运行,库区水质保持在Ⅱ、Ⅲ类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初见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西部大开发——重庆加速发展的引擎
西部大开发战略,吹响了重庆城乡加速发展的号角。重庆,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变化着:
变化之一:经济实力跃升台阶。在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能快则快尽量快”思路指导下,重庆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庆速度”,GDP增长一年一个台阶。2004年成为直辖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6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0.5%,绝对数是1996年的5.5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5%。200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281个参评城市中,重庆排名第12位,列西部城市第一。
变化之二:交通建设提速发展。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全市交通建设大提速。几年时间,“八小时重庆”主干工程和“半小时主城”畅通工程先后建成,最边远区县到达市区的时间由过去的2天缩短到现在的8小时,主城九区间的通达不超过半小时。铁路、高速公路、空港机场、航运码头建设此起彼伏。重庆人把交通发展目标整整提前了10年,“天堑变通途”的世代憧憬,正快速变为现实。到2010年全市将形成高速公路“二环九射”、铁路“一环八射”、机场“一大两小”、水运“一干两支”,结合管道运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变化之三:对外开放内外并重。近年来,重庆的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开始进入“引进来”“走出去”并举的新境界。直辖八年来,外贸累计出口86.5亿美元。2004年突破20亿美元,同比增长31.9%。累计利用外资达到41亿美元,引进外资企业3600多家。《财富》杂志把重庆列为中国第四大投资热点。世界500强中的福特、ABB、拉法基、法国水务、家乐福、麦德隆等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加强,2004年实际利用内资达86亿元,同比增长51.7%,增速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变化之四:商贸流通繁荣活跃。近年来,中央商务区、区县商圈、专业特色街和社区商业四个层次的商业不断发展,全市商业网点面积目前已达2600万平方米,人均0.84平方米。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3%。市场购销两旺,消费品零售总额比1996年增长109.7%。住房、汽车、通信、教育和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变化之五: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初中升入高中段教育的比率达到80.7%,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居全国前列。重庆奥体中心、三峡博物馆等社会公益设施顺利建成,国际会展中心、重庆大剧院、科技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十大文化建设项目先后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8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已有63万实现了再就业,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12%。
亚太市长峰会——重庆伸出了拥抱世界的双臂
2003年10月,中国重庆市获得2005年亚太地区市长峰会主办权。亚太城市市长会议,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创设的国际性民间组织会议,是亚太地区城市政府及商界加强交流、推动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的市长论坛。
重庆经过激烈的角逐,从6个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2005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主办城市。这是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第一次在中国、第一次在亚洲举办,重庆获得主办权,是中国乃至亚洲城市的荣幸。
“内聚人心促发展,外树形象交朋友”。重庆人把承办好这次盛会作为一次机会。重庆先后安排了近70亿元投资,开工建设了56个市政建设项目和77个配套项目。重庆的城市功能将更臻完善,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这一切,将给莅会的嘉宾以全新的感受。
“城市·人·自然”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喧嚣之中——找回绿色的宁静家园;特色塑造——城市规划的导演艺术;产业脉动——城市活力的生命之泉;管理新政——城市营运的智能拓展;就业拓展——社会公平的机会创造;人文风采——市民素质的永恒话题;和谐周至——城市社区的不倦追求;携手互动——亚太城市的合作交流等八个副题是主题的延伸。
重庆已精心策划了会议总体方案,制定了详细的会议日程,并向亚太地区城市市长、企业领袖和学界精英发出了邀请: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将于2005年10月11日至10月14日在重庆隆重举行。
友好城市
美国西雅图市(2004年05月13日)
法国图卢兹(2004年05月13日)
日本广岛市(2004年05月13日)
加拿大多伦多市(2004年05月13日)
英国莱斯特市(2004年05月13日)
俄罗斯沃罗涅日市(2004年05月13日)
乌克兰扎波罗热州(2004年05月13日)
法国热尔省(2004年05月13日)
日本都城市(2004年05月13日)
南非姆普马兰加省(2004年0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