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 ---在“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的演讲 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黄奇帆 (2005年 11月10日) 尊敬的成思危副委员长,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全国职业教育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有识之士和诸位国际知名教育家、职业教育家,荟聚重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交流新经验,探索新办法,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从古至今,人们就向往和追求小康、大同的和谐社会,把“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境界和终极目标。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财富的极大富足,需要人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 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发展职业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三大要素和三大支撑。这三大要素和三大支撑的基石,是教育事业,是教育事业的极大发展。而在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 职业教育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与就业结合最为紧密。职业教育一方面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在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劳动者的专门技能,培养劳动者就业和创业的能力。这两方面的培养,大大地提高全社会的人力素质,将我们庞大的人口压力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促进全社会成员人尽其才,才尽所用,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第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央提出,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任务,要鼓励技术革新的发明创造,要培养大量的高技能、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培养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和亿万高素质劳动者。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制约着先进装备设备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和十分紧迫的任务。 第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市就业。对进入城市的这一大批新分子、新人口,亟需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具有起码的技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目前,城市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涉及城市和农村统筹发展、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率、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这其中,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进城民工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一个根本性的举措。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需要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村。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基点和前提。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需要我们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在当前特别需要大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而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途径。当前,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在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水平,推广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使农村社会步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安定和谐的轨道。 第四,扩大就业、实现充分就业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人口众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都十分严峻。一方面,大量城镇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大量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就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这两者的矛盾迭加,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尽快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岗位的需要。 第五,建设学习型社会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当代世界,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升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对每一个劳动者都提出了不断学习、不断培训的要求。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终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全社会成员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提供先进的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的职业教育条件,满足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需求,帮助每一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劳动者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 二、职业教育为重庆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庆是一个特殊的直辖市,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中央赋予重庆的任务任务,是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办好“三峡百万移民、老工业基地振兴、农村发展与扶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四件大事。直辖八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重庆直辖、三峡移民、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基地调整振兴、中国加入WTO等历史性机遇,负重自强,团结奋进,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改革发展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其中,职业教育的发展,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是重要动力之一。 近几年来,全市共筹集职教经费20多亿元,全市职业院校发展到387所,在校生扩大到50.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量自2000以来连续5年大幅度上升,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48.5%;在校生41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数的47%;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 %以上。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基本适应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004年,全市依托职业院校开展移民技能培训16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8万人,培训转移率达到91%;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16万人次;完成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9.36万人。 2004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后又制订《关于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库区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根据重庆地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市委、市政府确定了职业教育“以主城为主体,渝西、渝东为两翼”和“以城市带农村”的发展战略。 在渝西地区的永川市,探索“城校互动,资源共享”发展模式,整合区域性职教资源,建设职业教育基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目前,重庆职教基地已筹措各方面的建设资金3亿多元,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在校生规模达到8.2万人,基本形成“城市发展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以城市建设为依托”的城校发展新模式。 在三峡库区,通过整合库区原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在万州区建设库区职业教育与移民技能培训基地,在涪陵、渝北、江津、长寿等15个区县建设职业教育中心,初步形成一心多点组团式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引导职业院校调整教学结构,积极发展服务库区“特色农业、旅游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形成一批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库区移民掌握一二门实用技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移民技能培训。 重庆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措施,可归纳为“五个创新”和“四个扩大”。 何为“五个创新”?一是创新职教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二是创新职教机制。举全市之力,走合作之路,集全国之援。借鉴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产业界直接参与职业教育的经验,建立了电子、商务、建筑、旅游、汽车等一批职业教育行业协会。三是创新职教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教师与学生、市场与就业的结合。四是创新证书制度。推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结合的“双证制”。五是创新师资建设。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个创新的结果,促进了“四个扩大”。一是扩大投资规模。近三年,全市共投入职教经费20多亿元。二是扩大办学规模。全市职业院校发展到387所,在校生规模扩大到50.6万人,全市在校生规模和校均规模均比1997年翻了一倍多。三是扩大职教领域。职教对象从在校生扩大到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乡村基层干部、农村致富骨干、企业经营者等五大类。专业设置扩大到63个,技能鉴定工种扩大到47个。四是扩大就业途径。职业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就业网络,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推介,鼓励毕业生依靠所学技能自主创业。职业学校与400多家企业签订人才供需合同,采取“定单”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其中2004年就业率达到98%。职业院校还承担了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任务,培训后转移率为91%,再就业率达到70%。  通过这五个创新、四个扩大,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办学方向和改革思路明晰,初步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职业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基本实现“三个满意”:一是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设置,对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满意,职业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初中毕业生升入职业学校的比例逐年扩大。二是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满意,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近年来,国内十多家知名企业到三峡库区落户,库区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是一个重要因素。三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满意。国家有关部门高度评价重庆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重庆各级政府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全市人民对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有了广泛的认同,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发展更加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三天前,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部署职业教育发展的任务。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对城乡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预示着我国职业教育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在重庆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将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使职业教育在现有基础上有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目标,到2010年,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要建成40所国家级、65所市级重点学校,建设10所国内一流的示范性学校,每个区县办好1至2所重点学校和培训中心;全市招生规模达到16万人以上,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招生规模相当、比例均衡。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建成独立设置的学院30所,其中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学院达到15所,建设10所示范性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在高等教育中要达到50%,在校生达到10万人以上。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广泛开展,对城镇职工和农民的培训量要达到500万人次,企业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和中级工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明显提高。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办学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0年,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满足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对劳动者的需要,符合人们终生学习需求,富有时代特色和重庆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特系。 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具体工作重点是: 第一,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按照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原则,合理调整教育结构。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要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繁荣经济、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积极办好公办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行业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办、民办职业院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机制、办学格局,形成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政府加强公共服务,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财政支持。推进企业、行业与职业学校的合作与协作,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公办职业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使职业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实体。 第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就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从以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以致用,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四,加强就业准入制度建设,大力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加强对就业准入制度的执行情况监察。加强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积极作用。 第五,建立健全分担机制,加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努力增加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保证经费投入增长与职业教育规模扩大相适应。与此同时,逐步建立完善职业教育经费由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的机制。重点支持农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建立健全职业学校学生助学制度,完善贷学金、助学金、奖学金、勤工俭学、困难补助等办法。  女士们、先生们,重庆职业教育正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将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认真总结自身发展经验的同时,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是保证重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愿与出席本次论坛的国家和地区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祝论坛圆满成功、硕果累累! 祝大家在重庆期间健康、愉快! 谢谢大家。